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明-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人放心,不知道这满地种的粮食,等到收获的时候,会不会属于他们,可是事到如今看到粮食满仓之后,便不由得他们不相信了。

于是在夏收之后,阳城当地的老百姓对刑天军那更是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凡是只要看到刑天军的人,大老远就有人跪下给他们磕头称谢,家家户户更是都想把肖天健当活菩萨给供起来,这样的消息更是不胫而走,传出了很远之外,使得周边的那些穷人们当得知了这种消息之后,也都打消了疑虑,巴不得刑天军赶紧打过去,也给他们分田分地,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老百姓就是这样,他们没有什么效忠朝廷的观念,他们只求能吃饱穿暖,谁让他们吃饱饭,他们便铁了心跟着谁干,朝廷视他们为粪土,当官的还有地主豪绅们只知道从他们身上盘剥,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遇灾没人管,受难没人救,可刑天军这才来这里了半年多时间,他们便有了自己的田,有了粮食吃,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有人对刑天军心存怀疑的话,那就真是奇怪了。

而这个时候,肖天健也趁机做起了新的买卖,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老百姓手中有粮食了,但是不代表着便解决了他们所有的需求,他们便不需要其它东西了,老百姓还要把粮食换成食盐,布匹等必须的日用品,以前老百姓在正常年间,都是把粮食卖掉之后,拿钱去集镇县城里面的商铺里面置办这些东西,可是现在因为刑天军的到来,这里的商贾们跑了个精光,阳城县也成了座孤城,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满足老百姓的这种需求,老百姓眼下有了粮食,却没地方换取这些生活必需品,不由得便又开始发愁了,而恰恰刑天军控制区之内,商贾和盐枭们因为不明刑天军对他们的态度,而且刑天军也确实不许盐枭染指其辖地,所以不敢涉足阳城地界,便造成了这里除粮食之外的商品极度短缺,以前因为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所以对这种需求还不怎么紧迫,这样的矛盾倒是也没有凸显出来,可是现在夏收之后,老百姓有粮食了,想要改善一下生活,却没地方可换取这些东西。

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问题,肖天健也提前做了考虑,于是肖天健瞅准这种市场需求,令靳夫子牵头负责,在刑天军之中,找了一批以前有过给商贾做工经历的人,在几个乡之中以刑天军的名义设立了商铺,挂名为刑天军供销点,然后从刑天军的库中,拿出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食盐、布匹、农具等物进行销售,同时又联系了范家,进了一批日常用品之物,进行销售,而销售的办法也很简单,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而且准许来此买货的老百姓以易货的方式进行交换。

而且这里的商品价格很公道,反正大部分都是刑天军以前抢来的东西,属于无本的买卖,所以皆按照比较低的市价进行销售,如此一来,几个乡的商铺一经开张,消息刚刚传开,便立即顾客盈门,老百姓闻讯之后都扛着家中刚刚收获上来富裕出的粮食,来店铺里面换取这些生活必需品,就连周边山中的猎户们,也提溜着不少的猎物,跑来这里换东西,把这几家店铺中刑天军的人员立即便给忙了个四脚朝天,两三天的时间,店铺内准备的物资便被换购一空,也同时收到了大批的粮食。

不得已之下,肖天健只得派人和范家联系,拿钱购入大批商品,然后送至各个商铺之中供应给老百姓,价格上继续坚持保本微利经营,以此满足当地百姓的需求,而刑天军也不吃亏,将辖地之中老百姓手中的余粮通过这种易货贸易的方式回收到了他们手中。

如此一来,对于范家来说,也打开了一个销售的途径,成为了刑天军暗中的供应商,而刑天军也通过这种交易,使得他们的经济情况踏入到了一种比较良性的循环之中。

本来肖天健也是想过自行铸币,发行刑天军的军钞以此获取钱利,但是考虑到眼下他们辖地还实在是太小,根本无法支撑起这样的事情,所以也只好作罢,等待以后地盘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建立他们自己的金融体系。

