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少有人相信雍正的话,他的话也不足为信。
这时,正黄旗有一个叫蔡怀玺的人去了景陵,想见允禵。允禵被整怕了,不想再多事,拒不见他。蔡怀玺不死心,写了“二七便为主,贵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为太后”这样的字条扔到允禵的院子里,意思无非是说将来起事十四爷还是要做皇帝的,到时候可以九王允禟的母亲为太后。
蔡怀玺的不法举动被马兰峪总兵范时绎察觉后,被送进监狱。大约同时,天津人郭允进起事,此人称遇到了洪觉禅师,得授兵法,并散发“十月作乱,八佛被囚,军民怨新主”的传单。八佛指的是八王允祀,传单号召大家在十月起来造反,推翻天怒人怨的雍正,立八王为皇帝。
这些造反活动当然难逃雍正法眼。五月,雍正向全民公布允祀、允禟、允禵、允的罪状,还将允禟改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也是满语,意思不清楚,有人说是“猪”的意思,有人说是“可憎之人”。允禟的下场是非常惨的,他被关押在保定,牢房是三间小房,四面都有高墙,前门是封闭的,不能随意打开,食物装在一个铁桶里传进去,外面有专门的官兵把守。
牢房又小又暗又潮,允禟手脚被套着锁链,在狱中受尽折磨。不到三个月,允禟就病死在牢中,得到允禟的死讯,雍正没有任何的怜悯,只说:“允禟这个人罪有应得。”
外界不相信允禟是病死的,都认为是雍正下的毒手。楚宗在奏折中说,他押允禟到保定的时候,李绂曾经对他说可以“便宜行事”。雍正和李绂都说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有人说李绂受雍正之命谋害了允禟,雍正便把责任全推到李绂的身上,说允禟生病的时候你怎么不告诉我啊,你应该把他病死的情况告诉大家。李绂自然只能沉默,老老实实地把黑锅给背上。
蔡怀玺事件发生后,雍正对允禵更加不放心,把他从遵化调到京城景山的寿皇殿里,让他对着康熙的画像缅怀父亲的养育之恩。不久,蔡怀玺被迫自杀。
鄂伦岱、阿尔松阿以前是八王的人,雍正给他们治了个结党作恶的罪,将两人抄家处斩,妻子没入内务府。七月,天津造反头领郭允进被捉住后砍头。九月,允祀在幽禁之地死亡。雍正说他做的坏事太多,服了冥诛,阎王爷代自己动手了。
允祀一死,在康熙和雍正两朝枝繁叶茂的八王党宣告破产。
对那些同情和偏袒八王的人,雍正也是毫不留情的。山西人令狐士义以前受过允禟的资助,听说允禟被关押,提出“愿附有道之主,不附无道之君”的口号,表示要联合山西和陕西的军民,一同营救允禟。最后,允禟没有救出来,令狐士义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山西布政使高成龄在审理允禟太监李大成的时候,没有奏请斩立决,雍正不高兴,故意找高成龄麻烦,说高成龄和阿齐那、塞思黑关系好,有意偏袒他们,于是将审判官高成龄变成案犯。
允禵因为是雍正的亲兄弟,出于对母亲的尊重,雍正也不便把他处死。
至此,雍正王朝终于得到有效的巩固,雍正曾经对诸王大臣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大臣之中,只要有一个人,明奏或者密奏,说允祀比我贤明,为人稳重,能够对社稷国家有福,我就立刻让位,没有丝毫迟疑。”
说出这样的话,说明雍正当时的处境确实很尴尬,名义上是皇帝,但是威权严重不足。现在对手都被消灭了,放眼天下,再也没有威胁到自己统治地位的人。
雍正能不嘚瑟吗?
