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有几个武则天!只是后宫干政可以,但是外戚权力不能太大,最好是外戚势力弱小的一方!“

汪伯彦道:“这个可不好把握!”

“这就需要你严格把关了!”秦桧笑道。

说着,两个大奸臣,又开始仔细的讨论了起来,直到两个时辰后才离去。

………………

皇上无小事,在小的事情也是重大至极。

这几天时间,赵朴很忙很忙。忙碌完之后,才发觉后宫中一片萧然,此时的王舞月、舒文绣似乎状态不好,神色中带着愁色。

“她们,这是怎么了?”赵朴问向了一边的侍女瑞雪。

瑞雪道:“陛下要选后,而两位娘娘自然愁苦了!”

“你详细说一说??有些事情,朕不太了解!”赵朴道。

在大宋,从来没有一夫多妻制,有的只是一妻多妾制。妾的地位是很低的,他是皇帝,看似有三千佳丽,其实除了皇后是正妻之外,其余的都属于妾室。男人争夺的是名利,而女人争夺的是名分。

宁成妻,莫成妾。

在每个时代,都是有所谓的潜规则,皇后更是潜规则重重。

在汉唐时代,皇后多是出自世族,只要极少数是出身低贱;而在宋朝时,重德不重色,正所谓“娶妻娶德,纳妾纳色”;而在明朝,皇后都是平民出身,禁止勋贵朝臣中选拨,因为朱元璋对勋贵大臣不放心;而清朝,皇后来自八旗子弟。

这些特定致使,汉唐时代皇后更像政治交易;而宋朝的皇后素质最高,脾气也最大;明朝皇后素质最底下人品最差;而明朝皇后质量最差。

每个时代,皇后都是反映着政治特色。

皇后的选拨,仅次于皇帝的登基,太子的选拨,是重中之重。

当舒文绣,详细的讲述皇后选拨一些知识后,赵朴才大彻大悟:“原来如此,原来选后如此重要!”

侍女瑞雪却是满脸苦笑,这位皇上有时很聪明,可是有时却很傻。此时选后,是人生重中之重,重要至极,乃是国家大事,可是皇上却茫然未知,此时才一副醒过来的样子。

“那她们两个,一点希望也没有嘛?”赵朴问道。

这个时代没有爱情,只有婚姻;没有感情,只有生儿育女。

皇后位置重大,是很多臣子争夺对象,君王最好不要插手,不然容易引动反弹。在他看来,皇后应该在王舞月、舒文绣二人中选出,只是二者都没有成为皇后的可能!

因为,她们不符合皇后的潜规则。

侍女瑞雪道:“她们都不符合………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诞下龙嗣!”

“又是生孩子决定一切!”赵朴又苦笑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天大地大,不如孩子最大。

“七出”指的是:无子、淫佚、不事姑舅、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而无子,居于首位,高于一切。

理论上,王舞月也好,舒文绣也好,都没有成为皇后的可能,只是她们生下孩子,一切搞定了。生孩子,可以破除选后的潜规则,那时没有臣子会反对。只是能生出来吗?

赵朴愁眉苦脸的想着。

想了想,赵朴与两女相处的时间也不少了,床第之欢次数也不少了,可就是没有生孩子。

在赵朴看来,除了试管婴儿是百分之百能生出,其余的正常生育都有些抽奖的味道,运气好了,一连几个崽子生出来;运气不好,可能几年下来,也没有一个儿子。

“看来今晚上要玩大被同眠,不拼上一把不行了!”

赵朴嘴上喃喃道。

“陛下,你身边的女人太少了。寻常官员,都有几房,十几房妻妾,可陛下贵为九五之尊,富有四海,怎么能仅有两个女人呢?还不如在汴梁时,仪王府多!”侍女瑞雪道。

“数量多算什么,除了会产生审美疲劳之外,什么一得不到。庸碌女子,纵有千万,怎及得上倾城一笑?要睡就睡舒心可口的女子,一辈子也不会厌烦的女子!”赵朴傲然道。

“审美疲劳!”

侍女瑞雪仔细想着这四个字,似乎有些明白了什么。

赵朴道:“得到太多,未必幸福,有时是连累!”

第338章初见成效

次日,当赵朴苏醒过来时,看着身边的两个佳人,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想起昨夜与两位佳人缠绵的场景,那种来自原始的火热刺激,赵朴就觉得心情舒畅无比。

起床之后,穿戴好衣服,坐在书桌前,赵朴开始翻看着作息计划,提笔书写着。

良好的作息时间,将轻重缓急分清楚,一一处理,这样才能让有限的时间,做出最大的成绩。

一月分为三旬,一旬有十天。以十天为单位规划作息时间,工作内容,完成的画上对号,没有完成,写出原因。这十天时间中,赵朴至少有三天呆在军营,巡查临安八字军情况,还有到武备学堂检查工作,或是接见各位将领。

