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落魄嫡女升职记-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当是看了出可歌可泣的戏目,拿出丝帕拭了拭眼角,彷佛被感动了,对袁瑶道:“你这孩子,常言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他待你这般痴情,你便不要再诸多顾忌了。哀家也不是古板的人,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今日既然被哀家碰上了你们,哀家就成全了你们。传哀家口谕。”

众人一并跪下,恭听口谕。

“袁胤之女袁氏,品貌出众,温良敦厚,哀家见之甚悦,许以霍榷为妾。有哀家口谕,看有谁敢再闲言碎语半句。”

这大出霍榷和韩施巧的意料,不想会这般弄假成真。

霍榷心情是复杂的,想看韩施巧却是不敢。

韩施巧的心情比他更复杂,心头难免酸涩,但又有为袁瑶今后得以依靠的喜悦。

唯有袁瑶是平静的,这些都在她意料之中。她本就为安□镇远府的棋子,有这等机会太后怎会不利用。

见状,周祺敏不再淡定从帷幔后走了出来,“太后莫要被他们骗了,霍榷思慕的人是惠妃,坊间流传已久,世人皆知的。”

看来周祺敏是非要置他们三人于死地不可了。

这是当然的,在临来出宫前皇上可是给了她某些暗示的。

霍榷淡然道:“谁没年少轻狂时,娘娘已贵为惠妃,臣也娶了妻,如今再回首当年的执着,也不过觉得可笑罢了。”

周祺敏激动道:“一经数年痴心不改的人,你以为凭一句年少轻狂便能抹杀的?”

太后冷眼看着激动的周祺敏。

袁瑶和霍榷交换一默契,袁瑶道:“回周小主的话,说起坊间流传,民女在市井却听到另一传闻,有人说周小主入宫前便心有所属,且到如今还依旧念念不忘,甚至将那人随身之物带在身边。”

这话旁人不甚了解,周祺敏却是知道袁瑶在说什么的。

袁瑶向太后一磕头,“太后大可让人到一草斋去搜,准能找出一条染了几滴墨色的腰封来。”

这不能怪袁瑶赶尽杀绝了,因此时已到了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我的关键时刻。

“袁瑶,我要杀了你。”周祺敏发疯般扑向袁瑶。

霍榷早有准备,将袁瑶护在身后,任由周祺敏抓挠脚踢。

可看似周祺敏凶狠,其实都被霍榷躲闪开了,并未被伤到多少。

“你们还不拿下她,还等她撒泼到何时?”太后又回头对李尚宫道:“去一草斋搜,然后连人带东西一并送回宫中,让皇帝自己处置。”

“袁瑶我做鬼……呜呜……”周祺敏的嘴被人堵上了。

“是,太后。”李尚宫带着周祺敏退出一花堂。

太后对霍榷道:“这孩子颇为坎坷,是个可人疼的,她今夜暂且在哀家这,哀家为她准备准备,你先回明日再来迎了去。”

霍榷不敢违,和袁瑶一道磕头谢恩,“多谢太后成全。”

一夜担惊受怕的总算是过去了,霍榷要走,袁瑶相送,被李尚宫打趣了,“真是有情有义的一对,但来日方长呢。”

戏要演全套了,袁瑶含羞低下了,霍榷更是将她护在怀里。

李尚宫回了堂里,在太后耳边道:“太后娘娘,您觉得这里头有几成是真的?”

太后得意地抿嘴笑道:“真又如何,假又如何?袁氏救了霍家满门,霍榷以后待她是感恩戴德,绝不疑有他的,这便够了。”

其实都在演戏,也知道对方在演戏,唯独周祺敏没看透,以为众人皆醉她独醒。

李尚宫点头,“十三娘选的人还是有些手段的。”

“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些的,你去给袁氏准备些嫁妆吧。”

“是,太后,奴婢这就去办。”

而此时送霍榷的袁瑶,知道霍榷心中疑问甚多,比如她们有情之事便是漏洞百出的,可太后却偏信了;还有太后迫不及待将袁瑶许他为妾等等。

袁瑶抓紧机会对霍榷道:“大人,有些事袁瑶是有苦难言的,但请大人相信袁瑶,袁瑶绝无害你之心。”