康熙儿子们的命运
在雍正兄弟中,唯一得到恩宠的是十三弟允祥,这跟他投资正确有关系,他很早就依附雍正,忠心耿耿,没有丝毫僭越之心。允祥是由雍正的生母德妃抚养长大的,雍正跟自己的亲弟弟允禵不亲,跟允祥关系倒挺近。雍正继位没多久,允祥就被封为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允祥逝世,雍正将胤祥的名字还给他,配享太庙。
允祉是雍正的哥哥,也是一个比较识时务的人,雍正登基的时候第一个下跪的人就是他,而且他是一个学者,没什么政治野心。但是在康熙晚年,允祉还是受到了重用,甚至有争储的希望。雍正是一个记仇不记恩的人,他上台之后,首先打击允祉的门人,后来又让允祉守了一段时间的陵。不过,允祉在雍正朝倒还平静,他没担任什么重要职务,也没有和雍正发生什么冲突,不过他的儿子弘晟犯了错,被革去世子之位。
雍正六年,允祉因为追讨一个大臣的银两,在朝堂上公开大吼,惹恼了雍正,被降为郡王。八年,雍正恢复允祉的王爵,几个月后,雍正又剥夺了允祉的王爵。允祉这次被惩罚的原因用现在的话说是“迟到早退”,当时雍正最宠信的弟弟允祥去世,在治丧期间,允祉经常来得晚去得早,雍正一气之下,给他拟定了十二大罪状,大臣们说应该处死他,雍正说,算了吧,还是从轻发落,革爵幽禁。
雍正十年五月初九,允祉逝世,活了五十六岁。乾隆当家后,恢复允祉的爵位和宗室地位,将他的名字收入皇家玉牒。不过,允祉的大儿子弘晟虽然被释放,但无官无爵,成为闲散宗室。允祉的小儿子弘景被封为贝子,子孙沿袭爵位。
五阿哥允祺相对平淡很多,在康熙朝的时候他就几乎是一个隐形人,到了雍正朝更加不用说。允祺一生无风无雨,死得很平静,他和允祉在同一天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七阿哥允祐是个残疾人,由于没有卷入过储位之争,加上做事情认真负责,被雍正封为和硕淳亲王,雍正八年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十二阿哥允裪先是被封为多罗履郡王,由于没有搞好和雍正的关系,两年后,又降为贝子。没过多久,允裪又犯错,被降为镇国公。允祥去世以后,雍正才恢复允裪多罗履郡王的爵位。雍正的丧事就是允裪操办的,乾隆在位期间,允裪被封为和硕履亲王。乾隆三年,皇太子永琏夭折,允裪继续操办丧事,简直可称得上是治丧专家。乾隆十六年,时年六十六岁的允裪唯一的儿子弘昆去世,为了安慰叔父,乾隆把自己的儿子永珹过继给他。允裪的母亲一直活到九十七岁才去世,母亲去世六年后,允裪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十五阿哥允禑在雍正四年被封为贝勒,三十九岁时突然病故。十六阿哥允禄对数学挺有天赋,参与编修了《数理精蕴》一书,允禄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政治作为,但一直得到雍正的赏识。雍正元年,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去世,无后,雍正让允禄袭取庄亲王的爵位。雍正驾崩后,允禄是四辅政大臣之一,乾隆前期重用允禄,给予他双倍的薪俸。后来,允禄跟乾隆的皇子们交往频繁,遭人参劾。
乾隆觉得允禄这个人平庸无能,成不了大事,跟皇子们往来不过是饮酒作乐,是以从宽发落,免去他的职务,保留了他亲王的爵位。此后,允禄老实了许多,乾隆三十二年,允禄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十七阿哥允礼由于年龄较小,二十六岁之前没有被封过,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储位之争。雍正继位后,封允礼为果郡王,后来又派允礼处理西藏事务。雍正驾崩后,允礼成为辅政大臣之一,被晋封为亲王,可惜允礼天年不永,四十二岁时就逝世。允礼没有子嗣,乾隆让他的弟弟弘瞻承袭他的爵位。
二十阿哥允祎,康熙去世时他才十七岁,储位之争跟他更不沾边,雍正后来封他为贝勒。但允祎这个人非常懒,雍正曾骂他“人本庸愚,性复懒惰”。十一年,雍正派他去祭陵,结果这个懒弟弟走到通州就打道回府,说生病了,其实是嫌累。第二年,雍正又让他去祭陵(雍正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明知这人懒,偏要让他去干),这次,他还是托病不去。雍正愤怒之下,将他连降三级,从贝勒降到镇国公。
