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方媛种田记-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还算知礼。好歹不是块榆木头。

    李氏见得多了别人家的傻女婿,倒是对着沈三郎有几分宽容,便示意服侍的丫头接了礼儿,又让道:“快坐下说话,站着怪累的。”

    略寒暄了几句,李氏便问道:“三郎怎地今日有空过门来?不是说瞧宅子去么?”

    沈三郎连忙站起身,悄悄瞄方媛一眼咧嘴一乐,道:“原本是这么定的。不过三郎总觉得心里没个谱儿,思来想去,便想到跟。。。跟媛儿商量商量。”

    话一出口,不但他自己红了脸,方媛的耳朵都跟着红了。

    饶是李氏见多识广,也对这如此直白示好的话有些汗颜了,不由掩饰地抿了一口茶,撇了女儿一眼,见女儿微红着脸儿,正气鼓鼓地瞪眼瞧人呐。

    另一个傻子就更别提了。。。。。。

    方媛其实心里是唾弃了他一口的,真个厚脸皮的,媛儿是他叫的么?不过心底却泛起一层层涟漪,盈盈绕绕的,说不出个什么感觉来。

    有什么事还特特地要来跟她商量!?

    方媛到底还是有些稀奇,忍着羞涩答了腔儿:“跟我商量?商量什么呢?”

    “宅子,总归是。。。是、咱、咱们俩住,总得你、你心里喜欢,”沈三郎能跟媳『妇』说上话,一时激动得话都说不顺溜了。

    “别真是个傻子呆子。”方媛拿帕子遮掩着,悄悄指了指茶碗。

    沈三郎整个心神儿都在她身上,忽然间福至心灵,明白了她的意思,赶紧端起茶碗猛灌了两口。

    好悬没呛着。

    到底是借机平顺了气息。

    说实话,想来见方媛,是沈三郎一时冲动。

    走在路上买礼物的时候,他就有些冷静下来了,觉得是不是太唐突了,可又控制不住心底想见一面的欲、望,最后,最基本的欲、望战胜了理智,他还是鼓起勇气上了门。

    方媛哪里知道他的这些心肠,见他把个茶碗都喝干了,不由得扶额,她这是找了个什么夫君啊。。。。。。

    不过倒是让她有了些真实感。

    ==========================================

    说起宅子,她倒是有些想法。

    姑娘家,怎么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没有什么幻想?不过是忍着罢了。

    如今得了这么个光明正大的机会,方媛自然不会错过,当即喊了草儿去她房里取了纸笔来,又吩咐:“拿螺子黛笔就行。”

    待纸笔取来,沈三郎赶紧腾出一旁摆放茶果的小方桌,十二分殷勤地铺了纸在上面。

    方媛抿嘴笑了,取了削好的螺子黛,在纸上画了个宅院的框子来。

    “。。。宅子不必很大,有个两进足够了;屋子也不用很多,惯常的三间正房带两间耳房,或者左右各三两间厢房;若是有看门上夜的,这前头得有倒座或者排房。”

    也不知是不是心里想过无数遍,嘴里说着,手下自然而然地就画了个轮廓出来。

    “还要有个马厩或者牲口棚。”沈三郎的手指往一个角上点了点,清朗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有两匹军马。”

    李氏都有些意外地瞧了过来。

    这年头马可是极昂贵的,寻常人牛都买不起,更别说马了,何况还是军马!

    沈三郎一笑,也不多解释,而是又道:“你若是出门,还要备上辆骡车才好。”

    有车就得有骡子拉,自然也要养骡子的。

    又是骡子又是马,这牲口棚也小不了。

    方媛歪着头想了想,小声问他:“以后。。。是一直在县城住,还是会回龙头村?”

    ‘咱们’两个字在舌尖上绕了一下到底羞于出口。

    沈三郎想了想,眉头微蹙,很快又松开了,认真地道:“眼下还说不准,大军刚刚班师,还要看上头的意思。”

    最后这一仗的军功还没请下来,等军功封赏什么的批下来,事情也就有了眉目了。

    不过,他又注视这方媛的眼睛,轻声问:“你。。。喜欢住哪里?”

