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不如以前,想找一些道士来帮自己延年益寿也是情理之中。
史书记载了雍正生病的情况,忽寒忽热,睡卧不宁。这病可能是操劳过度引起的,也可能是酒色伤身引起的。当然,从史书上来看,雍正既不好酒,也不好色,事实究竟如何不得而知。曾静曾经攻击雍正酗酒好色,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对此进行了反驳。
雍正说:“朕不好酒是出于天性,以前提督路振扬进京问朕,皇上看上去全不像喝酒的样子,怎么外面有传言说皇上好饮酒。现在弥天罪人诽谤朕酗酒,跟外面的传言是一个道理。”
雍正二年,山东巡抚黄炳进献荔枝酒四箱,雍正在密折上批道:“像这样的东西不能多献,朕从来不善饮酒,原本就是用来赏赐给别人的。”
至于好色,雍正更是不承认:“朕自幼就不好色,当皇帝以后宫人少得可怜,朕常常自问:天下有几个像朕这样不好色的人。”
这是雍正单方面的说法,当然不可尽信。在朝鲜的《承政院日记》中,记载有朝鲜君臣的对话,里面谈到雍正的好色问题。朝鲜的臣子说:“雍正沉溺女色,病入膏肓,身体自腰以下已经很长时间不能动了,年纪都快六十了,看来是死定了。”根据朝鲜官员的看法,雍正六年以后,国家安定,雍正逐渐腐化堕落。朝鲜的记载只能当做参考,也不能当成直接的证据。
雍正并非死于酒色,不幸的是,恰恰死于自己所宠信的道士手中。
当时很多人希望雍正早点死,不过现在我们知道,雍正死得早对大清是一种损失,甚至对中国都是一个损失。如果他活到父亲康熙那岁数,历史会是什么样呢?如果他活到儿子乾隆那岁月,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不知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历史将要发生变化,清帝国的根基可能会更稳固一些。
道家的真谛确实有延年益寿的作用,雍正倾心道家本来也是一件好事,如果他真按照紫阳真人的思想去做,估计也不会早死。因为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中说的金丹,其实不是指外丹,而是指内丹,内丹是通过修炼精气神,在体内形成的。在《悟真篇》中,紫阳真人明确指出外丹为旁门左道。
雍正八年,四川巡抚宪德给雍正发了一道密折,在四川成都仁寿县,有一个叫龚伦的人,活了九十多岁,善于养生,八十六岁时还让小妾生了孩子,龚伦精通岐黄之术,有龚仙人之称。雍正让宪德去拜访这个人,要好好对待这个人,然后快速把他送到京城。宪德后来奏称,这个人生于崇祯时,在雍正六年时就已经去世。雍正听说他去世,觉得非常可惜,但仍不甘心,问宪德:“他的儿子中有没有懂得父亲养生之道的,必须优待他们,然后婉转跟他们说,才能得到实话。”
可惜,龚伦的儿子没有得到真传,或者得到了,怕出什么差错,没人敢担这个责任。宪德没法,只好又给雍正推荐了一个王道士,没想到这个王道士是个臭名昭著的骗子,后来被雍正撵走。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雍正当年求长寿之急切,也由此可以判断出他当时的健康状况一定不太好。
后来李卫推荐了贾士芳,没想到雍正最后斩了贾士芳。贾士芳死后,据说圆明园里阴魂不散。雍正不得不请龙虎山的道士娄近垣来驱鬼,娄近垣由此获得宠信。
贾士芳死后,雍正不但没有怀疑道士,道教活动反而更加频繁。在皇宫里,钦安殿是专门从事道教活动的,此外,雍正还让道士们在太和殿和乾清宫等主要宫殿里放上神板,还在寝宫养心殿里设置斗坛。为了做法事,雍正一次就让苏州织造为道士们做丝缎法衣六十件。
雍正最宠信的还是后来南派的张太虚与王定干两个道士。
雍正炼丹,这是绝密事件,你在正史是找不到记载的。但是,仍然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在内务府账本《活计档》中,记载圆明园东南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主持下,先后运进四千斤煤炭,然后用铅汞为雍正炼丹。
丹炉一打开,就没有再停止。根据档案记载,在雍正最后五年,平均每个月往圆明园运送炼丹的物品至少有两三次,总共有煤192吨,木炭42吨,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物,并有大量的杉木架黄纸牌位、煳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黄布(绢)空单等物件。这些物品,都是炼丹必需品。
