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窄袖紫衫、涂金束带、皂纹靴;常服用乌纱帽、盘领衫。校尉执仗亦依元制:首服用金额交脚幞头,诸色辟邪宝相花裙袄、铜葵化束带、皂纹靴、刻期冠、方顶巾、衣胸背鹰鹞花腰线袄、诸色阔扁丝绦、象牙雕花环行縢八带鞋。”制曰“可”。

诏随驾伞扇仪仗俱由正门中道两旁出入。

是夜,大风。

戊寅,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冯宗异等率师发太原,晚次徐沟。

夜大风。

庚辰,故元丞相也速侵通州。时大军征山西,北平守兵单寡,通州城中亦不满千人。也速将万余骑,营于白河。守将平章曹良臣曰:“吾兵少,不可以战。彼众虽多,然亡国之后,屡挫之兵,可以计破。”乃密遣指挥仵勇等于沿河舟中各树赤帜三,亘十余里,钲鼓之声相闻。也速望之惊骇,遂引兵遁去,城中出精骑渡白河,追之至蓟州,不及而还。

以河南府同知徐麟为知府。麟,蕲之广济人,由宣武卫镇抚三迁至河南府同知。时故元降臣宋玉与其散卒在河南者谋,以是月二日夜三鼓,集众叛。麟察知之,戒掌漏者故延二鼓,寇疑不敢发,黎明,遣镇抚胡溥率逻卒往捕,与遇于街巷,尽获之,以功升是职,仍赐金帛彩叚。

遣官祭马祖、先牧、马步、马社之神。初,命筑坛于后湖,祀马祖诸神,敕礼官考其礼仪。至是,礼官奏言:周官,牧人掌六马之属,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天驷星也。《孝经说》云:‘房为龙马。’先牧,始养马者,其人未闻。马社,始乘马者。《世本》曰:‘相士作乘马。’马步,谓神之灾害于马者。隋用周制,祭以四仲之月,唐宋因之。今拟春秋二仲月甲戌、庚日为宜,于是遣官行礼,为坛四,坛用羊一、豕一、币一,其色白,笾豆各四,簠、簋、登、象尊、壶尊各一,乐用时乐。献官斋戒,公服,行三献礼。祝文曰:“维神始于天地之初,而马生于世,牧养蕃息,驭而乘之,闲厩得所。历代兴邦,戡定祸乱,咸赖戎马,民人是安。朕自起义以来,多资于马,摧坚破敌,大有功焉。稽古按仪,载崇明享,爰伸报本,以昭神功,谨以制币牲齐,式陈明荐,尚享。”

