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的尹楷出自大儒卢植门下,说起来和公孙瓒、刘备还有同窗之谊,因为学问好,说话难免也更加尖酸刻薄,随口道来的典故,更是说到了所有人的心里去。
    张颌没有参与众人的议论,但这些说法,他也都在听,在思考。
    看过沮授的遗书后,他已经暗自向王羽投效了。之所以迟迟不肯离营去拜见,表面上的理由是不想引起冀州众将的猜疑,导致意外发生,但实际上,他心里未尝不是在迷茫。
    这个时代,虽然儒学已经风行于世,不少读书人也喜欢将仁字挂在嘴边,但真正懂得政略之人,很少会把这种事当真。
    正如众将所议论的那样,开国时期,争霸的那二位英雄,就是最好的正反例子。
    高祖是好人吗?就算忽略掉他身上那股动辄骂人,出口成脏的痞子气,其后他对各路功臣的大肆杀戮,也算不上什么仁义之举吧?
    倒是项羽待人和气,平易近人,与麾下将士同甘共苦,每战之时,必亲身临阵,不避矢石的攻杀在前,故而百战百胜,屡屡以弱胜强。
    这一点,跟王羽还真是很像,王羽以两万余众平了青州的百万黄巾,武功之盛,烜赫一时;楚汉的彭城之战,项羽又何尝不是以三万楚军,大破诸侯的六十万联军?
    两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在酬功方面。
    高起、王陵的原话,还有另一半: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将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这才是战国时代的旧勋贵们最认可刘邦的地方。
    谁招到的兵,就是谁的,谁打下来的地盘,也会作为酬功之赏。而项羽总是犹豫再三,试图先全面评估过某个人,再决定是不是让他执掌一军一城。
    项羽的做法未必没有道理,但从实际效果来说,就比刘邦差多了。
    现在的王羽,似乎也有这种倾向。他对百姓的同情,总是大于对豪强的安抚。对待冀州的一众降将,不以残存实力大小、各人背后的家世来区分,而是以各人的能力。
    比如张颌自己,就很受看重,从龙凑之战后,青州来招揽的使者至少有五六波,单是够分量的就有田丰和孔融分别出马的两次。
    虽然还没得到正式的任命和实质性的许诺,可张颌一点都不怀疑,自己到了青州后,很快就会受到重用。
    在鄃县时,王羽招降还可以说是为了兵不血刃的夺城,可现在,张颌手中只有两千残兵,实力并不比焦触、张南强多少。
    可是,对焦、张之流,孔融只是许诺,只要投降,就保证他们的性命无忧,其他的待遇,一概没提。
    显然,这又是王羽限制豪强的政策倾向的体现,当然也可以说是任人唯贤。张颌对自己及同僚们的军略,还是有着很清晰的认识的。
    王羽的赏识,对他很有触动,不是每个胜利者,都会对败军之将这般礼遇的。可让他担心的,这位胜利者的前途到底如何?
    尽管王羽出道至今,从无败绩,以弱胜强的大战不知凡几,可是,当年的项藉不也是如此吗?后者一辈子只打过一次败仗,结果就把江山和性命一起都给赔上了,王羽会有所不同吗?
    张颌不是很确定,他甚至找不到可以参考的对象。
    青州五上将之中,徐晃、黄忠都是寒门出身,特别是黄忠,混迹了半辈子,居然还只是名小吏!这种底层出身之人,就算家世有点名堂,对仁慈大义那一套东西,也会特别推崇。
    于禁压根就是王家的私兵嫡系出身,完全不具备参考价值。
    太史慈的家世倒是不错,可这人行事的作风,本来就与常人迥然有异,说他投效王羽是奔着前程去的——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张颌是一百个不信。
    再有就是赵云……想到这位少年将军,张颌的心情有些复杂,如果没猜错的话,他和对方应该有些渊源,他对赵云的了解,远在其他人之上。以这少年的性情,投效王羽的时候,会考虑什么长远之计,利益攸关的内容吗?
