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明-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眼下还不急着立即就走,人手方面我要安排一下,你也去选一些堪用的弟兄,等几天之后再走不迟!

不过你们这次出去做事,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不要打出我们的旗号,那样的话会让官府和朝廷对我们更加忌惮!我们眼下还需要壮大的时间,所以你们要隐秘身份才行!

一旦你们离开之后,冯狗子会负责你们之间还有跟我之间的联系,眼下我们财力物力都还有限,能帮上你们的地方不多,恐怕到时候很多东西要你们自己想办法才行!这件事就拜托王兄你了!”肖天健拉着王承平坐下,接着对他说道。

王承平听候哈哈一笑道:“一切都听将军的吩咐便是!我这便下去安排……”

三日之后,王承平将手下的骑兵队移交给了司徒亮率领,而他则带上了李凌风等百余名由肖天健特意从诸营之中挑选出来的刑天军部众,换上了平民的衣服,由冯狗子安排了一些人带路悄然分做数路,消失在了前往山西各地的道路上。

看着这些远去的背影,付德明悄声问道:“将军这样将他们放出去,难道不担心他们有朝一日壮大起来之后,不再回来了吗?”

肖天健听罢之后,呵呵一笑道:“付先生多虑了!这些人就像是我们刑天军的火种,被散播出去,也许有的火星就这样熄灭了,但是终有人会燃起大火的!他们身上都已经打上了刑天军的烙印,哪怕有一天他们即便是不听我的号令,但是却绝不会轻易选择与我为敌!既然我放他们出去,便不会担心这些事情!只希望他们能干的更漂亮一些!

我们还是会莲花寨吧!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呢!……”

第四卷 剑指中原 第一章 民政之议

在返回阳城莲花寨的道路上,看着满目疮痍的控制区内的景象,肖天健也不由不叹息战争的残酷,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战争,受苦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们,随着官军的退走之后,大批躲入山中的老百姓也在各地保长们的组织下,逐步的回到了他们原来的村庄之中,可是战后留给他们的却基本上都是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

而对于这样的情况,即便是肖天健也有一种爱莫能助的无力感,只能传令下去,令各地保长尽可能的带领村民,尽快恢复家园,并且立即投入到春耕之中。

三月间山西气温已经开始逐渐回暖,如果错过这个春耕季节的话,料想不用等到秋收,刑天军辖地之内便也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景象。

为此肖天健在率部回到阳城之后,立即便将付德明等一众负责民务的人员召集到了面前,商讨如何应对这种灾年的事情。

对于这场来势凶猛的大旱,付德明和他手下的一些人年前便有了预感,当肖天健问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之后,付德明便站起来对肖天健说道:“启禀将军,此时我等早已有过打算,眼下春耕时节已到,坐等是不行的!好在官军已经退走,各地春耕之事便要尽快的展开。

至于春旱的问题,卑职等人也有所商议,目前我们辖地之内,虽然也处于旱灾影响范围之中,但是沁水、阳城、垣曲等地多为山地,境内河流还算是不少,水源其实并不是非常缺乏!

最关键的就是灌溉的渠道问题,原有的许多沟渠,经过这么多年的年久失修之后,早已都淤积填平了,如果这些渠道还在的话,即便是遇上这样的大旱,只要有水渠灌溉,也基本上形不成大灾。

所以眼下卑职以为,如果今年我们想要渡过这场大旱,就需要尽快组织乡民疏通原来废弃的渠道,将各处河流的水源引入到渠道之中,用以灌溉农田,除此之外,还要兴修大量的水车,在一些无溪流河水经过的地方开挖深井取水灌田,唯有如此,方能应对眼下的旱情!”