霍榷看着眼前果敢而充满智慧的女子,无由来的信任了,于是点头。

袁瑶又道:“明日大人勿用惊动任何人,做些表面文章就成。”

“为何?”霍榷不解,这可是太后的口谕岂容马虎,且袁瑶为了他和韩施巧不惜名节,他当真想负起这责任的。

袁瑶却道:“太后为何传的是口谕,而非懿旨?是因历来只有赐婚的,那有赐妾的道理;二来太后传口谕而非下懿旨,就是不欲多让人知晓;这三来,袁瑶还是那句话,当年的库银一日未被找到,袁瑶不管为谁的妻妾都是祸及家门的不祥之人。”

“可除了我们侯府,你还能去哪?”其实霍榷想问的是,你还忘不了表弟吗?

袁瑶笑得无所谓道:“天下之大还怕没我这么个小女子的容身之地吗?再说了,不是还要老太太留给我的院子吗。”

送走霍榷,袁瑶回到一花堂,太后依然端坐在堂上,神色已不是方才的做戏的模样了。

袁瑶上前恭恭敬敬跪拜而下,“民女袁瑶叩见太后娘娘,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接过李尚宫递来的茶,也未让袁瑶起身,“你做得很好。”

袁瑶不敢抬头,“民女能为太后分忧,三生有幸。”

太后很满意袁瑶的回答,又道:“姮丫头是哀家安在镇远府的明子,而你就是暗棋,查找遗诏你比她更便宜。”

“是。”跪俯在地袁瑶,话回得恭敬卑微,可面上却淡漠如故。

太后也知御人之道在于恩威并施,“好了,你平身吧。只要你办事得力,你们袁家的冤案,哀家不会袖手旁观的。”

袁瑶再度跪拜,“太后之恩如同再造,袁瑶他日定肝脑涂地以报太后恩德。”

“嗯,”天后懒懒地挥挥手,“你下去休息吧。”

“民女,告退。”袁瑶垂首躬背,退出一花堂。

次日,因袁瑶是妾穿不得正红,便换上了桃红洋缎五彩刻丝的百子衣,下配金丝刺绣的比翼齐飞凤仙裙,裙前是富丽堂皇牡丹花样的流苏宫绦,再绾上惊鸿髻,插上嵌绿松石花形的挑心簪,玲珑滴翠的草头虫压鬓簪,累丝双鸾衔珠步摇,两鬓插的是吉祥如意的掩鬓簪,额上是缠枝莲花的绞金链抹额,胸前是缀以流苏长命锁的金璎珞。

这身行头鲜艳、富贵,正合今日喜庆之意。

袁瑶最后将芙蓉色的羽纱披帛绕在两臂,再看看镜中的倒影。

这已是多少年未曾盛装过的人了?袁瑶已经忘了。

此时韩施巧从外进来,见袁瑶顿时喜极而泣,低低唤道:“瑶哥儿,太好了,这才是你该有的。”

“娘娘……”袁瑶略感歉意,韩施巧却掩了她的口,“什么都不用说,你在他身边,比谁都让我放心。”

辞了韩施巧,又跪别了太后,袁瑶携着青素步出南山寺山门。

回头之时,见渡己藏于不远处,双眼微红地看着她们走远。

袁瑶笑着向她挥手道别,却让渡己又潸然泪下,扭头便跑了。

霍榷早便到了,只太后传话说一院子女眷不便他再来拜别了,他便在山门外等候。

今日的霍榷金冠朱缨,绯红的八团金丝缠枝莲的甲衣,缎白的滚彩丝百蝶穿花的箭袖中衣,披着大红的羽缎斗篷,远望还真有几分新郎官的味道。

见袁瑶走出,霍榷倏然愣了神,他从未见过这般的袁瑶。

往日的袁瑶淡雅淑静,如一汪无澜碧水,清静人心。

今日的袁瑶雾鬓风鬟,花开媚脸,身姿纤弱不禁风,分花拂柳惹人怜。

好个略施粉黛貌倾城的俏袁瑶。

李尚宫端来两杯酒走出,“太后谨祝二位终成眷属。”

袁瑶和霍榷接酒杯,同跪谢恩,并交杯同饮。

忽然风起,带着一阵暗香扑面而来,看着只咫尺之遥的袁瑶,霍榷忽然想起两句诗来,“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浮暗香。”(注:这出自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可文里大冷天有病才使扇子,便改了。)

别过李尚宫,袁瑶同霍榷一道走向停在山下的马车。

袁瑶说不出的疲惫,可她不愿再留此处,便强作轻盈紧随他的脚步。

可忽然霍榷却停下了,只见他低头看她膝盖处,“你脚可是受伤了?”