    武将如此,文臣也差不多。
    田丰本身就是个异类,在韩馥手下吃不开,在袁绍手下一样吃不开,在青州倒是如鱼得水了。那贾文和据说是在战场上被俘虏的,加入的过程也是可想而知。
    孔融?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人和祢衡那种人相交莫逆,城府能深到哪儿去?他在朝时,聚在他身边的,尽是一群不得志的,真正的实权人物,不知被他得罪了多少,最后被董卓发配北海,连帮忙说话的都没有,可见其人缘如何。
    至于国渊、王修之流,那都是走投无路的家伙。想想吧,在投效王羽之前,国渊甚至已经在去辽东的船上了!
    把这么一群人聚在一起,打造出了震惊天下的青州军,当然是王羽的本事,可他施政的偏颇,始终是个隐患。
    百战百胜这种事,是不足为凭的,谁知道垓下之战什么时候上演?比如眼下这仗,会不会就是小霸王的垓下呢?没人知道,张颌的疑虑也是因此而来。
    在这个时代,稍有见识的人就知道,仁义只要在嘴上挂着就好了,完全不能当真。如果不是地位太低,想借此扬名,其实连嘴上都不用说,自然会有人帮忙宣扬的。
    以王羽的权势地位,实在没必要把这种事当真,甚至还落在实处。为了百姓不受荼毒,就和两万四千胡骑死拼,犯得上吗?
    理智告诉张颌,王羽的话不是托词,是出自真心的;但理智同样告诉他,这种性格的主君不是个有前途的,至少在华夏历史上的胜利者当中,没有这种人,倒是失败者之中,有一位很相似,也很出名的。
    所以,他迟迟无法下定最后的决心。
    然而,时间不等人,呼啸而来的胡骑打断了他,让他没时间继续犹豫下去了,必须在战前做出决定才行!
    如果就这么看着双方激战,将来入了青州,就算王羽这个主君不计较,他又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一众袍泽呢?这种芥蒂,可不是说两句好话就能化解的。
    何况,王君侯也不是好糊弄的人,他的仁义,似乎只是出于强者对弱者的维护,而不是给人暗算,或者耍两面三刀的借口。
    自己和这些同僚不同,他们得到的条件就是保住性命,早降晚降都一样,可自己……怎么办?到底要如何选择?
    张颌踌躇着,茫然着,直被一股巨大的声响所惊醒。
    声音是从西面传来的,伴随着遮天蔽日的烟尘,马蹄声凌乱,呼啸声中带着无尽的愤怒和焦躁,和张颌预期的胡骑全然不同。以他的了解,胡虏嚎叫是为了威慑敌人才对啊?
    “那是什么?”尹楷突然指着烟尘下面高叫道。
    “那骑白马的是什么人?”众将急看时,却见烟尘下,铺天盖地的胡骑前面,一匹神骏的白马正在飞驰,就好像是草原上野马群的马王一般。
    “老天……我看到了什么,那骑白马的……他刚才是在回头放箭,是不是?还射死了一个人!他,他是在以一己之力,骚扰整支匈奴大军吗?”再仔细看看,众将的脸色再变,一个个都完全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疯子!青州军中尽是疯子!”
    说话间,那白马骑士已经射了两箭,射杀两名胡骑,还用枪挑飞了匈奴人报复的一阵箭雨!
    威风八面!
    嚣张至不可思议!
    没人想到匈奴大军的到来,竟是这么个开场!
