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谋:帝姑婉柔传-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诩又问道,“殿下欲支持谁人?”

    婉柔回答道,“此事本不是妇人可以干预,然而魏王问过吾,吾言支持五官将,长子继位,合乎天理。”

    贾诩依旧微笑,又看着诚心敬拜的曹丕,这才缓缓说道,“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婉柔呆住了,这算什么?这么冠冕堂皇的话,说了和没说一样。

    自己本来觉得贾诩会给出奇谋,才推荐曹丕来找,没想到竟然是这般小儿都懂的简单言语。

    曹丕却十分高兴口中称谢,同婉柔出府。

    婉柔见到曹丕表情十分高兴,询问原因。

    曹丕答道,“文和心思深重,凡事以求自保,害怕殿下有诈于是才那般说法,虽然浅显,但其中富含许多,微臣已领会。”

    婉柔一时间还是不解,但也没有再多问。

    曹操的宫室内,许褚通报曹丕求见。

    曹操无奈笑了一下,“子文粗人,倒也罢了,寡人还正想子桓为何不来。”下令许褚让曹丕进来。

    行礼过后,曹丕令人把礼物交上。

    曹操也很满意,“子桓,来何迟也。”

    曹丕说道,“皇后殿下地位最为尊贵,于是孩儿请她先来探望父王。”

    曹操大为吃惊,“殿下是子桓叫来?”

    曹丕点头,“的确,然而殿下关心父王之心不假,只是殿下不拘小节打算空手而来,孩儿让她准备汤水,为父王暖身醒酒。

第146章 婉柔献策探人心,众人忙碌助曹丕() 
曹操哈哈大笑,“醉酒小事罢了,子建用心学习兵法心无杂念,想要助寡人讨伐孙权,只派丁氏兄弟二人前来拜访。”

    “既让寡人知道心意,又不耽误时分,寡人自觉甚好,子桓当多多学习。”

    曹丕跪在地上,伏地便拜,“人之父只有一人,自古以孝治天下,孩儿即使再有事情,得知父王醉卧不起怎能不亲自来探望?”

    又抬头望着曹操说道,“况且孩儿平日用功百倍,手不释卷目不离军,父王若要出战,孩儿随时可以相随,不需如子建那般临时用功。”

    说完,曹丕叩头不止。

    曹操一声叹息,亲自把曹丕扶起。

    “子桓之言,让寡人大为感动。所言无错,子桓平日刻苦,可堪重任,寡人欲明年伐孙权,你兄弟几人皆去,如何?”

    曹丕立刻答应,于是告退,又偷偷和曹操的近从说话。

    曹丕走后,曹操询问近从所谈何事。

    近从回答曹丕叮嘱自己多加照顾曹操,不可让曹操再饮酒。

    曹操听了,叹息良久。

    夜晚,婉柔用饭完毕,通报吴质求见。

    婉柔迎进,吴质行大礼毕,婉柔询问何事到来。

    吴质说道,“殿下,如今魏王信任之人,除了伏波将军便属皇后殿下,前日伏波将军次子夏侯楙亲自从长安来见伏波将军为五官将求情。”

    摇头叹气,“伏波将军正直,依旧不肯为任何一人进言,微臣只好来见皇后殿下,以求帮助。”

    婉柔说道,“吾已在能力之内扶持五官将,你再来这般言语,吾不知还能如何行为。”

    吴质说道,“微臣只求皇后殿下能多在魏王身边,随时为五官将言语,如此而已。”

    婉柔点头答应,吴质称谢拜退。

    婉柔卧床而眠,心里暗自疲惫,争权是如此耗神费事,当初自己莫名其妙的就当了皇后,想必曹丕也是在背后这样劳神吧。

    翌日,婉柔就和请安一样的见了曹操。

    曹操说道,“皇后在邺城宫殿,臣没去面见皇后,反而让皇后来请安,有失礼节。”

    婉柔微笑说道,“邺城宫殿对吾来说如同家中,魏王虽与吾身份悬殊,但如这般场合吾只把魏王当作父亲,魏王当可以父自称。”

    一声叹息,曹操让婉柔走近身边,“离家多日,生活可好?”