为了继续改善刑天军的物资供应情况,肖天健还请范家从周边搜罗了大批的鸡苗、鸭仔、羊羔、猪仔等东西,放在了商铺之中进行销售,让老百姓们将这些东西换回去饲养,等到长大之后,一是可以让老百姓解决吃肉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卖给刑天军增加他们的收入,而刑天军也可以获取一个比较稳定的肉食供应来源。

总之在夏收之后,肖天健并没有感到一点的轻松,军队的重编,商业的开展,将他又是忙了个晕头转向,幸好在有关商业的方面,他身边有范雨彤这样一个熟悉经济的能人可以给他帮忙,于是肖天健便将刑天军商业的这一块事务,明里交给靳夫子打理,暗中则干脆丢给了范雨彤负责。

而范雨彤从小便跟着她父亲范耀山在生意场上耳闻目染,在稍微长大之后,范耀山求子无望之下,更是被范耀山刻意栽培,想要她作为范家的继承人,所以在经商方面的造诣相当之深,即便是靳夫子这样的曾经做过账房先生的人,在范雨彤面前说起经商的事情,也只能甘拜下风,而且范雨彤不但懂得经商之道,同时还能写会算,玩儿起算盘来,更是不在话下,根本就是天生的经商之才,肖天健遇上了范雨彤,岂能放着这么一个宝贝不用呢?

第三卷 蛟龙入海 第一百七十九章 招抚

于是在刑天军经商以及财政管理的这一块事情,便就此交给了范雨彤来打理,从中分掉了肖天健相当多的工作量,而肖天健也不是没有一点长项,毕竟这个时代记账方面,还都使用的是老式的记账方式,采用的数字书写也是繁体的中文字,不管是记账还是观看起来都很是麻烦。

而阿拉伯数字时下在中国还远没有推广,中国人对其更是知之甚少,如此一来,肖天健便没事的时候,便将阿拉伯数字教给范雨彤,让其使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记账。

刚开始的时候范雨彤对这种鬼画符一般的阿拉伯数字还很不感冒,甚至可以说是嗤之以鼻,但是在肖天健有一天抽空,用阿拉伯数字在极短的时间里,改了一个账本之后,范雨彤这才发现了使用阿拉伯数字记账的优势,不但简单快捷,而且一目了然,同时即便是对于一些不怎么会写字的人来说,这种阿拉伯数字也记忆起来相当简单,可以替代原来的繁体汉字来进行简单的记账,如此一来,对于目前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们来说,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于是范雨彤这才一改对阿拉伯数字的不屑,开始用心学习了起来,并且几天之中,便熟悉掌握了使用阿拉伯数字记账的方式,使得她的工作量也降低了不少,对此范雨彤非常好奇,问肖天健为何会懂这种东西,肖天健于是嘻嘻哈哈的顾左右而言他,不肯老实招供,糊弄了过去,这更让范雨彤对肖天健的出身感到好奇了。

这天肖天健在莲花寨下面的刑天军大营之中巡视了各营兵马的操练情况之后,举步来到了刑天军的自留军垦田之中。

这里有一些人正在忙活着照料田地里面的各种作物,刑天军的军垦田之中的作物和普通老百姓们所种植的作物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有相当一块地是作为试验田进行种植的,里面分批分次种植了玉米和红薯,而其余的大多数地块里面,则是以蔬菜为主,用以改善刑天军的伙食质量,使得刑天军的部众们经常性的可以吃到一些蔬菜。

肖天健蹲在地头上仔细的观察了分批播种的玉米和红薯的长势情况,那个在此负责的陈老汉立即便颠儿颠儿的跑了过来,别看只有半年时间,这个陈老汉反倒显得更加结实了一些,走在田埂上居然健步如飞,可见吃的好,加上心情好,对陈老汉的身体健康确实不错。

“原来是将军亲自过来查看了!小老儿不知将军驾到,有失远迎了!”陈老汉一看到肖天健便赶紧给肖天健见礼。

肖天健直起腰站起来笑着摆摆手道:“老丈不必多礼,我今日稍稍闲暇了一点,过来顺便看看这里的苗子的长势情况,倒是让你又受累了!”

