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五章 渡江(二)

在徐蚌会战失败之后,为了防止解放军的渡江南下,国民党军方面就在宜昌到上海之间一千八百多公里的长江沿岸线上,一共部署了一百一十五个师,大约七十万人的兵力,以期能够阻挡解放军的南下。这七十多万人却是分属两个集团方面部置,其中,以汤恩伯集团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七十五个师约四十五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到上海间的八百多公里的长江沿岸地段上;而以白崇禧集团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四十个师,约二十五人,布防在湖口至宜昌之间近一千公里的长江沿线地段;同时,国军又有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共计有军舰二十六艘、炮艇五十六艘分驻在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之上,江防舰队主力共计舰艇四十多艘分驻在宜昌、汉口、九江等地的江面之上,沿江巡逻;空军四个大队共计飞机三百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和上海等地,以支援陆军作战。

而对于江北陈兵百万的解放军来说,也在积极地做着渡江的准备,以第三野战军两个兵团及苏北军区共三十五万人组成东部突击队,由粟裕指挥,从南京对面的浦口以东的三江营到张黄港段实施渡江,准备成功后向宁沪铁路挺进,阻止南京与镇江等地的国军东逃,以及上海方面的国军西援,以完成对南京的包围;以第三野战军的另两个兵团组成中部突击队,由谭振林指挥,从芜湖以北的裕溪口到枞阳一线强渡长江,消灭沿江守军后,向芜湖以东迅速东进,会同东突击队完成对南京、上海及杭州等地的包围,尔后各个歼破。中部突击队过江之后,由粟裕统一指挥。以刘伯承为指挥的第二野战军三个兵团组成西部突击队,从枞队到望江段实施渡江,成功后,以一个兵团东进,配合第三野战军作战,两个兵团直出浙赣铁路,阻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

四月二十日,国共双方的谈判最终破裂,二十日当夜,解放军中路突击队当先地发起了渡江之战,并成功突破芜湖江防,二十一日已然占领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虽然汤恩伯亲自赶赴芜湖布置堵截,但是已然无济于事。

二十二日,东部突击队也突破了长江天险,到达长江南岸的南闸、百丈镇一线,建立起了东西五十公里,南北十多公里的滩头阵地,而此时江阴要塞守军的倒戈,更加加速了国军的败退,此时已然成为了兵败如山倒的状态。

位于枞阳到望江之间的第二野战军作为渡江之战的西路突击队,也于二十一日晚在预定地段突破国军守军的防线,控制了宽一百多公里,纵深五到十公里的滩头阵地,并于二十二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

而国军方面,鉴于江防已经被全线突破,部队有在沿江一线被解放军分割、围歼的危险,于二十二日下午仓促部署总退却,其中,芜湖以西的部队,向浙赣铁路沿线撤退;芜湖以东、常州以西的部队向杭州方向撤退;常州以东的部队向上海方向撤退,企图在浙赣铁路沿线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

与此同时,解放军方面渡过江的主力继续向国军纵深发展,第二梯队也继续组织渡江。二十三日,东突击部队相继占领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沪宁铁路,并于二十三日晚进占首都南京。

南京的解放,已然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被共产党推翻。

在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会攻江南的时候,第四野战军的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的部队,同时占领了武汉以东的黄梅、浠水等地,及武汉以西的汉川,对武汉的白崇禧集团形成了威胁。武汉的解放,也已然指日可待了。

渡江战役出乎预料的成功,令解放军指战员们大喜过望,一个个奋勇当先着向着国民党的败兵猛追猛打,几乎是顷刻之间,便夺取了大部分的城市以及大片的土地,此时的形势根本就是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势如破竹,国军再也无心抵挡,只剩下了向南逃遁。

