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谁负责守卫城池?”张俊冷色道。

“守城之事,拜托各位了!”王守义道,“陛下对我等有知遇之恩,襄阳可丢,但是陛下不能有一丝闪失!”

张俊道:“若是襄阳丢失,陛下何以容身!王将军,莫要急躁,莫要被金军所趁!”

“一切需要从从长计议!”吕颐浩开口道,“此战不知道敌人虚实,不知道入侵金军兵力,后勤补给,一切都是不熟悉。盲目出兵,若是兵少了,无尽于事;而兵多了,襄阳又会兵力空虚!”

“若是从长计议,陛下早已出现了不测!”王守义毫不客气的指责道。

第240章文武之争

面对王守义的指责,汪伯彦、张俊等人,只能是耐心的解释。

汪伯彦、范仲尹、张俊等人,都是地道的科举出身,是根正苗红的士大夫,是朝廷的一品大员;而王守义不过是六品武将,过去还是杀猪的出身,典型的下等民,即便是后来攀上了皇上,高升起来,底蕴也不足。

若是在太平年月,一个六品武官,遇到一品文臣,绝对是跪下请安,阿谀巴结,好似孙子一般。

可是此刻,在金军南下,敌情一抹黑,他们不得不重视这位低贱的武将,征求这位武将的意见。并一起协商作战细节。

枪杆子里出政权。先是有枪杆子,然后才有国家政权。当枪杆子失控时,国家就会出现混乱。唐朝之败,就在于枪杆子失控,武人势力过于膨胀,威胁了国家稳定。

而到了宋朝,借于唐朝之弊端,实现以文制武,为的就是压制枪杆子。

在宋朝,一直是文官压着武官,文官一直高高在上,武将一直低低在下。

可若是认为,武将没有一丝反抗之力,那就错了。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大宋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切要职,多由科第出身的文官担任,甚至掌握全国军权的枢密院,各地方州县的军队指挥权,都交给了文官,而武将主要是次要的官职,或是受到强制。

这时大宋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文官担任主职。武将担任副职;文官有决定权,武将有执行权;文官负责战略层次。武将负责战术层次。文官控制着军队的名分,靠着官位,靠着分化瓦解,使武将彼此对立,操控军队;而武将则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抗衡文官。

文官表面上掌控军队大权,可实际权力还是落在武将手中。

若是文官无能些,甚至有可能被武将架空。成了牌位。

此次武备学堂召开开幕仪式,多数武将参加,只留下少数武将呆在城内,皇上又被困在城外,此刻王守业成为了襄阳城内最高级别的武官,除了依靠他,没有武将可以依靠。

一旦王守义不配合。他们空有内阁的权威,空有枢密院的权威,也不一定能调动到一支兵;若是此刻王守义投降金军,襄阳铁定失守,他们这些文臣,铁定沦为金军的俘虏。

当然了。这只是假设。

实际上,王守义对陛下最为忠心耿耿,杀他容易,投降金军难。

可王守义,玩起非“暴力不合作”。他们也没辙。

汪伯彦、张俊等人不可能像后世的袁崇焕那样,不经请示就斩杀毛文龙。不说成功率有多高。即便是成功了,恶劣影响太大了,他们的官也做到了头。

况且,皇上说过,以文制武,不是内行插手外行,内行指挥外行;而是文人负责军队纪律,负责思想工作,负责后勤粮草运输;而武将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出击敌人。

此时,这些大臣只能“说服教育”为主…………

王守义道:“各位阁老,此次金军南下速度太快了,沿路州县根本来不及点燃烽火,或是快马报信,若是所料不错,此刻金军必然是昼伏夜行,专门行走偏僻的角落,才避开大城池,免去了被发觉。而这股金军人数少而精,若是派兵两万出击,必然重创,甚至是全歼!”

“此话有理!”张俊点头道,“只是二万似乎有些多了吧!”

