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歌荀令-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上沮授宁死也不肯投降曹操,担忧的应该就是尚在袁绍管辖之下的族人,他降了之后固然能得到重用,但是要全族的性命去换,无论如何他也做不出这种事情。

    将荀衍安排好,荀彧转身又回了书房,三兄有官职在身,并不能离开颍川太久,若是要招揽沮授还是要赶紧做准备。

    如今韩馥虽然交出了印绶,但是公孙瓒却没有即刻退兵,他率领兵马出来可不是为了给袁本初当靶子的。

    公孙伯圭手下人不少,如今虽然没有轻举妄动,但也派遣刘备屯于高唐、单经屯平原,他们的盟友陶谦屯发干以威胁占据冀州的袁绍。

    如今陶谦的军队驻扎在东郡的辖地之内,而平原与高唐也与济北国相邻,因此,凭着和袁绍之前的交情,曹操便与袁绍一起进行了南北夹击。

    袁绍如今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自然不会拒绝曹操发来的结盟讯号。

    而早知道袁绍一心要拿到冀州,公孙瓒又怎么会什么准备都没有呢,在和袁绍结交的同时,他也没有断了和淮南袁术的联系,兵马可是要耗费粮草的。

    这兄弟俩人势同水火,到时候坐享渔翁之利岂不快哉?

    将如今的形势尽收眼底,荀彧想了一下,而后拿起刀笔便开始写些什么。

    主公领追击敌兵,清除了军中叛徒的徐伯安更是在济北将黄巾打的落荒而逃,贼人主动投降,待处理好降卒的事情大军便要得胜而归了。

    三十万青州兵,这可是他们的家底啊!

    作者有话要说:空有一颗日万的心,然而事实却在打脸 ̄e# ̄ ̄ ̄///开坑只是想想而已真的不敢皮了你们要信窝!!!

    ps。这几天要修一下前面的文,咱更新时间还是晚上,白天看到更新只是在修文,剧情不变只是捉虫而已,么么么么么么哒

    感谢两位小天使的雷

    燕千代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8…04…1107:33:41

    燕千代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8…04…1222:53:47

    皮一下,再浪一下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8…04…1301:13:10

    燕千代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8…04…1308:44:10

    燕千代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8…04…1400:12:27

第46章 第46章() 
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带家眷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身强体健者皆被曹操收编,史称“青州军”。

    史书如此记载;但是事实并不是书上写的那般简单,百万的军民不是说收编就收编的,整个兖州只有那么多地方,虽然有大片空闲的耕地等着人去耕种,但是毕竟人数太多;短短几天也安排不完。

    不过,百万黄巾连带家眷进入兖州;如果真能将其收入麾下并着手训练,其战斗力绝对不会比正规军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黄巾出身的士兵不是轻易便能收服,曹操也没有心大到黄巾一投降便觉得万事大吉了。

    有之前军中出现叛逆的情况为警;曹孟德如今扩充军队放在首位的便是忠诚,其次才是战斗力。

    而史上青州军号称三十万,实际上却只有数万的士卒经过选拔。

    如果不忠于他,曹操宁可舍掉这些兵马也不会手下他们;叛乱永远是最招人恨的,他曹孟德不希望以后打仗的时候乱子是从内部出现。

    显然;曹操的做法很有成效,至少那后来为他打遍天下的青州兵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乱子出现。

    那些战力彪悍所向披靡的士兵只效忠曹操一人,后来曹操去世后不过一个月,身在洛阳的青州兵们便“以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连曹操指定的继承人曹丕都无法统率;若非处理的及时,恐怕曹丕刚上位迎接他的就是严重的动乱。

