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调崇安尉,有主簿者贫不妄取卒于官,欧阳珣倾囊以赈其行,人皆义之终,丁父忧,珣立于灵堂前,其叶累百,人谓其忠孝两全。不久河南开封城外围失守,京城很快就被金兵攻陷,欧阳珣与钦宗被俘押送到燕京。”

小册子评论道:可悲

赵朴也叹气道:“可怜的老人家!”

这些都是钦宗时代的宰相,大牛,是昨日黄花。主张议和的,成为奸臣;而主张抗金的,则是忠臣。

有些偏颇,可事实就是如此。

“汪伯彦,字廷俊,徽州祁门人,少颖异,嗜诗书,文学有声。靖康元年,汪伯彦受钦宗召见,献上《河北边防十策》,因切合帝意,被任命为直龙图阁,知相州。同年十月,金兵攻陷真定,宋钦宗下诏迁真定帅府于相州,由汪伯彦统领。今圣上至应天,汪伯彦率兵相随。”

“黄潜善,字茂和,邵武人。元符三年,考中进士。宣和初年,任左司郎。陕西、河东大地震,山陵峡谷都变了位置,徽宗令黄潜善去察访灾情,于是他就去视察。黄潜善回京后,不报告实情,只说是地震而已。因事获罪被贬到亳州,以徽猷阁待制的身份为河间知府,兼任高阳关路安抚使。今圣上至应天,黄潜善率兵相随。”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政和二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宋钦宗即位,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后李纲又被起用。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安置,再谪夔州。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汴梁已破。然亦有人言,李纲名浮于实,不可以相。”

赵朴道:“他的人缘太差了,果然不是当宰相的料!”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靖康初,以论弃太原三镇为言者所劾,罢归。张邦昌立为楚帝,遣其诣康王劝进。”

“赵鼎,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今圣即位,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曾任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等职,除权户部员外郎。”

“宗泽,婺州义乌人。字汝霖,元祐八年,被派往大名府馆陶县任县尉兼摄县令职事。元符元年至政和四年,先后任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等四县知县。政和五年,升任登州通判。宣和元年,年届六十的宗泽乞请告老还乡,获准授予主管南京(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鸿庆寺的虚衔,后被人诬告蔑视道教,宗泽被发配镇江“编管”。宣和四年,徽宗举行祭祀大典,实行大赦,宗泽重获自由。先掌监镇江酒税,二年后调任巴州通判。靖康元年初,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推荐下,朝廷召宗泽进京,出任台谏。后率师至南京应天!”

“杜充,字公美,相州人,哲宗绍圣间进士。靖康初年,知沧州。金国第二次伐宋攻破开封前夕,杜充镇守北京大名府,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以此阻身后追兵。”

“靠,我记住了,这货竟然掘开黄河大坝!”赵朴立时愤怒了。

金军兵临城下,议和割地,不可耻;被金军俘虏,投降不可耻;指挥无方,弃城而逃不可耻。人各有志,各有各的路,不能勉强。可是这货,竟然掘开了黄河大坝,麻痹的……赵朴彻底无语了。

后世的蒋光头,就是掘开了黄河大坝,结果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这时,赵朴才发觉,秦桧还不是最可恶的,有人比秦桧还可恶。

Ps:这一章算是概括,介绍靖康年代,那个大巨变时的的主要大臣。

第129章国乱思良相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多了,对这个世界,赵朴也是渐渐熟悉起来。

一开始时,赵朴还有些愤青的情绪。

宋朝对士大夫最好,养士百年,可是士人除了泡妞、作诗、贪污之外,什么也没有作。北宋、南宋灭亡时,文人更多的是背叛,而不是殉国,文天祥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崖山浮尸十万,更多的是军民,而不是文人。宋朝可以说是给了文人最大宽容的朝代,但也是文人最没节操的时代。

因而,对那些士大夫,尤其是主张议和,或是投降的士大夫心存鄙视。

可是随着时间的延续,接触的加深,赵朴也渐渐的理解了,说不上宽容,只是没有过去那样偏激。

百无一用是书生,金军杀来了,这些书生,这些士大夫,不能骑马打仗,也不能拿枪战斗,他们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让他们赤手空拳去抵抗金军的刀枪,有些勉强。在很多时刻,他们只能屈辱从贼。

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动物,都是怕死的,真正面对刀剑不畏惧的,又有几个?北宋也就一个李若水,南宋也就一个文天祥,想要找出第二个很难。

况且,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就是靠着人传承,这些书生,士大夫,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若是这些书生,都为国死难,中华文明说不定会断根。在这种程度上,他们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从贼就从,赵朴不宽容他们,也不苛责他们。

只要不是做得太过分,太令人发指,即便是成了贰臣,赵朴也权当是没有看见。

可是,杜允这货太缺德了,竟然掘开黄河大坝,使黄淮一线,成为了黄泛区,几乎是几百万人受灾,浮尸不断,瘟疫横行,在某种程度上,这货犯下了反人类罪,绝对是甲级战犯,比秦桧的罪过还大。

“难怪,河北许多地区都沦陷,可就是大名府还在,原来是掘开了黄河大坝,成了黄泛区,不利于骑兵行进。完颜斡不离又不傻,不会为了一个区区的大名府,将几万铁骑陷入沼泽等不利地区!”

