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落魄嫡女升职记-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刑部也一直未能接手袁瑶,太后几次三番索要袁瑶也不得,到最后谁也说不清袁瑶到底在谁手中,是死死活,没人知晓。

再说两军阵前。

川陕军和云贵军急援霍荣,总算在人数上能胡丹军匹敌了,让胡丹军不再势如破竹,可战况依然不容乐观了。

正如太皇太后所担忧的,大汉一直致力于民生,而疏忽了军队的操练和良将的选拔,如今上阵的也都不过是些临阵磨枪之辈。

战局一再告危,出兵全面迎战胡丹乃祯武帝一人的决策,因此祯武帝的威信也岌岌可危。

祯武帝威信受损,却对马殷有利。

而接连败仗,令阵前军中士气不振,胡丹骑兵的铁蹄不但践踏了大汉的国土,也摧毁了大汉军士的斗志。

霍荣能做的只是尽量将胡丹军往腹地引,绝不能让蛮夷攻向京城。

行军打仗难免风餐露宿,作为督军御史的霍榷自然也同大军一道。

也不过是一月的功夫,皎月般的翩翩公子已同军中一般,霍榷又黑又瘦,难得的是精神依然抖擞。

此时霍榷正骑在一匹枣红的战马上,身披甲胄,原应是鲜红如血的披风却被黄沙泥尘染了一层灰黄,让鲜红不再夺目,变得黯哑颓然。

霍榷眺望着远处,大汉和胡丹两军再度交锋,大汉军再度处于的劣势,眼看着大势已去,霍榷不得已鸣金收兵。

大汉军急急败退,霍榷随云贵军的王晖总兵带人殿后,掩护主力军离去,所幸胡丹军并未追来。

想来是上回大汉军败退,胡丹直追不舍,不想却被大汉军突然杀个回马枪,令这些个蛮夷也懂了穷寇莫追的道理。

大汉军如同丧家之犬连退五十里,在一处丘陵地暂时安营扎寨。

然,再度败仗并非最坏的消息,主帅受伤对大汉军士才是一重创。

川陕军有延绥、固原、临巩、凤翔、汉羌、甘肃六镇总兵,其中以甘肃总兵萧宁为首。

云贵军则只有曲靖总兵和安顺总兵,以安顺总兵王晖为主。

两军互不服气,若不是霍荣为帅压制着他们,只怕早便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了。

可如今霍荣负伤,生死难料,若有不测,不用蛮夷来袭,大汉军就自己分崩离析了。

霍榷一路策马狂奔,当赶回营中时,只见主帅帐内人来人往乱哄哄的。

正文 16117日的更新在这里

镇远府的侍卫统领铁头从主帅帐中出来;乍一见霍榷从外头回来;立时过去跪在霍榷面前;“卑职失职,未能保护好侯爷,有负大人所托,请大人责罚。”

铁头是霍榷从府里带来的;因霍榷顾及他自己一旦离府;霍杙绝对不会放过铁头的;镇远侯出征前的那一夜铁头可把霍杙得罪得不轻;霍榷念及铁头对霍家的忠心;便将铁头一同带来;并让铁头继续呆着霍荣身边;贴身保护霍荣。

霍榷还未知镇远侯的伤势,可心中的担忧和焦虑已让霍榷失去了往日的冷静,扬起手中的马鞭就往铁头身上抽去。

鞭子呼呼作响,抽打在铁头身上,虽有甲胄护身,可脸上却是毫无防护的,鞭子不时抽过脸面,一道道血痕纵横,但铁头愣是一声没吱。

这时主帅帐中走出一人来,对霍榷喝道:“阿榷,住手。”

霍榷抬头,见是父亲的副将丁大新。

丁大新年轻时便追随镇远侯东征西讨的,为人耿直,对镇远侯绝对忠心,镇远侯曾有意栽培提拔他,如同宁武关总兵左中棠一般,可丁大新却几番拒绝只愿呆在镇远侯身边,自然镇远侯待他就不薄了。

所以这丁大新也算是霍榷的长辈,他的话霍榷也能听进几分的。

“还不快进来瞧瞧侯爷。”丁大新道。

霍榷将手中的马鞭一扔,对铁头道:“你自己去领军法。”

铁头恭敬应道:“得令。”

