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锌与白览互相看看,同时笑了起来。

“桓齮都败在河北,更不要说蒙武了。”麃公哂笑道,“蒙武的战绩无法与桓齮相提并论,至于用兵之道,他更是拍马追不上。去年桓齮打河北,咸阳倾尽全力相助,而这次蒙武呢?靠大王给他撑腰就行了?打仗其实就是打钱粮,现在咸阳钱粮明显不足,蒙武要打就要速战速决。但李牧会与他速战速决?李牧拒绝决战,战局就会拖下去,那时候楚系不拖他的后腿就算奇迹了。”

“既然你们都认为我大军此次攻打河北胜算不大,那大王难道想不到?”宝鼎故意问道。

“大王?”司马锌微微一笑,“如果大王都能像我们这么想,他还会迫不及待的再次攻打河北?”

“有时候,不是大王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形势使然。”王翦叹道,“战场上的胜负如果人人都能预测,那还需要打仗吗?对于今年这一仗,我们有我们的看法。我们之所以不看好蒙武,其实就和去年一样,去年桓齮身不由己,今年蒙武更是如此。一个大军统帅如果受制于君王,受制于朝堂,那这仗还怎么打?”

“北疆军今年会不会进入河北战场?”宝鼎又问道。

“当然不会。”公孙豹冷笑道,“你小子什么意思?明知故问啦?”

“那你们打算让北疆军干什么?像去年一样在晋阳押运粮草辎重?”

王翦、麃公等人齐齐望向宝鼎。

“武烈侯对河北战局有什么看法?”司马锌笑呵呵地问道。

“河北战场管我们什么事?蒙武打赢了,对我们没好处;他打输了,我们也未必能卷土重来。”宝鼎笑道,“但是,假如蒙武打输了,我们打赢了,我们就一定能东山再起。”

王翦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宝鼎这话是啥意思。

“你小子到底想说什么?”公孙豹冷叱道,“我们打赢了?我们在哪打?谁会让我们去河北?”

“谁说我要去河北打仗?”宝鼎笑得更诡秘了,“北疆军的职责是戍守北疆,是抵御匈奴人,是把匈奴人阻挡在长城之外。”

匈奴人?王翦和几位老将交换了一下眼色,若有所悟。

“李牧南下了,他的代北军主力也南下了,他在河北战场又把秦军给击败了。”宝鼎举起一只手,在食案上重重地划了一条线,“这个时候,整个北疆,不管是秦国的北疆还是赵国的代北,兵力都非常空虚。如果你们是匈奴人,你们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嗤……”公孙豹翻了个白眼,“鸟,你小子瞎扯淡。你凭什么认定匈奴人会南下掳掠?再说了,你知道他们攻击哪?是打我们,还是打代北?”

“这重要吗?”宝鼎笑了起来,“如果我们成心想和匈奴人打一仗,那只要派个人跑到大漠上吆喝一声就行了,然后匈奴人就会迫不及待地南下杀来。你要他打哪,他就会打哪。”

王翦微微皱眉,他已经明白了宝鼎的意思,“我们并没有把握击败匈奴人。”

“我有。”宝鼎用力拍拍自己的胸脯。“给我三千骑,我就能横扫大漠。”

“扑哧……”公孙豹忍俊不禁,一口酒全喷了出来,指着宝鼎哈哈大笑,“竖子猖狂!”

王翦、白览和司马锌笑而不语。宝鼎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几万北疆军如其在晋阳给人押运粮草,倒不如北上长城,伺机与匈奴人打一仗,只要打赢了,命运就控制在自己手中,只是,这件事并没有想像的简单,必须拿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麃公没有笑,他很严肃,他相信宝鼎是个创造奇迹的人。

“武烈侯此言当真?”麃公问道。

“当然。”宝鼎笑道,“守住长城有多大功劳?我们若要建功,就必须深入大漠,出奇兵,打一场大胜仗。”




第一卷 崛起 第130章 匈奴人

宝鼎借着酒兴,大谈奇袭之术。

一百年后。仅仅在一百年后,大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横扫大漠,重创匈奴人,汉匈南北战争因此攻守易行。这是何等辉煌而伟大的功绩?