乾隆继位之后,恢复了允祎的贝勒爵位,尽管如此,乾隆其实比老爹更狠,让他带着三十九人去守陵,让你祭陵你懒得去,那好,你就整年守在那里吧!这位懒人在那里待了二十年,直到乾隆二十年死在那里,结果他也葬在那里,终年五十岁。
最后四个阿哥跟乾隆的年纪差不多,他们都没受到雍正的迫害,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

第三章功臣血宴

雍正对年羹尧的好已近乎肉麻的程度了,物极必反,君臣关系太近往往是一种危险的征兆。
雍正坐山观虎斗
年羹尧和隆科多是雍正最重视的两个心腹重臣,两人在雍正继位和巩固皇位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年隆二人,雍正坐不上皇位,至少坐不稳皇位。
对年羹尧,雍正宠信至极,继位后,授予他一等公爵号,加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职,赐给年的儿子年富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还将年羹尧的妹妹由侧福晋晋升到敦肃皇贵妃。在平定青海叛乱前,雍正为了笼络年羹尧,下令:“西北军务,交给年羹尧全权处理,调兵遣将、动用粮草、边防等等事务一切按照年羹尧的意思办……”
雍正还命令四川提督岳钟琪:“西北防务,都由年羹尧全权调度。”
雍正不仅让年羹尧掌管西北地区的军权,还让他参与政事,有问题都会咨询年羹尧,以示对他的尊重。
为了让年羹尧死心塌地,雍正还对他的家属关照入微,经常把其家属的情况告诉年羹尧,以示对其家人的关心。有一次,雍正让人从北京快马飞奔西安,用了六天的时间,仅仅是为了给年羹尧送去新鲜的荔枝。年羹尧平定西北后,位高权重,俨然是没有封王的西北王。
在平定青海叛乱后,雍正竟然称年羹尧为自己的“恩人”,他发谕旨给年羹尧:“朕实在不知道如何去疼你,用词语来描述你的功劳太无力。西北危险之际,朕正好心烦意乱,你给朕的奏折中总是安慰朕,不想朕有任何的烦扰,其中的情感朕岂能不知。你是如此体谅朕,朕全都感知到了。每每向怡亲王谈到你的时候,朕总是难以禁住泪水。朕有你这样的臣子,实在是一种幸运啊!”
在封赏方面,雍正对年羹尧毫不吝惜,查出苏州织造李煦的家产后,将李煦的所有住屋都赏给了年羹尧,仆人也是任由年挑选。
雍正还在大臣面前夸奖年羹尧,他说:“像年羹尧这种为国出力的人,是国家的栋梁,不但朕依靠他嘉奖他,朕的子孙和臣民们也该对他尊敬仰赖,如果有一点点的负心,就不是朕的后代。如果臣民对年羹尧有一点点的不敬,就不是朕的子民。”
年羹尧虽然远在边陲,对于朝政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雍正的姿态可以理解为稳住年羹尧,担心他思想不稳定。雍正经常让年羹尧上密折议政,年羹尧和雍正的书信往来至今还有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
雍正在惩办允禟后,就把允禟交给年羹尧看管,后来雍正还问年允禟的情况。年羹尧也算是个厚道人,他实话实说:“允禟颇知道收敛。”这样的回答显然是让雍正无法满意的,雍正告诉年,允禟和允祀是不可能改变的,你一定要小心提防。
在用人和决策方面,雍正也常常和年羹尧商量,经常以年羹尧的意见决定人事的去留。雍正曾听到人们议论京口将军何天培,由于众说风云,雍正不知道何天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便问年羹尧。葛继孔是江苏按察使,年羹尧参了他一本,立刻被雍正降职。赵之垣是代理直隶巡抚,年羹尧说这个人是纨绔子弟,雍正听了,立刻将此人撤职。雍正准备让宋可进担任江西南赣总兵,年羹尧说这个人不可用,黄起宪适合这个位子,雍正马上采纳他的建议……
年羹尧受到雍正这般器重,难免会有骄矜之气。
雍正元年春天,年羹尧进京,路过陕西,发现该地欠收,便让巡抚征收钱粮,巡抚没有照办。年羹尧将此事告诉雍正,雍正将巡抚撤职,等于是肯定了年羹尧越境管事的权力。年羹尧可能没意识到他的举动触犯了帝王的忌讳,虽然雍正不仅没批评他,还按他的意思办事。
