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机密-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在,何况你也不吃亏嘛。”

曹丕快被这两个人逼得走投无路了,忽然传来敲门声。他如蒙大赦,飞也似的跑去开门。他打开门,看到原来是辛毗站在门口。辛毗对这书童的古怪神情没多留意,直接问道:“你家主人呢?”

“正在屋中。”

曹丕把辛毗带过去,然后借口打水一溜烟跑了出去,任红昌也避去了内室。

辛毗看着任红昌的背影,劈头就对刘平喝道:“你小子好利害的手段。”刘平一脸茫然,辛毗冷哼一声,把一面腰牌扔过来。刘平接过腰牌,发现这是块铜制的熊罴纹牌,上头刻着“随行”两个字。

“有了这牌子,你就可以随意在邺城内外活动,不受盘查——你小子行啊,我不过是压了你几天,你居然打通了府上的门路。”

辛毗的口气充满了埋怨。他最初把这位狂士放入城内,本打算挫挫他的狂气,然后再收为己用。可没想到这才几天,人家就搭上了别的关系。

刘平把乱发往后披了披,无奈地解释道:“刘夫人喜欢歌舞,开口相求,在下又怎好拒绝。”

辛毗冷笑:“都说你狂,我看你比谁都精明。献妾求觐,好光荣啊?”他停顿了一下,把刘平拽得近了些:“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底细。荀谌是我的老朋友,他可从未收过你这样的徒弟。”

这个把柄,辛毗本来打算留到最后用的,但眼下这个狂士眼看就要脱离掌控,他只得亮出要挟。果然如他所预料的一样,“刘和”一听这话,连忙惶恐地跪倒作揖,说他被司马懿欺负得狠了,一时气愤,才想到献妾的办法,并非与辛毗作对。

辛毗态度缓和了些,拍了拍他肩膀:“我那日偏袒司马懿,实是因为他是审配面前的红人。审配这人气量狭小,我若帮你,你必会被他报复。年轻人多抄几卷书,权当做学问了,我这也是保护你。”

辛毗的话里暗示颇为明显。他一直在拉拢非冀州籍的儒生,如今刘平在儒生中人望颇高,属于必须握在手里的人。刘平心中暗笑。这一切果然和司马懿预料的一样,他把任红昌往袁府这么一献,辛毗立刻就坐不住了。

“刘和”连连点头称是。辛毗又道:“现在你既有了随行的腰牌,走动就方便多了。还有什么需求,跟我说一声就是。”

◇◇◇◇

刘平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又深鞠一躬:“其实我正有个不情之请,想请辛先生帮忙。”然后他凑到辛毗耳畔,细声说了几句。辛毗抬了抬眉毛,一直到听完刘平的话,他的眉毛也没放下来。他沉声道:“我考虑一下”。然后转身离去。

送走了辛毗,刘平穿戴整齐,也走出门去。卢毓和柳毅几个人凑过来,拉他出去喝酒。刘平挺喜欢跟他们混在一起,没那么拘束,有点当年在温县跟司马家几个兄弟吃喝玩乐的感觉。他们找了个酒肆,卢毓掏钱把场子全包下来,他们的仆役都站在门口,黑压压的一片。

邺城不是前线,粮食充足,并不禁酒。于是这些人推杯换盏,喝得不亦乐乎。酒酣耳热之际,这些人又开始拍着桌子大骂审荣为首的冀州士子。这几乎已经成为他们每次聚会的必备话题。柳毅哇啦哇啦又说了许多琐碎的事情,从守城士兵的态度到大将军幕府的政令,审配几乎是处处为难他们。卢毓屡次提醒他声音小点,刘平也出言相劝。柳毅醉醺醺地嚷道:“刘兄你这样的人,怎么也畏惧不言?不是被司马懿整怕了吧?”