    婉柔点头道,“陛下对吾很好,出战之前心中十分愉快。”

    曹操放心道,“那便好,为父家中之事未了,得知皇后生活安逸,为父自然安心不少,若皇后是男子,为父也不会这般难以选择。”

    婉柔说道,“魏王不必这般说法,正因有相比较,故而才能选出更佳,若只是一人可选反倒为坏事。”

    曹操点头,“那依殿下看,如何选择较好?”

    婉柔认真说道,“魏王当问诸位大臣意见,君臣不合,社稷断送之道,若百官归心,权力交替之时,朝廷也能更加稳定。”

    曹操点头,“有理,殿下聪慧,那依殿下见识,如何去做更好?”

    婉柔低头苦思片刻,忽然笑容挂在脸上。

    “魏王便这般行事,先问权重大臣之意见,然后再派人以密函访问百官,让百官匿名回复,这样百官便不会担心大王子或三王子有所报复,敢直言无忌。”

    曹操同意,立刻命御史中丞陈群去办。

    早有报信的人通知曹丕,曹丕连忙召见吴质,见到的时候,正好朱铄也在。

    曹丕见二人都是亲近之人,连忙询问。

    吴质听了描述,立刻说道,“皇后计策虽然看似公正,但我等若是从中动作,必然可以有益。”

    曹丕连忙问如何去做,吴质又说道,“陈群与五官将亦交善,五官将可命人通知陈群,将大部分支持临菑侯的书信藏匿,让魏王以为支持五官将之人较多。”

    曹丕点头同意,朱铄又说道,“至于魏王会亲自询问之人,在下心中也能料到,这便亲自前去求情,从而激怒众人,可混淆魏王视听。”

    曹丕听了大喜,立刻对二人称谢。

    一日过后,曹操收到陈**上来的回函,大部分都是赞颂曹丕的。

    曹操疑虑,询问陈群,“人皆言子建才华比过子桓,为何书信回来,皆言子桓更好?并且此回函数目明显不足,莫非其中有鬼祟之事?”

    陈群立刻跪拜,“微臣不敢,诸位大臣皆知长子当立,于是回信如此。”

    “大王认为书信较少是因有些官员生性怯懦,不想卷入权位之争,有以死辞之者,微臣便未强迫。”

    曹操觉得有理,点头相信了,忽然外面通报,尚书崔琰、尚书仆射毛玠、东曹缘邢颙求见。

    曹操立刻唤入,三人行礼,曹操询问何事。

    崔琰说道,“大王立太子,尚且犹豫?”

    曹操点头说道,“正是,寡人正欲问诸位府中高官,认为子桓与子建谁人更佳?”

    崔琰正色说道,“按照春秋之义,应立长子。而且五官将仁厚、忠孝、聪明,应做继承人,临菑侯虽然是微臣兄长之婿,但微臣愿以死守护五官将之位!”

    邢颙也说道,“幼子代替长子继承,虽有明君,毕竟难得,更多是政权不稳,以幼废长,此乃先世戒律,大王不可不考虑。”

    曹操叹息,无话可答,心中还是觉得曹植更富天份。

    毛玠见状,也说道,“废立大事,不应是臣子所能听闻,五官将惶恐不已以为失位必然,朱铄不忍,竟然前来告求我等,虽然于情可以理解,但毕竟成何体统!”

    曹操叹息连连,“是有不妥之处,但既然知道百官意见,寡人亦未算荒唐。”让众人退下。

    曹植的府上,丁仪与丁廙见到了曹植。

    曹植依旧醉卧不起,丁仪十分焦急,大喊数声。

    曹植还没睡醒,迷迷糊糊,“正礼为何如此喧闹。”

    丁仪把曹植拖起来,“临菑侯竟然还能饮酒入睡!前日魏王询问百官立谁人为太子,众人皆推选五官将!”

    曹植一听,忽然酒醒,连忙站了起来,“为何会如此?”