※※※

前方的捷报如同雪片一样的飞来,让离着七十二军军部不远的汽车连也扬溢着一种兴奋也喜悦,随着各部队飞快的前奔,这就好象是在赛跑一样,而非是在打仗。七十二军的三个师已经全部过了江,跑得最快的是二一五师,已然到了百公里之外的江西了。由于各部队都是轻装上阵,倒是把许多的重火器和辎重丢到了后面。

刘兴华带着七十二军的军部也渡过了长江,作为重要运输部门的汽车连,此时也得到了扩大,在江南又缴获了十几辆汽车,共有三十辆军卡,真得是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一个连。此时上面给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这个汽车连,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路上所有的困难,把重武器与必须的弹药、装备与辎重等运往前线的部队。

夏阳接到这个任务,自然欣喜若狂,他就是这么一个人,看着前线的部队势如破竹,早就已经按捺不住了。

通过轮渡渡过长江,又接收了一批汽车,自然也要接收一批新的俘虏兵,不过此时汽车连里原来的三十多号人已然个个都成了司机,上面还是给他们分拨了二十多个人,组成了五十多人,三十辆军卡的大车队,为了以防万一,军部里还专门从警卫部队里抽出了两个连随车队前行,以确保路上的安全。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江西的景德镇,那里已然被七十二军二一五师解放。

浩浩荡荡的车队沿着江岸先到东流县,然后向南顺着古茶道进入江西,第二天便到达了古镇景德镇。景德镇是一座有名的瓷都,也是一座古老的城镇,与佛山、汉口和开封附的朱仙镇并称为四大名镇,自然不是一般小镇可比,此时这个镇子是浮梁县的县治所在。

到达景德镇的时候,这里只有七十二军的第二一六师的一个团,据那个团长告诉大家,此时各师、甚至于各团都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之中,敌人逃跑得太快,根本没有一丝想要抵抗的意思,于是这场渡江之战,此时。已然变成了一场追击之战,哪个部队跑得快,抓住的俘虏就会多,得到的物资自然也会多。正因为如此,于是就像是跑马圈地一样,所以各师、团都不顾一切地向南直插,浑不在意远离军部,远离后方。这个团长同时还告诉夏连长,他的这个团也要赶快南下了,生怕自己落在了后面。

只在景德镇休息了一晚,汽车连也马上出发,去追赶跑在前面的大部队,只是此时天空并不作美,春雨不期而来,洒洒漫漫,走出了数里,大道上便已经泥泞不堪,汽车只能缓缓而行。

到达乐平县的时候,又听说前沿部队已经去了贵溪,按照兵团的指示,与其他二野部队一起,进占了浙赣铁路,切断了东面汤恩伯集团与西面白崇禧集团的联系。

没有再多的犹豫,于是,汽车连的目的地再一次改成了贵溪。

开着车沿着破烂的公路往南开着,张贤却是感慨万端,看这个样子,国军当真得是一溃千里了,比当初与日本鬼子打的时候败得还要快,想一想当年的豫湘桂大战,几个师的国军被一个团的日本兵追着狂奔,在这个时候,这种的败退也就不算是奇怪了。仔细想来,国军纵然拥有先进的武器与装备,但是在落后的思想与陈旧的作战方针指引下,依然是一败涂地,这种失败从表面上来说,是被解放军打败的,实际上呢?真正的败因还是自身原因。

不过,张贤也一直奇怪,国军败得混乱,倒也有情可原;可是解放军胜的也是如此混乱,却真真得难以理解。如果国军里有一支劲旅踏下心来,潜心布置,守株待兔,那么偷袭一次,定然可以毫无悬念地得手。不过,再细想想,此时的大局基本已定,就算是有那么一两次大捷,对于国军来说,也已经无法扭转乾坤了。

由于天气的原因,阴雨绵绵,道路难行,这一天汽车连并没有走出多远,从怀玉山区穿过,到达离着贵溪城还有二十多公里的一处山神庙的时候,天就已经黑了下来,虽然下了一天的雨终于停了下来,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夏阳只好安排在这座山神庙前宿营,准备着明天天亮之后再行上路,还不知道赶到贵溪的时候,前锋部队是不是又转移了呢!

