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第6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这个大卫一直没有答话,张贤说得也没有了味道,不由得凑上前去看看这个家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看才发现,这个美军俘虏已经处于了昏迷之中,他不由得摸了下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这说明他又一次发起了烧来。

“小冯!”张贤喊着卫生员的名字。

卫生员冯习连忙从后面走了过来。

“你那里还有消炎药吗?这家伙可能挺不住了!”张贤问着。

冯习道:“还有两粒了,可是我们的同志还没有药呢!”

“给他一粒吧!”张贤命令着。

冯习却摇了摇头,告诉着他:“药力不够,只怕给他吃也是白搭!”

张贤想了一下,道:“给他一粒,能不能活过来,就看他的命有多大了!”说着,叹了一口气。

冯习愣了愣,点了点头。

※※※

这一夜过于平静了,便是连北风也停止了呼啸,以至于曹爽都怀疑这会不会是暴风雪要来的前兆,会不会隐藏着某种未知的危险,所以他不由得强调着各个排长、班长提高警惕,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张贤却觉得好笑,大家也许是在战场上呆得久了,回到这个大后方来,没有了枪声和嘶喊声,反而觉得一切都有些可疑。想一想也是的,如今离着祖国越近,就应该越是安全,这也不正是他们这些志愿军们走出国门、之所以在异国他乡战斗,想要得到的吗?

天亮的时候,他们终于到达了朝鲜西北部的边界城市新义州,从这里只要跨过鸭绿江大桥,就可以进入中国的安东市了,一来到鸭绿江边,第一连里所有的人都不由得激动了起来,就仿佛是出游以久、马上就可以回到家乡见到爹娘的那种亲切与急迫。

此时的鸭绿江一片的宁静,宽阔的江面上已然失去了波涛的翻滚,这条河正在上冻之中,许多的河面上结上了冰,但是还并不能过人。从新义州到安东市有两座横跨鸭绿江的大桥相通,最早的一座建于一九零九年,一九一一年竣工;是由日本人建筑的,为十二孔的铁路桥,中间还有一个可以开合九十度的臂梁,便于下面的船只通行。第二座大桥位于第一座桥上游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是始建于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三年启用的新桥,这是一座公路和铁路混和桥,上面是铁路,下面是公路。

当张贤带着第一连的人来到这里的时候,第一座老桥实际上已经在美国人的轰炸之中成了危桥,尤其是朝鲜一侧,许多的地方完全开裂,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桥墩。而第二座新桥,由于桥的两边及桥上都有部队驻守,架着防空高炮,那些美军飞机不敢过于飞低,所以损伤并不大,便是有损伤,也很快被两国组织人员修好。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这座桥,真得成为了中朝两国咽喉,由中国境内开过来的军用列车和汽车源源不断地驶入朝鲜,同时也将志愿军和各种物资带了过来。

第一连押解队在新义州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接待,并且很快被安排着坐上了回程的火车,没有用多长时间,便安全地通过了鸭绿江大桥,踏上了北岸的土地,真正的走进了祖国的怀抱之时。

在走下火车,到达安东车站的时候,很多人已经经不住自己的眼泪,一边笑,一边哭着,仿佛是从地狱里走到了天堂!其实,祖国,不管她是贫还是富,是弱还是强,在所有志愿军的心目中,这就是一个天堂。

※※※

由于事前通过了电话,在押解队到达安东车站的时候,就已经有干部过来接站了,这个负责人依然是敌工部的宋明亮,此时他还在安东处理七十二军里的一些内部事务。实际上,所有对俘虏的工作,包括押解和审查,应该是由宋明亮来负责完成的,只是因为他并没有来得及跟着入朝,所以才会滞留在安东。

