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槔┘遥燮渚哟Α⒁场⑵饔茫刮街唬骸叭曛┲秃酰糠蚺┣谒奶澹裎鍢b,身不离畎亩,手不释耒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榻,所服不过练裳布衣,所饮食不过菜羹粝饭,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凡一居处服用之间,必念农之劳,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使之不至于饥寒,方尽为上之道。若复加之横歛,则民不胜其苦矣。故为民上者,不可不体下情。”复指道傍荆楚谓之曰:“古者用此为朴刑,盖以其能去风,虽伤不至过甚,苟用他物,恐致殒生,此古人用心之仁,亦宜知之。”

元莒州守臣安统来归款。

乙未,冬至,文武百官朝贺如常仪。是日,太史院进《戊申岁大统历》。先是,本院会太常司议进历仪:宋以每岁十月朔,明堂设仗,如朝会仪受,来岁新历颁之郡县。今拟先冬至一日,中书省臣同太史院使以进历闻,至日黎明,上御正殿,百官朝服,侍班执事者设奏案于丹墀之中,太史院官具公服,院使用盘袱捧历,从正门入,属官从西门入,院使以历置案上,与属官序立,皆再拜,院使捧历由东阶升,自殿东门入,至御前跪进。上受历讫,院使兴复位,皆再拜,礼毕,乃颁之中外。至是,如仪行之。既而,上召御史中丞兼太史院使刘基,谓曰:“古者以季冬颁来岁之历,似为太迟,今于冬至,亦为未宜,明年以后,皆以十月朔进。”初,《戊申历》成,将入梓,基与其属高翼以所录本进。上览之,谓基曰:“此众人之为乎?”基曰:“是臣二人详定。”上曰:“历数者,国之大事,帝王敬天勤民之本也。天象之行有迟速,古今历法有疏密,苟不得其要,不能无差。春秋之时,郑国为一辞命,必裨谌草创,世叔讨论,子羽脩饰,子产润色,然后用之,故少有阙失,辞命尚如此,而况于造历乎?卿等推步,须各尽其心,必求至当。”基等顿首而退,乃复以所录,再加详较,而后刊之。

丙申,上御戟门,与侍臣论及郊祀,因言:“慕容超郊祀之时有赤鼠,大如马之异,太史成公绥占之,以为信用奸佞,杀害贤良,赋役繁重所致。是则妖孽之召,实由人兴,我尝以此自警,如公孙五楼之辈,余安肯用之?”起居注熊鼎等顿首曰:“慕容超信用奸佞,故贤良退而奸佞附之。今主上明圣,所用皆贤良,公孙五楼之徒,何从至哉?”上曰:“汝等宜勉之,苟有所见,毋隐也。”

朱亮祖兵至黄岩南监,方国瑛及其兄子明善来见,送之建康。

戊戌,上谓侍臣曰:“吾昨观舆地图,所得州县,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得材识、贤俊之士,布列中外,佐吾致治,吾以一心统其纲纪,群臣以众力赞襄庶政,使弊革法彰,民安物阜,混一之业,可以坐致。古语云:‘国无仁贤,则国空虚。’尔等其各举贤良,以资任用。”

己亥,中书参政傅瓛言:“应天府有滞狱当断决者。”上曰:“淹滞几时矣?”曰:“逾半岁。”上惕然曰:“京师而有滞狱,郡县受枉者多矣。有司得人,以时决遣,安得有此?”瓛顿首曰:“臣等不能统率庶寮,是臣罪也。”上曰:“吾非不爱其民,而民尚尔幽,抑近且,如此远者,何由能知?今狱囚审鞫明白,须依时决遣,毋使淹滞。”

庚子,克滕州。先是,大将军徐达命平章韩政略榆行、梁城诸镇寨,继又令政分兵扼黄河以断山东援兵,政乃遣千户赵实率兵略滕州。元守将杨知院驱军民老弱,婴城固守,至是,闻大军至,城中惧,杨知院遁去,遂克其城。

