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砖-第7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烨在衡阳城外挖了一个好大的坑,只要是确定是参与了叛乱的,全部捅了一刀之后就扔进大坑里,这一切都是当着李象的面进行的,当呕吐的已经天昏地暗的李象发现最后自己也被军士抬起来扔进大坑里的时候,终于觉得自己好像一件事情都没有猜对……

第53节 权臣的生活

在把李象弄进大坑之前,断鸿带着长孙的信函过来,一个不认识的太监也带着小皇帝李厥的旨意匆匆的赶过来,不用说,都是为李象求情的。

李象在大坑里不断地祈求,哀嚎,恳请云烨先看看皇太后的书信,看看弟弟的旨意然后再处理自己,并且痛哭流涕的表示自己一定改过。

云烨的脸就像冰块一样寒冷,坐在大帐前的椅子上一言不发,强大的气场让断鸿几次想要说话,又闭上了嘴巴,另外一个太监就更加的不堪,躲在断鸿身后根本就不敢看面前的这场惨剧!

活埋人这一招是李二亲自教云烨的,当年在高丽,云烨和李承乾呕吐的天昏地暗,那个时候云烨认为这是一种极度残忍的杀人方式,是不道德的行为。

不过现在他发现,愤怒有时候一定会遮蔽人的理智的,为了大唐以后再不出现这样的恶事,云烨决定用这个最残暴的法子震慑一下那些野心勃勃者,命令画师将面前的这一幕完整的画下来,从各个角度展现一下人在绝境的恐惧。他准备将这几幅画,装饰在万民宫,名字就叫做《叛乱者》!

李象被黄土慢慢的掩埋掉,直到最后他都没有放弃告饶,但是那些铁血的玄甲军将士无视他许诺的金山银海,机械般的把最后一锹土丢了下去,遮住了李象的脸庞……

战马连环着在土堆上不停地踩踏了一整天,直到那个土丘变得和大地一样平坦,云烨才住手,要过画师手里的草图看了之后,就命他们必须一刻不停地作画,在断鸿他们回京之前一定要完成,他需要断鸿将这些画作在万民宫做一个展示。

打开长孙的信函,果然如同云烨预料的那样,长孙请求云烨在可能的情形下饶李象不死,从云烨出京展现的怒火来看,长孙认为李象死定了,稚嫩的李象想要和云烨这样的名将交锋,根本就是在找死,所以写下了这封信,希望可以救李象一命。

云烨将长孙的信函放在一边,当着那个送信太监的面打开李厥的旨意,这封旨意是李厥亲手写的,上面的字迹还非常的稚嫩,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己哥哥的同情,和歉疚,认为是自己当了皇帝才导致自己的哥哥发了狂,希望先生不要杀自己的哥哥,让他能够好好地活下去。

云烨看完皇帝的旨意,长叹一声取过笔墨亲自给李厥上奏折,长孙的信函他可以不理会,回京之后解释一番也就是了,李厥的旨意自己却必须要有一个交代,必须清楚的将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干的原因,抽丝剥茧的给他说清楚,讲明白。

“臣云烨在万里之外顿首,衡山王李象……”

李厥的贴身宦官,恭敬的在一边伺候云烨上书,原以为以大将军的作风,三言两语就能给皇帝一个交代,但是他发现,云烨已经写了满满的十页纸依旧没有住手的意思,从开篇李象造反开启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说起,再说到衡阳七府的惨状,好好地富庶之地被李象弄得宛如人间地狱,然后再说自己为什么一定要用最残酷的手段处理掉李象的原因,一桩一件说的非常清楚明白,最后告诉皇帝,自己的大军在剿灭衡阳叛乱之后,皇帝就该派出大臣来抚慰衡阳的百姓,奖励在叛乱中坚贞不屈的臣子,处罚那些追随李象造反的佞臣,挑选地方贤良从他们中间任命地方官吏,重新组织生产,收拢离散的流民,清剿流窜于乡野里的零星叛匪,让衡阳在最短的时间里安宁下来。