    想着青州兵的事情,荀彧下笔不由自主便写到了那儿,许久之后停下来之后看看自己笔下的东西,荀彧摇头失声笑了笑,还是又换了份新的竹简。

    他现在考虑这些还是太早了,就算要挑选精壮补充军队那也是回来之后的事情了,现在要紧的是即将到达颍川的沮授。

    叛乱刚平,兖州境内却不是即刻恢复了平静,更何况周围还有其他诸侯虎视眈眈,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整理内务,尤其是现在人才不足的情况。

    每到此时,荀彧就再次感叹史上曹孟德那精益求精的谋士们为什么还没有来,若是有帮手,他也不至于天天不得闲。

    不过,想虽然这样想,真让荀彧闲下来,估计最先感觉不对劲的反而是他自己了,爱操心的性子上辈子就有,这辈子估计也好不哪儿去了。

    此时,远在济北的曹操等人只草草的开了庆功宴,而后便接着连轴转了起来。

    只来降的青州黄巾便足以让他们忙的焦头烂额,更何况公孙瓒陶谦还时不时派出些士兵窥伺着这边,好在曹操身边留的人手够多,军中尚且不至于乱了套。

    不说其他,现在他身边的武将已经能撑得起场面,又有智计无双的戏志才在一旁出谋划策,只要兖州周边不起乱子,等他们缓过来气儿吃亏的就不一定是谁了。

    即便知道不能让曹操发展起来,公孙瓒和陶谦如今也没真正针对兖州,在他们眼中,先和袁术一同解决了袁绍在处理曹孟德也不迟。

    一个刚经过黄巾肆虐的兖州,一个粮草丰盛刚刚易主的冀州,哪个更重要他们还是分得出来的。

    济北军营中,曹操将如今手下的将领一一列出来,正和几位谋士讨论着兵马该如何分配。

    麹义来时正逢徐荣和济北黄巾战斗正酣,上千彪悍的精兵加入战局,胜败转瞬即出,对麹文泰的名声早有耳闻,即便反应及时,徐荣也被这从天而降的精兵弄的有些措手不及。

    要不是之前听吕奉先提了一句,他都以为这人是来趁火打劫的了。

    不过,是不是趁火打劫先不说,这上来就抢战功一事,当时忙着收拢战利品说不得,现在可就说得了。

    要不是他反应快及时让士兵撤退,被射靶子的就不只那些黄巾了。

    主公军师都忙的不可开交,武将们在处理完手中事情之后反倒落了清闲,麹义刚来,现在还没个定数,军务自然不会让他插手,吕布那性子是铁定看不下去军务的,因此这俩人除了练兵每日也没什么事。

    于是,顺着士兵的指引找过来的徐荣看到的就是两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角抵较量的场景,额头青筋抽了抽,徐荣站在旁边看着各自喝彩的士兵,不知道这俩人究竟是怎么练的兵。

    旁边早已习以为常的高顺看到徐荣后直接走了过来,“伯安找将军有事?”

    身为吕奉先的副将,高伏义口中的将军自然是指吕布,就算他领着近千的陷阵营士兵,他也没忘了跟在吕布身边收拾麻烦。

    之前好歹有个丁大人处理政务,现在丁大人将所有事情都扔给了他们新任主公曹孟德,吕布的官职不降反升,但是这人向来不耐处理那些事情,只能他时时刻刻盯着了。

    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军中其他人对此也都没什么意外的感觉,毕竟吕奉先的性子他们都清楚,真将人惹急了,他能直接撂担子走人。

    看着表现的异常老成的高顺,徐荣心里悄悄涌起几分同情,可怜见的,摊上这么个上官,真是不知道怎么受得住的。

    摇了摇头指了一下那边丝毫没有注意到他到来的二人,徐荣咳了两声说道,“并非,吾本欲寻麹文泰,只是没想到。。。。。。”

    徐荣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大庭广众之下,他们二人就不能顾忌一下脸面?