刘平不屑道:“趋炎附势之徒,岂配让我相惧,只不过君子不立危墙罢了。”

“哈哈,刘兄你说这邺城是危墙啊?”柳毅大笑。

刘平道:“审治中把咱们拘在邺城,不许离开,图的什么心思?打的是聚儒旗号,我看咱们不是游学,不过是人质罢了。眼下袁、曹打得正热闹,万一官渡有变,或者咱们各自家族有变,这危墙可就会哗啦一声倒下来,把咱们砸个粉碎,说实话——早知邺城如此险恶,我根本就不来。”

酒肆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柳毅还不依不饶地追问:“可刘兄你已经在这了,又该如何?”刘平答道:“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而后天助之。”

在座的都是学子,都知道这是出自《易经》的话。刘平语气一转,举杯笑道:“我这只是随口乱讲,荒唐之言,无稽,无稽,咱们接着喝酒。”这些非冀州士子彼此交换了眼神。他们此前也都有预感,只不过没人敢像刘平说得这么透罢了。酒肆里的喧嚣声顿时变得小了,卢毓连忙道:“刘兄,你醉了。”

刘平顺势站起身来:“确实喝得有点多了。你们先喝着,我出去走走。”

离开酒肆以后,刘平本来涣散的眼神一下子恢复清明,这点酒对他来说,根本不成问题。他信步而行,沿途的士兵看到他的随行腰牌,都不敢过问。就这么七拐八绕,他很快转入一条僻静的内巷,这条巷子的侧面是一座破旧的土地庙,香火已废,罕有人至。

他才一进去,司马懿就闪身从泥像后钻出来,把头上的蜘蛛网扯掉,一脸的不耐烦。

“你到得可真晚。”

刘平咧嘴笑道:“被那些士子强拉着喝了几杯。不过也没白喝,我的话,他们都听进去了。”

他和司马懿在明面上是敌对关系,邺城馆驿人多眼杂,不能直接来往,都是靠曹丕传递消息。可有些话,是连曹丕都要瞒着的,所以他们只能到城里的某隐秘处碰头。

司马懿道:“进展如何?”刘平道:“很顺利,任姑娘已经顺利打入袁府,随行腰牌也拿到了。刚才我还跟辛毗谈了一下,他说会考虑。”司马懿“嗯”了一声:“我这边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不过我说你真的不考虑一下我的建议么?一石五鸟啊。”他伸出五个手指头,在刘平眼前晃了晃。

刘平咬了咬嘴唇,却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不行,仲达,这件事我不会同意。”

“在邺城杀掉曹丕的话,对汉室可是好处良多。”司马懿不甘心地游说道,甚至忘了摆出身段。他当初定计之时,就对刘平说可以顺手杀掉曹丕。曹丕如今是曹公的嫡子,嫁祸给袁绍,后续可选择的手段便会很多,腾挪空间会很大。可刘平却一直不同意,这让司马懿有些起急。

“迂腐兄,你是肩负着汉室复兴之任,可不要又来什么妇人之仁。”司马懿愤愤道。

刘平闭上眼睛,此时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曹丕在黄河里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作为政敌之子,刘平承认曹丕之死颇有价值;可这孩子是因为相信自己而来到官渡战场的,又在关键时刻救过自己的命。对刘平来说,这么做不是打击敌人,而是出卖同伴。这样的选择,不是他的道。

“曹丕对我们,还有价值。”

刘平缓缓开口道,把甄宓的事情说出来。司马懿听完以后,先是一脸怒气,可转瞬间突然敛起怒容,手指灵巧地弹了弹,恢复到云淡风轻的笑意:“你说的也有道理,如果曹丕能把甄宓控制住的话,对我们的计划,将有极大的助益。”

这次反而轮到刘平起疑了。他这位兄弟勃然大怒时,意味着暴风骤雨;而当他没来由地露出笑容时,却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灾难。

“来吧,咱们来说说细节。”司马懿压根不给刘平质疑的机会,拽着他盘腿坐下,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刘平不好意思打断他,只得耐心地倾听着,那个疑问一直没机会说出口。

司马懿面色如常地说着,心中却在勾勒着另外一幅图景。他和刘平有一点是相似的:绝不会害自己兄弟。只不过究竟什么算是害,什么算是帮,两个人的理解略有不同罢了。

◇◇◇◇

这一天,袁府上下人声鼎沸,都在忙着为刘夫人庆贺大寿。刘夫人本来表示前线正在打仗,不必大操大办。但那个叫貂蝉的舞姬,脑子里有各种奇妙的主意。她在邺城外转了一圈,请了大约两百余名民间艺人,在袁府内外支起了二十多个小场子。