车站里人来人往,大部分都是些军人,还有许多的军列不知从什么地方开过来,只在这个站上停靠片刻,便又呼啸着开往朝鲜方面去了。

宋明亮早就带着几辆军车在火车站上等候着,所以一见到张贤的时候,便非常亲切地赶了上来,两个人本来就是老熟人,一见面,他便抱住了张贤,那种欣喜令张贤都有些不能适应了。接车的人也大部分是七十二军里的,象张贤、熊三娃、王鹏等老兵,也有不少认识的同志,大家分别多日,再一次相见时的亲热,就好象是一家的兄弟姐妹一样,大家又是欢笑着,又是握着手,问长问短,令第一连所有的人把一路上的劳苦都丢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阿水!三娃!”一个熟悉的声音忽然从宋明亮的身后传了来,张贤放开了紧握着的宋明亮的手,目光穿过他的肩膀,透过人群,看到之后一个人跳跃着露出脸来。

“咦?那不是小武吗?”他不由得愣住了。不错,那个正从人群中挤过来的人不是武小阳还是谁呢?

“呀!真得是武小阳呀!”站在张贤身后的熊三娃也跳了起来,喜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曾几何时,他与武小阳这一对仇人,已经变成了朋友。

武小阳终于挤到了张贤的面前,一把扑过来便抱住了他,哈哈大笑着,就好象是从来也没有这么开心过一样,张贤也笑着,心里却不由得狐疑起来。

放下了张贤,武小阳又把熊三娃抱起来,那股亲热劲,就好象是抱住了自己的老婆一样。后面的王鹏、贺强等人也一一过来与武小阳拥抱握手,大家都是在同一个班排里出生入死的同志,久别重逢,自然有着无限的深情。

良久之后,武小阳才从重逢的喜悦里缓过劲来,张贤不由得问着:“小武,你怎么也到了安东?”

武小阳却是看了宋明亮一眼,笑着道:“我呀,是听说你们去朝鲜打美国鬼子,保家卫国了,我怎么也呆不住,真得想死你们了,所以就不顾一切地跑了来,准备回归!”

“呵呵,好呀!”熊三娃接口道:“就是嘛,你一个人跑得这么远,多没有意思,还是回来和大家在一起的好!”

“是呀!”其他人也随声附和着。

张贤却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来,不由得问着:“小武,你老婆呢?”

武小阳的脸不由得一红,还是道:“她?呵呵,她也回来了,如今在军部后勤帮忙!”

“对了,小武,你有孩子了吗?”熊三娃忍不住地问道,他还记得当初武小阳走的时候,谢三娘是怀了孕的。

武小阳只是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真得?”熊三娃不由得马上来了兴趣,又追问着:“是儿子还是闺女?”

“是个儿子!”宋明亮在旁边笑着告诉着大家。

大家稍微楞了一下,马上又发出欢笑来,纷纷要求着武小阳请客,武小阳也笑得合不拢嘴,那是一种自豪与快乐,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着。

张贤却如何也笑不出来,等到大家从欢颜中恢复回来,他不由得问着:“小武,怎么?你回老家过得不好吗?”

武小阳愣了一下,不明白他的意思,还是答着:“很好呀?我回到我们县里搞公安,还可以的了!”

“那你还回来做什么?”张贤又问道。

“就是想你们了!”武小阳没有丝毫的做作,如实地道。

“连长,你这是问的什么?”贺强也不明白地问着:“小武哥回来了,我们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你看你,崩着个脸做什么?”

张贤并没有理会贺强的问话,却是一本正经地对武小阳道:“小武呀,如今你可是有家有口,有儿子的人,可不是和我们一样光棍一条。我们是去打仗,不是去玩,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这不是在开玩笑,你要为你的老婆孩子多想想!”

大家也都收拢了笑容,的确,连长的话说得不错,武小阳刚才还笑开花的脸不由得严肃了起来,但是还是摇了摇头,淡淡地道:“老于呀,你说的这些,我都想过了,正因为我已经想过了,所以才会到安东来!”

