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在顺治的后宫中有五个博尔济吉特氏,没有一个博尔济吉特为他生下一男半女。由此可见,顺治帝是非常固执的,对于母亲家族的女性坚决不碰。所以顺治说跟皇后共处了两年,没有夫妻之实应该是事实,当然这不能怪皇后,只能说顺治这个人太偏执了。
顺治皇帝与皇后相处了两年,没有任何结晶。但这两年里,他和其他的妃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福全,一个叫玄烨。
顺治一生中,史册记载的皇后和妃子共有十九位,两个皇后都没有产出,其他妃子为他生了八个皇子,五个公主,其中只有四个皇子活了下来,成活率只有二分之一,比较低了。
虽然老婆一大堆,但顺治好像对她们并没有多少感情,除了董鄂妃。对皇后,顺治帝特别恨。对于自己的这些儿子女儿,除了董鄂妃生的第四子外,他也几乎没什么感情。临终前,他考虑继承人的时候甚至打算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堂兄弟。可以想见顺治性格之怪异,恐怕就是孝庄也猜不透他的心理。
顺治廢后的时候是十五岁,那时候包括孝庄在内,大家认为这应该是一时的,是特殊时期特殊发作,过一段时间,顺治肯定会慢慢变好的。事实恰恰相反,掌握大权后,顺治的性格不但没有变得温和,反而变本加厉。现在他是想怎样就怎样了,今天想用鞭子抽谁,那个人肯定是躲不了,过了几天,又觉得干啥都没意思,想去寺庙当和尚,谁也拦不了他。
总之,你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他身上有一股冲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股冲动来自哪里。换句话说,他生命中有一种压抑,他一直想突破这个压抑,这个压抑到底是什么,估计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只能设想是多尔衮,但是多尔衮已经死去很多年了,多尔衮的阴影真的有那么大吗?
顺治的一生是躁动不安的一生,最后染天花而死对他来说真是一种解脱。他解脱了,孝庄也解脱了,满朝的文武大臣也解脱了。中国将迎来一个新时代,康乾盛世。中国将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康熙大帝。
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南明的延平郡王郑成功率军穿过台湾海峡,从东南沿海登陆,一路上势如破竹,大败清军,接连攻克瓜洲、镇江,大军围困江宁。一时南方各省人心晃动,纷纷有密谋起义的举动,整个江南各省陷入了紧急状态,清廷上下大感震动。
我们是不是很想知道顺治帝是啥反应,我们可以从顺治玛法(老爷爷)汤若望的回忆录中了解到情况:当这个噩耗传至北京,皇帝完全失去了他镇静的态度,而颇欲作逃回满洲之思想。可是皇太后对他加以斥责,她说,他怎么可以把他的祖先们以他们的勇敢所得来的江山,竟这么卑怯地放弃了呢?他一听皇太后的话,这时反而发起了狂暴的急怒。他拔出他的宝剑,并且发誓说他要亲自去出征,或胜或死,绝不更改自己的意志。为了强调自己的决心,他居然用剑把皇帝的御座噼开。那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敢对他御驾亲征说一个不字,他就一剑把谁噼死。
皇太后枉然地尝试着用言语平复皇帝暴怒的心情。另派皇帝以前的奶母到皇帝面前进劝。可是这更增加了他的怒气。各城门已贴出了官方的布告,晓谕人民,皇上要亲自出征。当时全城内便起了极大的激动与恐慌。王公大臣排着长队到汤若望这里请求援助。若望应允,至皇上面前呈上奏疏,并且很深沉地恳求,不要使国家破坏到这地步,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当时皇帝的情绪就转变了过来,请若望起。现在他知道,“玛法”的意见是好的。所以,各城门上又贴出了一张新布告,晓谕人民,皇上之出征已作罢了。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顺治帝的脾气是相当暴躁的,可以瞬间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中也可以看出,顺治和汤若望的关系还是比较铁的,文武百官包括皇太后的话都不听,偏就听得进去一个洋鬼子老爷爷的话。