这两万,不是指两万民夫,或是杂兵,而是指两万精兵,

“襄阳城内,兵马至少有二十万。这二十万军队中,一半是民夫,搬运攻城器械还可以,对战金军,绝对是一溃千里;还有五万是预备军,顶多是做到队形齐整,一旦遇到血战,也会崩溃。”汪伯彦道,“唯一善战的只有陛下亲卫近五万之众,若是抽调两万大军与金军一战。襄阳城必然空虚,一旦金军奇袭,襄阳恐不保!其实兵力空虚是小,一旦战败两万兵马覆没,那时襄阳可能就不保了。襄阳不保,全军士气必然溃散,士气一散,那时大军溃败,皇上就危险了。“

襄阳城,就是一个大龟壳。

只要是保住了襄阳,靠着襄阳巩固的城防,强兵在手,储备充足,足以抗住二十万金军进攻;可若是大龟壳丢了,即便是城外取得大捷,也是大败。

谨慎为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金军发起进攻,到渡过黄河,到兵临襄阳,都需要筹备粮饷、鼓励全军士气、任命元帅等,需要经过一系列过程,涉及极广,不可能一点风声也没有。可是金军就这样来了,好似天兵天将降临,一点征兆没有。”

张俊道,“金军,千里奇袭襄阳,我们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有得知,这不可能。我怀疑这是假的,是有人造谣,刻意蛊惑人心!”

张俊有些怀疑这是假消息,只是事关皇上安危,哪怕是假的,也要重视。

一旁的范仲尹沉思道:“只是万一是真的…………不能不防!”

接着,吕颐浩、朱胜非、沈该、陈康伯、权邦彦也是纷纷说出了意见,说一千,到一万,根本在于慎战。

因为此刻,对金军的一切虚实,都是不知晓,他们不得不采取最为保守,最为谨慎的战略,这固然会失去战机,但是也避免了犯下大错误。

而此时,仅仅是靠着猜测,就盲目大军出动,太冒失了。

“最多只能是一万!”最后,文臣们集体拍板。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一味的防御,处处防御等于处处不防御。而最好的防御,就是积极进攻,消灭了敌人,敌人死光光了在,自然不需要防御了。不需要防御才是最好的防御。”

“若是出动两万兵马,我有九层信心,将金军一股重创金军;可若是仅仅一万,救援有余,追杀不及!”王守义道,“若是这一战,不能全歼这股金军,让它从容退去,必然大涨敌人士气,不利于我军防守!”

汪伯彦作为文臣之首,率先道:“王将军,此战不求胜敌,只求救回陛下!!”

“是!”王守义无奈道。

尽管不赞同这个提议,王守义也只能接受。他只是一个武夫,在士大夫盛行的大宋,他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若不是战事危急,若不是急于救援陛下,这些文臣们,未必能记起他这个低等的六品武官。

如今,没有盲目下达命令,找他商议,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不要不识好歹。

只是,王守义感到很是可惜,一个歼灭金军精骑的机会,又要丢失了。

骑兵一旦不胜,可以从容撤离,想要狙杀骑兵,只能是守株待兔,在金军必经之处,进行伏击。而襄阳附近都是平原地形,想要伏击,人数必然众多,不然即便是敌人一头撞入口带着,也未必能扎紧口袋。

一万兵马,救援有余,重创不足,更不用说全歼了。

……………………

而此刻,在襄阳城内,也是暗流涌动。

在一个大户院落内,有几百的金军死士汇聚在一起。原本这些人分散在襄阳的各处,有的是农夫,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道人,有的是江湖卖艺的,各类行业都有,混杂在偌大的襄阳城,根本察觉不出异端。

只是随着,一道命令的下达,这些隐藏在各处的金军密探,迅速的汇聚在一起。

而发出号令的,正是金军密探首领素衣。

“各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素衣开口道,“四皇子打到了襄阳城下,不久之后就有三万大军,就要围攻襄阳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开城门,接应四皇子进城。只要进了襄阳,那个宋朝皇帝就是丧家之犬,必死无疑!”

“现在,颁发武器!”

