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优势,这一回我们有美国空军支援,一定不让他们得逞。张贤,你给我接通芷江的电话!”

“是!”张贤响亮地回答着,蓦然回想起在昆明时与弟弟张仁一起空战的情景。

※※※

六日,前方的激战十分残酷,第十五师的一个团长和一个营长就在反击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第十五师的伤亡已经达四分之三,而第七十七师的死伤也达到了一半,安乡、南县已经处于了鬼子半包围的状态,形势十分严峻。张贤这才知道孙仲调下江防军,其实也是一个无奈之举,他不能看着前方的战士被鬼子包围、覆灭!

一整日,张贤都呆在指挥部,既然长官们这样以身做责,他当然也不能独享清闲。

晚上九点钟,指挥部终于接到了军委会的电令,这一电令竟然是蒋委员长以委座的身份发出来的,可是当接到这份电令时,大家都愣在了那里。这份电令具体如下:其一,因三峡要塞为川东门户,是国军作战的枢轴,无论战况如何变化,都必须用充分的兵力坚守。其二,江防军不得向宜都以下使用。其三,南县、津市、公安、松滋方面,应以现有兵力与敌周旋,并掩护产米区的安全。其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护左翼松滋、宜都方面,以获得机动的自由。

接到委座的电令,孙仲是目瞪口呆,心中说不出得一种苦涩。而在张贤看来,他的一种担忧也随之打消,看来,委座与他想到了一处去,也在担心三峡失守,所以才以不变应万变,他不由得对委座的决定素然起敬,佩服之至。不过,在后来战役结束之后,再回顾这段历史时,张贤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得幼稚与无知,与孙仲和郭万这些老将比起来,他确实太嫩了。

“掩护产米区?”郭万喃喃自语着,摇着头叹了口气,悠悠地道:“老头子不知道怎么想的,不集中兵力去消灭突入的敌人,还要我们去守粮,只怕这一回不但粮食保不住,连军队也要被打垮!”

旁边的张志也叹了口气,无奈地道:“这是上方的命令,我们只好照着做就是了!”

孙仲愣了半晌,也只得点了点头。

于是,白天刚刚发出去的电令又以十万火急之势追了回来,作战重新布署,本来就被动万分的战场,变得更加被动起来。

后面的战局可想而知,尽管前方几个师在拼命血战,但是终因伤亡过重,而无力遏制鬼子的进攻,混战到七日晚,安乡被攻陷,第七十三军失去了联系。到八日,长官部曾组织第十和第二十九集团军实施反击,但终因通信不畅,许多部队失去联系,而没有成功。这时,鬼子的主力已经攻到了南县,守卫的暂编第五师处在了两面夹击之中,无奈之下,当夜突围而出,伤亡极大,到达了洞庭湖南的沅江地区收容。九日,日军占领了南县,而至此,第二十九集团军的主力,七十三军已然失去了战斗力,不得不转移到了常德附近收容整顿。

第二三章 疑兵(三)

湘北的枪炮声,惊动了重庆,蒋委员长再也坐不住了,准备亲自到第六战区总部恩施来坐镇。而同时被惊动的还有远在昆明筹备远征军的陈诚,此刻,他还是第六战区名义上的司令长官。陈长官马上与委座沟通,当听说蒋委员长准备亲自出马时,他极力的劝阻了。在陈诚认为,委员长要是打赢了这一仗,倒是好说,但是战场不是官场,万一有个不测,此次大战国军失败,那么委员长将会得到国内外的指责。委员长权衡利弊之后,也认为陈诚说得不错,于是一道急电,将陈诚又调回第六战区来督战。

此时,鬼子在攻下安乡与南县后,顺利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期作战计划,正在实施第二期的进攻计划。

五月十日,长官部接到驻守津市、澧县的第四十四军报告,日军有两支部队正在向这个方向进攻。一拿到这份电报,孙仲、郭万、张志以及张贤都将目光投向了常德,难道这一次,鬼子真正的进攻目标就是常德吗?