张贤怔了怔,看着面前的这个已然做了爹的武小阳,心里却涌着一种莫名的悲哀。

第十四章 安东(三)

那些俘虏被宋明亮带着人转移到了开进车站里的军车之上,对于那些俘虏的伤员,敌工部也派出了专门的医护人员陪护着,在那个大卫被抬上军车的时候,他清醒了过来,挣扎着坐起身,向张贤张望着,仿佛有什么话要说,却又欲言又止地停住了,重新躺到了担架之上。也许对他来说,以后再也不会见到这个在押解的途中救过他性命的人,如果没有这个小连长,只怕他早就已经死在了朝鲜的荒野之中了。

此时,张贤正向曹爽介绍着宋明亮,曹爽是随着王大虎一起进入七十二军里来的,几乎没有多作停留便跟着大部队入朝参战,他还不认识这位敌工部的副部长。

不管怎么说来,自己的任务终于是完成了,张贤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觉得肩膀上的重任总算可以卸下来。他抬起头,一辆火车正缓缓地驶进了站台,此时的站台之上,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大多数都是穿着军装的解放军,运物资的车辆、运人员的车辆以及运食品、药品的车辆来来往往,都是从这个车站装上火车,然后开过鸭绿江大江运往朝鲜境内。中国人民对朝鲜的援助根本就是无私无偿的,不负加任何条件,任何理由,这其实就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照与帮助,如果有一天朝鲜真得不存在了,那么东北地区或许也将成为敞开的腹地,那样对于中国来说,先不要谈什么社会主义建设了,只怕连社会的安定都无法解决。

宋副部长也为第一连准备了两辆军车,就停在车站的外面,张贤集合着第一连全体的战士,已经列队出站了,可是也就在他转身的同时,忽然从身后传来了一个人的大喊之声:“阿水!那不是于得水吗?”

张贤不由得一回头,顺着声音看去,却见到那辆刚刚驶入车站内停下的列车,车窗打开来,一个面孔黝黑的军人正探出身子向他招着手。

看着这个人,张贤只觉得有些眼熟,可是一时之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在哪里见过。

“呵呵,半边人!你不认识我了?我刚才从你的后背影一看,就认出你来了!”这个探出头来的军人笑呵呵地告诉着张贤。

“郑龙?”张贤这才蓦然想了起来,当初在淮海战役期间,他曾与这个郑龙同在后方的医院里,同一个帐篷里住过很长时间,记得当时他负伤的时候,是中野一纵里的一个营长,渡江战役打响之后,又听说他去了华东的部队,到了浙江那边,却没有想到,这么两年过去了,还能够在这里又一次相遇了。

郑龙已经从车窗口中跳了出来,立到了站台之上,哈哈笑着与跑过来的张贤一把抱在了一起,两个久别重逢的战友在这个北国的车站相遇,就好象是又回到了淮北的战场之上一样。

第一连里的战士们好奇地转过了头来,奇怪着自己的连长,怎么会认识这么一个陌生部队的领导,从郑龙的军装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穿着四个口袋的衣服,坐的是绿皮有座位的车厢,应该是一个最少营长以上级别的干部。曹爽也不由得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这一对互相拥抱在一起的战友,问着边上的一名工作人员:“这辆军列是从哪里开来的?”这个工作人员也看出他是一名干部,随口告诉着他:“浦口!”他愣了一下,浦口正是南京的对岸,这说明这支部队应该是从华东过来的,忽然有些黯然失神,想起了自己的那些一去再没有回来的战友。

此时,张贤已经与郑龙叙起了话来,在郑龙的印象里,张贤还是一个半边人,这个时候虽然面貌有些改观,比头上缠着绷带的时候看着舒服了许多,但是大至的模样还是没有多少改变,也就难怪他看着张贤叫出名字来的时候,有些又不敢多认了。

从郑龙的话语里,张贤这才知道,如今这个郑营长已经升任为了团长,他们这个部队正是多华东直接坐着专列过来的,准备从安东通过鸭绿江大桥,到达朝鲜境内,肯定也是去吃参战的。

当看到郑龙这一身单薄的军服之时,张贤不由得愣了一下,问着:“老郑,你们就穿着这么一身军装去朝鲜吗?”