娄近垣虽然是个道士,思想却非常世俗,有许多王公大臣问他养生之道,他回答说:“王公们锦衣玉食,就已经是神仙了。”由此可以看出,娄近垣这个人不简单,不完全是个修道的道士,雍正很宠信他,赏给他一万七千两银子,拨款大修龙虎山上道教宫殿。雍正暴毙后,娄近垣回到了道观,再也没有受到新皇帝的青睐,年八十终老于龙虎山。
张太虚和王定干专门负责为雍正炼丹,现在我们知道,丹药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人体有剧毒,所以雍正很有可能是服食丹药中毒而死。
入葬西陵
雍正死后,遗体被运往皇宫,安置在乾清宫里。九月十一日,又将他的棺木移送到雍和宫,也就是做皇子时住的地方。乾隆二年三月初三,雍正棺木才下葬清西陵的泰陵地宫。
顺治和康熙都是葬在遵化的清东陵,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雍正为什么要与众不同,葬在清西陵呢?
第一个问题是:究竟是不是乾隆的安排呢?答案:否。清西陵是雍正生前指定的墓地。在雍正生前,指派允祥为他寻找晚年吉地,自从允祥找到以后,就一直修建陵墓,直到雍正死,陵墓都没有修好。所以说,这件事情跟乾隆没有任何关系。
很多人纷纷猜测,雍正之所以不葬在清东陵,就是因为谋父篡位,通过卑鄙的手段登上皇位,继位后又对手足展开杀戮,所以害怕在地下见到康熙。这种看法认为,雍正选择西陵是因为心中有鬼,再加上他真的相信鬼神之说,所以极力回避康熙。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雍正生前是如何对待陵寝之事,雍正四年,雍正吩咐允祥去办理山陵大事。第二年,他又派总兵李楠带着风水先生去东陵,打算在东陵选择一块风水宝地。由此可以看出,雍正最开始是打算葬在东陵的。后来,允祥找到了九朝阳山地,雍正也觉得风水不错,就让他们施工。施工后发现这块山地带砂,不是风水宝地,只好作罢,让允祥继续寻找。后来在易县找到了一块万吉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清西陵。
这里确实是一块宝地,西有云濛山,北有泰宁山,南临易水河,奇峰环抱,清水蜿蜒流过,而且土质很好,不含砂。雍正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地方是块宝地,当时雍正也考虑到这个问题,自己葬在这里的话有些不妥,根据清朝的规矩,子随父葬,祖辈衍继。如果自己葬在这里,会不会有人说自己不孝?
于是,雍正故意让大臣们商量,看看这么做是不是跟古代帝王的古制有什么不合的地方。大臣们引经据典,说这么做跟古代的体制没有什么不合的地方,自古就有先例。雍正一听,眉头舒展,说道:“这样的话,朕就心安了。”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选择西陵并不是怕死后见到康熙,而是觉得西陵这块地风水很好。有人可能奇怪了,难道东陵的风水不好吗?东陵的风水也好,确实好,但是最好的地方都被顺治和康熙占了,雍正去的话,只能选择相对偏僻的地方,这对于自视甚高的雍正来说是有些委屈的。
泰陵这个名字则是乾隆取的,应该比较符合雍正的心愿。

第十三章揭秘雍正的双面性格与家庭生活

雍正是一个有着狂热倾向的人,说他是一个工作狂并不过分。像这样的人做事情难免会有一些急躁,尽管急躁,雍正却并不粗心,相反很细心。在雍正身上,同时具备躁狂和严谨两种性格。雍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一方面他残忍苛刻,另一方面他又讲究公正,心怀仁慈,时时以有德之君自居。
工作狂
雍正是一个权力欲非常强的皇帝,当皇帝是他最热爱的一个工作,因为有兴趣所以有动力。在政治上,雍正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他才那么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对雍正来说,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管理好一个国家,让各个阶层的人都各居其位,各安其职。
雍正是一个有着狂热倾向的人,说他是一个工作狂并不过分。像这样的人做事情难免会有一些急躁,尽管急躁,雍正却并不粗心,相反很细心。在雍正身上,同时具备躁狂和严谨两种性格。雍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一方面他残忍苛刻,另一方面他又讲究公正,心怀仁慈,时时以有德之君自居。
虽然对工作有一种狂热的喜欢,但雍正的爱好很多,比如炼丹学道,爱好精美的器皿,喜欢秀书法,喜欢写诗,对绘画也颇能欣赏。
雍正这个工作狂究竟狂到什么地步呢?