乱世,兵者为先。

掌控好军队,除了依靠制度之外,更多要依靠人情关系,检查等。兵符只是死物,在关键时刻,未必能起到作用。

为了达到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对军队战斗力的绝对了解,还有对将领的清晰认识,战术的分析,对军队再多的关注,也不为过的。

还有三天时间,用来上早朝,开内阁会议,批阅奏章等。早朝主要是与臣子们见见面,保持存在感,保持威慑力;而内阁会议,主要是针对一旬内,出现的问题和漏洞等,进行补充。

内阁,是为了弥补丞相缺失而设置的,主要是起着秘书参谋的作用。但是在军权虚弱的情况下,内阁会替代皇帝。行使权力。总之内阁权力大小,全在于皇上对朝政的关注程度。只是。此刻大宋还有丞相,却提前将内阁搬上了舞台。

跟多是让丞相与内阁相互制约。

文人对于权力的欲望,是贪婪而无止境的,只要皇帝有一丝松懈,就会加紧吞噬。

还有四天,两天用来休息,两天处理一些杂事。

时间安排的紧巴巴,有些时候。连续一个月不喘气,好似骡子一般。

不过幸运的的是,他连续的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大宋的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仅仅是一年多时间,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财税等大量增加,一切都是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在经济上,战时经济体系已经初步成型。赵朴曾经想要建立兵工厂、船厂等,只是想想还是算了吧!宋朝的那些官方作坊,效率太低小了,花十贯钱。只有不到五贯被利用,更多的是被贪墨而去。

若是有时间,赵朴可能会进行深度改革,改造这些国防工业,只是想了想。还是算了吧!

其中人员繁杂,彼此勾结。水太深,一旦改革又要砍刀一大批人,而砍刀一大批人后,也未必能提升效率,干脆架空得了。对于一些效率低下的作坊,还有低技术的产业,赵朴干脆专门承包给了一些商人。

以商办为主,官府只要检查质量是否合格就足够了。

也不怕官商勾结,每次交易都记录再按,一旦出了猫腻,株连上下三级。

而为了防止垄断,毕竟一旦商人垄断了国家的军工业,对国家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赵朴将一些武器,分割为十几块,分别负责负责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模块,最后组合在一起。在一些关键领域,重要事情上,官府作坊才包办。

军火生意,是何等的巨大利润,哪怕是分割到一小块,利润也是大到惊人地步。借助兵器生产,已经将江南商人牢牢绑架在战车上,这些商人不在反对战争,因为战争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润。

而一旦前线发生战争,那整个江南民用作坊和官府作坊,将会全速开动起来,形成巨大的发动机,推动着战车前进。

而实际上,此时大宋与金国的战争一直在继续,为了争夺淮北,争夺河南南部,争夺陕西等,多次爆发了剧烈的拼杀。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消耗,粮食被吃掉,各种攻城守城器械,成堆成堆的内拉走,接连不断。

此时宋金之间,绝对生死的大会战,不会出现了,可是零星的几百人,几千人的战斗,数之不尽。

宋金在相持中交锋,在交锋中又保持着冷静的克制。

金国想要灭宋,已经力不从心了,只能是以攻代守;宋朝想要北伐,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以攻代守。

此时的宋金之战,不仅没有拖垮宋朝,反而是让江南的经济加快了恢复,出现了畸形繁荣。

赵朴心中暗道:果然战争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历史上,被战争拖垮的,只有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了三年之久,两国有近百万大军对峙,粮食吃得几乎没有了,最后赵国有胜转衰,秦国则是元气大伤。还有汉朝北伐匈奴时,也耗尽了国库,元气大伤。

他们之所以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汉朝,都是农耕文明的初级阶段,商业不发达,战争回血慢,打下去国力吃不消。

可是宋朝却是不同,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已经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堪比十七世纪的英法。不!应当是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的英法。相比与农耕文明缓慢的回血速度,商品经济回血速度更快。

只要前线不出现,几十万大军北歼灭的惨败,战争就可以继续支撑下去。

宋朝贫富差距极大,致使大量富人出现,失去土地的平民大量存在,这让宋朝农民起义一波接一波,好似海浪一般,只是很难撼动宋朝统治,更多是添麻烦。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减少了农民起义的次数。

农民起义?很大程度上是吃不饱,只要是吃饱饭,谁愿意造反?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宋朝的政策是将流民大量招募入军队,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的确是减缓了农民起义,减少了宋朝崩塌的危险,代价就是军队战斗力低下,军队数量庞大。而赵朴也是将流民,招募入军队。

只是更多的是实行军户制度!