    只要你喜欢,我会尽全力满足。

    方媛勇敢地回视着他,抿了下唇,还是轻轻道:“我。。。眼下也不知道。但我在自幼生长在这里。”

    她爹娘和亲友都在这里,自然感情深厚,对于什么龙头村完全无感。

    “不过,若是你想回去家乡去,我。。。自然是跟着你的。”

    方媛这句话,让沈三郎湿润了眼睛。

    若是李氏不在,他都想抱着人狠狠亲几口了。

    不得不说,他心底里其实也潜藏着对娶个城里媳『妇』的担忧:

    万一真如军头说的那样,他总归有一天会解甲归田,是回到他的家乡,还是留在媳『妇』熟悉的县城,这个确实是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今这横亘在他心头的难题迎刃而解,那解决问题的人还萌萌地看着他,等着他对这话的评断。

    如此,他也不能太自私。

    沈三郎胸中豁然开朗,豪情顿生,当即大声宣布道:“你相公我有本事,能挣得军功,分得好几处功勋宅,你喜欢哪就在哪要一处,大不了轮换着住就是了。”

    他也不是非得就一个宅子啊。

    方媛也受了感染,拍着手欢快地笑了起来,“对啊,对啊,狡兔三窟嘛。咱们也可以有好几个住处嘛。冬天住暖和的,夏天住凉快的,春秋有赏景的才好。”

    好吧,两人已经完全忘记了羞涩了。

第十一章 婚前琐事(捉虫)() 
第十一章婚前琐事

    两人傻子在那兴致勃勃地说着,这里要种什么花,那里栽什么树,这里要有个秋千架子,那里加一套石桌椅,什么这里搭个葫芦藤,那里开菜地。。。这哪里是过日子,简直就像是过家家!

    李氏实在是听不下去了。

    “你们说的这样的宅子,咱们满县城是一个没有的。府城里头,你外祖父家倒是有一个小庄子差不多。眼下赶紧选一个能用的,喜欢什么样儿,以后得了空再慢慢收拾不迟。”

    年轻人啊,就是太爱幻想,不够现实。

    两人听了都有些不好意思,不由相视一笑。

    方媛嘟起了小嘴儿,沈三郎赶紧朝她眨眨眼,认真而小声地道:“不要紧的,你说的我都记着呢。”

    哪怕现在办不成,以后也一定会帮你达成心愿的。

    嗯,那样的家一定很温馨。

    不过,刚才的一番畅想却让方媛的脑海里开阔了起来,对未来的新生活有了实质的打算。

    她瞄了她娘一眼,袖子底下的小手轻轻摆了摆,自己往窗前挪了几步,沈三郎心领神会也悄『摸』地跟上去。

    还不算笨。

    方媛一边假装观赏着架子上的春兰草,一边跟沈三郎嘀咕道:“倒不如先赁个宅子用。”

    “嗯?”沈三郎有些意外。

    方媛看了他一眼,“应付别人也就罢了,又何必应付自己?宅子和田地都是大事,如今这般慌张的时候何必去弄那个?勉强择了一个,只怕也不能合心意。

    我想着,反正眼下是。。。成亲要紧,赁个什么都有的宅子倒省事许多。”

    见沈三郎认真在听,鼓足了勇气接着道:“你也知道,这事急迫,我的嫁妆,嗯,家什器物,原本是存了木料,只等量了屋子好定做的。只说如今这情形,哪怕你现买屋子,也没几个月的功夫打家什啊?