辛丑,大将军徐达师克益都。先是,达至临胊,元守将丁玉明遁去,及达至益都,玉明复来降,达因遣玉明入城,谕平章老保等,不下。达谓诸将曰:“老保所恃者,河上援兵耳。吾已分兵扼黄河,断其左臂,彼尚不知为釜鱼之计。”即督兵填坝,攻其城拔之,执老保与白知院等,平章普颜不花不屈,死,遂徇下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县及潍、胶、博、兴等州,获将士一万五百余人、马骡一千六百余疋、粮一十八万九千余石,令指挥叶国珍等守之。老保姓李氏,一名保保,阳武县中智保人,元至正壬辰,察罕帖木儿起义沈丘,老保从之,复罗山县,除泽州路治中。后平方脱脱之乱,老保以功改除枢密院知院,守石州,复随察罕帖木儿攻取山东。察罕为田丰、王士诚所害,老保与其甥王保保协力攻拔益都,遂升平章政事,留守益都。至是,与白知院俱送建康,老保保后从上幸汴,上遣之招谕王保保,保保鸩杀之。

上敕大将军徐达等曰:“若山东各城俱下,留兵一万守益都,余分守济南、济宁,然后大军进取河、洛、燕、冀,相机而动,其徐州仍益旧卒守之。”

壬寅,上谓省台官曰:“近代法令极繁,其弊滋甚。今之法令,正欲得中,毋袭其弊,如元时条格烦冗,吏得夤缘,出入为奸,所以其害不胜。且以七杀言之,谋杀、故杀、斗殴杀,既皆死罪,何用如此分析?但误杀有可议者,要之与戏杀、过失杀,亦不大相远。今立法正欲矫其旧弊,大概不过简严,简则无出入之弊,严则民知畏而不敢轻犯,尔等其体此意。”

征南将军胡廷瑞帅师度杉关,略光泽县,下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上

吴元年十二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上御白虎殿,谕群臣曰:自古忠贤之士,大概有三:“辅国安邦,孜孜图治,从容委曲,劝君为善,君虽未听言,必再三,人君感悟而听用之,则朝廷尊安,庶务咸理,至于进用贤能,使野无遗逸,黜退邪佞,处置当法,而人不敢怨此,上等之贤也;博习古人之言,深知已成之事,其心虽忠于辅国,而胸中无机变之才,是古非今,胶柱鼓瑟,而强人君以难行之事,然观其本情忠鲠,亦可谓端人正士矣,屡遭斥辱,其志不怠,此亦忠于为国,乃中等之贤也;又有经史之学,虽无不通,然泥于古人之陈迹,不识经济之权衡,胸中混然,不能办别,每扬言高,谕以为进谏,竟不知何者宜先,何者宜后,何者可行,何者不可行,凡其谋事,自以为当,而实不切于用,人君听之则以之自高,不听则谓不能行其言,既无益于国家,徒使人君有拒谏之名,然其心亦无他,不识时达变耳,此下等之贤也。予今论此三者,有识者自见耳。”

甲辰,律、令成,命颁行之。初,命李善长等详定律、令,上每御西楼,召诸议律官及儒臣,皆赐坐讲论,以求至当,谓起居注熊鼎曰:“吾适观群臣所定律令有未安者,吾特以一己意见决之,而众辄以为然,鲜有执论。盖刑法重事也,苟失其中,则人无所措手足,何以垂法后世?”鼎对曰:“主上参于群议,断以睿见,诚为允当,请俟书成,更与廷臣看详,而后颁之。”上然其言,及是始成,上与廷臣复阅视之,去烦就简、减重从轻者居多,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吏令二十,户令二十四,礼令十七,兵令十一,刑令七十一,工令二;律准唐之旧而增损之,计二百八十五条:吏律十八,户律六十三,礼律十四,兵律三十二,刑律一百五十,工律八。命有司刊布中外,善长等赐物有差。上又谕群臣曰:“读书所以穷理,守法所以持身,故吏之称循良者,不在于威严,在于奉法循理而已。卿等既读书于律,亦不可不通,大抵人之犯法者,违理故也。君子守理,故不犯法;小人轻法,故陷重刑。令卿等各有官守,宜知所谨。”