肖天健听罢之后点点头,对于付德明所说,他现在也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了,虽说历史上经常说崇祯是个倒霉的皇帝,接手了一个大烂摊子,不但赶上了辽东出了女真建奴造反,而且还遇上了罕见的北方大旱,但是实际上待到肖天健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却发现真正的旱灾虽然存在,但是却并不单单只是天灾,其中更严重的是人祸造成的。

明末时期,经过二百多年的特权阶层的大规模土地兼并之后,普通老百姓的农田基本上有近半都被兼并到了特权阶层手中,官府官员更是贪墨成风,许多农田水利建设都名存实亡,根本没有人去关注这种事情,而实际掌握大量土地的那些有钱地主,又各自为政,谁也不会考虑整体的灌溉问题,仅仅是照顾自己家田间地头上的水利设施,所以渐渐的原有的农田灌溉设施基本上都荒废了下去。

一般年景之下,如果老天开眼,老百姓看着自家那几亩薄田,倒是还凑合着能应付过去,可是一旦遇上了像这样的大旱之年,老百姓们就彻底抓瞎了,即便是有些地方明明有水源,可是因为沟渠淤塞不通,也无法将水源引入到田中灌溉。

可是既便如此,因为辽东战事,朝廷连年加饷,造成地方财政也跟着吃紧,各地地方官府也更加无力考虑兴修水利的事情了,反倒是变本加厉的将这种加饷分摊到普通老百姓身上,逼得老百姓种田一年下来,不但没有盈余,反倒还要倒贴,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才会造成了各地形成大量的流民,一有人振臂高呼,便立即从者如云揭竿造反,最终倾覆掉了大明王朝。

所以说肖天健现在已经明白,大明朝的灭亡不单单只是天灾运气不好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架构已经出现了问题,即便是没有建奴的兴起,这大明王朝也绝难继续维持多久。

听罢了付德明的话之后,肖天健揉着额头对付德明说道:“付先生所说有理,虽说眼下旱情已成定局,但是我们也不能坐等老天给咱们下雨,必须要尽快组织咱们辖地内的百姓展开自救,否则的话以我们的粮食储备,即便是将所有兵将都撒出去抢,估摸着也很难解决我们辖地内这数十万百姓的吃饭问题。

疏浚渠道的事情我看不要迟疑,付先生立即安排下去,令各地保长组织人手干起来,务求尽快使得重要的田地得到有效的灌溉。

至于打井之事,也不要耽搁,我们可以给各地百姓提供工具,供他们打井使用,同时调集工匠赶造各种水车,送至田间地头以供老百姓们灌溉之用!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先解决我们辖地内大旱的问题!这种事你们这些人就要多想办法才是!”

付德明躬身领命,但是接着说道:“可是现在还有一个麻烦的事情,虽然将军已经率军将官军击退,但是也仅仅是将官军的主力逐离了我们辖地之内,几战下来之后,许多官军被我军打散,流窜到了附近的山中,近期在我们辖地之内已经犯下了诸多惨绝人寰的大恶,假如这些溃兵不清的话,那么即便是我们想要召集人手大规模的进行疏浚渠道之事,恐怕也很难开展起来!

所以假如想要顺利的实施渠道疏浚之事的话,这些溃兵的问题就要尽快的解决才行!

再者,疏浚渠道各处都需要大量的人手,除了阳城县当地百姓手中尚有余粮之外,沁水、垣曲、泽州等地的新获地盘之中的老百姓手中几乎没有余粮,如果组织他们疏浚渠道的话,就需要大量的粮食,这一点恐怕是将军也要考虑到的!”

肖天健听罢之后,又是一个头两个大,对于此战打散的官军溃兵的事情,他当然心中有数,但是一提到粮食的事情,他便有点头大,虽说去年夏收和秋收刑天军积累下了不少的粮食,但是这些粮食在经过这几个月的消耗之后,也仅够刑天军吃到夏收之后,如果都拿出来现在投入到疏浚渠道解决旱灾问题之中的话,那么铁定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他刑天军的战兵是要打饥荒的。