    更别说还有四季衣裳鞋袜、被褥帐幔什么的,都是要按着日子新做,免得料子和花样太过时。”

    沈三郎没吃过猪肉也见过肥猪跑的,他两个哥哥成亲他可是经历过的。

    那家里条件好些的,一般提前一年左右开始筹备亲事的各种物件;家里差些的,至少也提前三个月到半年的准备。

    那提着包袱就进门的,要么两个都是穷苦人实在没啥好准备的,要么就是找个人凑合过日子,根本不当喜事来办的。

    方媛见他点头,又道:“我爹我娘说,等应付过了眼下,这些来不及置办的自然要补上。反正都已经这样了,宅子和地那么大的事又何必急于一时?在哪里成亲不是成亲?只要人。。。是那个人。

    再说,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再稳稳当当、安安闲闲地处置这些岂不更好?!”

    沈三郎在听到‘只要人是那个人’的时候,心里就像给灌满了蜜似的,甜的不行。再听后面,越发觉得媳『妇』说得有道理。

    况且,他的聘礼也还没准备呢。

    如此正好,等他回了军营,那里离府城近,军头是个见多识广的,到时候请他帮着一起采办了,好歹也弥补弥补眼下的仓促。

    沈三郎思虑过后点点头,对方媛道:“就是太委屈你了。”

    方媛『摸』了把自己的脸,骄傲地一扬眉:“谁让我长得好呢!再说,满城里委屈的姑娘又不止我一个。”

    自打出了采选秀女这事儿,她们这些姑娘,只要不想着入选,注定是要委屈的了。

    方秀才一脚踏进来,刚好听了半截话,扬声道 :“媛儿要是不介意,赁个宅子倒是便宜,咱们家后街上就有一个不错的。”

    他们夫妻俩也不是没想过赁个现成的宅子,甚至商量过挤出钱买个小院子给女儿成亲用,只不

    过那样跟招上门女婿似的,一个是沈三郎必然不会同意,再者也实在委屈女儿了。

    既然女儿自己想赁个现成的暂用着,那是再好不过了的。

    =========================================

    原来李氏见沈三郎上门来了,到底是男客,儿子们又去读书了,便悄悄打发了人去寻方秀才回来。

    此时见方秀才进门,一眼打量过去见衣衫和鞋子都还没换过,便赶紧招呼他先去更了衣再来见客。

    对于妻子的这些小讲究,方秀才也是习惯了。

    他难得地跟沈三郎解释了几句:“你还有两个舅子,今日都去读书了。不过我已经给他们先生打好了招呼,从明日开始让他们请几天假,等媛儿回门后再回去读书,到时候就能常见了。”又喊了女儿先替他待客便先往正房里去了。

    沈三郎原本是打听着有两个小舅子的,进门一直没见到,怀里揣的礼物也没送出去,听了这话倒是有些羡慕,到底是有个秀才出身的爹,自小就能读书识字的。

    看着岳父踢踢踏踏地跟着岳母出去,一路嘀嘀咕咕地,岳母偶尔侧脸含笑说上一句话,不由想起小时候他爹娘相处的情形。

    他爹平时话不多,一般不『乱』发脾气,他娘倒是个爱唠叨的,从他爹到孩子们,都是他娘手下的‘猎物’,想收拾哪个就收拾哪个。

    尤其是他小时也淘气,他娘气急了捉了他过去,扒了裤子就拿笤帚往屁股蛋子上招

    呼。

    他爹从不跟他娘吵,顶多说一句什么‘女人家就是啰嗦’之类的话,实在烦了就出去溜达一圈再回来。。。。。。

    他扭头瞅着方媛,虽然接触不多,但他感觉得到这丫头是爱娇又有些小脾气的,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像他娘那样收拾小崽子们?

    嘿嘿嘿,沈三郎不由无声地傻笑着。

    ============================================

    “。。。这些银钱也不敢当成聘礼,只请岳父岳母看着『操』办亲事、打点酒席。至于聘礼,容三郎过后补上。”

    对于这几乎算得上是匆忙间‘拉郎配’的女婿,方家一直没怎么提聘礼的事。

    毕竟,没谁出门办个事,还随时把娶媳『妇』的钱揣身上的。再说本就是自家急着嫁闺女,又不是人家着急娶媳『妇』。

    但并不是说沈三郎娶媳『妇』就一文都不出的。

    果然,李氏打开小布包,金光灿灿的一小堆金叶子晃花了人眼!心里也舒坦了许多。倒不是银钱多少,而是这才像嫁闺女。

    方媛倒没这些想头,却满心好奇地瞅瞅沈三郎,又看看金叶子:他一个吃兵饷的,哪里来得这许多金子?!

