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群臣登时大哗,纷纷引经据典指责他们的不是,雄辩滔滔,个个口才倒不凡。两契丹使者哧哧哧冷笑不住,理都懒得答理他们。

赵朴笑眯眯看着,也不言语。

当双方都争吵的累了的时刻,赵朴才开口问道:“可有国书!“

“这是我国皇帝的国书!“

这时,国书递了上来。

赵朴翻开国书,国书的内容,主要是宋辽之间联合,合力进攻金国,事成之后,以长城为界,北方为辽国,南方为宋国,共约为兄弟之国等等。一大串文绉绉,天花乱坠的言语,赵朴看在眼中,笑在心中。

这份国书,本质上是废话连篇,一点实用价值也没有。

宋朝在南方,西辽在西域,真是天南地北,相隔万里之遥。中间隔着吐蕃,西夏等过,根本无法做到相互策应,相互出击,所谓的联合出兵,更多是各自为战。

至于两国以长城为界限,宋朝在南方,辽国在西北方,更是无稽之谈。至少如今金国强盛,宋朝所谓的北伐,还在准备阶段;辽国的东征,也还在酝酿当中。想要彻底灭金,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此刻想着如何过分金国,划分疆域,有些太早了。

所谓的盟约,更多是政治上的影响,给世人一种联合起来,强大无比的感觉。

借着联盟,赵朴可以更好的巩固南宋;而借着盟约,耶律大石也可以更好的巩固西辽。

当然了,结盟不仅仅是军事上,也有政治上。比如此时,西辽经济匮乏,财政不足,最好是在四川边境,开辟催场,进行互市,南宋获取马匹等物品,西辽获取盐铁等物品;此外最好赠送西辽三十万贯钱币,作为结盟费用;而西辽愿意将一个皇子,作为人质,前往南宋。

这次是盟约上,核心所在。

“使者退下吧!结盟之事,我朝需要仔细思量!”赵朴道。

契丹正使道:“我闻大宋,地大物博,聪明睿智者不可胜数,今日有三个问题请教,不知大宋皇帝,可满足我等要求!“

来了。

果然,国书不仅仅是国书,还夹带着东西。

第348章使者三问

国家结盟,从来没有绝对的公正,总是有一方吃亏。

只是吃亏大小而已!

在这份国书中,其实宋朝吃了一点小亏而已。

西辽的使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使西辽利益最大化,于是向宋朝请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若是难住了宋朝大臣们。这些大臣们,为了面子,自然不会斤斤计较这些“小事情了”。

赵朴也明白西辽使者的小算计,也不在乎,问道:“不知使者,三个问题是什么?”

西辽使者拍拍手,这时一个西辽小兵走上前,递过来一个盒子,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放着一卷纸张。

西辽使者打取出那卷纸张,缓慢打开,只见上面是一副东亚地图,上面是一副大宋地图,很是粗糙,只是大概表述出北宋二十三路,一些重要的地点,重要的位置显现而出,很多地区未显示出来。

西辽使者问道:“大宋能人无数,智者无数,不知可有办法证明,某认为只需要四种颜色,就可以对北宋二十三路上色,相邻的路之间不得同色。各位可认为某说得合理;若是不合理,可有反对的理由?”

看着这个奇葩的问题,秦桧立刻道:“微臣觉得只需要三种颜色足够!”

“如此简单问题,竟然用来考入,太容易了!”

其余大臣也是纷纷不屑道。

赵朴却是神色一紧张,有些不知所措。

竟然是四色问题!

四色问题,引人了拓扑学与图论的相关理论,后世也是利用计算机才正面合理性。

在这个时代,数学蒙昧的时代,想要证明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简单,那各位就证明一下?”赵朴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到要糟糕。五色问题好证明,三色问题也好证明。难得是四色问题。

立时间,一个个大臣们开始推算起来,一开始不觉得什么,可是渐渐地发觉难度,越是推演,越是难度大,最后纷纷摇头的。丢下纸张,不再思考。只要寥寥几个还在推算。

“微臣无能为力,越推越难!”一个工部的臣子道。

“微臣无力!”

又一个退下了!

到了最后,满朝大臣无一人解出,一个问题,难道了满朝大臣。

赵朴输得心服口服。输了不丢人。只是心中生出一丝疑惑,这个问题,不是十九世纪某某提出的吗?怎么会提前出世!

这一次交锋,辽国使者胜了,只是辽国使者没有一丝的傲慢,继续道:“那某要问第二个问题了?”

“使者且慢!”秦桧忽然开口道。

“不知右相有何疑问?”使者道。

秦桧道:“四色问题使者可有答案?”