按照惯例,三十辆汽车首尾相接着围出了两个很大,可进可退的防御圈,把拉着最重要物品的汽车围在当中,担当夜晚警卫的事由随车队的两个连负责,因为司机要在白天开车,所以汽车连里的大部分人都进入到山神庙里睡觉休息,不过,夏阳还是安排了四个人分前半夜与后半夜两两轮流着值夜,以配合警卫连的保护工作。

这一次值夜是轮到了张贤与熊三娃值后半夜,同时也就意味着第二天他们两个可以躲到汽车斗子里去睡觉,而不用开车。

虽然五月已然到来,过几天就是立夏时节了,但是农历还是在四月初,晚上的气候还是有些凉,尤其是在雨后。

张贤与熊三娃迷迷糊糊地被值前半夜的人叫醒了来,睡眼朦胧地揉着眼睛走出山神庙,已然看到了外面燃起的两堆篝火不知道什么时候熄灭了,只是在风的吹抚下,依稀还有些火星在四处喷薄,火堆旁边东倒西歪着相互倚靠着几个警卫连里的战士,虽然也有巡逻的人在远处晃悠着,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估计也在半闭着眼打着呵欠。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来到了一个火堆边上,熊三娃自告奋勇着道:“我去找些柴禾来,点着火暖和一下!”

“还是我们一起去吧!”张贤建议着。

熊三娃点了点头。

两个人走出了汽车围成的圈子,一个哨兵随口问了一声口令,熊三娃当先地答着,这个哨兵认出他们来,便转向了别处。他们向山神庙之后的树林中走去,觉得那里应该可以找到比较干一些的木柴。

可是,当两个人刚刚走进树林,几乎是同时,被两个暗藏在阴影里的人扑倒在地,两双很大的手同时卡住了他们的脖子,边上还各自有一个人用一把枪顶住了他们的脑门。

第十五章 渡江(三)

“快,把他们带走!”一个人在后面命令着。

还不等张贤与熊三娃呼叫,两个人已经被事先准备好的布堵住了嘴,两三个人将他们按在地上,不由分说,已然五花大绑了起来。

张贤却听着这个声音很是熟悉,显然熊三娃也听出了这个命令的人来,“唔唔”挣扎着想要说些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两个人被一行人从地上拉了起来,押着往树林深处走去,尽管浑身湿漉漉地还挂着泥水,但是也已然无觉,各自心里怀着异样的紧张,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滋味,既有担心,又有屈就,更多的却是一种生怕被杀害的恐慌。

约摸走了十来分钟的样子,他们来到了一处半山的山洞之中,显然这里是他们的一个营地,里面有人燃着火把。

张贤与熊三娃被推进了山洞中,借着微弱的火光,张贤这才发现抓住他们是五个身着当地老百姓服装人,而洞里还坐着四个人,也是化了装的人,听他们说话打着招呼,并没有一丝的切语与粗言,显然并非怀玉山的土匪山大王。

当最后一个人走进山洞里来的时候,这是一个个子不高的汉子,显然也是这群人中的头目,便是坐在地上的四个人也站了起来。

“老大,不错呀,抓到了两个舌头!”一个人当先地称赞。

那个最后走进来的矮个子却没有一丝得得意,来到了熊三娃的身后,对着押解他的一个手下命令着:“把他嘴里的布掏出来!”

听着这个声音,张贤越发得肯定这个人是谁了,想要转身借着火把的光来看一看他的模样,却刚一转头,便被在他身后看守的一个人拨了回来,同时骂着:“你老实点!”

熊三娃嘴里的布被掏了出来,还没有等这些人问话,他便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却是破口大骂着:“小乔,你个王八蛋,连老子也绑啊?”