相比起,其他其他苛刻的土地租税之外,军户地税很低,甚至是免费,而对于军官侵占军户土地,惩罚也极为严格。

在淮北地区,襄阳地区,关中地区,普遍实行军户制度,招募流民加入军户。

相比较而言,明朝的军户制度,是世袭制,而此时的军户更多是契约制度,十年为一轮。

而为了更好的提升军队战斗力,实行军户差别制,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田少,只种地,只接受简单训练,是属于辅兵;一类则是分田多,接受严格训练,属于战兵,战兵与辅兵的划分,将整个军队,割裂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临时军,临时当兵;一个是职业军,专门以当兵为主;

以土地为代价,减少一部分财政支出。

以土地为代价,获取一些无地百姓的支持,从而减少流民数量,正所谓流民少了,农民起义次数也少了。

至于土地,赵朴一点也不在乎。

在这个时代,世人都是视土地为根本,视土地为本业,将土地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各种改革也是以土地为主,各种纠纷也是以土地为主,各个王朝覆灭也是以土地为主。可赵朴看来,这完全没有意义。

一旦前线无主土地分完,可以去其他地区分土地,比如台湾、东北,还有东南亚。

在大航海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移民台湾,移民东北,足以给予足够的土地,就怕土地太多了,懒得耕种。

尤其是东北,那可是黑土地,洒下一粒种子,就可以长出庄稼。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都是肥沃自己,足以养育大量人口。

第339章 移民东北

ps:今天就一更了

东北,黑土地,肥沃之地。

在后世,东北是一块宝地,是商品粮基地,是重工业基地。只是如今的大宋,东北只是一块蛮荒之地。

贫困、窘迫、荒凉,一无是处。

此时东北,都是没有耕种的生土,想要转化为便于耕种的熟土,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需要及早开发,早出手早收获,迟出手迟收获。

历来,契丹族从东北崛起,日夜想着南下,想着侵袭中原地区;而女真也是想着日夜南下,进行侵略。而赵朴则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开发东北,移民东北。

相对于移民东南亚,海上探索美洲、大洋洲等地而言,移民东北难度小,收益也最大。还可以一边战斗,一边经营,在金军心眼上定下钉子,牵制金军兵力,甚至在关键时刻反击金军。

而在东北,地域太广阔了,女真人势力,也只是在辽河附近,以及松花江附近的几个大城。在很多地区,处于女真势力的真空范围,统治极为薄弱。

此外,东北除了女真族之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比如契丹人、渤海人、溪人等。这些种族,有的跟女真仇深似海,只是暂时屈服于女真而已,一旦女真势力虚弱,露出一丝疲态,就会撕咬而去,对女真进行毁灭般打击。

移民东北很重要,只要是找准了关键点,就回取得出人意料的好处。

首先,需要强大的海军,形成强大的海运能力,千里运输,为开发东北。提供良好的物资保障。这个如今,已经差不多做大了,在泉州,福州,杭州等地,形成多个强大的造船厂,只要他愿意,一艘艘强大的战舰,运输船,会快速的出炉。

其次。需要以海岛,或是海港为中心,形成辐射之力,平时间耕种练兵,战争时则是出击。一步步侵蚀东北。这个难度也不大。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也没有岛链一说。在海洋上,宋军尚且处于孩童状态,女真更是在婴儿状态。

以海岛为中心,构建坚固堡垒,抵抗住金军袭击,难度不大。

此时辽东附近一些岛屿。还有北边的海参崴,就是最好的选择。一旦形成规模,将会成为金军永恒的痛苦。

再次,也是最难得。莫过于领军将领。

在东北,依托海岛,形成牵制金军之势,虽然有海军相助,可更多是,孤悬于疆土之外、孤军奋战,时刻有覆灭的危险,赵朴也没有十拿九稳的打算。

前往东北建立基地,需要大无畏精神,敢于死中求活。还要有灵活的外交,不断的瓦解敌人,孤立对手,拉拢盟友。

前往东北的将领,必须要文武齐备,军事和政治上,都很强悍。

这一点上不好选,赵朴仔细的数了数宋军将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吴氏兄弟等,一个个给面孔闪过。只是合格的成员,一个也没有。

“我的班超何在?”赵朴悠悠叹息道。

细细数数这一年来成果,赵朴心中满是骄傲。

相比较于过去,赵朴的政治手腕更加成熟,手段更为老辣,对于臣子的掌控也更为高超。那些故意作对的臣子,故意拦路的臣子依旧不少,但是已经无法阻碍变法的继续。朝廷没有名正言顺的说着变法,但是整体上却是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各个丞相,各司其职,各自发挥着作用。

而他这个皇帝更多是监督者,一旦出现了过火之处,或是不当处,及时改正。

此时在于金军交战,不会是上次那样,狼狈不堪,有着足够的实力,将金军击退,甚至重创。

…………

“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才刚刚开始,不能有一丝懈怠!”

赵朴收起心中一丝得意,暗自告诫着。

“陛下,你醒了!”

“醒了!”

“陛下,在想着什么?”

“想着北伐。我恨不得出手灭了金军顷刻就北伐,只是我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北伐不是玩笑,容不得一丝疏忽。一丝疏忽,可能使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我输不起。北伐只有一次机会,失败了就再也没有了!”

赵朴幽幽道。

“大战更多是士气的交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连续打了三次,还没有打下,那彻底就输了。”

“就好似金军,军事力量强大,可是政治上却是白痴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