第147章 丁仪谗言害良臣,崔琰含冤狱中死() 
丁仪说道,“想必乃五官将从中有所动作,将支持临菑侯之信笺尽皆藏匿起来。”

    曹植立刻说道,“那得赶紧告诉父王。”立刻就要起身前往。

    丁廙阻止了曹植,“我等无有证据,这般唐突反而让魏王觉得临菑侯是在诽谤大臣。”

    曹植又问怎么办,丁仪面带怒色,“今日尚书崔琰与仆射毛玠竟然亲自去为五官将进言,应先将他们除掉,让百官畏惧,自然全都为临菑侯美言。”

    一日,曹操召开早朝,百官已经到齐,曹操还没到。

    百官无事,便私下随意交谈。

    丁仪看到杨训自从曹操封赏以来,春风得意,立刻到他的面前,冷笑说道,“杨大人,下官有礼了。”

    杨训一愣,连忙回礼,“丁大人为丞相西曹掾,比下官高上数等,为何如此?”

    丁仪说道,“唉,杨大人上表一封,便可连升数级,日后尚不知会到何等官位,丁某这般老实为官者自然很快便要为杨大人做属下,故而提前交好。”

    众人都静止下来,观看这眼前的一切,杨训被这样一说,不知该如何辩驳。

    丁仪又说道,“可惜魏国初建,朝政需要能人,杨大人这般阿谀世俗、轻浮虚伪之人,一两人便足够,若朝中百官都是崔琰大人推荐而来,那想必魏国亦不会长久。”

    杨训默然不语,崔琰刚要正色回答,忽然通告曹操来了,大家这才放下一切,开始早朝。

    退朝回去,崔琰敦促杨训把写给曹操的表给自己看一遍,然后又回信给了杨训。

    早就被丁仪知道了,立刻安排人手,在杨训的家中把崔琰的回信偷来。

    丁廙一脸疑惑,问起曹植与丁仪。

    “‘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此是何意?”

    曹植看了一眼,“此是崔大人认为杨大人所写很好,说正礼跟不上时代变化,不通情理。”

    说完,大笑起来。

    丁仪也冷笑,“但也可理解成,‘此乃何等不该之时!总有一日当会有变!’”

    曹植呆住了,“正礼之意是?”

    丁仪点头说道,“便是如临淄侯所想,这便上报魏王。”

    又叮嘱曹植,“临菑侯当去结好杨修,此人聪明受魏王敬佩,结好他必然有益。”说完便去。

    当晚,丁仪见到曹操,拿出崔琰写给杨训的书信交到了曹操手中。

    还没等曹操读,丁仪便拜服在地。

    曹操斜眼瞄了一眼丁仪,并不说话,只是把信看了一遍。

    “无头无尾,寡人不知你是何意?”

    丁仪跪拜着说道,“大王,此是尚书崔琰写给杨训之书信。”

    丁仪又抬起头说道,“白日大王上朝之前,微臣以戏言说于杨训,杨训也许觉得难堪,告知于尚书大人,尚书大人便回此信。”

    “微臣偶然得知,见此书信中充满悖逆不逊之意,又有人言尚书大人经常傲慢不逊,微臣自觉事大,于是前来报告大王。”

    曹操仔细读了两遍,站起身来来回走着。

    丁仪见曹操在思考,立刻向前爬了一步,跪在曹操的脚边。

    “尚书大人为五官将老师,必然认为五官将登位之后他会便高升,故而才会这般傲慢。”

    “所谓会当有变,愚臣思之,是指大王百年之后,必然会传位五官将,而他也可以以老师之身份让五官将按照他之想法来治理天下,那时天下会当有变。”

    曹操听了丁仪的话,大怒,下令收捕崔琰下狱拷问。

    翌日,婉柔和曹丕以及徐奕等多位大臣找到了曹操。

    众人跪在地上,婉柔站在最前,“魏王为何要下令抓捕尚书大人?”

