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明-第6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为了调动这些传教士的积极性,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不过他另外要求传教士在太学院之中设立神学可以,但是神学却只能作为业余选修课,让生员自由选择,而且神学不作为考试内容,来影响到太学生今后的仕途。

如此一来,肖天健总算是可以在中国建立起一座中国第一座近现代的大学了,这让肖天健比剿灭李自成还要高兴数倍。

对于肖天健的旨意,朝中官员和读书人对此颇有微词,不少人认为这么做是太过崇尚西学,影响到了士子们读书,但是肖天健可不管他们这种反对的意见,现如今他大权在握,一切都是他说了算,这些人反对可以,但是却不能影响到他推行新学的意志,新设太学院必须要按照他的要求筹建起来,而今后的选官,也要逐步从太学院的生员之中选拔。

这么一来,今后大中朝的官员,假如想要获取官身,便唯有走太学一途,只要假以时日,这种规矩进行下去,逐步的便可以改变读书人的想法。

当然,仅仅有这么一座太学院是远远不够的,今后肖天健决定不但要在南京设立太学院,而且北京也要设立一座太学院,逐步的在每个省今后都要设立这样的大学,推广这种新学。

除了大学之外,肖天健还打算今后在各县之中设立小学,在各地府城之中,设立中学,从小培养,逐步的选拔,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这样一来今后中国何愁还会缺乏各方面的人才。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方造船师

当然肖天健也不会忘记这次传教士带来的西方造船工匠,现在对于西方来说,还没有什么技术保护的意识,造船工匠也可以自由流动,肖天健忽悠罗伯特他们,说可以给造船工匠以及高明的水手提供丰厚的薪金,这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的。

在欧洲这个时候,还流传着东方有一个极其富饶的国度,遍地都是黄金,对于一些不安分的家伙们,这无疑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为了寻找到梦想中的财富,许多西方人踏上了通往东方的船只,各个欧洲海上强国,这个时候都将眼睛盯在了东方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这里盛产奇妙的茶叶,还有华丽精美的丝绸,也有各种精致的瓷器,这对于欧洲人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现在当听到一帮传教士说这个东方的大国的国王,愿意用丰厚的薪水来雇佣他们这些人,于是应募者相当多,结果这些人都被罗伯特他们给带回到了中国。

肖天健对于这帮来自欧洲各国的水手还有造船工匠们,如约开给了他们每个人每个月五十两银子的价格,然后忙中抽时间还亲自接见了这些来自欧洲的水手和工匠们。

通过和这些工匠们的交流,肖天健这才了解了一些有关欧洲帆船的知识,现如今中国人对于西方船只,有一个统称,那就是夹板船,但是这样的称呼却并不准确,因为这无法区别西式帆船的各种船型,仅仅是在字面上,认为西式帆船都可以拥有两层甲板,所以才称呼其为夹板船。

但是实际上对于现在的欧洲人来说,荷兰人自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荷兰的商人来往于世界各地做生意,迅速的聚集起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大力发展造船业,使得他们拥有的海船数量已经超出了一万五千条之多,号称海上马车夫。

在欧洲的船只,又分为许多种,既有早期的卡拉维尔快帆船,也有时下在大海上大行其道的克拉克帆船,更有从克拉克帆船发展出来的加利恩帆船,也有新近几十年崛起的盖伦船,这些船只既可以运货,也可以充作战船使用,排水量从一百吨到一千多吨不等,构成了繁荣的欧洲海上运输的主力。

而欧洲帆船在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却是已经超出了中国不少,在中国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造船业便陷入了停滞乃至是倒退的地步,但是欧洲人却利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造船业迎合了各欧洲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速的发展,发展出了很多型适合远洋贸易和进行海战的船只。

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在于船体结构和船帆的应用,中式的帆船不管是广船还是福船,抑或是沙船,多利用肋板来取代船只肋骨,同时构成水密隔舱,这样一来抗沉性比较好,但是船体结构却受到了限制,使得中式帆船无法造成向西方帆船那样的两层以上的通甲板。

而欧洲帆船虽然没有采用水密隔舱技术,但是却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时加厚了船板的厚度,虽然抗沉性受到了影响,但是却通过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形成了船体内通长的甲板,使得西式帆船装载货物量更大,同时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这使得欧洲帆船得以纵横大海之上,往往是区区几条欧洲帆船,便可以抵挡成百条中式帆船的围攻,而且还能立于不败之地。

郑芝龙虽然这些年统治着南海海面,但是郑家水师之所以能战胜荷兰人或者是西班牙、葡萄牙的船队,依靠的并不是质量上的优势,而是依靠的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才得以控制了南洋,但是即便如此,荷兰人抑或是西班牙人的帆船,还是可以自由来往于南洋。