    沈三郎自然拣那浅显的给她说了:“咱们上战场是搏命的,打了胜仗或杀敌,自然是有赏钱的。却不能给寻常的铜钱铁钱。不然,各个身上揣得沉甸甸的,还怎么上阵杀敌呢。”

    大军扎营休整期间还好,不然转战各地,随时随地可能遭遇敌情,随时随地进入战斗,一切没必要的辎重都是负担。所以,大秦的律令规定超过十两银子的军赏钱就直接给金叶子了。

    这个东西好,又轻又值钱,还能折起来,很好保管。

    原来如此。

    方媛跟着涨了一回见识。

    方秀才早从许县令那听说了沈三郎不是个身无长物的,却也没想到会有这一包的金叶子!

    当即让人去取了小戥子来现称了,总计四两八钱。

    按照官府的定价,一两金叶子兑换十六两官银;而军赏的金叶子兑换不许收取汇水,按照实价折官银七十六两八。若是换成铜钱铁钱就更多了。

    这些银钱在茂县『操』办一场亲事,绰绰有余了。

    因此,方秀才取了三两金叶子,剩下的仍还给了沈三郎,道:“这县里头的人都还卖老夫几分薄面,这些钱置办些应景的物件,定喜事班子连同花轿喜娘,请唱礼司仪的谢礼,外加酒楼定喜宴酒水。。。尽够了的。”

    娘家该出的那不部分自然由他们来出。

    “咱们县赁宅子不贵,寻常你们说的那样的,带了全套家什一年不过八百文,你们就先赁个半年吧。”

    半年的时间,就是新盖个宅子也完工了。

    李氏『插』话道:“你们若是想自己开伙,倒是得添置些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什么的,回门礼也得提前预定好了。”

    这些琐事,说起来没个三天都说不完,方秀才连忙看看天『色』,道:“趁着时间还早,这就去先去把宅子定下来,其他的事回头再说也不迟。”

    李氏眼瞅着丈夫带着女儿、女婿逃也似地出了家门,哼了哼,嘀咕了句:“好像他扎嘴儿了不用吃饭似的。”

第十二章 想看看我() 
第十二章  想看看我

    方秀才带着女儿和准女婿一出门,迎头便‘偶遇’了几个熟人。

    方秀才暗自发笑。

    刚才回来,他就瞧见附近有人探头探脑的了,这些人有男有女,正是周围几条街上最好信儿的。嗯,有他们参合一把,媛儿的亲事用不到明天,半个城的人就都知道了,不错不错。

    倒不用他特地让人去宣扬了。

    可见,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用对地方,都有意想不到的奇效。想到这里,方秀才的脸『色』越发和气起来。

    方媛见她爹刚才还急着出门来着,现在反倒揣着手慢悠悠地溜达起来,多少有些想不明白了:按说她爹以往最不待见这些长舌『妇』、碎嘴男的,怎么今天倒和颜悦『色』起来了?

    不过眼瞅着有人过来,她连忙把自己往她爹和沈三郎的那边藏了藏,显然是不乐意给人瞧见。

    沈三郎见状警惕地瞅瞅那几个形容略带‘猥琐’的男女,衣服底下的腱子肉跟着鼓胀起来,他低声询问道:“怎么了?”

    方媛微微摇头:“没什么。”就是不大喜欢跟这几个人碎嘴人搭腔而已。

    两人正悄悄地嘀嘀咕咕,那边已经有人靠过来很大声地打招呼了:“哟,秀才公这是往哪儿去呀?”

    在茂县,虽然方主簿有着本县县令大人第一、他主簿大人第二的官职,可本地人,尤其是街坊邻居还是喜欢称呼他一声“方秀才、秀才公”什么的。

    无他,显得格外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