这些艺人有跳折腰的,有弄鼓的,还有些杂耍与驯兽,甚至还有个西域人会表演吞火,各展其能,精彩纷呈。所有的场子,要演足三天。在这三天内,邺城的居民只要说句祝寿的吉祥话,都可以聚到袁府外面来看外围演出——当然,真正精彩的小场都设在袁府内,只有祝寿的宾客才允许进去观赏。

这些艺人在城外都是饥民,能给口饭吃就心满意足了,而邺城居民很少看到这种允许全民参与的庆典,祝一句寿又不破费什么,都纷纷涌过去看热闹;袁家主母的生日,各级官吏谁也不敢不来。于是这次寿宴办得热热闹闹,风光无比,花费又不多,让刘氏大为高兴,直夸貂蝉真是能人。

在这一片喧嚣之中,审配手持酒杯,面无表情地踱着步子。周围的各色奇景根本激不起他的兴趣,也没有人敢来打扰这位邺城最高的统治者。说实话,这样的场景,只会让他感到心烦,庄严的邺城这两天快变成市墟了,什么贱民都敢放肆地四处游走。若不是碍着刘氏的面子,审配早就下令禁绝了。

“那个叫刘和的是个狂生,他这个侍妾倒真有些手段。”审配的侄子审荣小心地陪在叔叔身旁,兴奋地四处观望。

审配冷笑一声:“哼,什么狂生,献妾求宠罢了,这等人也只有辛佐治看得上。对了,荣儿,我听说你还派人去对付他的书童,结果冲撞了甄夫人的车驾?”

审荣脸色变了变,只得承认。审配没怎么生气,只是淡淡提醒道:“以后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不要给人留下把柄。这次若不是仲达出手够快,我得费上一番手脚。”

“叔叔教训得是。”审荣乖巧地答道,顺手擦擦冷汗。

“你暂时也别在邺城待了。眼下官渡那边两军对峙,等到下批辎重过去,你也一起去,在战场上有些资历,将来也好在主公面前留个名。”

“袁公兵力占优势,为何不一口气打过去呢?”审荣问。

审配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现在跟曹阿瞒决战,纵然赢了,损伤也会不小,还给了四边野心勃勃之辈乘时而动的机会。多拖上几个月,等到曹军粮尽自溃,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取下许都,大军留着元气,南边和西边可都用得着呢。”

说到这里,审配忽然问道:“田丰在狱中如今情绪如何?”审荣道:“和原来一样,情绪很平静,偶尔骂人。”

审配道:“他好歹也是冀州派的巨头,在邺城盘根错节的势力不小。记得吃喝优待,只是不许与人接触。”说完以后,他忽然发出一声感慨:“田丰如今被囚,沮授也失宠,冀州派正是群龙无首之际。若是官渡能胜,咱们南阳派可就彻底出头了。”

这两人正说着,看到司马懿迎头走来。他看到审家叔侄,连忙过来施礼。审配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仲达,你怎么也跑来看这种东西?”司马懿回答道:“我是来给刘夫人祝寿的,正要离开。”

虽然司马懿是河东人士,但审配对他十分欣赏,时常叫过来谈话,完全把他当成冀州人看待。审荣对司马懿也很亲热,尤其是司马懿果断杀了几个泼皮替他灭口以后,更是尊重非常。

三人闲话了一阵,司马懿忽然问道:“听说大人您还为这次寿辰,特批了几百张入城状?”审配道:“不错,都是那个叫貂蝉的舞姬从城外游民中招募而来的,这次若非刘夫人寿辰,他们根本没资格入城。”

“我叔叔手底下的书吏,可是忙了足足半宿呢。”审荣笑道。

“不过您的辛苦,也算物有所值啊。这办得多热闹,刘夫人也很高兴。”司马懿环顾左右的小场,乐呵呵地说道,“之前都没注意过,咱们邺城附近可真是藏龙卧虎啊。”

这句话听在审配耳朵里,登时让他的表情阴沉下来。司马懿这句话,意味十分深长。这些流民会舞蹈杂耍,邺城根本没人知道;那么,这些流民也许还会些其他特别的技能,邺城就更不知道了。而几百个这样不知底细的人,如今却在邺城的中心袁府活动。再往下推演下去,审配突然不寒而栗。

这时候,他看到“刘和”和卢、柳等人簇拥而来,府外黑压压的一片,都是各地学子的仆役,表情更是有些难看。

“辛佐治那天来找我,说邺城馆驿已经不够了,建议把非冀州的学士搬出去。仲达,这建议你怎么看?”