这一次罗伯特他们来往于欧洲,便是乘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帆船,即便是郑家时下正在和大中朝为敌,他们还是直接来到了宁波府下船,这也说明了西方帆船却是比较厉害。

另外中西帆船还有一点区别很大,那就是船帆的应用,中式帆船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硬式船帆,这样的硬式船帆的好处是调帆方便,升帆和落帆容易,船帆利用风向容易,而且效率高,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以较少的船员,便可以操作船帆,可谓是充满了中国式的聪明才智,但是这样做同样也造成了中式船帆,必须要依靠更高的船桅,船帆也不能太宽,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了船只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过高会影响到船只的稳定性。

而西式帆船则都是软质船帆,虽然利用风向没有中式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来进行操作,危险性也比较大。

但是西式帆船却应用了三角帆来解决了问题,同时他们可以将船桅造的更高,风帆的面积也可以制作的更大,这样一来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获得了大幅度超越了中式帆船的可能性。

再加上西式帆船特有的甲板结构,使得他们的船只上可以装载大量的大炮,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哪怕仅仅是武装商船,现如今也远比大中朝海军使用的福船要厉害,对付他们中国人现在不得不依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才能取得海战的胜利。

而肖天健比谁都清楚,今后海战发展的模式,在蒸汽机发明之前,西式风帆战船还要统治这个地球大海近三百余年时间,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海上还是看谁的船只更大,装载大炮数量更多,所以假如现在不学习西方的造船技术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中国人便照样会被远远的抛在后面。

当然因为肖天健的出现,今后可能会极大的推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假如可能的话,在肖天健有生之年里,中国人是完全有可能造出蒸汽机的,那样一来中国便可以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提前进入到蒸汽机时代,用蒸汽动力取代风帆动力,但是这毕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短时间之内,为了获得一支可用的强大海军,就必须要先学习西方的造船技术。

故此肖天健对于这些罗伯特从欧洲替他搜罗来的造船工匠和水手们同样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他的旨意之下,这些西方造船工匠们为他先制作出了几条各式西式帆船的船模,使得肖天健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这些西式帆船的优缺点,同时也通过这些欧洲造船工匠们制作船模的手艺,考验了他们是否是真材实料。

好在这帮造船工匠们也都是经过传教士筛选的,手艺大多倒还真是不差,不过其中很显然也有高下之分,有些工匠是属于有设计经验的,但是大多数工匠却属于低一级的,仅限于专攻于个别工作,不能独立的建造整条船只,于是这些人很快便被分成了三组,肖天健亲自在其中选出了三个可以独立设计、监督建造船只的高手作为总工程师,其余的工匠则分配到这三个总工程师的手下,听从他们的吩咐。

至于对待这些工匠,肖天健除了给予了三个总工程师一个非常令他们满意的薪资之外,其余的那些从属于他们手下的工匠们也都各自获得了一份很丰厚的薪资之外,还给他们专门安排了通译,来帮助他们今后在中国工作,这让这帮被传教士忽悠来想要在东方巨国淘金的欧洲造船工匠们非常满意。

不过造船这种事情,是一个系统配套的工程,不单单只只要有木材和造船工匠,就可以造出好船来,同时还需要各种配套的产业才能支撑起来,比如造船少不了需要各种钢铁制品,另外缆绳帆索之类的东西也必须与之配套,这些东西倒是都好说,但是船帆问题上,大中朝显然是有短板的。

这时代中式帆船多采用硬帆,这些硬帆多为竹篾编制而成,说起来中国这个时代是个善于纺织的国家,可产出各种纺织品,尤其以所织造出来的丝绸极为精美著称,可是西方船只上却基本上都使用的是软帆,船帆是使用的质地坚固、耐磨而且紧密厚实的帆布,这时代中国因为没有这种需求,所以尚没有很好的船帆用的帆布。

但是这一点也难不住肖天健,于是他大笔一挥,便着令工部立即在杭州一带招募纺织工匠,研制船帆用帆布,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然精美绝伦的丝绸都能纺织出来,那么这种粗纺的帆布,在工艺上肯定没有多大的问题。

另外明末时代,棉花早已开始在中国普及种植,而且选育出了一些长绒棉的品种,棉布逐步的取代了麻布,成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现如今北方平定下来之后,大片的土地复耕,棉花种植面积今后会越来愈大,所以原材料方面也不成问题,这件事如果换做几年前的话,他还真不好解决,但是放在现在他已经登基称帝,掌控了巨大的领土资源之后,这等事情根本就是一句话便可以解决的。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围堵