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回京。雍正让礼部制定迎接年羹尧的礼仪,结果一个侍郎因为拟定得不够妥当,被降一级。年羹尧进京时,王公以下的大臣都要跪地迎接,坐在高头大马上的年羹尧对文武百官甚至懒得看一眼,骄矜如此,已伏大祸。对那些问候他的王公大臣,年羹尧也只是点点头,似乎这些人全不入他的法眼。
雍正对年羹尧的好已近乎肉麻的程度了,物极必反,君臣关系太近往往是一种危险的征兆。
隆科多的地位也非常尊崇,雍正视之为第一功臣,封一等公,加太子太保头衔,兼任总理事务大臣和吏部尚书。当然,隆科多和雍正的关系不及年羹尧,毕竟隆科多曾经投靠允祀。为了表示对隆科多的尊重,雍正还尊称其为舅舅,实际隆科多并不是雍正的舅舅。这时,隆科多是“密勿大臣”,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丞相。雍正说他是“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同样非常肉麻。在对待功臣方面,肉麻几乎是雍正的一种策略,通过这种方式稳住自己的统治集团,淡化内部矛盾。
偏偏雍正手下的左膀右臂矛盾不断,年羹尧看不起隆科多,在雍正面前指责隆科多能力平常,不能担大任。隆科多则指责年羹尧性情狂傲,为人嚣张,而且见风使舵,不能相信。
两权臣互掐,对雍正来说并不是坏事,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掐得太过火,那样会影响高层的稳定。雍正经常居中调停二人的矛盾,希望将相和,国家昌盛。有一次,雍正在年羹尧请求年内进京的奏折上批道:“舅舅隆科多说,有些事必须等你来了才能商量。”等于是告诉年羹尧,隆科多很尊敬你。
为了澄清年羹尧对隆科多的误解,雍正还说:“舅舅隆科多,朕以前不了解他,现在才知道,他是先皇的忠臣、朕的功臣、国家良臣……”
为了让年羹尧和隆科多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雍正自作主张要把年羹尧的长子年熙过继给隆科多当儿子,隆科多的脾气比年羹尧要好,得知这个消息,他很高兴,说自己命中注定该有第三个儿子,现在得到皇上的恩赐,好像是得到上天的赐予一样。隆科多将年熙更名为得住,并表示从今以后和年羹尧团结友好,隆科多说:“如果我二人给人感觉像两个人,那么就是有负皇上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年羹尧当然也不会不给面子了。
年隆的和好也是雍正的一种策略,要稳定全国首先必须安内,因为要安内,雍正难免纵容年隆两位权臣。这两人功盖当时,但是也骄纵擅权,不过他们的骄横很大程度上是雍正一手培养起来的。
连年羹尧保举的官员都说年羹尧“狂纵”,这事肯定不虚。戴铎就揭发年羹尧违规让家奴桑承鼎当官,来喜说雍正听任隆科多等人擅权,用人唯亲。对于这些言论,雍正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说这些人的话都是无知言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无知言论,雍正的心思他们揣测不了,不久,雍正就开始收十年羹尧和隆科多,罪名恰恰就是之前这些人提出的。
权谋大师雍正当然比谁都清楚权臣对君权的危害。年羹尧和隆科多权势虽然煊赫,但雍正很早就给他们套上了项圈。隆科多的职位最高,但雍正不让他当大学士,让他与大臣有一定程度的隔绝;年羹尧尽管手握兵权,雍正却不让他在朝中当官,两人都受到了制约。所以,隆科多官职再高,也无法跟地方大员联络,掌控兵权,年羹尧兵权再重,也不能和朝中大臣结党。而且,雍正不断拔高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地位,故意让这两人处于风口浪尖,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最后,朝臣必然站在自己这边,要求严惩隆科多和年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