打开地下室,各种武器被拿出,迅速的武装起来。

很快,七百全副武装的金军士兵出现了,身上穿着宋人的铠甲。

“襄阳沦陷,就在这几天了!”素衣想着。

第241章懦夫的武器——神臂弩

战马隆隆,金军骑兵近在咫尺。

护卫的禁军排成圆阵,进行防御,外围是战车阵,靠里面是长矛手,在靠里面则是短刀手,弓箭手。而中心是大量的预备队,专门补漏洞。这是一个最为典型的步兵军阵,不需要太多花哨,也没有太多变化,只是一个乌龟壳,一个刺猬。

战车阵形成外围防线,防止骑兵冲进来;而长矛手做好补救工作,及时的刺杀闯进来的骑兵;而弓箭手负责远程打击,负责减缓战车阵、长矛阵的压力;而后面的短刀手,则是作为长矛手的补充。

这些军阵,只是占据着一半的士卒,而还有一半士卒充当预备队。

这次,金军有三千骑兵,都是金军的精锐,精于骑射;而宋军也是三千,是他的近卫,也是八字军最为精锐的战士。

“李破军,这一战,你指挥!“赵朴道。

“是,陛下!“李破军脸上闪过一丝红晕,似乎有些激动。参军以来,他也多次对战金军,而这次却是独立领兵。

第一次独立领兵,而且陛下将生死交给他,让他抗住金军攻击,这是何等荣耀。

“陛下,放心!某便是死了,也不会让金军踏入圆阵一步!“李破军脸色带红。神情激昂。

“老子英雄儿好汉,完颜阿骨打有十三个儿子。而宗干老成,宗望多谋,宗辅睿智,而金兀术不过是没有长大的小崽子而已,还不足畏惧!”赵朴平静道,“守住军阵,等襄阳城内的守军出动,我八字军兄弟出击。合围灭杀了金兀术。过去,我们杀过很多金军将领,但那都是小杂鱼;而这次是皇子,若是你杀了他,朕给你封侯!”

“陛下,封侯似乎有些过了吧!”一旁的赵大道。

可能赵大也没有察觉到,此刻他有些妒忌了。或者说是八字军内部的山头主义,八字军内部的党争开始了。不过,赵朴不在乎,只有有他活着,党争就在他的控制内;适当的对党争,反而有利于他控制八字军。

若是八字军中高级将领。都是一条心,没有一丝龌龊,赵朴反而是担忧不已。

权力之争存在,党争就不休。

赵朴要做的是,合理引导党争。使党争不威胁国家利益,不损害君王利益。

赵朴神色平静道:“完颜阿骨打。也就那十几个小崽子。若是能用十几个侯爵,换来那十几个小崽子的命,最值当不过了!”

李破军道:“陛下,且等待!微臣必然砍了金兀术的脑袋,为儿孙挣下那个万户侯!”

…………

此刻,李破军出手挥军阵,指挥三千近卫的战斗。

而赵朴再度的悠闲了起来,似乎这一场战争与他无关一般。实际上,战争也的确与他无关,上前冲杀不需要他,近卫们的个体作战能力,团体配合作战等,都是远超过他,上前冲杀也是累赘;指挥作战也不需要他,在场的哪一个将领都比他指挥才能高。

而更为重要的是,之前的多次战役中,赵朴多次身临前线,鼓舞全军士气,却从来没有当过一线指挥。

专门人,干专门事!

赵朴觉得,他是皇上,在近卫们没有死光前,不需要他上前冲杀;而在近卫们死光的差不多时,他上阵冲杀也没有意义了。

此刻,他坐稳这里,临危不惧,就是对这些近卫们的最好支持。

…………

“进攻!”