陈老汉看到肖天健这么大的人物,对他这样的人却还是如此客气,很是感动,于是带着肖天健在地头上巡视了起来,指着田地里面一垄一垄的玉米还有红薯苗对肖天健说道:“将军请看,这是三月间种下的,现在已经快要结穗了,这些是四月间种下的,长势也不错,而这些是五六月间才种下的,现在长的也不错,只是这些东西,小老儿以前也没种过,只能摸索着来,不过请将军放心,将军吩咐的事情,小老儿上心着呢!肥水一点也不敢缺着它们,只要有收成,一定会不错的!

再看看这边,这边都是些菜蔬,有豆角、胡瓜、黄瓜、白菜、萝卜,呵呵!小老儿种了一辈子地,像今年种这么多菜蔬的倒还是第一次呢!这不,这一大块都是番瓜,长势喜人呀!结了着实不少,这玩意儿可也是好东西,平日了我们这些穷汉也就是敢在门前屋后、田间地头种一些,舍不得占地,可是这东西结的多,一棵瓜秧上便能结出来好多,大的能有十多斤重,而且吃起来也甜丝丝的,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救灾粮,赶明年的时候,这东西也可以让咱们这一带的百姓们多种一些,可是好东西呀!”

陈老汉领着肖天健在军田之中献宝一般的给肖天健指点着,这里的许多东西肖天健都认识,后世也都常吃,但是在这个时代,他也难得吃上一些,毕竟老百姓有点地,都紧着种粮食,不舍得拿出来种蔬菜,也就是今年有了这些军田之后,他才吃上了一些蔬菜,要不然的话,还是要吃干野菜,抑或是咸菜,真是吃的嘴都烂了。

当老汉说道这种番瓜的时候,肖天健一看这哪儿是什么番瓜呀!不正是后世常说的南瓜吗?这东西确实不错,结实很大,产量也高,长熟之后可以蒸着吃,煮粥都行,味道也不错,也不怎么占地,像他这样奢侈的拿出大块地块来种这个的还真就没有人会做,老汉选这个种,看来也是看到了这东西产量够大的缘故。

于是他一边看一边点头,对老汉说道:“不错,都是精耕细作,长的确实不错!这都是老丈你的功劳呀!看来我请老丈你来,是请对人了!呵呵!”

“不敢不敢!小老儿这辈子也没过几天像这半年的舒坦日子,要不是将军护着咱们阳城这一带的百姓的话,小老儿今年这把老骨头搞不好就不知道丢到哪儿了!将军吩咐的事情,小老儿是绝对不敢大意的!这不,这段时间不少菜都快熟了,小老儿干脆就住到了地头上,万不能让人给偷去了!

俺们这些穷汉们,就巴望着咱们刑天军能越来越好,要不是小老儿这把年纪的话,小老儿都愿意跟着将军去打仗去!这不,这次将军说招兵,俺便让俺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都去了,可惜的是将军只收下了一个,不是俺胡说,现在这阳城不知道多少后生们都想要加入咱们刑天军呢!只要将军要人,哪怕就是掉脑袋,咱们这些后生们也都愿意跟着将军干!

这不,好多人家的闺女都盯着咱们刑天军的好汉们眼红呢,都巴不得嫁给军中的好汉爷们,有的人家不知道托了多少人,就想办法要把他们家的闺女嫁过来呢!”