使者摇了摇头道:“没有答案,这个问题。困扰了西方圣贤许久,未有明确答案,我也不知。原本是想着大宋人才济济,名士辈出,可能有答案,只是失望了。”

众多臣子听了之后,轻轻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也没有答案。

若是使者有答案,大宋臣子未解决出,显得大宋有些无能,如今大家都没有解出,也是彼此彼此。

秦桧道:“《列子》两小儿论日,尚且难住了孔子,可见学海无涯。我等学子苦苦追求一生,也未必能探查出万分之一。而我背不如孔子多矣,使者若是找一些古怪生僻的问题,问于我等。我等干脆认输了。第二个问题,莫要太过生僻?”

历史上,两个小儿,以太阳远近暖热等问题,问于孔子。孔子回答不出来。这一点也没有显示出孔子知识浅薄,只是显示出知识浩瀚,无边无际。也从侧面上验证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

举这个例子,意在缓解尴尬。

辽国使者点点头,也不反驳,此次前来是为了与南宋结盟,为了更好的在西面互市,而不是为了打脸,为了激怒在场的宋朝君臣,自然而然的做出了让步,开口道:“第二个问题,不会太生僻,只是简单问题!”

这时,一个辽军士兵上前,打开一个盒子,盒子里面是一个精美的皇冠。

“这是我皇赠予大宋皇帝的皇冠?”辽国使者道。

“皇冠,好精美的皇冠!”

“不愧巧夺天工!”

“西辽工匠技艺高超!“

在场的臣子纷纷称赞道。

赵朴却是心中发笑,这个皇冠精美倒是精美,但也只是精美而已,宋朝有许多工匠能够做到这种水平,甚至超过。

皇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冠本身带来的政治意义。

就好似,汉朝光武帝赠送了日本一个小国倭奴国金印,这个小国国主拿着这个金印,在四周的小国面前显摆,显得高人一等,四周的小国也是被镇住了。因为这是大国赠送的,权威在上。

同样一个小国,赠送了天朝一些礼物,天朝也总是向后代显摆,这是四夷臣服的表现。

一个小小的皇冠,不仅仅是器物,更是代表着对南宋的认同,低头。

辽国使者问道:“我皇曾经让银匠打造皇冠,只是人心难测,不知这个皇冠中是否掺假,偷了金子?此时在座各位高士满座,不知可有办法,测验出其中是否掺假!”

赵朴心中道:又是一个阿基米德问题,这个问题倒是简单了很多。在二十一世纪,只要是五年级小朋友都会知道。只可惜在大宋,重视经史诗词,轻视格物之道,还真的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

“不如破开皇冠,自然能查看出是否掺假!”一个大臣说着。

只是立刻间,这个大臣感到不对劲,四周的臣子们也都是以鄙视的眼光看着他。

这个臣子立时脸红,发觉他犯错了,犯下了大错误。

这个皇冠是辽国送来的礼物,将礼物毁掉,尤其是在朝堂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毁掉,这可是大不敬!

后世的史料会写道:“西辽使者,二问于宋朝诸臣,测皇冠是否掺假,群臣不得知,唯有毁皇冠以辨真假,群臣无能!可怜!可怜!可怜!”

立时间在场的大臣们有些捉瞎,若是论及诗词歌舞,论及经史,在场个个都是能手,只是论及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在场都不行。正所谓奇技淫巧,玩玩可以,可是沉迷其中,就有些不务正业了。

看着在场的大臣,那副苦思冥想的样子,赵朴也着急了,有种赤膊上阵,亲自解决这个问题的冲动,只是最后还是忍住了。

皇上必须稳住钓鱼台,赤膊上阵即便是赢了,也等于是输了。

良久之后,还是没有答案。

辽国使者道:“既然回答不出来,那我就问第三个问题?”

“且慢?”这时,李纲开口了。

辽国使者道:“莫非右相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我等朝臣,精于治国之道,精于琴棋书画,精于诗词歌赋,精于圣人之学。至于这类小道,我等不知!”李纲道,”我等不知,但是只要随便一个银匠就知晓!”

在场的大臣纷纷点头,不得不说,这些话都说到了心坎上。

这个辽军使者有些难为人,专门在在场士大夫不擅长的领域,进行询问。

“陛下,请让一首饰店工匠,出手,便可辨别真伪?”

赵朴道:“准奏!”

不久之后,一个首饰店工匠上殿了。

这个首饰工匠第一次上殿,有些害怕,说话也有些不利索。只是本事真的了得,这个困扰了大臣们的问题,只是分分秒秒就解决了。

也证明了韩愈所说,术业有专攻,不入一门行业,不知其精髓!