    清楚的看出了徐荣眼中的意思,高顺抬眼看看场中情况,非常淡定的回了一句,“再等一炷香即可。”

    这般反应,一看就知道吕布麹义这些天没少折腾。

    徐荣脸一黑,麹义就算了,毕竟是新来的,但是同样是武将,他天天累死累活的干活,怎么到吕奉先这儿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算官职比他高,他也绝对要将情况反应到主公那儿去!

    拍了拍徐荣的肩膀,高顺一手摸着下巴略显沧桑,“去挑个靠谱的副将吧!”

    被高顺一句话噎了回去,徐荣看着目光再次转移到士兵中央的高顺,一时间心有戚戚然也不知道该同情谁了。

    一炷香之后,场中二人果然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各自清洗了之后让身边士兵都散了,吕布麹义走到徐荣跟前,一边擦脸一边问情况。

    就算有什么事情也不该是徐荣来通知,军中传令兵都消失了吗?

    无可奈何的看着这俩人,徐荣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为什么有种欺负人的感觉?

    一定是这些天军务过于繁忙身体出现了问题,他还是回去好好休息几天吧!

    徐荣没有说话,一旁的麹义倒是认出来了他是谁。

    事实上除了最初围歼黄巾的那一场战役,他们俩可以说至今没有任何交集。

    “将军就是徐伯安?”甩了一把脸上没有擦干净水珠,麹义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先前有荀先生的吩咐来济北,麹义初来乍到又未和军中联系,贸然行事险些坏了事儿,还请伯安将军见谅。”

    “无妨,无知者无罪。”看着麹义一脸憨实,徐荣捶了捶胸口,心中那种欺负人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一定是他多想了,这人估计还没精明到故意抢军功的程度。

    麹义确实没想那么多,当时徐荣和黄巾正胶着在一起,他直接上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好在没出什么乱子。

    后来到曹孟德那儿报到回来之后,麹文泰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行为有多惹人遐想,当时徐伯安直接给他腾出来地儿没有拿他当黄巾打真是万幸。

    相通了之后就像去和徐荣解释,可是一出门就撞上了吕奉先,俩人打了一架之后麹义也忘了这回事儿,解释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今日徐荣过来,麹义才意识到他还有事情没有处理好。

    所以说,史上麹义被袁绍卸磨杀驴不是没有原因,功高盖主却还耿直至此,主公大度倒也还好,可惜袁本初本就对他有意见,长此以往也只有被杀掉一条路了。

    原本兴师问罪而来,现在看来也用不着了,徐荣甩了甩手,随便说了两句之后便要离开这儿,不过还没来得及走便有传令兵来通知曹操有事相传。

    正好人都在这儿,也不用再特意跑一趟了,整理了一下盔甲几人便直接去了中帐。

    如今公孙瓒和陶谦心思莫测,虽然看上去只是针对袁本初,但是如果真的对兖州没有心思,他们也不会在四周看到那么多类似斥候的存在了。

    所以说,虽然表面无甚冲突,暗地里的风波已经已经起来了,曹操虽不怕他们,但也不会掉以轻心。

    父亲曹嵩如今避难在琅邪,正好他们身在济北,为了确保平安还是尽快派人将其接至兖州为好。

    在曹操提及曹嵩之时戏志才便思考该派谁去接老太公,曹家家资颇丰,如果再徐州境内碰到什么心怀不轨之人,若不派兵护送怕是连兖州都到不了。

    如今这世道,坏心一旦冒出来他们可不管你究竟是什么身份啊。

    想到曹嵩身边跟着的都有谁,戏志才笔尖一顿转头看向曹操,“主公,此次大公子可要过来?”