“难怪,历史上,赵构不跑往关中,不跑往洛阳,不跑往襄樊。偏偏往扬州跑路,有人说他是看中了扬州的繁华,这全是扯淡。黄河大坝一垮,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致使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成为黄泛区。这里尽数是沼泽,泥地,不利于战马驰骋,正好可以阻挡金军铁骑,原来赵构是打着这个打算。只是阿尔比斯山挡不住拿破仑,黄泛区也挡不住金军骑兵。”

赵朴的心情很是郁闷,心情糟糕到了极点,扔下小册子,郁闷的等着大臣的到来。

…………

很快,朝中的大臣都是来到殿内。

“各位请坐!”赵朴眼神扫过这些大臣,心中思索着。

宋朝的朝堂大权,无非是军、政、财、司、台策五大机构。而决定一个国家政策的,往往是这五大机构的十几个领导官员拍板。而身为皇帝,不需要记住太多的人,只需要记住十几个官员,记住这些官员的品行、才能、优点、缺点等等就足够了。一个皇帝,往往是靠着掌控这十几个人,从而掌控朝堂大局,从而掌控天下。至于其他零零碎碎的小杂鱼,能记住则记住,记不住则干脆不用记忆。

当了皇帝也有些时间了,这是赵朴总结出来做皇帝的经验,很粗浅,很简陋,但是也很现实。

而位居在顶层的二十多个大臣,正是此次有着从龙之功的大臣。他们多数是大名府,应天府的地方官员。按照大宋的升官规则,需要熬上十几年,再有朝堂的老人提点,然后才能进入六部,三省,枢密院,三司之类要害部门,成为大宋的最高领导人。

总之想要混到高层,第一在人脉,第二在根正苗红,第三在运气。

随之靖康之耻,大宋的高层都是被一网打尽,都被掳走到了北方。于是,他们少去了几十年的煎熬,提前的媳妇变成了婆,提前的登上了高位。

只是一想到这些人的履历,赵朴就有些失望。

这些都是文人,没有从军的经历,即便是带兵而来,也是半桶水。若是太平年代,靠他们治理天下,即便是有腐败问题,即便是有党争问题,也不会出了太大的篓子。可这是战争年代,靠着这些文人、书生去指挥打仗,绝对是屡战屡败,骨气硬的最后为国死战,骨气差的就是跑路,或者是投降金军。

“疑人不用,将无人可用;用人不疑,必死无疑!”

因为怀疑这些大臣能力不行,就不重要他们,可能会无人可用;若是重用这些人,又不对这些人能力产生怀疑,可能会被这些人坑死。

“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良妻。各位相公,如今我大宋该如何?”赵朴深吸了一口气,问道。此时眼睛看先了李纲,李纲在众人中威望最高,名声最大,资历也是最高,由他开口最恰当不过。此时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相当于右相。

李纲心中激动不已,国乱思良相,这不就是说的是他吗?

李纲开口道:“臣有十议,请求陛下思量?”

“十议?愿闻其详?”赵朴笑道。

李纲道:“一议国事,如今都主张和议,只因两位皇帝被擒而走,不和则祸至。昔年,汉高祖与项羽在荥阳交战,刘太公为项羽所得到,项羽屡次将刘太公置于几案之上,高祖攻打的更加厉害,项羽终于不敢加害刘太公而还给了高祖。过去金人与契丹交战,契丹执意割地,以丰厚的财物贿赂金人而讲和,既和之后金人又找借口挑起战端,二十多年,终于灭掉契丹。金人又以这种办法来迷惑中原,以至于攻破都京,毁掉宗社,立异姓皇帝改换年号,而朝廷仍然以为和议才对,是将要把天下送给金而后作罢。为了今日着想,专力自守,在要害之地建立藩镇,在黄河以及长江、淮河之南设置帅府,修固城壁,整治器械,教练水军,练习战车,使敌人进无抄掠的收获,退有被拦截打击的忧患。这样敌人虽然有时出没,但一定不敢因此而深入内地。”

“可效法勾践卧薪尝胆的,卑微言辞迷惑金人,每年按着时节派使臣问候两位皇帝,三数年间,军政更加修明,甲士战车全都具备,然后大举讨伐金国,以报不共戴天的大仇,而雪这自古以来所没有过的耻辱。”