汤若望是一个天主教徒兼科学家,没什么私人立场。他在天启二年的时候来到广东,认识了徐光启,后来徐光启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帮助崇祯修订大明历法。在大明朝廷内,汤若望发挥专长,不仅修订历法,还帮助明朝研制西洋大炮,为此,崇祯皇帝还经常赏给他牌匾。崇祯十三年,汤若望升任北京天主教教区区长,并允许在宫中举行弥撒。
崇祯对汤若望还是不错的,所以汤若望刚开始对清朝政权没什么好感。多尔衮进京后,为了防止满汉混居,大搞拆迁,本来汤若望的教堂也要从城北迁到城南。大家都知道,拆迁是关系到民生的事,汤若望很不希望教堂被强拆,于是给多尔衮写上访信,请求不要强拆。没想到多尔衮居然给他面子,准许他留在原地,这让他对清廷产生了一些认同感。
没过多久,汤若望就向清廷毛遂自荐,为他们制作测量星体的仪器。这就是做科学家当医生的好处,不怕改朝换代,技术性人才在谁手下做事都吃得香。就这样,汤若望在清廷里也混得风生水起,为清朝创立了新历法,当上了钦天监,获得了太常寺少卿的头衔。
也不知道是汤若望会做人还是怎么回事,顺治这家伙对谁都不好,就跟汤若望比较亲。孝庄呢,也很信任汤若望。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汤若望,此人真的是多才多艺。他不光懂天文,会造大炮,还会治病。顺治的第一任皇后从蒙古来到北京后,突然生病了,宫里的太医都治不好,汤若望看看就治好了。这使得孝庄非常感激这个老头子,在大家眼里,汤若望是非常神奇的一个老头子,他懂得一些别人都不懂的东西。后来,顺治帝封汤若望为光禄大夫,甚至还封汤若望祖宗三代为一品大官。这种荣誉只有马可·波罗才能比拟。
顺治甚至免除了汤若望的跪拜礼,对这位老人的尊崇到了极点。顺治经常去教堂里和汤若望聊天,王公大臣在顺治眼里啥都不是,偏偏对一个老人这么尊敬,是啥道理呢?难道顺治那时候就知道崇洋媚外?可惜,那时中国是天朝大国,不存在这一说法。
用顺治自己的话说:“大臣们都很虚荣,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汤若望不是这样,他的奏疏语言充满慈爱,读来让人流泪。”顺治还对别人说:“玛法的人品非常好;别人都不爱我,在我面前装成哈巴狗一样是为了牟取利禄;我经常问玛法要什么东西,他很自足,从来不爱利禄,只爱我。”
汤若望前后给皇帝上了三百多道奏章,这些奏章都是关系到国事和民生的,从来没有为某个集团牟取利益。所以,我们能够理解顺治帝为什么信任和喜欢汤若望了。这些奏章中,有四道最为典型:一、阻止皇帝迎接达赖喇嘛,汤若望对喇嘛教非常排斥,他认为皇帝如果出塞迎接喇嘛,那是一种耻辱。二、敬谨亲王尼堪被大西军李定国埋伏斩杀后,皇帝原本打算将亲王手下的两百多将士处死,汤若望毅然上书,认为这样做不好,请求免除这些将领的死刑,改罚为降职。三、皇帝有一次突发奇想,想在长城北边搞一个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顺治如果真是想搞军事演习,也可以理解成强兵,但事实上他只是把这个当成游戏。汤若望听了,对顺治阐明弊端,玩这游戏可能导致很多老百姓误伤,结果顺治采纳了。四、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围攻南京,顺治帝吓得手足无措,先是想逃跑,后来又准备御驾亲征,汤若望最后把他劝住了。
顺治患上天花死了之后,孝庄就找到汤若望,问:“汤老师,小顺治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死了。他留下几个孩子全是未成年少年,老二福全已经九岁了,老三玄烨才八岁。现在到底是应该立福全为皇帝,还是立玄烨呢?”
汤老师想都没想,就说:“当然得立玄烨了。”
孝庄问:“为啥一定要立玄烨呢?”