肖天健从来不觉得一支军队能饿着肚子还能战力旺盛,吃饱饭在这个时代的军队之中,是当兵的最低级的需求,特别是作为他们这样的一切要靠着自己动手的义军来说,让官兵吃饱肚子才能驱使他们上阵,否则的话一切便都是空谈,他之所以这两年间,能率领麾下兵将连战连胜,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让手下的官兵们各个都吃饱饭,能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挣扎着活下去。

如果眼下粮食都投入到赈济灾民的事情中去的话,那么刑天军的兵将铁定就没法吃饱饭了,如此一来,刑天军的战斗力铁定会被大幅度削弱下去,一旦朝廷那边再缓过神的话,再给他来一次如此规模的进剿,那么他就不敢保证自己还能如此幸运的再一次将官军给顺利击退了。

肖天健干咳了一声之后,点点头道:“山中溃散的逃兵之事,你们不用担心,这几天我已经安排各营分赴各地,开始和当地乡兵一起对这些溃兵进行清剿了,十天之内,溃兵的问题便基本上可以解决,组织民众疏浚渠道之事,不会因为溃兵受到太大的影响。

何况各地保长现在都在组织乡兵队,疏浚渠道的时候,也是以青壮劳力为主,让他们带上兵器行事,即便是遇上少量的溃兵,他们也足有自保之力!

至于疏浚渠道的粮食的问题,付先生也知道,我们眼下存粮有限,还不足以支撑如此多民众的吃饭问题,即便是效仿去年年初那样的以工代赈,恐怕也解决不了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

但是我可以将这一次从官军手中缴获的那一部分粮食划拨出来,归你们使用,而缺口部分,要等我再考虑考虑!”

得到了肖天健这样的答复之后,付德明便已经很满意了,连忙对肖天健起身道谢,但是肖天健苦笑着摇头道:“付先生何来谢我之说呢?我之所以这么做,也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吗?”

付德明摇头道:“非也!付某之所以要谢将军,绝非是因为将军肯拿出这些粮食,来赈济百姓,而是因为将军是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所想,而绝非仅仅是为了一己私利!老百姓知道了将军对他们如此宅心仁厚,又如何会不跟将军一心!如此下去,将军有朝一日必将大业可成!”

肖天健听罢之后哈哈一笑道:“做大事者,心中岂能不装下百姓苍生呢?否则的话,即便是闹的再大,也不过是无根之萍、空中楼阁罢了!

好了且不说这个了!对于今年春耕,我还有件事要给诸位说说,今年春耕不忙着种高粱、小麦,既然大旱一程定局,那么今年我们不妨就换点东西种好了!今天有件大好的事情要给各位说道一下,只怕诸位听罢之后会大吃一惊的!

这样吧,这次这件事不用我说,还是让陈老丈亲自告诉你们吧!陈老丈,这件事就由你来说说吧!”

说话间肖天健便将手指向了大厅中的一角,这个时候跟着付德明来见肖天健的这帮民务官才注意到这里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老汉存在。

第四卷 剑指中原 第二章 亩产千斤

被点到的陈老汉显得很是紧张局促,一边对厅中所有人连连躬身作揖,一边陪着笑脸战战兢兢的走到了厅中。

肖天健笑道:“这位陈老丈乃是我去年请来的帮手,是个种田的老行家了!陈老丈不必拘谨,这里的人都是我们自己人,你尽管把你去年种的那些东西的事情给诸位说说好了!”

陈老汉连连答应着,对付德明等人说道:“诸位大人,小老儿这辈子除了会种点田之外,什么也不会做,承蒙将军看得起,才让小老儿在这里找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要不然呀小老儿现在不知道早就埋在什么地方烂的只剩下把骨头了!”

付德明等人听罢之后都会意的笑了起来,静观这个老汉会告诉他们一个什么让他们大吃一惊的事情。

陈老汉满脸堆笑的对诸人接着说道:“小老儿说出来恐怕诸位都不会相信,将军大人为咱们当地百姓找了一种好东西,种下去之后,一亩地起码可以打出几千斤粮食,只要种好这一季下来,咱们以后就不愁吃的了!”