几乎是与此同时,国军的侦察机却发现,敌人有重兵在向公安附近的东港一带集结,同时,驻守荆门附近的敌人第十三师团也在迅速向南运动,已经到达了宜都对岸的技江附近。

当得到侦察机侦察的消息之后,大家再一次来到了作战地图之前,孙仲、郭万与张志都向张贤投以钦佩的目光。果然,这一次是被张贤说中了,大家好险上了鬼子的当。鬼子真正的目的并非常德,而是石牌!往津市方向进攻,不过是佯攻而已,目的无非是牵制第二十九集团军,不让其北上。

但是张贤却一点了兴奋不起来,虽说不幸被自己言中,但鬼子的这一局棋还是很高明的,又一次集中了优势兵力,而在公安与松滋之间,那些狭小之地,却压着国军的两个军六个战斗师,四万余人。

“张贤,你说说鬼子这一次意图是什么?”孙仲鼓励地问着张贤。

张贤紧皱着眉头,盯着地图,良久,忽然冷汗淋漓。他抬头看了眼孙仲,见他很是沉稳,显然这个代司令长官早就看出来了,只是想要考问他。当下道:“我在想,鬼子一部从公安南面的安乡直扑过来,一部借佯攻津市,堵住公安、松滋西南方向,同时又阻隔我军由此方向进援;如果敌十三师团再渡江南下,直插松滋河西岸,其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我方的两个军便处于了敌人的包围之中,北面和东面是长江,只能是坐以待毙了。”

孙仲点着头,郭万叹道:“张副官也看出了鬼子的这一招棋,真是险恶。你可有破解之法吗?”

张贤点了点头,道:“鬼子这一招的目的无非是想消灭我们的战力,要想破解,最好的办法是不等他们渡江,我们先行撤出,然后把部队重新布置在渔洋河一线,争取最多的时间来构筑工事,不让鬼子西进。”

郭万却摇了摇头,沉声道:“年青人还是太幼稚,欠考虑呀。寸土未争便先行退却,必定会引来国人的痛骂。呵呵,先不说我们主动撤退,这会引来政治上什么样的后果,就说这军事上,让敌人全身渡河,得之轻松,必定会使之从容西进,到那时,只怕我们已经拦不住他们的脚步了。”

张贤仔细思量着他的话,明白了过来,道:“依参座的意思,是要我军力阻敌人快速前进的步伐,使其夺一城也倍觉艰难,过长江也要损兵折将。”

郭万肯定地点了点头。

“那我们两个军六个师却有些危险!”张贤担忧地道。

“确实如此!”孙仲接口着,同时道:“所以,如果能阻止住鬼子渡江,那么我们就算是胜利了一半,我们从南面来的援军必定可以赶到,突破鬼子津市方向的阻击部队,会同第十集团军一起,将蹿入此地之敌全数歼灭。如果没有阻住鬼子渡江,那么,第十集团军只能全部西撤,在鬼子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包围之际,冲出包围圈。”

张贤又想了想,不由得道:“要是我们能下调江防军,将敌人聚歼于松滋、公安之地,那也不失为一上策!”

郭万与孙仲互看了一眼,苦笑着摇了摇头。张贤也苦笑了一下,知道自己的这一招根本是不会通过的。

※※※

公安、松滋方向的战斗在十二日便打响了,那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战斗。当天早上,日寇第三师团首先由东港向八十七军第十一师发动了进攻,双方激烈地交起火来。当天傍晚,江对岸的鬼子第十三师团果真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渡江,第九十四军两个师奋力阻截,但敌人来势汹汹,阻击得并不成功。敌人选择夜里渡江,目的也是为了躲避国军空军的轰炸。也是在当天晚上,十一师的防守阵地被突破,敌人第三师团乘势向西急进。与此同时,敌人其它的部队也围拢了过来,准备合围公安。