壬午,上躬享先农,以后稷氏配祀毕,耕籍田于南郊。先农坛在籍田之北,高五尺、阔五丈、四出陛。籍田在皇城南门外。御耕籍位在先农坛东南,高三尺、阔二丈五尺、四出陛。其神位:先农,正位南向;后稷,配位四向。正、配位:币,各用青色;其余器物礼仪并与社稷同,但不用玉,仍加登三。先农祝文曰:“惟神生于天地开辟之初,创田器、别嘉种以肇兴农事,古今亿兆非此不生,永为世教。帝王典祀,敬不敢忘!某本庶民,困天下乱,集兵保民,一纪于兹。荷天地眷佑,海内一家,临御称尊,纪纲黎庶。考典崇祀,神载策书,今东作方兴,礼宜祭告,谨命太常官筑坛于京城之阳,躬率百官诣坛展礼。缅惟神明造化万世,如斯仰冀,发太古之苗、实初生之粟,为民立命,昭祀无疆。谨以制币牺牲,粢盛庶品,肃修常祀,式陈明荐。”以后稷式配神作主。后稷祝文曰:“惟土膏脉起,爰修耕籍,用荐常事于先农之神。惟神功协稼穑,允宜昭配,谨以制币牲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作主侑种,尚飨。”其乐章迎神、奠帛,并奏《永和》之曲。迎神曰:“东风起蛰,地脉奋然。苍龙挂角,烨烨天田。民命惟食,创物有先。圆钟既奏,有降斯筵。”奠帛曰:“帝出乎震,天发农祥。神降于筵,蔼蔼洋洋。礼种有帛,其色惟苍。岂伊具物,诚敬之将。”进爼,奏《雍和》之曲,曰:“制帛既陈,礼严奉牲。载之于爼,祀事孔明。簠簋攸列,黍稷惟馨。民力普存,先啬之灵。”三献,并奏《寿和》之曲。初献云:“九榖未分,庶草攸同。表为嘉种,实在先农。黍稌斯丰,酒醴是供。献奠之初,以蕲感通。”亚献云:“倬彼甫田,其隰其原。耒耜云载,骖驭之间。报本斯享,亚献惟虔。神其歆之,自古有年。”终献云:“帝籍之典,享祀是资。洁丰嘉粟,咸仰于斯。时惟亲耕,享我农师。礼成于三,以讫陈词。”徹豆、送神,并奏《永和》之曲。徹豆云:“于赫先农,歆此洁修。于篚于爵,于馔于羞。礼成告徹,神惠敢留。馂及终亩,丰年是求。”送神云:“神无不在,于昭于天。曰迎曰送,于享之筵。冕衣在列,金石在悬。往无不之,其佩翩翩。”望瘗,奏《泰和》之曲,云:“祝帛牲醴,先农既歆。不留不亵,瘗之厚深。有幽其瘗,有赫其临。曰礼之常,匪今斯今。”配享乐章,初献云:“厥初民生,粒食其天。开物唯智,邃古悉传。思文后稷,农官之先。侑神作主,初献惟蠲。”亚献云:“后稷配天,兴于有邰。诞将嘉种,有栽有培。俶载南亩,祇事三推。侑神再献,款我尊垒。”终献云:“嘉德之荐,民和岁丰。帝命率育,报本之供。陈常时夏,其德其功。齐明有格,惟献之终。”其耕籍仪:祀先农毕,太常卿奏请诣耕籍位,皇帝至位南向立,公侯以下及应从耕者各就耕位。户部尚书北面进耒,太常卿导引皇帝秉耒三推。户部尚书跪受耒,太常卿奏请复位南面坐。三公五推,尚书、九卿九推,各退就位。太常卿奏“礼毕”,太常导引皇帝还大次。应天府尹及上元、江宁两县令率庶人终亩。是日,宴劳百官、耆宿于坛所。

甲申,礼部尚书崔亮奏:“按《礼运》曰:‘礼行于郊,则百神受职。’沈括援《唐制》云:‘凡有事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惟太庙则皇帝亲行祭告。’今拟圜丘、方丘,大祀前期,上亲告太庙,仍遣使预告百神。如祀圜丘,则曰“某年月日,皇帝有事于圜丘,咨尔百神,以相祀事。”方丘亦如之。仍增天下神祇坛于圜丘之东、方丘之西。其神主皆题曰‘天下神祇’。”诏从之。

上谓礼部尚书崔亮曰:“先贤有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此人情之常。今祭祀省牲,于神坛甚迩,揆之人心,殊为未安。”于是亮奏:“考古省牲之仪,远神坛二百步。”上喜曰:“必如是,而后可也。”亮复奏:“大祀之牲,上宜躬省。若中祀、小祀,请依旧典,令太常卿礼部官省牲。”上曰:“朕既齐戒以事神,于省牲朕岂惮劳耶?”于是凡亲祀,上皆躬省牲。

大将军徐达等师自霍州至平阳,右丞薛显自桃花寨以兵来会,并以降将知院杜旺等一十一人见于军门,达令指挥王某统元帅章存道兵守平阳,图取陕西。

乙酉清明,享太庙。

上手敕谕中书省臣曰:“中书,法度之本,百司之所禀承。凡朝廷命令、政教,皆由斯出,事有不然,当直言改正,苟阿意曲从,言既出矣,追悔何及?书云:‘股肱惟人,良臣惟圣。’自今事有未当,卿等即以来言,求归至当,毋从苟顺而已。”

丙戌,革各府照磨、检校。

庚寅,上谓廷臣曰:“累黍可以成寸,积善可以成德,故小善可以成大善,小恶必至成大恶。”又曰:“积善如积土,久而不已,则可以成山;积恶如防川,微而不塞,必至于滔天。卿等皆时之俊,又与朕康济天下,虽有小善,朕必录之,若有不善,勿吝速改。人能改过迁善,如镜之去垢,光辉日增,不然,则终身蒙蔽,罪恶日积,灾咎斯至矣,可不戒哉!”