听罢了陈老汉的话之后,在座之人无不大吃了一惊,要说他们这些人也都是读书人出身,虽然不见得熟悉农事,但是起码也都是了解一些粮食产量的,这天底下他们吃过的东西,产量最高的也就是南方的水稻了,一般情况下的各种作物亩产能有二百斤的就算是非常好的收成了!可是这个陈老汉居然说有一种东西能亩产几千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吓死人呀!

“胡说!你这老汉怎么能信口开河呢?什么东西种下去能亩产数千斤之多呢?我等虽然不敢说熟知农事,起码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休要在此胡言乱语!”一个付德明的手下听罢之后当即便怒了起来,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便站起来对陈老汉呵斥了起来。

肖天健一皱眉,瞪了这个出来呵斥陈老汉的人一眼,付德明看到肖天健脸色不善,于是立即轻咳了一声,喝道:“放肆!还不给我退下!”

那个脾气急躁的家伙被付德明一声呵斥,意识到说错话了,于是赶紧给肖天健赔罪,灰溜溜的退到了一旁。

付德明从去年开始,一直便忙着阳城一带民务的事情,对于刑天军自留的那些军垦田倒是没有留意太多,但是也多少了解一些军垦田的事情。

于是他便和颜悦色的对陈老汉问道:“难不成陈老丈说的就是去年我们军垦田之中种的那些甘薯和玉米不成?”

陈老汉刚才被那个急躁之人呵斥了一番,被吓了一跳,现在看到付德明出面问他,于是赶紧躬身连连点头道:“正是正是!就是将军所说的甘薯!小老儿真的没敢胡言乱语,去年小老儿奉将军之命,专门开出了一片地,带着一些人就伺候这两样东西,玉米这东西倒是一般,一亩地产量也就是两三石左右,比起高粱要强出不少,产量还算是差不多吧!

可是不由诸位大人不相信,这种甘薯实在是太厉害了,小老儿去年春天分批育了一批秧子,然后又分批种到了地里之后,总共种了七亩地,去年秋天,在一块地头上,足足刨出来了两千多斤甘薯!

别说是诸位大人不相信了,当初就连小老儿都不敢相信!几乎以为自己弄错了,让人连连过了好几次秤,才算是相信了这是真的!小老儿是老实人,绝不敢蒙骗诸位大人和将军的!如果有半点虚假的话,将军可以砍了小老儿的脑袋!”

在座的诸人听罢了陈老汉的话之后,无不感到大吃一惊,原来肖天健还真就没有骗他们,这世上还真有东西种下去能一亩地打上千斤的粮食呢!

于是听罢了陈老汉的话之后,厅中的诸人立即便都露出了狂喜的神色,纷纷开始交头接耳的说了起来,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话,只要将这种甘薯大面积推广种植下去,一亩地产出的粮食,便能养活几个人了,现在他们占据的地盘已经有三四个县的面积了,如果都种上了这种东西的话,那么以后还怕没饭吃吗?

所以听罢了这个消息之后,所有人都觉得猛然轻松了许多,纷纷开怀大笑了起来。

肖天健抬起手止住了付德明等人的狂喜,呵呵笑道:“大家也不要高兴的太早了,虽说这种甘薯产量很高,但是也是在陈老丈的细心照料之下,才会产量如此之高,如果不是他这样精耕细作悉心照料的话,想要亩产达到两千斤以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估摸着,只要水肥跟的上,一般情况下甘薯这种东西亩产个千八百斤还是没有问题的,更可贵之处就是这东西种下之后,还比较耐旱,不会用太多的水来灌溉,更可贵的是这东西浑身上下都没有扔的东西,不管是茎还是叶子,任何牲畜都能吃,正是我们眼下最好的救灾粮呀!

但是有一个还有一个问题,这种甘薯目前我们的种根还不算太多,去年下来也不过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