说罢,霍榷大步往主帅帐去,正撞上如鱼贯出的军医。

不说霍榷的身份,就现下霍榷的气势让军医们皆不敢挡他,分出一路让霍榷先行了。

主帅帐内,用一道紫檀大理石的大插屏隔出前后来,前帐正中一张搭着兽皮的太师椅和一张花梨木的大条案,下头的地上两列交椅,交椅之后各四个扎起的木桩,木桩上是小火盆,此时日头还高,到底没点上。

这是平日里镇远侯和众位总兵议事的地方。

而大插屏的后头自然就是镇远侯休憩的地方了。

霍榷正要往后头去,就见镇远侯从里头出来了。

八位总兵紧随其后。

军中只有将帅,没父子,纵然霍榷担心镇远侯的伤势,也不能唤一声父亲,而是,“大帅,下官迟来了。”霍榷拱手揖道。

镇远侯已卸去甲胄,只着了一件浅素的单衣,霍榷隐约可见里头紧缠的布条上头染的红,一看便知镇远侯伤的是右肩胛。

再看镇远侯的脸上,数月的风吹雨淋早让他消瘦的面若褐土,一时也就难见他脸色如何,唯独干瘪褪色的嘴唇出卖了他的虚弱。

镇远侯睇了霍榷一眼,训斥道:“我还死不了,做什么小儿女家的姿态,滚,少丢人现眼。”

霍榷不言语,垂首听训,一旁的几位总兵则忙劝说。

稍后,众人在前账按序落座,霍榷居末位。

镇远侯的一位谋士拿出舆图,铺在大条案上,镇远侯这才开腔,道:“骑兵所长不过灵活、机警、迅速,而胡丹的骑兵更是凶猛如狼。在座各位这些时日来也都有切身体会的。”

就见底下的几位总兵便开始交头接耳起来,面上都有些难看,大有谈虎色变之意。

听镇远侯又道:“胡丹军全以骑兵为主,我军中骑兵不过寥寥几数,若想以这寥寥之数克制胡丹骑兵犹如螳臂当车,所以只能从另一处着手。”

萧宁一听,便知镇远侯定是有对策了,拱手道:“末将等愿闻其详。”其余人随之附和。

镇远侯接着说道:“骑兵虽勇猛机动,可也并非无敌,想要发挥骑兵之所长,定要平原开阔之地。”

众位总兵都点头。

“反之,山川丘陵之处,骑兵便发挥不出所长,形同被拔了牙的狼。”镇远侯道。

镇远侯话一出,霍榷便明白他的意思,下意识看向帐外密林丛丛的丘陵。

而萧宁等人则回想这两月来,镇远侯且战且败,且败且退,只有当蛮夷欲要攻向京城方向时,镇远侯才拼死抵抗,不然就似要保留实力般,从不同蛮夷硬拼,难道他是故意的?

镇远侯扫过众位总兵,道:“没错,正是我有意为之。大漠荒凉,任凭胡丹骑兵驰骋,对我大汉步兵却是不利,只有将胡丹军往我腹地山川之处引来,我军方有一胜的可能。”

八位总兵纷纷称是,各抒己见。

萧宁道:“再加之胡丹军屡战屡胜,早有骄兵之势,只要放出我军在此安营驻军的风声给他们的探子,他们是不会提防定来偷袭的。”

最后镇远侯部署各军作战埋伏的地点。

众位总兵都知道,这战至关重要,倘若这一战不能胜,过了此处丘陵地带,后头便是中原内陆,如同胡丹大漠一般平整开阔,那时便再无法阻挡胡丹的铁蹄了。

最后镇远侯有意拿自己做饵,诱敌进山林。

一直默不作声的霍榷终于发作了,“大帅,你已负伤,到时别诱敌不成,反成我等负累。”

霍荣就是用右手指点舆图分布排兵之时就很吃力,再看霍荣那一面汗珠,就可知他在硬撑,霍榷那里会看不出的。

镇远侯一听,冷哼道:“那你说该何人做饵?”