这个时代的匈奴人正在崛起于大漠,它的东北面尚有东胡人,西北面还有月氏,整个北方大漠还在维持着三足鼎立之势,但很快,随着匈奴人的天之骄子冒顿横空出世,匈奴人将征服东胡,驱逐月氏,独霸大漠,然后冒顿带着浩浩荡荡的匈奴大军越过长城,南下攻击中土,旷日持久的南北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如果大秦帝国没有灭亡,大秦人将要面对大漠上的一代雄主冒顿和他那支强大的匈奴大军,到了那个时候,帝国能否击败他们?年复一年的战争会不会拖垮这个新生的帝国?战争的巨大消耗必然会激化帝国内部的矛盾,这个矛盾会不会爆发?一旦爆发了,这个新生的帝国会不会轰然倒塌?

换句话说,就算宝鼎改变了历史轨迹。挽救了大秦帝国的生命,让大秦人在统一天下十五年后没有灰飞烟灭而是延续了国祚,那么,他是否有效缓解了帝国内部激烈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帝国终究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它就像一棵腐朽的大树,一阵狂风就能将其连根拔起,而从北方大漠呼啸而下的匈奴大军就如同咆哮的狂飙,会将帝国席卷一净。

或许在未来,宝鼎努力了一辈子,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最终力挽狂澜,将帝国从起义大军的怒潮里救了出来,但帝国逃得过天之骄子冒顿和他统率的几十万匈奴骑军的攻击吗?宝鼎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对手太多太多,任何一个都足以致命,他只能竭尽全力,一个一个地铲除,去消灭,而匈奴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

这时候主动北上攻击,只要时机选择得好,战术运用得当,必能给匈奴人以重创,必能阻止或者延缓匈奴人统一大漠的步伐,这对未来的大秦帝国显然有难以估量的好处。

当然,就目前的南北形势来说,这种攻击即便取胜了。能否取得预期的可能影响到甚至改变南北历史的作用,宝鼎无从预测,但他抱着一种良好的愿望,一种试图改变历史的雄心壮志,在本能的驱使下去做一些在他自己看来都是无法完成的或者说是极度幼稚的事。

宝鼎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副未来天下局势发展图。在他看来,南北局势正在齐头并进,匈奴人在未来几十年内势必统一大漠,他们将在万里疆域建立一个拥有几十万骑军的强大王庭,而中土统一的步伐会更快,大秦人将最终吞并六国一统四海,然后就必然会发生南北战争,匈奴人和中土人将在长城一线浴血厮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对于中土来说,南北战争给中土人留下了一段屈辱的血淋淋的教训。大约在六百年前,北方犬戎攻克了大周王国的都城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迫使周王室西迁洛阳。历史上把以镐京为都城的周王国称之为西周,犬戎攻克镐京,事实上就是灭亡了传承二百七十五年的西周王朝。(东周如今也灭亡了,东周传承五百一十五年。最后在秦庄襄王登基称王的那一年,被吕不韦灭了。)

犬戎灭西周,遥远的历史了,但这是个耻辱,中土人的耻辱,它牢牢铭刻在史册上,时刻提醒中土人,北虏是中土的敌人,会让中土亡国灭种的敌人。

宝鼎这番话终于引起了老将军们的重视。

中土自始至终就没有停止过与北虏的战争,尤其是秦国,更是在与北虏的战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犬戎攻克镐京,占据了关西。秦襄公勤王有功,周平王就对他说,只要你击败了犬戎,赶走了他们,关西就是你的。结果二十年后,秦襄公和儿子秦文公就夺回了关西。秦建国于西陲,西北两个方向都有北虏,南方则是古蜀国,向东则是周王室和强大的晋楚两国,生存环境极度恶劣。老秦人没办法,只能与北虏连番恶战,从西北两个方向拓展领土。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力渐渐增强。到了昭襄王,迎来了它的辉煌,北征义渠,西吞诸羌,南并巴蜀,东击中土诸国。疆土空前增加,人口暴涨,军队武力更是称雄于中土。