肖天健听罢之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说起来这也确实是个实际问题,跟着他的手下大部分都是光棍汉,谁不想有个子嗣呀!所以这段时间,整编之后不少家伙都开始张罗着娶老婆了,这种事他现在也不再干涉了,只要有人愿意嫁,他倒是很乐意让手下人成婚。

以前他为了减少拖累,挑人都挑的是光棍,现在情况不同了,他们已经打下了这一大块地盘了,那么也就该让手下弟兄们有个家了,只有如此,他的兵将们才能更加安心跟着他干,因为有了家室之后,他们就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要守护的东西,而不会一个人吃饱一家不饥了,孟子不是也说了嘛,民之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总让手下人都当光棍也不是办法,他们打生打死的跟着他干,开始的只是为了有口饭吃,可是现在有饭吃了,便有了更多的需求,娶老婆的事情是第一个问题。

所以这段时间他也知道不少人在托媒人给手下的军官们说媒,对于这个事情,他也就顺其自然,让他们一个个成了家。

还有一个没法放到台面上说的原因,就是手下军官们成家之后,以后出去跟着他行军打仗,不可能带着老婆孩子跟着,老婆孩子都是要留在寨中的,这么一来,就更容易控制一些这些手下们。

正好这段时间,他的刑天军也在重编休整期之中,这帮家伙们想娶老婆的也都趁着这个机会,一个个的娶了老婆,美的脚不沾地,他这连着几天晚上,都连着喝了好几场喜酒了,整个刑天军之中,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转过头笑罢了之后,肖天健对陈老汉问道:“现在夏收也结束了,我这段时间也忙的厉害,没空到乡里看看去,这季节总不能让地块空着吧,老丈你对着熟悉,说说该种点什么好呢?”

陈老汉立即点头道:“这个好办的很,有些地块去年冬天就种下冬小麦了,六月初这些地块的冬小麦都已经收割过了,这事儿军中的付先生早就问过小老儿了,对于早就收割的冬小麦的地块,直接都种上了黄豆、高粱,这么一来,再有一个多月这些黄豆高粱便又能收割一季了,转头可以再赶紧种上冬小麦,如此一来便可一年收两季粮食,而眼下刚刚收割的地块,种黄豆高粱已然是来不及了,不过也不能闲着地块,倒不妨现在赶紧种上荞麦,不管能不能赶上收获,能赶上收一季的话最好,那样的话可以多少再收些荞麦,即便是不能赶上收割,到乐该种冬小麦的时候,也要压青,起码地块回头到种冬小麦的时候,肥力也大一些,明年冬小麦收获也会多一些!如果不想种荞麦的话,就种苜蓿,这东西是最好的牧草,牲口都喜欢吃,人也能当菜吃,这么一来明年就所有地块都可以一年两熟,到时候就不会有人闹饥荒了!”

肖天健听罢之后连连点头,干什么都有专业和业余之说,看来种田也是门大学问,让他是做不来的,特别是听说付德明已经过来问过了之后,他更是感到欣慰,对付德明的印象也更好了许多。

付德明这个人是个实干型的人才,而且此人也是穷人出身,知道关心老百姓,他还有理想,甘愿投身于他手下为贼,也不去当官府的附庸,像这样的人才,他只愁手下太少了一些,现在看来,打李家庄最大的收获不是从李家庄获取的那些钱财和粮食,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收了付德明这个人才,许多事情他没考虑到,付德明便考虑到了,实在是为他分了不少的忧,于是他也就不再担心农业这一方面的事情了,有付德明这帮人在替他打理,他相信付德明会做的很好的。

正在和陈老汉说话间,一骑快马飞快的冲到了地头,一个人跳下战马,大步朝着肖天健跑来,将一封信呈给了肖天健。

肖天健问罢之后,得知这个送信的人是冯狗子的手下,这封信乃是范家那边专程送给他的。

于是他便拆开了信封展开看了一遍,脸色微微一变,冷笑了一声,一把便将这封信给扯成了碎片,骂道:“朝廷打的如意算盘,居然使用怀柔之策招抚于我,让我成朝廷的鹰犬!我呸!……”

第三卷 蛟龙入海 第一百八十章 招安风波

原来这封信正是范耀山派人送至阳城的,信中将朝廷正在张罗着想要招安刑天军的消息传给了肖天健,范耀山在信中也说了他的看法,觉得这次这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