萧宁拱手请战道:“大帅,末将愿往。”

镇远侯摇摇头,“你不成,你与王晖所埋伏之处,旁人代替不的。”

接着又有数人请命,镇远侯均否决了。

最后霍榷上前道:“这般说来,只下官最为合适。”

镇远侯右手一掌拍在案上,“放肆,就你那三脚猫的功夫,也敢大言不惭。”因用力,霍荣肩胛上的伤口似乎又开裂了,单衣里的那片红,在慢慢地向外染开了。

自霍榷到军中来,早同军中将士一道同杀敌共进退,手上功夫虽比镇远侯和几位总兵差些,可他胜在用兵诡道,让人防不胜防,总能全身而退。

众人见镇远侯盛怒,便都劝说,让霍榷要替父上阵的事就暂且作罢了。

接下来的日子,一切皆按当日部署进行。

这日风和日丽,大汉军照旧进行着日常的操练,胡丹却从天而降般,冲杀进军营。

大汉军众将士一阵慌乱,各自抱头鼠窜,那里看得出有军法有纪律的军队。

此时,有人就听到一声喝令,众军士就都往喝令声处跑去。

高声喝令的人正是霍榷。

霍榷kua下一匹枣红马,一身红铜的甲胄,手执长枪横在身旁,带着一干军士往营后退去。

胡丹军那里肯放过他们的,驱马就追。

霍榷策马迎向敌军将领,长枪如同银龙冲破云霄,直取敌将咽喉。

胡丹敌将也非等闲,上身往后一倒,举起弯刀便向霍榷的长枪削去。

就见长枪之上的红缨簌簌掉落。

霍榷再挽臂一收,忽然将长枪刺入树干,手执枪尾,策马绕树,长枪顿时弧形,猛然放手,那紧追霍榷的胡丹将军躲闪不及,连人带马被长枪弹扫下马。

等胡丹将领从地上爬起再上马,却见霍榷在远处做挑衅的状,气得这位胡子拉碴的胡丹猛男哇哇大叫,一夹马腹带着人就追过去了。

霍榷且战且退,一路将胡丹军往山林处。

丘陵地势缓不及山地蓦然陡峭,胡丹军骑兵一时还不觉,慢慢才发现放不开速度,不时有马匹被低矮的树丛绊跌,还有人直接被横亘出来的树杈给绊下马的。

虽有不便,可大汉军就在眼前,胡丹不愿放弃到嘴的猎物,还是一路追上了山。

这时,忽然间就听到有无数的羽箭疾驰而来的声音,顿时胡丹军中此起彼伏传来惨叫声。

蛮夷这才后知后觉中计了,都嚷着撤退。

常言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还是骑马的,连调转马头都不易了。

羽箭乱射之后,山中四处涌出如潮的汉军向胡丹军杀来。

胡丹军自然不敢恋战的,往日里威风凛凛所向披靡的骑兵都狼狈滚下马来,只靠两腿飞奔逃命。

等胡丹军下山来,又从汉军原先的军营中杀出一队人马痛打落水狗,将胡丹军一路逼走。

这一战,胡丹军损失惨重,竟然过半数的人失去了自己的战马。

而汉军自然是大获全胜了,将士们欢欣鼓舞。

众人也这才发现不见镇远侯。

问之,才见满身血污泥尘的霍榷一招手,铁头带着四人抬着熟睡的镇远侯从丘陵顶上下来。

原来霍榷让军医在霍荣的汤药中加了安神的药,让他暂时安睡了,他替父做饵。

可霍荣醒来,霍榷到底还是少不得挨了一顿揍。

但霍榷在这一战中的骁勇与机智,已折服了人心。

就是一直和萧宁不对盘的安顺总兵王晖,也对霍榷另眼相看了。

这一战之后,霍荣深知不能给胡丹军喘息修正的机会,再度整军追击,将胡丹军一路追杀,赶到大汉与胡丹的边界。

那地界和胡丹国内的大漠草原相似,让胡丹军犹如龙入江海。

地广人稀之处,除了整日刮着呜呜作响的大风,和漫天的黄沙,胡丹军想找汉军容易,汉军想找他们就非易事了。

难道真要放虎归山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正文 16218日的更新在这里

探子一批一批的派出去;却一天又一天的无功而返。

他们能将胡丹军赶回边界,并非大汉军已经强大到能和胡丹匹敌了;而是在他们一直追打着胡丹;让胡丹连休整的机会都没有更遑论反击汉军了。

可如今汉军失去胡丹人的行踪;汉军一日找不到他们;他们便多一日休整的时候;那就意味着胡丹军要卷土重来了;怎能不让汉军的众位将领们浮躁不安。

又眼看近了腊月,虽说今年的入冬以来至今还不曾下过一场雪,可到底天气越发冷了,对战事愈发不利了。

主帅帐里照明的火光经常彻夜不灭,相对于镇远侯而言;八位总兵是年轻的,年轻就意味着多少都会有些血气方刚耐不住性子,哪怕是看似沉稳如水,淡然无痕的萧宁,也难掩一日胜过一日的焦躁了。