秦国的疆土不断北扩,终于迎来了两个最强的北虏对手,一个是河西的月氏,一个是匈奴人。秦国雄心勃勃,志在吞并六国一统四海,于是便对北虏采取了被动防御之策,长城就是这种策略下的产物。

同在中土北疆的赵国和燕国也采用了这一被动防御策略,原因无他,王国实力实在不足以支撑两线作战,只能筑长城御外虏,从而集中力量逐鹿中土,争霸天下。

中土北疆三国修筑长城的时候,北虏诸种也在大漠混战,各自为政,实力有限,一道长城足矣,但如今形势变了,大漠上的匈奴人雄起了,他们就像大秦人志在统一中土一样,他们也是雄心万丈要统一大漠。

可以想像,一旦大漠北虏诸种都被匈奴人征服了。都聚集到匈奴人的单于王庭,都在匈奴人的大旗下作战,一道长城挡得住他们吗?四分五裂的中土诸国挡得住他们吗?肯定挡不住,肯定会被匈奴人各个击破,所以,中土人要未雨绸缪,大秦人要尽快吞并六国完成统一,继而集结中土所有的力量,准备应对即将开始的南北大战。

宝鼎极尽夸张之能事,把南北形势说得很严峻,极力鼓动老将军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大漠。怂恿他们利用这次机会主动出击,一来可以给老秦将领们建立功勋,二则可以重创匈奴人,以期阻缓匈奴人统一大漠的步伐。

但老将军们岂是这样好糊弄的?公孙豹久在北疆,对北虏之事了若指掌;王翦、麃公长期戍守长城要隘,对匈奴人的动静更是倍为关注。虽然宝鼎把匈奴人说得很厉害,把匈奴人统一大漠的后果说得严重,但匈奴人毕竟还没有统一大漠,对中土还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威胁,尤其李牧在阴山以北重创匈奴人之后,匈奴人就改变了策略,转而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与月氏、东胡人反复厮杀,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也就是匈奴人没有征服月氏和东胡之前,南北战争全面爆发的可能性并不大。

宝鼎冷笑,一句话就把几位老将军驳斥得哑口无言。

“当年犬戎南下,镐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杀,这事大家想必很清楚,那么我问问你们,当初是是谁鼓动和怂恿犬戎南下攻打镐京的?”

王翦等人哑口无言。

当年周幽王宠幸褒姒(si),废了王后和太子。王后是申侯之女,所以太子宜臼逃到申国求救。申侯大怒,当即联合缯国和西方犬戎攻打镐京,结果引发了一场空前浩劫。

这一幕会不会在中土重演?假如赵国在秦军的攻击下即将亡国了,假如燕国在秦军的攻击下危在旦夕了,这时候,赵国、燕国会不会不顾一切,向匈奴人求救?假如匈奴人与赵燕两国联手,秦国腹背受敌,两线作战,能否成功击败敌人?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并没有错误,就怕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明明看到危机却视若无睹,任由形势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那才是最可怕的灾难。

“当年如果不是李牧主动出击。围杀匈奴主力,却匈奴七百余里,今日邯郸必将腹背受敌,国祚早已毁于一旦。”宝鼎正色说道,“今日再看看我大秦,西有诸羌,北有月氏和匈奴,陇西、北地两郡时刻处在北虏人的威胁之下,一旦北虏蜂拥而下,陇西、北地丢失,则关西岌岌可危。到了那个时候,我大秦腹背受敌,不得不两线作战,请问大秦还有实力问鼎中土,一统天下吗?”