“臣率大军平叛,自当迫之以武,凌之以威,大军过处摧枯拉朽当为第一,陛下当怀之以柔,示之以恩,以收拢民心为上。

臣受皇家三代恩惠,尤受先帝托孤重任,不敢有半分的懈怠,遥想太宗,高宗情义,十年之内自当为陛下前驱,荡平大唐不法事……”

写完这封奏折,已是月明星稀之时,想到李承乾如今尚未入土就遭逢人间惨事,不由得伤感万分,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杀掉了他的儿子,当年俩人一起被绑在椅子上观看活埋俘虏时的情形,如今更是历历在目,李承乾与其说是自己的皇帝,不如说他是自己的朋友,李承乾从未在自己面前说过朕这个字,他都是在用我这个称谓。尤其是在临死前任命自己为骠骑大将军,长安留守,就说明他对自己的信任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既然已经说好了十年之约,那么自己就再看守这个由无数人缔造的辉煌盛世十年。

太监小心的将奏折上的多余墨迹那干布吸去,摊开来晾干,这才一一收进奏折的本章里,云烨很不习惯在小小的本章上书写,谁都知道他的这个癖好。

当着云烨的面太监封好了火漆,小声的向云烨请示自己的归期。

“明日就走吧,请陛下早日派大臣下来收拾乱局,此事不可迁延,如果李义府和张谏之胆敢无端阻挠,老夫回京之后自然会去问罪,大军明日就会出发荡平涪州。”

太监躬身从云烨的大帐里退出来,摸摸怀里揣着的那本厚厚的本章,得意的看了一眼依旧守在军帐前的断鸿,甩甩袖子就回了自己的帐房。

断鸿走进大帐之后就听云烨没头没脑地问道:“太后怎么会给我这样的一封信?李象不死不足以震慑天下,尤其是现在陛下尸骨未寒,他的儿子就束甲相攻,何其的恶劣,这哪里还有半点父子兄弟的亲情?这样的人如果都不杀之,太后打算以后让多少人称王?”

大帐里没有别人了,断鸿找了一把椅子坐下来说:“太后是做人家祖母的,当然就要有祖母的慈悲心怀,陛下是做人家兄弟的,自然也要有孝悌之念,这些话是必须要说的,至于行不行,自然要看您这位骠骑大将军的意思。

您也清楚,现在朝堂上以您为尊,太后和陛下不好下的决心就需要您来拿,您也是皇族,大长公主殿下已经进京,大鸣大放的住进了云家,虽然被咱们的一品夫人送到小院子里去住,这也是您的家事,外人管不着,皇家在处理您的家事的时候,依然是采取捏着鼻子认了,只不过皇家宗人府这一次把你家写进了宗谱,这是太后的主意,估计您没办法拒绝吧?

衡山王造反,天下局势变得微妙,兼之衡山王早就派出细作在长安城宣扬谣言,说陛下得位不正,还说是陛下害死了先帝,世人都知道这是无忌之谈,但是有些居心叵测的人却愿意相信,并且跟着传播谣言。

但是随着您带着三千铁骑出京之后,所有关于衡山王乃是真命天子的言论就消失了,因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官员,勋贵,王族,亦或是我们的敌人都知道,李象的军队在您面前根本就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他们唯一还能有的一点念想就是您不会下杀手。

太后在得到岳阳的奏报之后,叹了口气说衡山王死定了,还说别人杀王爷可能还有顾虑,但是您杀起王爷来没有半点的顾忌,当年太宗爷在位的时候,您就敢弄死李元轨,现在将衡山王活埋奴婢是一点都不吃惊啊。

太后还说您要是执意处死衡山王,就说明您已经开始烦躁了,想用重手段威慑天下,好让您安安生生的渡过和先帝的十年之约,奴婢和您也是老相识了,今日散发着杀气的您,还真的是暴躁的前兆,奴婢本来还想劝您给衡山王一个体面的死法,后来还是住了嘴,楚公,您现在可不能烦躁啊,一个操持不好,大唐国君年幼,镇不住场面,会出大问题的。”

云烨没好气的断鸿说:“人家收拢权臣,送到家里的都是年轻美貌的公主,怎么到了我这里就送来一个老婆子?”