    也没人知道,那名白马骑士到底想干什么?即便与对方颇有渊源,而且已经认出了对方的张颌也一样。
    霎时间,如果忽略胡骑带来的嘈杂声,方圆数十里之内,唯有难以置信的惊呼声在回荡。
    (未完待续)


四零一章 战场态势
    胡骑到来的方式,令人很意外,但却没造成多少困扰,各路兵马开始按照事先的安排调整起来。
    从地图上看,平原郡完全是根据大河的走向而确定的疆域,是个有些扁平,东西走向的一块狭长区域。平原和高唐二城,正好处于狭长区域的中段,与清河辖下的鄃县,正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高唐这个角顶在黄河边上,在鄃县和平原之间连一条线,正好与黄河平行。袁绍所在的鸣石山,则刚好在这个三角形的中间。
    其余的几路兵马,以鸣石山为中心排列。王羽的青州军在鸣石山东南方向,高唐城西北;田楷的幽州军在鸣石山东北方向,两支部队像是钳子一样,一南一北的将袁军包夹在中间。
    在幽州军北面,是冀州众将的营盘,这个营盘正好处于幽州军和平原城之间。平原城内留有两千余守军,和田楷的主力遥相呼应,将冀州众将的营盘也给钳制住了。
    匈奴人是沿河行进的,接近战场的同时,就遥遥的和青州军对上了,而一直沉寂至今的袁军大营,也响起了阵阵欢呼声,营内旗号变幻,显然正在进行频繁的战前部署。
    各路兵马互相牵制,战场上的形势略有些复杂,但随着胡骑的到来,大致的走向倒也不难预测。袁绍的目标无疑是王羽,单靠袁军,野战远非王羽之敌,可配合胡骑就没什么压力了。
    袁绍发动,田楷当然也不能看着不管,虽然还要监视冀州众将,但以他的兵力,分兵两路去增援问题却也不大。毕竟冀州众将没什么斗志,要不是王羽开的条件太低,这些墙头草八成已经降了。
    压力最大的,无疑就是青州军了。不过,眼下青州中军的气氛却丝毫不见紧张,甚至可以说是轻松的过了头。
    原因无疑与赵云的回归有关。
    “子龙!”赵云才一下马,还没来得及向王羽行礼,就被怒气冲冲的太史慈一个脖搂给搂住了。一手抓人,另一手不停的敲着赵云的头盔,太史慈一脸的悲愤莫名。
    “你太让人失望了!你还记得你南下前,怎么对我说的不?为将者要稳重,不可逞个人勇,要顾全大局!可你看看你自己,你都干了些什么?啊?你说啊!你一个人跑去和整支匈奴大军单挑,看样子还杀了不少人,你说,你对得起我这个大哥吗?你简直比元直还要狡猾啊!”
    面对太史慈的一腔怨愤,赵云讪讪的不能回答,他本意只是去侦察一下,可看到匈奴人嚣张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刚好对方小觑了他,又分了一小队人来擒拿,这要是不趁机挫挫对方的锐气,那他也不是赵子龙了。
    杀了人,还是用那么嚣张的方式杀人,匈奴人当然会怒,拼着命的追杀了上来。
    赵云开始是被动反击,可打着打着,他发现,有宝马在,他就没有受到围攻的危险,与其提前几个时辰回去报信,还不如趁着挑衅成功,给敌人找点麻烦呢,比如引他们走个岔路什么的……
    于是,他放弃提前回营报信的打算,就这么不即不离的和匈奴人纠缠起来。累了,就仗着马速脱离,找地方休息,然后返身再战。
    匈奴人倒也不是没有好马,可少数勇士追上去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是给赵云祭了枪。大队人马又追不上,结果双方就这么一追一挑衅的到了平原城。
    其中缘由,固然有合理之处,但对太史慈解释是没用的,毕竟赵云的做法太冒险了些,看起来倒是和太史慈一贯的风格很是相近。
    此刻被太史慈用自己的话来责难,赵云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陪着笑脸,任打任骂了。
    其实,太史慈的抱怨,固然有被赵云抢了风头的郁闷,但更多的还是出于关心,单骑摧锋这种事,确实是太危险了一点。武艺再高,也不能保证一直不出意外啊。
    众将的年纪都比这俩人大,也无意凑热闹,一起笑闹,只是等太史慈稍稍消停,上前着实勉励了一番。赵云的表现,对胡骑应该谈不上什么杀伤,但大军的士气,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听说胡骑要来,规模又是这么大,即便是身经百战的青州老兵,多少也有些惴惴不安,但见了赵云单骑挑衅这一幕,心底的那点恐惧,一下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士兵们都说:子龙将军一个人就能把他们耍得团团转,这匈奴人也没啥了不起的啊。
    于禁心细,着重询问了具体的情形,特别是对胡骑士兵的战力很是关注,得到的结果却是又让众人吃了一惊。
    “胡骑以勇力为尊,头目的战力和骑术都相当不错,特别是后来追击的那几个勇士,都能在疾驰中连续开弓,射术精准,开弓的同时,还能做出各种躲避动作……”
    于禁点点头,沉吟道:“这么说,你这次应该杀了不少军官吧?”