纵观天下大势,宝鼎的说法当然值得重视,但眼前的事实是,大漠北虏诸种正在逐鹿厮杀,月氏和匈奴人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南下征战?历史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大秦统一天下直到灭亡的二十多年里,正是头曼、冒顿两代大单于带着匈奴人统一大漠的最后时刻,但大秦灭亡的那一刻,冒顿也恰恰完成了大漠的统一,然后他带着四十万控弦北虏呼啸而下,与刘邦在白登大战,差点把刘邦和刚刚诞生的大汉帝国彻底扼杀。

白登大战发生在公元前200年,距离现在还有三十二年的时间。三十二年,弹指一瞬间的事,未雨绸缪不但有必要,而且还一定要马上拿出实际行动,最好是能将崛起中的匈奴人打得伤痕累累,让它根本就没有崛起的可能,让大漠诸族长久维持混战局面,这对大秦的统一大业和帝国的茁壮成长显然有巨大好处。

历史上,始皇帝在统一不久便发动了北伐,蒙恬率三十万将士攻克了河南(贺兰山以东的河套南部地区)和云中(河套地区)。云中本来就是赵国的领土,赵国在阴山南麓筑有长城。蒙恬在攻克河南之后再打云中,说明当时匈奴人已经南下了,帝国北疆的安全受到了匈奴人的威胁,北伐势在必行。

后世史书把秦军北伐和修筑长城列为秦始皇的两大罪状,简直是可笑至致,无耻至致。

秦始皇北伐距离冒顿南下入侵不过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可以想像,秦始皇的北伐是不是势在必行。假如没有秦始皇的这次北伐,匈奴人南下的时间可能要提前。假如冒顿提前四五年南下,中国的历史势必要改写,因为当时帝国崩塌,中土一片混乱,随后又有楚汉相争,中土生灵涂炭,烽烟四起,这时候匈奴人南下,谁能抵挡?谁去抵挡?

所谓万里长城不过是把秦、赵、燕三国长城相连而已,工程量不值一提,蒙恬一两年就完成了。正是这道长城,在大汉国刚刚诞生成长之际,在匈奴人鼎盛时期,成为中土抵御匈奴的一道坚固屏障,她凭借着自己雄壮的身躯,守护着中土,守护着大汉子民,给他们赢得了几十年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

这当然不能算是秦始皇个人的功劳,但后世写史的人也不能颠倒黑白,硬把一件好事说成了十恶不赦的坏事,并且让秦始皇背上了千古骂名。刀笔吏之狠毒无耻实在让人瞠目,但没办法,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生存法则就是如此,谁让以刘邦为代表的平民在烽火之中,把传承了八百余年的旧贵族永远的彻底的埋进了地狱?任谁坐在秦始皇这个位置上,都将被这帮平民,这帮“革命者”踩在脚底下肆意践踏。古今莫不如是。

宝鼎自从秦王政提出再攻河北之后,便萌发了北上袭击匈奴的想法。他身处于这个大争之世,把未来的历史放到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再仔细想一想,很多历史真相便露出了真容。

大秦帝国这段历史本身就语焉不详,云山雾罩的难窥其貌,至于匈奴人的崛起和崛起之后对中土的威胁,更是一笔带过,提都不提。如果不是有著名的白登之围,恐怕后世人只能从汉武帝的辉煌功业中去估猜匈奴人崛起的过程了。

好在有“白登之围”。由此倒推,不难发现大秦帝国自诞生之初,便受到了匈奴人的严重威胁,于是秦始皇下令北伐,修长城,修直道,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抵御匈奴人,而无论是北伐、修长城和直道,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这再一次加重了帝国对中土庶民的盘剥,再一次激化了帝国内部的矛盾。

如果能抢在匈奴人统一大漠之前予其以重创,如果能阻止或延缓匈奴人统一大漠的步伐,那无疑会减少帝国对中土庶民的盘剥,缓解帝国内部矛盾的激化,这无疑也会给宝鼎拯救帝国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

所以,宝鼎考虑再三,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鼓动和怂恿老秦人主动出击攻打匈奴,但想法是好的,做起来的难度就太大了。姑且不说秦王政是否同意,公卿大臣是否认可,单以秦国的财力来说,就无法支撑这样一场小规模的北伐作战。

公孙豹质问宝鼎,“几万大军深入大漠,粮草辎重怎么办?”

麃公也提醒宝鼎,“当年李牧重创匈奴人,他采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