袁瑶怔,昨日磕伤的膝盖经一夜的跪地,寒气最是伤人,膝上的伤越发的严重了,只她强作英雄,倒没人看出,就连韩施巧都没察觉,他又是怎样知道的?

“你莫要再动了,我去让人抬肩舆来。”说完,霍榷大步流星地下山去。

蓦然想起在阑珊坊借她汗巾拭泪时是这般,在周家为她缓步时也是这般,他总是心细如发,体贴入微。

正文 42第九回 不速之客(一)

霍榷鲜衣怒马;身后跟了两辆马车;一路铃铛清脆往东去,直奔城郊。

车里,袁瑶把发髻给散了;只随意挽了个纂儿,拿支压髻簪插上便算了,再将一身的锦衣换了家常衣。

都没来过周老太太的这院子;便寻了路人问。

也不知为何;路人看他们的眼神十分之微妙,也未多说;指了指一条死胡同尽头的一处小门楼,便走了。

只见那小门楼清水脊覆铜瓦;远看是再普通不过的;只不知为何门前围了一圈人,隐隐听到叫骂声。

胡同狭长,马车进不得,袁瑶唯有下车。

霍榷就见袁瑶换了一色半新不旧的衣裙,澹澹色的棉袄,青缎绣海棠的绫棉裙,出得马车来时,青素才给她披了竹叶青的凤纹羽缎大毛斗篷。

没了锦衣,她又恢复了淡雅淑静,藏愚守拙,自安于一小方天地。

袁瑶似乎十分中意海棠,总能在她的衣裙中不经意间找到踪迹,可霍榷不觉得这断肠花是适合她的,非要以花拟之,莲更为贴合。

正所谓“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袁瑶将斗篷的兜帽拢了拢,掩住了颜面,这才随霍榷往小巷深处走去。

近了才看清,壮实的田嬷嬷手执一根愣粗的门闩守在小门楼前,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满脸怒气的和一位不知何处来的妇人在对骂。

那妇人长了一双小眼眯眯,一张大嘴叨叨,再加上咄咄逼人便让人不由得厌恶了。

再看穿着,天灰交领的窄袄,外围半旧短布的布裙,这是市井间再普通不过的妇人装扮了。

袁瑶和霍榷听了半晌终于明白了,到底在争执些什么了。

原来这妇人的公爹老孙头,本是周家雇来看这院子的。

老孙头和老妻就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一家五口人住这院子的倒座,倒也安分。

后来两个女儿出嫁了,找媒婆到了门当户对的范家给儿子说了一房媳妇,老孙头觉得日子这样也算是齐全的了。

自打这范氏进门后,一看公爹守这院子一守便是数十载,也无人问津,便打起了这院子的主意。

反正院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出赁了出去,得了银子也能补贴了家用。

于是范氏就撺掇起公爹和做木匠的丈夫来,将这院子修整了后便租给那些上京赶考的举子,或是寒窗苦读的士子门,得个几两银子,也够一家子富裕上一年的。

可忽然田嬷嬷和苏嬷嬷就从天而降,拿了房契出来接收了院子。

不说这赚银子了,因中途把租户给赶了,不但要赔银子,连自家都没地方住了。

范氏在住了几月的窝棚后,十分不甘心,便自己跑了趟城里,发现周家已经回乡丁忧去了。范氏这心思一转,也便是说暂时没东家出来为田苏两位嬷嬷作证这院子的房契的来历是否正当了。

而此时,买进县丞家当丫鬟的闺女传来好消息了,给老县丞生了一个老来子,立时从通房成了姨娘。

范氏觉得立马找到了靠山,去看女儿时把院子的事一说,她女儿这边就明白了,晚上枕头风就吹上了。

得了老县丞的话,范氏觉得底气足了,带着三姑六婆就找上门来了。

此时范氏正在振臂高呼,义愤填膺的,“各位街坊邻居们,我家公公在这院子住了数十年,勤勤恳恳老实本分,乡里乡亲都是知道的。东家见我家公公这数十年来看护着院子没功劳也是有苦劳,就曾经说过有意把这院子给了我们老孙家,权当犒劳这些的年的辛苦了。”