司马懿道:“辛先生人是好的,只是太过软弱。不过此举可行,那些学士通宵达旦酗酒玩闹,惊扰得四邻不安,冀州学士早有怨言。再者说,两者混处,不若有所区格。邺城分新旧之后,秩序井然,民众各安其位,就是一例。”

审配沉吟不语。司马懿看到审配表情有异,连忙请罪。审配摆了摆手,表示他没说错什么。他把酒杯里的残酒倒在地上,杯子扔到审荣怀里,说我还有事先走了,然后转身离去,剩下不明就里的审荣和一个表情有些诡秘的司马懿。

“……这邺城,是得挤一挤水分了。”

审配心想,同时加快了脚步。他走过一处僻静的小棚,却满腹心思,压根没有注意到在这个小棚里,曹丕一身的峨冠博带,脸上还敷了些白粉,一脸僵硬地坐在一具七弦琴前。

这次的寿宴献艺中,任红昌给曹丕特别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小棚,美其名曰“琴操馆”。可惜这种东西太过风雅,曲高和寡,大家对那些杂耍舞娘更有兴趣。于是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个棚户都特别冷清。曹丕挺高兴,他巴不得一个人都不来。任红昌和刘平给他安排的任务实在太离谱了,他宁可跟着史阿去杀人,也不想在这个地方附庸风雅。

耳中听着远处的喧嚣,曹丕百无聊赖地把双手悬在琴上,用掌心去轻轻蹭着琴弦。琴弦微微颤动,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让他十分惬意。正当他沉醉其中,一个清脆的女声忽然在耳畔响起:

“你是在操琴还是在蹭痒痒?”

他循声看去,看到棚外站着一个大眼睛、宽额头的少女,身后还紧紧跟着两个侍婢。她与曹丕四目相对,一下子两个人都愣住了。

“原来……是你?”少女抬起一边眉毛,神情惊讶。曹丕也认出来了,她就是那天被压在马车下的小姑娘——袁熙的妻子甄宓。曹丕一想到自己的任务,不由得吞了吞口水,有些心慌意乱。

甄宓迈前一步,好奇地打量着曹丕:“那天我还以为你是个乞丐……原来是个琴师?”她环顾四周,啧啧了几声:“还独占一间棚子,你的琴技一定很高喽?”

曹丕盯着她的脸,一时没说话。上次事起仓促,未及仔细端详,如今细看才发现,甄宓和伏寿只是眉眼相似,气质上却大不相同。伏寿雍容中带着几丝忧郁,而甄宓则给人一种幼鹿踏春的感觉,矫健而充满活力。

甄宓被曹丕盯着看得有点不好意思,咬咬嘴唇,大声喊了一声“喂!”,曹丕这才如梦初醒,把视线收了回来。甄宓问:“问你话呢,你到底会不会操琴啊?”

曹丕想起自己身份,把高冠一整,神态倨傲地点了点头。他注意到,吕姬没跟着她出来,反而那两个侍婢跟得形影不离,表情略显紧张。甄宓饶有兴趣地背着手走近几步,低头看了看那琴床,用白皙的指头尖去碰了碰,抬头道:“那弹一曲听听吧,你会弹什么?”

曹丕暗自叹了一口气,努力把自己扮出云淡风轻的名士风度,淡淡吐出三个字:“《凤求凰》。”

甄宓眼睛一亮,催促道:“那快弹给我听。”曹丕沉吟一下,露出为难神色。《凤求凰》这曲子有些挑逗意味,若被懂乐的人听出来这是小琴师弹给大府内眷,怕是会惹出不少乱子。

甄宓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为难在何处。她回头对那两个侍婢道:“你们两个出去等我。”侍婢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