汤老师说:“因为……很简单,小玄烨已经得过天花,不再那么容易死了,虽然这小孩脸上满是麻子,将来活的可长了。”
孝庄一听有道理:“就立玄烨吧!”
汤若望真是大清的贵人,是大清的贵人也就是中国的贵人。但是在顺治帝死后,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险些被处死。很多人控告汤若望宣传的天主教是邪教,结果康熙取缔了天主教,判处汤若望绞刑。但说也奇怪,也许是上帝显灵,就在这时京城发生了地震,古人比较迷信,怀疑是不是老天不让处死汤若望,加上孝庄太皇太后为汤若望说情,汤若望才逃过这一劫。
在康熙八年的时候,康熙又为汤若望平反,恢复了汤若望的一切名誉,不过这时汤若望早已魂归上帝了。汤若望一生虽然深得顺治帝信赖,但也不是没有遗憾,他曾经想让顺治信奉天主教,并且奉天主教为国教。这个是失败了,我们知道顺治帝是信仰佛教的。
痴情天子
在跟董鄂妃相恋之前,福临还和一名汉族女子发展过一段短暂的恋情,这个女人的出身也非常不错,是汉奸孔有德的后代。孔有德虽然是汉奸,但好歹是封了王的,所以他的女儿孔四贞也算是一个郡主。
张献忠死后,他的养子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率领部队进军广西桂林,当时奉命镇守桂林的就是恭顺王孔有德。入关后,孔有德改封为定南王。被大西军围困之后,孔有德无处可逃,只好关门自焚。在自焚之前,他杀掉自己家人,只有一个女儿逃了出来。这个郡主叫孔四贞,只有十三四岁,是个花木兰式的女孩,常年跟随父亲打仗,骑射本领非常好。
孔四贞逃出来后,只身来到京城。孝庄念孔有德全家为国捐躯,将孔四贞纳入慈宁宫收养,封为和硕格格。孔四贞进宫后,福临正在廢后,两人相见后,很是投缘。孔四贞是一个非常外向活泼的女孩子,她跟福临很快就打成一片,形影不离。有了孔四贞,顺治眼里就再没有其他妃子了,更不用说皇后。
孝庄虽然成全了顺治廢后的想法,心里却对自己的侄女和整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非常愧疚。所以,她耐心地对儿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谈到祖宗创业的艰难,谈到今天之所以能在中原当皇帝,离不开当年漠南蒙古各个部落的支持,所以,孩子啊,我娘家是为大清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对这些,顺治也点头表示赞同。
孝庄于是顺水推舟:“既然你不中意表妹,那我再帮你选个皇后吧!”
这个皇后是孝庄的侄孙女,跟前任皇后性格完全不同,前任皇后特别爱吃醋,顺治不临幸她,她也不让顺治临幸别人。而这个皇后性格非常沉静,人很好,典型的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型。福临虽然没有拒绝这桩婚姻,但好像还是不怎么喜欢皇后,只要是博尔济吉特氏,他仿佛觉得烫手山芋似的,就好像有什么心理阴影。看到顺治整天跟孔四贞在一起,皇后也只能在深宫里叹息,是的,她除了叹息再也没有其他办法,总不至于要死要活吧,这样既丢面子,还没效果。碰到顺治这样的浪子,只能由他去吧!
孝庄看到儿子这样子很不高兴,她担心新任皇后可能再度被废,便一再强调“满汉不得通婚”,一方面是给福临施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孔四贞好自为之。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孝庄的意料,这说明她的智慧远远赶不上福临胡闹的速度。
福临突然不迷恋孔四贞了,这是好事吧?表面看来,确实是好事。
事实上,却是天大的坏事。福临移情别恋了,而且对象不是皇后,是自己弟弟博穆博果尔的老婆。
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最小的儿子,脾气非常刚烈,在顺治十二年的时候受封为襄亲王。他的老婆董鄂氏是满洲的世族,董鄂氏的父亲鄂硕曾经担任内阁大臣。董鄂氏十四岁的时候嫁给博穆博果尔。
鄂硕跟着多尔衮一起入关,积极响应多尔衮的号召,带着全家移民到北京。鄂硕是一个非常与时俱进的人,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形势,他率先招聘了一批汉人为自己服务。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呢?因为这事关系到董鄂氏的一生,因而也影响了顺治帝的一生。
有人就奇怪了,不就招聘了几个汉人吗,怎么就关系董鄂氏的一生,还影响到皇帝的一生?