根据雍正自己的说法,有时候处理朝政的时候,尤其是处理那些紧急事务的时候,他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精神倍增。雍正六年十月是秋审的时候,雍正负责在犯人的名字前打钩,这工作看起来非常轻松,其实很累。不光是打钩这么简单,在决定是不是打钩之前,他要详细研究案例,判断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应该处决。
雍正对大臣说:“人命关天,所以做这事时朕特别费神,不敢有丝毫疏忽。对朕来说,这是很稀松平常的。朕每天处理政务,从日出到日落,精神都好得很,从来没有觉得困乏。如果休闲了片刻,反倒觉得不舒服。朕勤于政事,实在是天性乐于此,并不是勉强的。”
我们可以看看秋审那会儿,雍正一天的办公情况。
雍正六年九月二十二日。上午,雍正发出一道上谕,严令督抚不得借耗羡归公之名贪污;接着,又发出一道上谕,讨论贵州改土归流的事情;接着,批准户部奏请,在京城创建粥厂。这些事情干完后,雍正又处理了刑部发来的两个案子,还有工部奏议的山东官员制造战船的案子。随后,批准刑部尚书励廷仪《肃清盐政事宜四款》的奏疏,还批复了山西提督袁立推荐官员的奏折。
下午,雍正来到洞明堂,和大学士马齐、张廷玉等人审阅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三十八个杀人犯。雍正认为,凡是用刀刃杀人的犯人都应该处以死刑,不是用金属利器的,可以考虑减刑。毕竟人命关天,雍正随后又召刑部尚书德明和励廷仪等人,征求他们的意见,最后才钩决。
二十四日上午,雍正根据翰林院的奏请,补授日讲起居注官,之后分批接见官员,总共有十四批官员,每批有拟正、拟陪人员。雍正通过和他们面谈,然后确定任用哪些人。下午一两点,雍正到达洞明堂,钩决七十五个犯人。在讨论刑罚时,雍正问得非常仔细,比如其中有一个叫刘二的犯人,因为使用假银子而犯法,刑部拟定处以绞刑,雍正问在康熙时有没有对用假银子处以绞刑的。大学士徐梦元回答说,这是新例,以前没有,雍正听了,决定把这个案子先缓一缓。
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雍正断案是努力追求明察秋毫的。当时,全国的官员都知道雍正非常勤政,大家都觉得太过分,纷纷奏请皇上不要太过操劳。雍正还有在夜晚工作的习惯,尤其是批阅那些密折,雍正更习惯在晚上。他曾经对鄂尔泰说,白天工作没有闲暇,而且有时候心境不宁,只有在灯下批阅,反而精神更好。
在工作时间上,雍正不分昼夜,只要精神好,晚上也工作。在地点上,他更是不拘一地,甚至在温泉疗养的时候,也批阅奏折。正因为雍正工作如此疯狂,有人说他在理政的十三年里比康熙六十一年做的事情还多。
雍正的双面性格
雍正的朱批中有这样一段话:“遇事举动,外要柔和,内存刚毅,若能如此为之,才是大丈夫。若外刚而内柔,则不足取也。”
雍正这是教导臣下做人要外柔内刚,在雍正身上也确实体现着这种性格,不过,窃以为雍正身上刚勐残酷的一面远远多于慈柔。
雍正残忍的一面大家都见识过,他对待自己的政敌,对待那些曾经跟自己争权的兄弟们是非常残酷的,他不仅逼死了允祀和允禟,还说他们是服冥诛,这等于是把别人打死,然后再踩上几脚。宗室中只要得罪过雍正的,都没有好下场。