断鸿尖锐的笑声在大帐里响起,拱拱手对云烨说:“却不知楚公满意哪一位公主?奴婢这就传信回去,要他们把您中意的年轻貌美的公主洗干净了送到云家庄子,这点事奴婢还是能做主的,先帝可是留下了六位公主啊!”

想想李承乾那几个糟糕的女儿,云烨叹口气摇摇头说:“还是算了,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老婆子就老婆子,好歹是娃他娘,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不过太后这么做岂不是要我的家宅不宁?辛月的脾气你知道,你恐怕都没少受她的气吧?安澜也是一个习惯掌权的女人,这两个女人住到了一起,我的家里恐怕有的乱了。太后这根本就不怀好意,她到底是要我处理朝政呢,还是处理家事?

知道太后担心什么,你回去告诉太后,我处理完这里的事情就回长安,以后只要不出现叛乱我就不会离开京城,即使有了叛乱我也不打算再出来了,躲在长安调兵遣将即可!”

断鸿笑着说:“太后不管多么睿智依旧是女人,有点奇怪的念头有什么好稀奇的,她最喜欢看到的事情就是你能每天去给她请安,只要看到你在长安,她的心就是安定的。”

第54节 新四民论

云烨留在衡阳没有走,竖立起来自己骠骑大将军的营帐,作为武散官的顶级,自然就有建衙开帐的权利,军法审讯罪犯很简单,只有简单的杖或者斩,如果云烨变态一点,还能把人活活的打死,不用背负责任。

狄仁杰作为审讯官非常的合适,所以云烨也就不再费心思,而是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衡阳一地的治安上,和狄仁杰一起来到衡阳的还有抚民官元嘉,这是一个官声很好的人,虽说五十几岁了才混到五品官,但是他好像并不在意,尺把长的胡须飘拂在清癯的长脸上,显得非常的儒雅。

就是这个少年,当初义无反顾的娶了燕来楼的歌妓,虽说和他同期的沈功海,姚四,以及猪鬃早就是大唐赫赫有名的官吏了,尤其是沈功海,如今从河东黜治使的位子上一跃而成为户部左侍郎,算是平步青云了,元嘉的升官速度却远远地追不上沈功海,总是跨不过四品官这道天堑。

在大唐所谓的高官指的就是四品以上的官员,四品以下的还入不了皇帝的法眼,尽管元嘉的政绩很优越,但是他每年的考评只能是中平,最大的原因就是个人德性有亏。

狄仁杰是异类,他的升官速度别人不好攀比,有一个很厉害的师父如果还不能平步青云,那就太丢脸了,所以云烨对狄仁杰从来都是放任不管,他自己的才华足够他在朝堂上立足。

“元嘉,你在惠州任上治理了水患,在随州任上又开辟了商道,就这两样功绩也足够你在官员中脱颖而出了,怎么到了现在依旧是一个五品官?如果在衡阳任上再担任抚民官,你可是大唐担任刺史一职最多的人啊,说你私德有亏,老夫却是不信的,你还干了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让吏部这么折腾你?”

云烨笑眯眯的瞅着自己的学生,喝了一口热茶笑着问道。

“回恩师的话,弟子从一介白衣能够成为封疆大吏,已经是大造化了,五品官可能就是弟子的能力极限,让恩师见笑了。”元嘉小心的回答,看样子多年的官宦生涯到底把这个人的棱角打磨的干干净净。

云烨挥挥手笑道:“这哪里还是书院那个铁骨铮铮的好汉子说的话,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你是我的学生,先生自然不会看着你被人欺负而置之不理,如果是别的原因,老夫不管,如果是因为你发妻的事情,先生还是能过问的,一群狗才,李纲先生做的媒人难道都不能证明你妻子是个好女子吗?先生好歹也喝过你夫人敬献的茶酒,我会去吏部问问的。”

元嘉起身叩谢过先生之后拱手道:“先生大可不必如此的大费周章,沈功海,姚四,朱宗他们都曾经为我鸣过冤,是弟子不愿意进入长安,否则三年前弟子就该调任户部主事,弟子多谢先生的关心。”

云烨觉得很惊讶哦了一声道:“这是何故?难道你已经没有了进取心吗?”