而另外罗伯特这次带来的一帮水手显然也是经过他们筛选过的,其中一个叫舒曼的家伙居然还曾经是一条荷兰船加利恩帆船的船长,曾经带着船前往过美洲,但是后来这家伙因为有酗酒的毛病,结果一次在海上喝酒误事,错误的指挥船只行入到了暗礁群之中,造成了船只触礁沉没,结果是赔了个血本无归,好不容易辗转回到国内之后,这厮还因为酒后闹事被抓起来关了一段时间,出狱之后这家伙穷困潦倒差点倒毙在街上,结果这次听说中国皇帝要招募他这样的人才,于是这家伙决定来中国冒险一下,看看能不能捞到一笔钱,回头回国再买一条船东山再起。

肖天健得知这个家伙居然又这样的资历,顿时喜出望外,当即任命舒曼这家伙为宁波海军讲武堂担任航海教谕,至于其他的那些水手,他也一股脑全部送到了宁波海军讲武堂,充任了教官。

至于剩下的这些造船工匠们,肖天健将其分作了三批,一批派往了南京中华造船厂,一批派往了宁波造船厂,另一批则直接送往了刚刚在登州筹建起的造船厂,令他们在三个造船厂一起开工,为大中朝建造西式的帆船,至于船型上,肖天健也不贪大求全,先从百吨左右的盖伦船造起,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再开建大型的盖伦船。

当然肖天健也不能今后全部都依靠这些洋鬼子造船工匠们为他造船,最重要的还是他需要通过这些人,今后为他培养出一大批中国工匠,于是这些人授命之后,每个人还被要求,至少要为大中朝培养出三个学徒,还不能藏着掖着。

至于他们之中如果有人是滥竽充数的,那么对不起,薪俸就不要想拿了,而且还会被立即驱逐出大中朝国境。

对此这些造船工匠们也知道这高昂的薪资不会是白拿的,而且他们也不像是中国工匠们有那种所谓的惜艺不授的传统,为大中朝带徒弟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有人却提出来,他们来此工作,当初罗伯特并未提出过还要让他们授徒,假如现在让他们教授徒弟的话,需要另加薪酬才行。

肖天健顿时笑了,这帮家伙可谓是钻到了钱眼里了,他们估摸着也是想要通过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赚取一笔钱,还回欧洲定居,现在肖天健这个中国皇帝提出来要他们带徒弟,他们觉得这个东方皇帝,还是会以后让他们所教出来的学生取代他们,于是自然而然的想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道理,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大着胆子想要敲诈一把,多捞取一些实惠。

但是对于肖天健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如果是后世的话,搞不好还要付出高额的专利费,但是现在他只需要开工钱,便可以获得西式风帆战船的建造技术,多花几个小钱,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造船工匠,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于是他立即便答应了下来,和这帮家伙签订了五年的工作合同,五年之中,他们要为大中朝专心致志的工作,还要在五年之中,为大中朝每个人至少培养出十名以上的学徒,保证学徒可以学到他们所有的手艺,而大中朝除了付给他们原定的薪俸之外,还另外再给他们增加薪资的三分之一,作为他们为大中朝培养学徒的费用,如此一来双方是皆大欢喜,这帮家伙立即便被送往了各地,开始了为大中朝工作。

这样的结果,对于肖天健的大中朝和西方传教士来说,是个加大欢喜的结果,肖天健获取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人才,可以通过这些传教士带来的系统知识,来改造原有统治中国读书人几千年的教育体系,也为以后大中朝选择人才打开了一扇大门。

另外一个就是初步解决了大中朝仿造西方风帆战船的问题,同时也获得了一批善于操作这种西式帆船的教官,只要对他们善加利用,今后很短时间之内,大中朝只需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大中朝便可以很快获得一支相对强大的海上力量。

这一次传教士们回到中国,通过这件事同时还对欧洲诸国产生了另外的影响,欧洲人不管是时下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还是老牌海上强国,但是现在正逐步走入衰落之中的西班牙人以及葡萄牙人,另外还有海上力量正在崛起的英国人,都意识到了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好的消息。

这些欧洲国家,早就想像葡萄牙一样,在中国大路上获得一个桥头堡,来开展和中国的贸易,为此他们之间这些年斗的很是厉害,荷兰人更是在占领了台湾,试图长期盘踞下去,还将西班牙人从台湾的鸡笼赶走,想要独享跟中国贸易的这块大蛋糕。

但是以前明朝态度很不明朗,奉行海禁政策,使得他们对此垂涎欲滴,但是却始终没有办法打开局面。

现如今中国面临巨变,新的大中朝皇帝对于传教士的态度明显要比以前的大明王朝开明许多,而且通过传教士带回的消息,他们也看出来中国的这个新皇帝,并不想继续大明禁海的政策,这便给予了他们一个希望,这一次传教士回来,荷兰人主动承担了运送这些传教士以及造船工匠的任务,并且将他们直接送到了宁波府登岸。

趁着这个机会,荷兰人请罗伯特代他们递交了一封信给肖天健,信中提出了想要和大中朝通商的事情。

对此肖天健考虑之后,召集诸臣又商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