在对待功臣年羹尧和隆科多事情上,雍正也充分展现了自己心狠手辣的一面。他对年羹尧好的时候,说出的话非常肉麻:“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我君臣非泛泛无因而来者,朕实庆幸之至……”
对隆科多,雍正尊称为舅舅,左一个舅舅隆科多,右一个舅舅隆科多,无比亲热。
然而,年羹尧手握军权,党羽众多,让雍正有威胁感。本来去除威胁,只要解除对方的军权就行了,但是雍正做得相当绝,剥夺年羹尧的军权和职位之后,给他罗织罪名九十二条,他还逼迫年羹尧自杀,甚至说:“如果你九泉之下还恨朕的话,那么真是不知好歹,就是堕入十八层地狱也不能洗清你的罪孽。”心肠之狠,实属罕见。
隆科多虽然不像年羹尧那样功高震主,但是也位高权重,让雍正很不爽。显然,雍正对隆科多的恨稍稍少于对年羹尧的恨,但也给隆科多列出了四十多条罪状。最后,隆科多死于囚禁的地方。
还有钱名世的案子,钱名世不过是江苏一个文人,给年羹尧写了几首拍马屁的诗,被查了出来。雍正说他是文人中的败类,不配为儒林中人,亲笔书写了“名教罪人”四个字,让钱名世挂在自己的大门上。此外,雍正还让全国各地的官员每人写一首诗讽刺钱名世,再由钱名世收集出版,然后发给全国各地的官员。在糟蹋人方面,雍正很有天赋,这根本是不把人当人。
雍正这么做表面上是糟蹋钱名世一个人,但其实是糟蹋了天下的读书人,读书人为了混口饭吃,写几篇拍马屁的文章在历朝历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雍正让这些人写诗讽刺钱名世,其实是等于让他们写诗讽刺自己。所以,很多人并不愿意这么做。如果有人写不好,敷衍了事,雍正就重重处罚他们,甚至比对钱名世的处罚更重。通过钱名世案,雍正向天下的读书人心里捅了一刀。心肠的狠毒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雍正的狠不只是表现在钢刀杀人上,雍正更擅长用软刀子杀人。杨名时,康熙三十年进士,担任学政时,经常提拔出身贫寒的学生,深受康熙重用,于康熙五十九年担任云南巡抚。期间,他清廉守正,官声非常好。但雍正却认为他是沽名钓誉,三年,雍正授予他云贵总督的职位。雍正曾因为杨名时泄露密折的内容,终止杨名时书写密折的权力,后来,又恢复了。可是后来杨名时又误将奏折中的朱批写进了题本里,雍正认为他是故意这么做,以表示对密折制度的不满。
怎么处置杨名时好呢?雍正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个损人的招数。
他让鄂尔泰去云南做巡抚,同时兼管云贵总督。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下属管理上司,杨名时做什么都必须向鄂尔泰禀报,以此让杨名时颜面无存,在云南各级官员面前丢份。
雍正五年,杨名时即将被免职之际,上疏请求修治洱海。雍正想,他早不题请晚不题请,这时候题请分明是沽名钓誉,想博得好名声,顺便给下一任留下重担。雍正说,好,既然如此,你就别离开云南,继续待在那里吧,洱海就由你来修了,一切费用自己出。杨名时是个清官,根本拿不出钱来兴修水利。待在云南,比待在监狱里还难受。雍正这么做,就是因为他认定杨名时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还有一层原因是为了推行新政,杨名时是老资格的官员,对新政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