不急,我们慢慢道来。鄂硕此举无疑为自己的子女提供了一个接触汉文化、学习汉语的机会。董鄂氏就是这么一个牺牲品,她的求知欲非常旺盛。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汉文化,不知不觉就受到浸染,开始想象自己是唐诗宋词中的深闺少女,慢慢地,气质就出来了。这种气质在满族中肯定算是异类,但偏偏很容易吸引顺治。
完了,爱情的火花一旦点燃,肯定会烧死几个人的。这是皇宫,不是江湖,所以得淡定,像李敖说的,只爱一点点是最好的。
董鄂氏是一个非常沉静的女孩子,而博穆博果尔则非常活泼好动,看着董鄂氏整天抱著书啃,博穆博果尔气不打一处来:“难道你老公我就这么不堪,连一本破书都不如?”
董鄂氏:“什么啊?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事,这不是很好吗?”
博穆博果尔:“你不是很喜欢看中文书籍吗?那里面讲的三从四德,你有没有看进去啊?”
董鄂氏:“有没有看进去是我自己的事。”
博穆博果尔:“你未免太不讲理了吧!”
董鄂氏:“不跟你说了,我要进宫服侍皇太后。”
在清初,根据老规矩,像董鄂氏这种身份必须进宫侍奉后妃。董鄂氏的身份非常高,服侍的对象是皇太后。这样一来,跟顺治就有机会见面了。根据规定,顺治每天早晚必须去见皇太后。顺治的女人虽然非常多,但自始至终他不明白情这种东西是咋回事,所以对于书中什么梁山伯祝英台非常羡慕,用现在的话说,这小子看琼瑶看坏了脑子。
顺治觉得,我是皇帝,不是禽兽,所以我必须要找到爱情。
某一天,顺治按照惯例去慈宁宫向孝庄问安的时候,忽然发现孝庄身边有一个很有气质的美女。顺治躲在一棵树下注视着那个女子,首先发现这个女子衣服穿得很得体,既衬托出身材,又显出了身份和气质,接着他又发现这个女子举手投足之间有一股说不出的扣人心弦的气质。当时,顺治就在心里感叹:好一个气质美女啊,正是我朝思暮想的类型。
结果,顺治向皇太后问安的时候,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美女。这美女很懂风情,仿佛知道顺治心里想啥,顺治盯着自己的时候,她总是垂目作温顺状。
自此,顺治让太监去打听这美眉是哪家的,有没有主。太监回来告诉他,这女孩已经名花有主了,而且主人还是顺治的小弟弟博穆博果尔。听到这个消息,顺治反而更高兴了,都是自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有一天,董鄂氏去坤宁宫侍奉皇后,进了坤宁宫后,发现皇后去了皇太后那儿。董鄂氏便在那里干等,顺治得知这个消息欣喜若狂,立即跑到坤宁宫去,平常很少见他去坤宁宫。
这是董鄂氏和顺治第一次独处,据说顺治非常紧张,董鄂氏反倒显得平静。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董鄂氏没有其他想法。交谈之间,顺治对董鄂氏的好感以几何级数增长,这女子不光气质超凡脱俗,对汉文化简直如数家珍,真是难得的才女啊!
想当年,福临亲政后,为了掌权,他让文武大臣将一切奏章都交给自己,不必请示郑亲王济尔哈朗。掌权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让自己更辛苦。这些奏章大多是汉文,首先福临的汉文必须要过关。为了能够顺利阅读奏章,总结历代帝王的治国经验,福临可以说是下了苦功的,拼命学习汉语,经常闻鸡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付出总算有回报了,福临成为了一个颇具汉文化修养的皇帝。
汉文化在当时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文化,福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