跟着范氏来的几个三姑六婆连声附和,“那是,东家那是个体恤下人的,这话我也听说了的。”

其实这小院的来历,袁瑶都不清楚的。

这原是周老太太娘家的地方,可老太太父母膝下就她一个女儿,等两老过世了,这院子和一干子东西就都留给了周老太太。

老太太在世时,这些东西不说周广博没权利处置这院子,就是周老太爷在世也不能够。

“呸。”田嬷嬷用力啐了范氏一口,“放你娘的屁。也不撒泡照照,老娘在老太太跟前差的时候,你们家都不知道在那个犄角尬尴里呢,还东家赏了你们这院子。”

一直在田嬷嬷后头的苏嬷嬷也啐了口,“老太太连你们是个卵都不知道。”

被人啐了满脸,那有不怒的,可田嬷嬷高壮手里还有棍棒,谁敢上前。范氏心中冷笑道:“是又如何,反正没人给你们作证了。”

范氏用衣袖抹了抹脸上的唾沫星子,指着田苏两位嬷嬷,“就是你们两个老虔婆眼红了我们孙家得了东西,这才把我们一家子赶了出去,她们倒占了院子。”作势上前就抓田嬷嬷,“走咱们到衙门去说清楚。”

只要去了衙门,还怕拿不到房契,那时这院子便真真正正是他们孙家的了。

那些个三姑六婆趁机就一拥而上。

田嬷嬷也不惧她们人多势众,门闩横卧在手“呼”地往前一扫,就没人敢近了。

扫完,田嬷嬷一手插,一手将门闩拄在地上,“以为你们家那破烂货爬了县丞大人的床,你们家顶了天了,没王法了。呸,当老娘和你们家一样是个没见识的。”

苏嬷嬷也嗤笑道:“上衙门?就是衙役来拿我们两个婆子,也得有个说法,不然手里的棍子可不饶人。”

田苏两位嬷嬷话虽说得粗俗,但胆识和忠心让袁瑶赏识,抬手拍掌为她们叫好道:“说得好。”

霍榷也知道交袁瑶给这两位嬷嬷,也能放心一二了,于是抬手让随行而来的侯府家丁劈开一条。

田苏两位嬷嬷是见过霍榷的,十分意外,又见霍榷身后跟着一位披着斗篷的姑娘,立时知道主子终于来了。

但两位嬷嬷也是有些见识,袁瑶虽是她们的主子,可终究是个女子,往后在这住下了,没个男人是靠不住的,便有意误导范氏和围观的人,冲过去就跪在霍榷和袁瑶之间,磕头,“二爷,姑娘,你们可来了。”

霍榷自然也是知道她们的用意,未驳,“还不快扶你家姑娘进去。”

田苏两位嬷嬷真是又惊又喜,上前扶袁瑶进院子。

“把东西都抬进去。”霍榷刚吩咐,围观的人就见家丁一箱箱地往院子里抬东西。

这些自然是太后给袁瑶的中看不中用的嫁妆。

这些个东西少说也有三十抬,在富贵人家眼里这些自然不算什么东西,可却把寻常人家给看了个花眼。

“周家的人?”范氏心说,其实她一见这架势便知不好了,可她是打听清楚了的,三年内周家的人是不回京城了的,这些人又是这么回事?

范氏琢磨来琢磨去,一想到自己的县丞女婿,便胆向恶边生了,出来一指着霍榷,“你是那里来的冒充东家的骗子。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东家可是回老家守制去了。”

霍榷不说话,郑爽上前就给范氏一个大耳刮子,“什么东西,也敢在我家二爷面前无礼。”

范氏给打了个踉跄,她顺势就往地上倒,就在地上开始撒泼耍赖了,“打人了,要出人命了……”就嚎开了。

可霍榷他们根本就没理会她,该干嘛干嘛。

范氏一见从地上爬起来,边走边甩了狠话,“我女婿可是县丞,敢打我就等着吃官司吧了。”

“想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