赵朴点点头道:“我知道了!“心中却不以为然,果然是言过其实。

李纲继续道:“二议巡幸;天下的形势,关中为上等,襄阳、邓州次之,建康则又次之。今天应该以长安为西都,以襄阳为南都,以建康为东都,分别任命守臣,修筑城池,整治宫室,积聚干粮,以备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后,有三项好处:第一项可以借巡幸的名义,督促各方使国势不至于失之太弱;第二项不设置固定的都城,使敌人无所窥伺我虚实;第三项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无所觊觎。至于汴梁是宗庙社稷的所在地,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即位之初,怎么可以不见一下宗庙,以安定都城百姓的心呢!希望先颁降敕文,以修整朝拜陵寝为名,选择日期巡幸汴梁。”

赵朴点点头继续道:“知道了!”心中却暗自道,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惨淡的。

第130章李纲十议

李纲道:“三议赦令,反叛不应当赦免其罪,因罪废弃不用的大臣,不应当全部起复,七阶选人不应当全部依资格晋级。现在登宝位的赦书,全部比照张邦昌的伪赦书是不对的,应该改正以效法祖宗的做法。”

赵朴点点头,不说话,心中暗道扯淡。

李纲道:“四议僭逆,张邦昌很久就参与政务,提拔冠于宰司,国家破亡而乘机从中取利,人君受辱而窃取其位以为光荣,易换赵姓建立邦国,四十多天,等到金人撤退之后,才颁降赦书以收取恩德之名。核查他四日颁降的手书,仍然用周朝的旧例。希望将张邦昌陈尸于市朝,以警戒乱臣贼子。”

赵朴头也不点了,心中暗道,又是打击报复。

李纲道:“五议伪命。国家经历大的变化,屈膝于伪朝廷的士大夫,不可胜数,应该依照唐肃宗六等定罪,以激励士人的风气。”

赵朴心中道:真是牛人呀!一句话得罪天下士大夫,这是赤裸裸的找死呀!

李纲继续道:“六议战,军政荒废已久,应该制订一套新的纪纲,使赏罚分明。”

这时,赵朴心中道:“总算是点到点子上。”

李纲道:“七议守,沿黄河及长江、淮河,安排抗击力量以扼住敌人的要冲。”

赵朴心中道:“没有兵,没有将,没有钱,怎么守?”

“八议本政,朝廷的尊贵与卑下,关系于宰相的是否有贤德。唐朝到了文宗,可以说是衰弱之时,武宗得到一个李德裕而朝廷的威严政令终于振作。李德裕初当宰相,上书说:‘宰相不得其人,应当赶紧废弃罢免,颁到天下的政令,不可不归于宰相。’武宗听取这些话,故能够削平僭伪之国,号为中衰而复兴。我朝自崇宁、大观以来,政出多门,宦官、恩幸、女宠,都得以干预朝廷大政。所谓当宰相的人,保护自身安全加固皇帝宠幸,不敢为之说话,以至朝廷法度废弃松弛,逐渐导致了靖康的祸乱。希望陛下体察李德裕的话而效法唐武宗的任用,借鉴崇宁、大观间的失误以洗刷靖康的耻辱。”

赵朴心道:“这是大清洗呀!今天我若是搞大清洗,明天就有人将我的脑袋送给金人!”

李纲道:“九议责成,靖康年间提拔和贬退大臣太快,功效没有明显,应该选择人才而长久任用他,以要求他成功。”

赵朴道:“这是要稳定政策,不要朝令夕改,这点倒是说到了点子上!“

李纲道:“十议修德,陛下刚接受天命,应该有美好的孝悌恭俭之德,以与天下的期望相称。”

赵朴心中却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道德出政权!”

这时,赵朴开口了道:“公有十议,一议国事,二议巡行,三仪赦令,四议僭逆,五议伪命,六议战,七仪守,八议本政,九议责成,十议修德!我记住了,我会仔细思考的!”

这时看到一些大臣要反驳,赵朴立刻转移话题,又问向了宗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昔日有种师道,如今由宗泽,老大人教我?”

宗泽立刻道:“官家不必如此,这是为臣本分!“

“老大人,要上书,尽管说?”

宗泽道:“臣心中惶惶,没有良策。臣愿意为先驱,戍守汴梁,若是情况装好,可会师汴梁;若是情形不妙,请迁都关中!”

赵朴道:“老大人辛苦了!”没有李刚的夸夸其谈,多的是实事求是。

这时,赵朴看先了汪伯彦,汪伯彦此时已经是五十九岁了,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国防部长,此时他不开口,谁开口。

汪伯彦开口道:“臣请陛下迁都东南!”

此话一开口,立刻出来李纲的骂声:“奸贼!”

“奸臣!”又传来一声声厉喝。

赵朴心中暗自道:“说议和者,也未必是奸贼!”身子一抖,立刻看先了李纲,眼神中带着精锐之色,冷声道:“我朝不以言论罪,廷俊乃是同知枢密院事,难道连说话的权力也没有了吗?”

转过身子对汪伯彦道:“但说无妨!”

汪伯彦继续道:“此刻金军强盛,我军弱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