郑龙愣了愣,点着头道:“是呀!我们刚刚过来,上面说没有时间准备了,要我们立即进入朝鲜参战!”

张贤再一次仔细地打量着郑龙的装束,他穿着崭新的志愿军军服,显然便是这身军服也是从华东那边上火车之前换上的,那边的天气也许还不寒冷,所以衣服并不是夹棉的,只套着件并不厚的绒衣,相当于是件毛衣一样取暖;他的头上还带戴着没有护耳的单帽,脚上的胶鞋也是单层的,整个衣服看着就是如此得单薄,好在这几天东北的天气还算是晴朗,一直艳阳高照着,在中午的时候还有些热量,所以便是郑龙穿着这身秋装此时也并不显得太冷。

“老郑呀,这里可是东北,不是华东!”张贤不由得有些着急了起来,问着:“你们来的时候,难道都是穿着这么一身来的吗?”

郑龙点了点头,道:“是呀,我们在南京换了装,然后过了长江,从浦口上了火车,一路上就没有下来过,一直到了这里!”(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你这一身衣服在这里,是要被冻死的!”张贤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样子,十分严肃地告诉着自己的这位战友:“穿成这个样子,你们晚上怎么过呀?”

郑龙又呆了呆,却有些不相信地道:“我们还着着被子的呀?”

张贤却有些又气又笑,他也是带着被子的,其实每一个战士过来的时候,都带着行军背,他不由得道:“但是,你们打仗的时候,总不能每个人都披着背子来打吧?”

郑龙这才明白过来,却又有些怀疑:“你说得有这么冷吗?我看这天气也很暖和呀!”

张贤却是摇着头,再一次告诫着他:“等你呆上一个晚上,你就知道了!”他说着,马上脱下了自己的棉服,不由分说地披到了郑龙的身上,然后又从自己的背包中取出另一件棉裤塞给了他,这还觉得不行,于是又把自己带着棉护耳的帽子摘下来,跟他的帽子换了一下。郑龙还想推脱,但是张贤却坚持着,同时告诉着他:“我还要在安东呆上一两天的,有这一两天,就可以再去领一身棉服来,你们这么去朝鲜,太单薄了。”

被张贤这么一说,郑龙也感觉到了准备的不足,却又有些无可奈何地道:“上面也没有说要我们换棉服,就是拉我们去朝鲜,我们所有的同志都是这身装备!”

张贤想了一下,马上回头叫着第一连的战士们,让他们把带着的另一套棉服拿出来交给郑龙,对于他来说,也只能是有几件就做贡献几件了。

曹爽也将自己的棉服脱下来送给了郑龙,他一边脱着,一边经不住地破口大骂着:“那些搞后勤的真他娘的是饭桶,让你们穿着单衣进朝鲜,这不是拿着人命乱弹琴吗?我看你们那些后勤人员统统都要撤下来,免得他们只知道占位却不拉屎!……”

听着曹副团长如此粗俗的咒骂,张贤只觉得心里面有着一丝丝的隐痛,如果说郑龙的这个部队的后勤人员是饭桶的话,那么他们这个军的军长就真得是一个只知道用累累白骨来垫起他高位的混蛋了!因为,这个军长只知道服从命令,却不知道体谅和爱惜士兵。在这么一个冬天里,从南方到北方气候变化之大,难道他那么大的一个军长,连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常识都不知道吗?就算是他这个军长不知道,难道那些军里面的参谋、指挥员们都是白痴?想一想,相比而言,虽然七十二军并非主力部队,但是刘兴华这个军长却要比许多同样是军长的人强了很多,最其马在七十二军抵达东北的时候,他就知道要给大家换上冬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