激战到十三日晚,日军第三师团基本控制了第十集团军的右翼,八十七军受到严重打击,当然,鬼子也同样遭受了重创。不得已,八十七军只能西撤。第十集团军左翼的九十四军也在敌第十三师团与野沟支队的猛攻之下,节节败退,五十五师竟然与军部和集团军都失去了联系,第十集团军已经处于了南北交迫的危境之中,形势非常不妙。

长官部就在此时,及时下达了全面撤出的命令。

十四日,第四十三师放弃公安城,第八十七军为避免四面受敌,逐次向西面转移。十五日,鬼子占领公安。而此时,在西线我防守刘家场至长阳右岸之九十四军第五十五师、第一二一师和暂编第三十五师,由于受到日军第十三师团和东线部队的包抄,与敌激战终日,处境十分险恶,亦逐次撤向五峰渔洋关至长阳资丘一线。

五月十六日,日军第三师团主力转向松滋,十八日,松滋陷落。

※※※

五月十七日,陈诚终于回到了第六战区总部恩施。

对于张贤,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十一师的蒂造者,陈长官去过十一师几回,并跟他们训过话,但那时他只能在底下瞻仰,从未如此近距离的面对过。这位陈长官个头不高,足足比张贤矮了近一个头,他浓眉大眼,鼻直口阔,虽说已经年近半百,但是却显得很是年青,同时也让人一见便觉得他很是精明。跟着他一同过来的还有军委会的白副总长。

陈长官当然对原先自己的属下十分熟悉,看了看到场的所有长官部的官佐,走到了张贤的面前,这张面孔他还有些陌生,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总……报告老总,我叫张贤!”第一次直面陈长官,张贤不免有些紧张,但还是响亮地回答着。本来他是要张嘴喊总座的,忽然想到自己喊孙仲也是总座,这个陈长官才是第六战区的真正司令长官,一时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便急中生智,这么喊了出来。

“你叫我老总?”陈诚愣了一下,这个称呼有些让他意外。

“是呀!”张贤解释着:“陈老总是第十一师的蒂造人,是最早的师长,属下从军校出来就一直在十一师里,近日才调到长官部,您不是我的老总又是什么?”

陈长官笑了起来,的确,这个称呼少了许多的官腔,却又不失尊敬,同时也倍觉亲切。当下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想了想,猛然笑道:“张贤,呵呵,这个名字我听说过,你们彭军长和胡师长都向我提到过,好象你是一个枪王!去年那个美国飞行员就是你救回来的吧?”

“老总过奖了!”张贤有些不好意思。

“他呀,脑子很好用的!”旁边的郭参谋长打趣地道:“我们这些老头子还没有转过弯来的时候,这小子就已经想到了。当初我们还以为鬼子的目标是打常德,就是这个小子却认为是打石牌。”

“哦?”陈长官有些不信。

张贤却憨憨地道:“参座太高抬我了,其实这是大家一起想到了,我一个人哪有这么聪明呀,我又不是诸葛亮!”

闻言,大家都笑了起来。

孙仲走过来,笑着向陈长官解释着:“我看他思想很是活跃,而我们这里都是一些老头子了,呵呵,所以才把这个年青人借调来,或许可以补充我们这帮老家伙的不足!”

陈长官点了点头,道:“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呵呵,只要我们大家集思广益,同舟共济,誓死卫国,就一定可以打赢这场仗!”

“是!”大家异口同声地道。

在听取了前期的战况和鬼子的动向之后,大家一致认为,敌人肯定会集结重兵向西进犯,夺占石牌。当下,陈诚作出新的作战部署,即以石牌为轴,先确保主决战,并指令第十集团军和江防军决战线确定为渔洋关、津洋口、石牌要塞之线。江防军以第十八军固守石牌要塞为主,八十六军守备宜都聂家河、安春垴、红花池、长岭岗一线作持久战,以确保石牌主决战线。至此,战场逐渐西移。日军进入鄂西山岳地带作战,困难重重;而我军凭险据守,这里便成了埋葬敌人之大坟墓。

会后,当陈长官问及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时,张贤犹豫了一下,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但这并没有逃过陈长官的视力,点着名问道:“张贤,你是不是还有问题?”