乙巳,大将军徐达等将发益都,遣使往乐安招谕俞胜。时胜兄宝为帐下所杀,胜代为平章,领其众。明日,达师次长山北河,般阳路总管李圭等率军民诣军门降,于是所属淄川、新城等县,皆望风款附,得其军士一千四百一十四人、粮二万一千三百余石。

丁未,上遣使谕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曰:“将军统率将士,鼓行而东下齐、鲁数十城,求之于古,虽韩信功能不过是也。然事机合变之际,不可不虑。今山东诸将,虽皆款附,而未尝遣一人至此,若留诸降将布列旧地,所谓养虎遗患也。昔汉光武命冯异平三辅,营堡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复聚。古人之虑患深矣,将军其思之。”

大都督府同知张兴祖率师至东平,元平章马德弃城遁,兴祖遣指挥常守道、千户许秉等追至东阿,元参政陈璧等以所部军民五万余人来降。秉复以舟师趋安山镇,元右丞杜天祐、左丞蒋兴以众降,得船一百五十余艘。

孔子五十六世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闻大军至,率曲阜县尹孔希章、邹县主簿孟思谅等迎见兴祖于军门,兴祖礼之,于是兖州以东州县皆来降。

置尚宝司卿一人,秩正五品;少卿一人,从五品;丞一人,正六品。置侍仪司,秩从五品,设侍仪引进使。置教坊司,秩正九品,掌宴会音乐,以乐工为之,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和声郎二人。

命置内职六尚局。

方国珍遣子明完奉表,谢罪乞降曰:“臣闻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天法地,于人无所不容。臣荷主上覆载之恩久矣,不敢自绝于天地,故一陈愚衷,知必有以容臣者。臣本庸才,昧于学术,遭时多故,起身海岛,非有父兄相藉之势,与众驰逐,又非有图成望大之心,不过欲得汤武之君,为之依附而已。向者王师之渡江左,霆击电挥,至于婺城,远近震惊,是以遣子拜师,归心效顺,惟时固已知主上有今日矣,所以依日月之末光,望雨露之余泽者也。而主上推诚布公,赐手书,归质子,俾守城邑,如钱镠故事,奉遵约束,不敢有违,岂意从子明善不戒,擅构衅端,得罪实深,固不可解。今者守强之吏,驰书飞报,言天兵远临,闻之不胜骇愕,惶惑失措,遂俾守者奉迎王师,然而未免浮海,何也?昔有孝子于其亲,遇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适与相类,窃自咎十年之间,非主上无以至今日,一旦堕坠,天下后世,必有以议臣者。敢冒斧钺之诛,遣子入侍,伏望复全覆育之恩,更加生成之赐,容归老死,使子侄辈得全余生,以听驱策,寔臣万幸。”上始怒其反覆,览表怜之,乃赐书曰:“昔汝外示归诚,中怀谲诈,吾姑容之,待汝自效,岂意汝行小智,愈肆奸宄,竟背前盟,致劳我师,汝尚不即歛手归命,乃逃于海上,犹欲观望成败。今势穷来归,辞甚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率众来附,悉从原宥。”

戊申,宋迪使山东还,言于上曰:“都督同知张兴祖所下山东诸郡,得士马万计,兴祖能推诚待人,于其降将有可用者,即使领其旧兵,俱以进取。”上曰:“此非良策。闻兴祖麾下降将至有领马军千骑者,若一旦临敌,势不足以相加,因而生变,何以制之?”乃命迪仍往谕兴祖:“今得一降将及官吏儒生,才有可用者,悉送以来,勿自留也。”

大将军徐达等至章丘,元守将右丞王成降。

上梦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

己酉,大将军徐达至济南,元平章忽林台詹同脱因帖木儿闻之,先驱人民引军遁去,平章达朵儿只进巴等以城降,收其将士二千八百五十五人、马四百二十九匹,命指挥陈胜守之,后遣送达朵儿只进巴等赴建康,至洛口,达朵儿只进巴等复杀使者北走。

征南将军胡廷瑞至邵武,元将军李宗茂以城降,得将士五千四百六十余人、马一百二十九匹、粮六万七千余石。

庚戌,都督同知张兴祖率兵取济宁,元将军平章陈秉直弃城遁,我师遂入守之。

辛亥,上遣人谕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曰:“闻将军已下齐、鲁诸郡,中外皆庆,予独谓胜而能戒者可以常胜,安而能警者可以常安,戒者虽胜,若始战,警者虽安,若履危。夫屡胜之兵易骄,久劳之师易溃,能虑于败,乃可以无败,能慎于成,乃可以有成,必须周防谨密,常若临敌,忽生懈怠,为人所乘。慎之!慎之!”