    曹操轻描淡写,“此人诽谤朝廷,臣故收之。”

    看到曹丕又为崔琰求情,曹操大怒,“子桓当自我勤勉,不可凡事听从师尊之言。”

    虽然之前就是曹操下令让曹丕多向崔琰学习,但是曹丕现在知道是什么局势了,立刻叩头答应,也没有继续为崔琰求情了。

    一直在曹操身边的丁仪又说道,“大王,昨夜去见崔琰,见他对探望之人怒视,凡有人提起大王他便更加恼火,似乎对大王十分不满。”

    曹操大怒,立刻下令崔琰自杀,并对着众人说道不许为他求情。

    婉柔和曹丕猛然看着丁仪兄弟,两人都得意洋洋如同得势。

    婉柔与曹丕都没有露出恨意,而是告退。

    外面,婉柔说道,“此必然是丁氏兄弟所为,父亲倾慕他二人才华,当初本打算以清河公主嫁丁仪,足见有多看重,五官将本在劣势,如今更要小心,做事需谨慎。”

    “今日五官将为尚书求情十分冒险,万一魏王怀疑五官将与尚书合谋,万事休矣。”

    曹丕大笑起来,“之前争后位之时,皇后殿下不知所为,如今却如此深思高举,变化当真迅速。”

    婉柔也觉得惊讶,“这吾不自觉便这般想法。”

    曹丕恢复平静说道,“殿下聪慧如有神助,成长迅速已不足让微臣惊讶,然而殿下所言极是,今后当更加少言以待时机。”

    崔琰在狱中自杀,河北震动,邺城百姓家家为其置办丧事,多有哭昏者。

    所定罪名无一人相信,都为其叫冤,一连三日都是如此。

    曹操下令不许为其办丧,百姓于是暗自焚香祷告,曹操看了执金吾的上表,心烦不已。

    丁仪又来求见曹操了,见到曹操烦心,丁仪说道,“拜见大王,大王为何这般烦恼?”

    曹操似乎有点后悔了,懊恼说道,“寡人莫非错杀人也?”

    丁仪立刻跪拜说道,“大王,万不可有如此想法,后世安定重于一切,昔日汉武帝如此宠爱钩弋夫人,然而临死之前却处死夫人,便是为除掉后患。”

    “如今崔琰不过一狂士,大王杀之有何错?大王不可因为心软而断送社稷。”

    似乎所有人都反对曹操,让曹操觉得势单,听了丁仪的话曹操十分欣慰,赞赏丁仪看得长远忠心耿耿。

    丁仪放低声音,“大王,微臣前来,尚有一事相告。”

    又左右看看,曹操会意,让侍从退下。“何事如此紧张?”

    丁仪说道,“大王可知为何天下人对崔琰之死如此怨恨大王?”

第148章 毛玠何夔遭诬陷,众人设计将反击() 
曹操皱起眉询问为何。

    丁仪又谮言道,“便是尚书仆射毛玠到处散播言论,污蔑大王不分清白,而庶民愚昧被传言迷惑,于是对大王心怀怨恨。”

    曹操大怒道,“真有此事?”

    立刻命人探望毛玠,没过多久,回报说毛玠闭门在家,闷闷不乐,似乎有心事。

    曹操立刻下令将毛玠下狱,而丁仪只是暗自高兴。

    朝中大臣听闻此事,知道这又是丁仪做的。

    毛玠是老臣,丁仪竟然都能诬陷,朝中大臣开始畏惧丁仪,不敢表明自己支持曹丕。

    曹丕更加不安,而婉柔与司马懿等人依旧劝曹丕忍耐,不要有任何动作,只是保持谦卑姿态。

    桓阶听说毛玠被收捕之后,立刻见到了曹操。

    正色说道,“大王令故尚书大人自戕,以至朝野民间都有怨言,如今为何又将尚书仆射大人下狱?”

    曹操漫不经心回答道,“告发之人有言,毛玠不但诽谤寡人,还到处散播流言扰乱人心,寡人知道毛玠与崔琰交善,但如此以私忘公恐怕不能容忍。”

    桓阶面带怒色,“大王,假如告发之人所说为真,那仆射之罪的确不可饶恕。”

    又说道,“微臣知晓人臣本不该对君王命令有所怀疑,故而微臣也不敢为仆射强行说理以得免罪。”

    又用力拱手,“不过尚书仆射多年受到大王信任,为人公正又忠心不二,被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