第47章 第47章() 
因为曹操自身身居无定所;曹氏家眷也分散在四方,而他的长子曹昂;如今正随着曹嵩在琅邪居住。

    曹昂生母早亡,乃是由曹操正室丁氏抚养大,从小便聪明伶俐,性情又难得的谦和,因此颇得曹操的喜爱;前些年他身边正是动荡的时候,自然不肯让曹昂跟着他颠沛流离。

    现在兖州已经打了下来;也许不必那么战战兢兢了,沉思了片刻,曹操敲了敲桌子沉声道,“昂儿年纪不小了;也该出来历练历练了。”

    虽然如今依旧是动荡不堪,但是好歹有了立足之地,这么一来,也该让孩儿出来历练一番;免得安稳惯了最后连领兵打仗也做不得。

    他曹孟德的儿子,毕竟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曹昂如今不过十四五岁;但是在曹操看来也是该尝试着独当一面的时候了,知晓了主公的心思,戏志才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让昌邑提前准备好即可。”

    二人又说了几句;帐中便陆陆续续有人到来了,戏志才让身旁的士兵将处理好的竹简送出去,然后摇着羽扇等着人员到齐。

    出征时正值盛夏,回去时却到了深秋,文若一人兼顾着后方那么多事情,虽不至于如军中这般时刻紧张,却也轻松不到那儿去。

    说到底,还是能用的人太少了。

    看着数量相差极大的谋士武将席位,戏志才捏着下巴,想着此次回去也是提拔人才的时候了,如今这形势他们不可能只龟缩在兖州一地,主公身边人才太少是万万不行的。

    虽然文若得到重用是好事儿,但是因此累坏了身体可就不好了,那人一向喜欢往身上揽事情,若是不看着点,迟早将自己累病。

    平日里忙着不想还好,现在一想起来,戏志才只觉得将荀彧一人留在昌邑实在不妥,曹仁那小子看到文若处理公务,怕是连一个字也不敢说,又谈何劝人去休息?

    荀攸过来之后便自觉在戏志才旁边坐下,看了一眼上座的曹操后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随手拿起一份竹简翻看。

    武将们还要一会儿才能全部到齐,现在帐中之人各自谈话,言语中皆是欢喜之意,此次大胜得到的不只是军功,他们能掌管的兵马也能增多不少。

    看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了方才昌邑传来的书信,荀攸看着曹操身边那一摞儿还未来得及处理的竹简,侧身低声对戏志才说道,“叔父来信,沮公与已经离了冀州。”

    “沮公与?”挑眉看了过去,戏志才手中的羽扇也不摇了,“可知他欲意何为?”

    “不知。”荀攸摇了摇头,而后看着曹操身旁的那堆竹简说道,“具体的情况叔父已经在主公处,待主公看完便有了结论。”

    从昌邑送来的竹简大部分都送到了荀攸那儿,不过就算他知道竹简中都写了什么,在事情没有确定之前他也不会过多说出想法。

    知道荀攸的性子,他们相交这么多年,只凭这几句话,戏志才也大致能猜出来究竟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可是冀州韩文节手下沮授沮公与?”听到戏志才和荀攸的谈话,曹操从桌上将从昌邑送来的竹简翻出来,然后细细的从头看到尾。

    真是天旱时分恰逢甘霖,他们这儿可正缺人手啊!

    和曹操的想法一样,戏志才笑眯眯的撑着脸,然后愉悦的抿了一口杯中清水,“文若既然将消息传到这儿,想必也不会什么都不会做。”

    “既然如此,吾稍后再修书一封送往颍川,只看沮公与有何反应。”曹操将手中竹简放下,言语间也流露出些许喜意。

    沮公与也是个人才,这送上门来的劳力曹操是不可能放过的,既然人已经离了冀州,那就意味着这人要开始重新选择主公了,他现在出手也不算不讲道义。

    良臣择主而事,韩文节没本事留住人,那就怪不得他了。

    几人说话之间,人也到的差不多了,曹操扫了一眼下面一路跟着他打过来的武将们,起身开始安排接下来的任务。

    “如今兖州叛乱已平,伯安率麾下兵马镇守济北,元让妙才带兵前去泰山郡,一旦陶恭祖有动静即刻上报。”点出了三人之后,曹操指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