“弟子雄心尚在,只是雄心牵挂在百姓身上,而非官职上面,如今我大唐国势如日中天,上有圣明的天子,和先生这样宏才伟略的智者掌舵,大唐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弟子发现,我大唐不缺少盖世的名将,不缺少指斥方酋的英才,唯独缺少能安下心来引导民众前进的地方官,弟子不才,自认在书院没有混日头,一生所学如果不能用于实践,才是一件大悲哀的事情,至于地位名禄小事尔,如果弟子进入户部担任主事,整日里埋首案牍之中,那样一来,弟子学的学问就会荒废掉,不划算啊。”

“哈哈哈,好一个元嘉元弘毅,老夫不如你啊!不过,你拿着这么大的一个箱子所为何来?不会是前来行贿的吧,你先生一辈子富贵,眼界可不低哦!”

元嘉笑的灿烂,露出满嘴的大白牙笑眯眯的打开箱子,从里面捧出一本本的手记放在案子上指着这些手记说:“先生您看,弟子这些年并非尸位其上,为官四任刺史,让学生对民这个概念有了新的理解,所以用了两年才编纂整理完毕,弟子为他起名叫做《民论》,中间可能有些地方说的不是很清楚,那是弟子才疏学浅的缘故,还请先生斧正!”

云烨笑眯眯的打开最上面一本,一行圆润的毛笔字落入眼帘,瞅了一眼就大吃一惊!

“《春秋·榖梁传》云:‘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管子·小匡》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意为国家的柱石。《汉书·食货志上》云:‘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然世事更替,变化无穷,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管仲)。’元嘉认为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云烨看万这一段瞅着元嘉说道:“你打算将士农工商摆在同一位置上?你预备将士人的特权全部平民化?”

元嘉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自己的老师道:“都是爹生娘养的血肉之躯,因何要分出一个高低贵贱来?将后天的物质条件强加给先天的生人,这样有违天道!”

云烨点点头说:“我知道了,你的书没人愿意给你印刷是不是?然后你就觉得老师的头比较大,扣上这样的一顶帽子不算什么事,就来找我顶缸?知不知道你的学问散播之后会有什么影响?首先要过的就是天赋皇权这一关,小子,说到底,你还是没有为真理豁出性命的打算。”

元嘉奸笑道:“先生在给弟子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说的可是如何自保啊,弟子自然会从善如流,现在元宝儿给弟子生了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家里的日子虽然比不上大富之家的钟鸣鼎食,却也过的安康自如,这样的好日子弟子还没有过够,所以只能拜托先生将这本书付梓。

原来想找沈功海,结果那家伙被吓得屁滚尿流的连夜逃遁,姚四,朱宗也不愿意帮忙,现在他们只要听到弟子登门拜访,就会立刻装病!”

云烨苦笑道:“别说他们,先生我现在也有病倒的想法,你先生现在是权臣,作为权臣如果不想当王莽,那就不能去伤害皇权,除非我现在像曹操一样加九锡,不过那样一来,是个什么后果你知道吗?”

元嘉点点头说:“大唐就会立刻大乱,很可能分奔离析。”

“那样的场面你想见到吗?”云烨又笑着问。

元嘉摇摇头说:“弟子孟浪了,您确实是最不适合将这套书付梓的人,弟子的想法有漏洞。弟子错了。”

云烨大笑道:“没错,你想的没错,人都是爹生父母养的,确实都是一样的血肉之躯,人为地将他们分成三六九等确实不妥,所以你说的没有大错。

不过元嘉啊,你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总要找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