张贤只得站了起来,看了看在座的众人,这才道:“属下有个建议不知当不当讲。”

“哦,你说说看!”陈长官鼓励着道。

张贤道:“鬼子发动这次战役,为了鼓舞士气,将作战指挥部移到了他们前线的沙市,我们是不是也不应该示弱?”

陈诚愣了愣,却又笑了起来,道:“好,你这个提议非常好,我陈某人也并非贪生怕死之辈,明日起,我们的作战指挥部也移到前线,嗯,就到十八军的军部三斗坪去!在那里与鬼子血拼一场!”

“长官英明!”大家异口同声地道。

第二四章 激战(一)

从恩施一出来,张贤就遇上了两个要搭他车去前线的战地女记者,一个是重庆《中央日报》的记者,一个是美国《华盛顿邮报》驻华特派记者。张贤看了看自己的这辆军用吉普,倒是正好可以坐满,也就同意了。本来,他对记者也怀有一种敬佩,尤其是对女记者,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第一个女友刘曼丽来。

陈长官和郭参谋长已经先一步离开了恩施,孙仲留在了这里,张贤因为去民政厅办理与王金娜的结婚证书,所以晚了半天。

一路上,张贤亲自开着车,边上坐着熊三娃,而后面坐的着刘小虎与那两个记者。

从恩施往三斗坪,军车在崎岖的山道上巅颇着,虽然沿路的风景十分宜人,但是张贤却没有心情来看风景。路上的难民络绎不绝,三五成群、携家带口往恩施方向逃难。

那个美国的记者几次请求张贤停车,用她的照相机拍摄着沿途这些可怜的难民,并走到这些难民中间进行采访。

路边有一家五口人,老的老,小的小,显然已经走了很长的路,正坐在那里休息,那两个记者再一次请求张贤停下了车子,来到了这一家人的中间。张贤坐在车上,看着这一家五口,两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两个孩子一个有八九岁,一个约十三四岁的样子,还有一个看来是这一家之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妇女。看着这一家五口人疲惫不堪的样子,张贤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辛酸,若不是他们这些军人屡战屡败,丢失国土,又怎么会让老百姓如此苦难地四处奔波呢?

从那个记者与这一家人的问答,张贤知道,这家人是从公安县逃难过来的,原本先去了长阳,又觉得长阳不安全,便随着大批的难民也奔往恩施。在采访结束之后,那个一家之主的妇女,忽地来到了张贤的车前,问着张贤:“长官,你们是去前线的吗?”

张贤点了点头,这个妇女露出了笑脸来,恳求着他道:“长官,我丈夫是八十七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的营长,他叫顾守军,鬼子打公安的时候我们就和他失散了,你知道现在一一八师在哪里吗?”

张贤愣了一下,一一八师从公安那边撤退后如今已经布防在了渔洋河岸,这一点他当然知道,只是那个三五二团,对他的印象太深刻了,他清晰得记得十四日曾接到的前方战报,三五二团在与敌第三师团激战杉木铺时,战况惨烈,一个姓薛的团长与一个姓顾的营长战死,该团所剩不到三分之一。顾姓并不是常见的姓氏,三五二团的营长就那么几个,不用想,如果面前这一家五口就是那顾营长的家属,那么,他们肯定还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经阵亡了。

“长官,您知道吗?”这个妇女见张贤良久不答话,忍不住又追问了一句。

张贤抬起头看着她,从这张布满尘土而憔悴的脸上,他看到的是无比殷切的期待,他再看看路边坐在行李上的两个孩子和已经羸弱的老人,心中仿佛有一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