密州守将邵礼诣徐达降。

方国珍及其弟国珉率所部谒见汤和于军门,得其步卒九千二百人、水军一万四千三百人、官吏六百五十人、马一百九十匹、海舟四百二十艘、粮一十五万一千九百石,他物称是。继而元昌国州达鲁花赤阔里吉思亦来降,得粮六万九千石、马五十匹、船四百八十二艘,送国珍等赴京师。初,国珍之降,非其本意,故往往多变,虽纳款效质,而通元如故,元亦赖其海运之力,累加国珍官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赐爵衢国公;国章行枢密副使;国瑛、国珉、胡善俱累官行省平章。蒋瑛刘震之叛,将由台走福建,国章与战于仙居,国章兵败被杀。

壬子,乐安俞胜遣郎中刘启宗、理问张秉一诣大将军纳款。

癸丑,中书省左相国宣国公李善长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进曰:“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舆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苍生咸仰,红日方升,盖闻以道化民者谓之皇,以德教民者谓之帝。惟首出于庶物,用光建于鸿名。由是继百王而立国家,定四海而总纲纪,事闻在昔,运际当今。钦惟殿下勇智自天,聪明冠世,扫除六合之风尘,拯救兆民于水火,拥楼船而西上,孺子奉玺而出迎;命将军以东征,伪王束身而就缚。由是天下归赴,若江汉之朝宗;邦域肇隆,有金汤之巩固。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临御于宸居。上以答于天心,下以符于人望。冀俯从众,请早定尊称,臣善长等爰合群情,躬伸劝进,对明廷而虎拜,翊圣主之龙飞。发政施仁,参赞两间之化育,制礼作乐,开拓万世之太平。谨奉表劝进以闻。”上曰:“始吾即王位,亦不得已,勉从众言。今卿等复劝即帝位,吾恐德薄不足以当之。”群臣皆顿首请曰:“天生圣哲,本以为民。殿下之即王位,天命已有归矣,今又三四年,若不正大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望?昔汉高帝既诛项籍,群下劝进,亦不违其请;今殿下除暴乱,救生民,功塞宇宙,德协天心,天命所在,诚不可违,臣等敢以死请。”上固却之。明日善长等复请曰:“殿下谦让之德,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愿为生民计,早徇群臣之请。”上曰:“中原未平,军旅未息,吾意天下大定,然后议此。而卿等屡请不已,此大事当斟酌礼仪而行,不可草草。”

乙卯,改庆元路为明州府。

丙辰,上复遣使谕大将军徐达、副将常遇春曰:“闻大军下山东,所过郡县,元之省院官来降者甚多,二将军皆留于军中。吾虑其杂处我军,或昼遇敌,或夜遇盗,将变生不测,非我之利。盖此辈初屈于势力,未必尽得其心,不如遣来,使处我官属之间,日相亲近,然后用之,可无后患,若济宁陈平章、卢平章、东平马平章各官家属,亦发遣来,我将厚待之。”

丁巳征南将军胡廷瑞、副将军何文辉师至建阳,元守将曹复畴出降,得将士三百余人、马二十八匹、粮六万八千四百石,留指挥沈友仁守之。

元蒲台守将荆玉及邹平县尹董纲诣大将军徐达降,达以元降将佥院郦毅守邹平,命指挥张野守章丘,调益指挥唐英守蒲台。

徙方国珍所署伪官左、右丞、元帅刘庸等居于濠州。

戊午,命颁律令直解。先是,上以律令初行,恐民一时不能尽知法意,或有误罹于法者,乃谓大理卿周祯等曰:“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田野之民,岂能悉晓其意?有误犯者,赦之则废法,尽法则无民。尔等前所定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