Ps:第二更在11点

第349章艰难的第三问

Ps:这一章写的有些艰难,涉及了古代一些知识。

一输一赢,总算弄成了平局。

在场的大臣们脸面上,好看了一些。

只是多数人还是愁眉苦脸,心情郁闷,好似死了爹妈一般。

身为士大夫,有着士大夫的骄傲,虽说辽军使者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些坑人,有些出乎意料。但是这些都不是理由,回答不出来就是回答不出来,丢人就是丢人,不会为无知而掩饰,也不会为无知而找理由。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还比较纯洁,没有如明清时那样无耻。

“那第三个问题,是什么?”赵朴问道。

“一艘大船从海上行使而来,从岸边远远望去,最先看到的是船帆,而不是船舷,这是为何?”辽国使者问道。

赵朴悠悠的叹了一口气。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理由是地球是圆的,海平面不是平行的,而是呈现弧线,从海上行驶而来,最先看到的是船帆,接着才是船舷。只是这个理由,他不能说,有些时候,有些问题,说不清。

在座的大臣们立时再度议论来起来,第一个问题是数学问题,难度极大;第二个是物理问题,看似简单,但是不仔细思考,还真的想不出;第三个问题,则是生活常识,只要到了海边一望,就知真假。

赵朴故意问道:“右相,你曾经在泉州督造过战船,辽国使者说得可是真的吗?”

“正如辽使所言,在海边是想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舷!”李纲肯定道。

在场的大臣又陷入了沉思,思考着这个问题。

整个朝堂陷入了宁静之中,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大宋的精英们,在场的大臣再度被难住了。

而此时。辽国使者笑盈盈的等待着,也不催,也不讽刺,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似乎极有耐心。

只是看着辽国使者,那张笑盈盈欠揍的脸,赵朴就想要冲上去。送上几拳,将他变成熊猫眼,只是想了想,还是算了吧!他是皇帝,要讲风度,打人是不文明的。即便是要打人,也是小弟们、马仔们上前打人,而不是他亲自动手。

这就是大佬和流氓的区别。

而在场的大宋精英们,越想越冒汗,越想越迷糊,只觉得脑袋里好似混沌一片,什么也不知道了。

时间在流逝。下朝的时间到了,可大宋的精英们还在思考着。

不得不思考,这可是关系到天朝上国的威严。

一代天朝上国,岂能被一个小小的蛮夷为难住,丢不起这个人。为了天朝的荣誉,不得不想出办法,不然丢人丢大发了。

当了皇帝以后,赵朴一向自诩屁股坐得住。只是此刻屁股有些坐不住了,肚子更是叽里咕噜的响动了起来,有些饿了。只是可惜,问题没有回答出来,想要吃饭是不可能的!

一想想,赵朴觉得还是忍着吧!

在场的大臣们,哪一个都比他大。有的更是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又是站着,尚且能坚持住。他又专门能服输呢!

赵朴只好默默的胡思乱想着,分散着注意力。

“微臣想到了!”

这时,秦桧突然开口道。

赵朴心神一动,脱口而出道:“答案是什么?”

“快说!”

“一个小小的问题,岂能难住我泱泱大国!”

“左相果真是智慧之人!”

秦桧道:“书中已经有了答案!”

“答案是什么?”一些大臣有些着急。

秦桧道:“《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后女娲补天,斩玄龟四足为柱。然而天地残缺,致使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众多臣子,点点头,有些明白。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秦桧继续道:“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不仅是江河之水流入东南,更加使大海变得不平!”

“大海变得不平!”赵朴听到这句话,眼神中闪现出赞赏之色。

秦桧不愧是大奸臣,智商高的很,若是不当官,一心从事科学事业,说不定又是中国版的牛顿,只是可惜了…………

“大海变得不平?”顿时间,众多大臣思索了起来。

秦桧继续道:“浑天说有言,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我等生活的大地,海洋,好似鸡蛋黄。而鸡蛋黄本身就是圆形的,或者是椭圆型的,这样一切都可以理解了。站在海边遥望,自然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舷。”

“我们生活的大地是圆的!”

在场的大臣们,都被秦桧犀利的观点惊呆了。

只是细细回想,按照浑天说推理,大地还真的圆形的。

浑天说,本身就是地圆学说。

“不可能,若是大地是圆的,那必然有些人头上下,那些人为何没有落下?”李纲问道。

秦桧解释道:“道理很简单,磁铁可以吸住铁屑,而大地也是一个巨大的磁铁,而我等都是铁屑!”

“不可能,道理上说不通?”李纲还是难以置信。

朝中其他大臣也是难以置信的样子。

大地若是圆的,那有些人必然是头朝下,或者是斜站着,可为何没有落下,为何没有头朝下之感,众人都是不理解。

“有些东西,不理解,也解释不了,可是却实实在在存在。比如磁铁为何吸铁,而不吸铜,没有人能解释原因,可就是存在;还有火药为何会爆炸,无法解释理由,可实际也存在!”秦桧道,“大地是蛋黄,天就是蛋清,彼此相互依托,大概就掉不下来了吧!”

赵朴心中暗自赞叹,秦桧了不起呀!

秦桧不是科学工作者,没有经过严密的研究,只是在书本上,随意的翻看来几下,然后推理,就得出这个结论。不简单呀!

不过,这也是他最大的缺点,不求甚解。

即便是能从浑天说中,推演出地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