镇远侯伤得不轻,又加之一连月余来不停地策马驱逐胡丹,没能安心休养,他的伤势可想而知。

军医边给镇远侯换药,边道:“大帅的伤口才愈合又开裂了,这般反复下去怎么得了,大帅不能再骑马了,安心静养才是。”

镇远侯立目一瞪,道:“庸医也就罢了,还敢干涉本帅的行动,这要是传了出去,让人以为本帅连马都骑不得了,动摇了军心你可担当得起?”

这军医被镇远侯几次三番骂做庸医,终按捺不住发作了,“要是大帅对日后少条胳膊都能不以为意,下官自然也不在意。”说罢提了药箱退了出去。

霍榷看倔强如牛的镇远侯,只得追出主帅帐,问军医道:“大帅的伤势真这般凶险了?”

军医也不隐瞒,“大帅的伤势久不愈合,如今又有化脓的趋势,若再不及时修养,就是华佗在世也保不住大帅的胳膊。”

霍榷不自觉的将两眉拧紧了。

军医又道:“所幸大帅未有发热的迹象,不然可不乐观了。”

罢了,霍榷又听军医嘱咐了一番,一一记下,回到主帅帐内,见霍荣正艰难地给自己穿衣裳,便上前服侍。

“大帅,下官明日便备一辆马车,大帅还是乘坐马车吧。”霍榷的话字面上是商量的意思,可那语气却没半分商量的余地。

自然惹得镇远侯双眼又是一瞪,张口就骂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孽障……”

霍榷也不等镇远侯骂完,又抢道:“不然别怪下官向皇上奏报,调您回京。”

“你敢?”镇远侯额头上的青筋突起。

霍榷安之若素,无视镇远侯的怒气,“大帅别忘了,下官可是督军,不过是行督军之职罢了,何来敢与不敢之说。”

镇远侯抿着嘴,瞪了霍榷好一会,忽然大叫道:“传令各帐总兵,速来议事。”说罢就往前头去了。

霍榷松了一口,又摇了摇头,这才也到帐前去。

少时,八位总兵一一到来,落座,肃穆以待镇远侯说话。

镇远侯端坐在上,严厉满面,道:“事到如今,已刻不容缓。萧宁。”

萧宁起身抱拳,“末将在。”

镇远侯又点名道:“丁大新。”

丁大新出列,“末将在。”

镇远侯回头看看霍榷,好一会子才又点名道:“霍榷。”

霍榷怔了须臾,这才应道:“下官在。”

镇远侯令道:“令你等三人速速前往宁夏,放赤尔干生母回胡丹去。”

“啊?!”不说霍榷和萧宁,其余人也一概不解,可镇远侯不做解释,只得依令行事。

就在众人疑惑之时,过了数日有人送来了胡丹汗王所率大军的行军路线。

原来胡丹军根本就未远离汉军,且他们根本就未固定在某一处安营,一日一迁,让汉军颇有灯下黑之感。

“赤尔干部当年势大,颇有能和胡丹汗王叫板的能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胡丹汗王就找了个理儿,扎个筏子把赤尔干部的老首领给杀了,又连年打压,让赤尔干部和他们的汗王结成了血海深仇。”镇远侯端坐在上道。

“难怪赤尔干部经常独立独行,对他们那汗王的命令更多时阳奉阴违。”底下的总兵们议论开来。

“故而本帅将小赤尔干的生母放了,这样的意思不用明说,小赤尔干也能明白的。”说罢了,镇远侯一指舆图上的一处,“按情报,他们下回安营之处,定会在这。按探子来报,要到这里必定要经这出小峡谷,本帅决定就在这里设伏。”指头在舆图上的一点重重一敲,一锤定音不容置疑。

镇远侯几番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