潮水一般的金军骑兵,在外围城扇形运动,骑兵不断的接近着外围,没有盲目的去冲阵,而是一边驾着马,一边弯弓搭箭,向阵内抛射而出。主要是射向圆阵之内,长矛手、短刀手,造成宋军伤亡,从而造成恐慌。

只要宋军恐慌了,阵型乱了,金军会出动重骑兵凿穿敌阵,从而分割开大阵,瓦解军阵。

军阵乱了,宋军也就是放羊了,只需要挥刀砍杀,收割胜利果实。

“举盾!”这时,宋军的盾牌手,齐刷刷的举起盾牌,举过头顶,箭雨落在上面,发出叮当的响声,然后多数落地,只有极少的箭刺在身上。只是这点余力,根本无法洞穿宋军将士的铠甲,仅有十几人受轻伤,无一人重伤。

而在同一刻,后面的弓弩手躺在地上,借助腰力开弩,双脚蹬开机括,一只只弩箭上匣,然后齐齐射出,也是向空中抛射而出。

漫天的箭雨,还击而去。

而金军用的骑弓,是双臂开弓,射程较近;而宋军近卫却是借着腰力开弓弩,射程较远。

立时间,前排金军骑兵身上的铠甲被洞穿,纷纷倒毙,落下马来。

初次交锋,宋军轻伤几十人,金军伤亡几十人。

…………

“这是宋军的神臂弩!”远处的金兀术皱着眉道,如此的伤亡,让他有些心疼,“对我骑兵伤害极大!”

“宋军是懦夫,而神臂弩则是懦夫的武器!”韩常不屑道,“神臂弩,乃是神宗时代的利器,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以山桑为身,檀为弰,铁为枪膛,钢为机,麻索系札,丝为弦。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有效射程为二百四十多步,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

“只是这种武器太烧钱了,制造一件神臂弩的价钱,可以制造十件良弓,也只有富有的宋人才能大量装备,而我朝无力装备;神臂弩内部结构复杂,容易损坏,是平常良弓的十倍有余;神臂弩好费箭枝太多,威力猛烈,但是难以持久,不过是吓唬人而已;而神臂弩,太过笨重,适合于步兵,却不适合于骑兵,对我朝无用!”

一口气,韩常总结出神臂弩的诸多缺点,烧钱、复杂、损坏率高、耗箭,笨重等

金兀术点点头,心中称赞。

战场上,多使用最实用的武器,而不是最厉害的武器。

神臂弩,结构复杂,可是想要缴获上一件,进行仿造也不不是难事。可是不论是西夏、契丹,还是女真,都没有大量装备神臂弩,因为很是鸡肋,不适合。

于是,神臂弩一直是宋朝这支懦夫军队的武器。

第242章精密武器的不足

这只是初次交锋,主要在试探彼此的实力。

在初次试探之后,金兀术敏锐的发觉,这股宋军的战斗力很强,战斗意志坚定,不是随意攻击几下,就会轻易崩溃的。唯有不断的水磨一般打击,一步步让敌人增加伤亡,才能让宋军奔溃。

而金兀术号令之下,外围的金军分为两股,从东到西,不断的精确射杀,主要是射杀长矛手,和短刀手。意图很是明显,消灭了这两个军阵,圆阵就彻底的变为了皮薄馅大,那时更容易攻破。

箭雨如下,密密麻麻。

抛射而下,接着重力的作用,箭羽落下时力道极大,可以造成极大杀伤力,专门攻击阵内士兵。

而骑射中,再次显示出这股金军骑射的精悍,远隔着二百步,箭雨大量的倾泻在长矛手和短刀手身上。

射击之精确,就连赵朴也是感慨,精锐就是精锐,有几把刷子。

这一点上,宋军就差了很多,宋军多是步射,多是神臂弩射击,射程较远,弩箭射击数量也较多,只是精确性太差了。金军依靠着骑术的巧妙,提前骑马避开了弩箭。一扑弩箭射下去,好似雨点一般,数量倒是很多,只是射杀的没有几个。

赵朴远远看着,暗自可惜。

这就是差距!

这些八字军将士,虽说是精锐,可是参军时间还是较短,上战场的时间还是较短,毕竟不是这些打了十年之久的女真精锐可比。

唯一庆幸的。就是八字军的武器很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