    赵云想了想,答道:“被称做当户的大概有二十几个,还有几个被称作且渠和封都尉的……”
    太史慈插嘴问道:“这都是多大的官儿?”
    赵云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他对鲜卑、乌桓倒是有些了解,但匈奴人就隔得太远了,要不是他杀人时,胡骑用汉话高喊这几个称谓,他都不知道杀的都是什么人。
    “匈奴人的制度比较混乱,这些官职都没有定数的,”众将之中,对匈奴人有所了解的,也只有徐晃了:“且渠、当户,都是中级军官,根据各部落的规模,辖下的士兵也有多有少,多了能有万骑,少了几千,几百也都是有的。大致应该相当于咱们的校尉和军司马吧?”
    “哇,厉害!”太史慈眼睛大亮,看着义弟,满眼都是羡慕:“子龙,你这小子这次的风头可是出大了,这不就是斩将三十吗?早知道,我也……”
    “呜呜呜……”话没说完,低沉的号角声已是接连响起。
    率先完成准备的是袁绍,看起来,这段时间他也是憋坏了,一见援兵抵达,恨不得第一时间就杀出来,报仇雪恨。
    袁军一动,幽州军也开始行动了。田楷分出了八千人,列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缓缓向鸣石山逼进。领兵的大将手持丈八蛇矛,哇哇大叫有声,正是被王羽忽悠着留下助战的张飞。
    匈奴人虽然恨不得杀赵云而后快,但却没有直接追进战场,冲向严阵以待的青州军,而是远远的就下了马。一方面让战马休息,换乘备用的战马,顺便调整阵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等后续的部队全部到阵。
    两万四千骑兵组成的行进队列极其庞大,前后绵延有十余里之遥。
    若是与赵云交锋前,骄狂的胡骑或许会大咧咧的,用几千先锋直接冲阵。现在么,见识过赵云的本领,胡骑士气受挫的同时,也收起了骄狂之心。
    赵云说的什么中原胜过他的人,如同河中泥沙,当然是不能信的。这种万夫莫敌的勇士,就算是万中挑一,都是多的,哪可能随便就撞上啊?
    不过,此人既然敢孤身迎战,看起来地位也不会太高,以此而论,让袁绍低声下气向自己求援的对手——青州军,绝非原本预想中的软柿子。
    这就是于夫罗目前的想法,所以,面对人数逊于己,以步卒为主的青州军,他摆出了如临大敌的架势。他的慎重,使得急于报仇的袁绍很是焦躁,却又无可奈何。
    王羽没对赵云多说什么,一来大战在即,他要部署作战,二来这种事对他来说,一点都不意外。
    长坂英雄,本来就是一身是胆的狠角色,对付他最痛恨的胡虏时冲动一点,又算得了什么?要知道,这位少年将军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忠义无双了,怎么可能看着匈奴人肆虐而无动于衷呢?
    所以,待众将寒暄完毕,王羽只是随口问道:“子龙,汝尚能战否?”
    赵云轻轻推开太史慈,一脸昂扬的答道:“杀虏卫国,义不容辞!”
    王羽满意的点头,下令道:“好,子龙且先归队,与文则一道,在右翼待命。”
    “右翼?”赵云微微一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