洞里的人都不由得一愣,那个矮个子头目更是吃了一惊,他听着这个声音也觉得似曾相识,连忙转到了熊三娃的前面来,举起火把照清熊三娃的脸。

“照什么照?”熊三娃十分不满意的叫着:“我是三娃,十一师的熊大头!”

“呀!”这个矮个子头目也不由得惊叫起来,忍不住地喊着:“真的是你呀?三娃,怎么会是你呢?”

借着微弱的火光,张贤也看清了在火把下映照出来的这个矮个子头目的脸,竟然真得是自己一个老熟人,原国军十八军搜索队的队长乔书强。

“小乔,快把我放了!”熊三娃大声地喊着,同时也告诉他:“把这个人也放了!”

乔书强连忙点着头,一边亲自为熊三娃松绑,一边命令着张贤身后的人也为张贤松绑,取出塞到嘴里的布团。

“三娃呀,你怎么当了共匪?”乔书强一边松着绑,一边万分奇怪地问着。

熊三娃抖了抖自己被绑得有些酸麻的手腕,一边回头白了他一眼,却是反问着:“小乔,你说我都当了俘虏了,还能怎么着呢?”

乔书强愣了一下,已然明白过来,不再追问下去。的确,双堆集之战,离着现在还不到半年,却是历历在目,有如昨天,所有经历过那场战役的人,尤其是象乔书强这样死里逃生出来的人,无不为自己的战友同袍的散去,唏嘘不已,在这里重逢,虽然有几分惊讶,有几分喜悦,而更多的却是有几分的悲伤。

“他是谁?”乔书强这才问起刚刚松了绑的张贤,觉得身材与眼神有些眼熟,但是却被那张破了相的脸所迷惑着。

熊三娃正想冲口而出,却与张贤的眼睛对视一眼,看到他微微摇了摇头,他蓦然明白过来,连忙道:“也是跟我一起被俘的兄弟!”

“哦!”乔队长随口应了一声,这才主动赔着不是,毕竟与熊三娃当初在十八军里的关系不错,虽然知道此时两个人已然身处在了两个阵营之中,但是这种同袍之间的友谊还深深的存在着。

几个人席地而坐,互相诉说着离别之后各自的遭遇。乔队长告诉他,回到江南后,胡从俊重新组建十二兵团,他此时还是担当的搜索队长,不过级别却高上了不少,已然是领一个少校军衔了。

熊三娃也简单的把自己的情况叙述了一遍,最后道:“当了解放军现在也不错,只是开开车,跟着大部队走一走,挺自在的!”

“贤哥怎么样?”听到熊三娃说完自己的经历,乔书强终于忍不住地问出了张贤的下落。

熊三娃看了看对面而坐的张贤,又见到他在摇着头,当下对着乔队长道:“贤哥死了!”

一时之间,山洞里安静异常,只听到松树枝做成了火把烧得劈劈吧吧地响着,同时一股松树油的味道在整个山洞里弥漫着,倒是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半天之后,乔队长才回过了神来,却是有些伤感地道:“老熊,当初听到贤哥阵亡的消息,我一直不相信。我们这些人都是贤哥救出来的,尤其是胡长官,更是贤哥不顾一切地从死人堆里救回命来的,如果没有贤哥,也就没有如今我们这个重新组建的十二兵团!胡长官也说,贤哥是不会死的,以他的聪明与机灵,可能是在哪里藏着呢!当时我也这么想,心想着只要是找到了你,也就可以找到他了,却没有想到……”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是语音已然低沉下来,声音也有些哽咽了。

张贤听着,心里很受感动,没有想到自己在这些往日同袍的心目中还是如此得光辉,胡从俊的话说出来也许只是为了安抚手下的这些忠诚的将士们,但是,难道不也是他自己希望的结果吗?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个胡长官对自己太过了解了,便是自己此时的隐伏,也被他猜中了。

熊三娃看着山洞里大家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