辛卯,大将军徐达师自平阳次河中,遣指挥张良造浮桥,选士马,从副将军常遇春、冯宗异先渡河趋陕西。

壬辰,以翰林直学士詹同为侍读学士,秦裕伯为待制,袁涣、睢稼为翰林应奉。裕伯,大名人,从父仕元都,就学胄监,登第,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会世乱,弃官寓扬州,复避地松江之上海以养母。时张士诚据姑苏,遣人招之,拒不纳。吴元年,上命中书檄下松江,起之。裕伯对使者曰:“裕伯受元爵禄二十余年,背之是不忠也;母丧未终忘哀而出,是不孝也。不孝不忠之人,何益于人国?”乃上书于中书固辞。洪武元年,省臣复檄起之,裕伯称疾不起。上乃手书谕之曰:“海滨之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苟坚守不起,恐有后悔。”裕伯拜书,遂入朝。裕伯博辩,善为辞说,上欲命以官,屡以故辞,至是以为待制。

上与侍臣论待大臣之礼。刘基言于上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未尝鄙辱之存,待大臣之礼也。”时侍读学士詹同侍坐,因取《大戴礼》及《贾谊疏》以进,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励廉耻而君臣之恩义两尽也。”上深然之。

并泌阳县于唐州,穰县于邓州。

置涉县,隶真定府。

改建昌卫为守御千户所。

上谓翰林侍读学士詹同曰:“以仁义定天下,虽迟而长久;以诈力取天下,虽易而速亡。监于周秦可见矣,故周之仁厚可以为法,秦之暴虐可以为戒。若汉、唐、宋之政治,亦互有得失,但当取其所长而舍其所短。若概曰汉、唐、宋而不审择于是非取舍,则得失混淆矣。”

立骁骑前卫亲军指挥使司。

置莱州卫。

夜有流星,大如杯,青白色,起自骑官西南,行至游气中没。

甲午,上谕群臣曰:“昔元时不重名爵,或以私爱輙授以官职,名虽易得,实无益于事,徒拥虚名而已。朕今命官,必因其才,官之所治,必尽其事,所以然者,天禄不可虚费也。又尝思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善,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卿等当体朕言,若守己廉而奉法公,犹人行坦途,从容自适;苟贪贿罹法,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可不戒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洪武二年三月乙未朔,上与儒臣论《易》,至“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上曰:“人主职在养民,但能养贤与之共治,则民皆得所养。然知人最难,若所养果贤而使之治民,则国无虚禄,民获实惠;苟所养非贤,反厉其民,何补于国哉?故人主养贤非难,知贤为难。”

大将军徐达自蒲州率师渡河。明日,次蒲城之车渡店,七棱等寨守兵俱遁去,达命指挥朱明等以兵守之。元鄜城守将副枢施成来降,纳其所受宣印,遂以兵守鄜城,仍令成同守。

丙申,上以旱灾相仍,因念微时艰苦,乃减膳省愆,祭告皇考仁祖淳皇帝、皇妣淳皇后曰:“惟祖宗积德,百灵佑助,戡定祸乱,上帝命为天下生民主,任以司牧,使厚民生,惟恐弗胜,日怀忧惧。伏见去年四方旱灾,民命颠危,今春风雨不时,丰荒未卜。因念微时皇考、皇妣凶年艰食,取草之可茹者,杂米以炊,艰难困苦,何敢忘之?今富有四海而遭时若此,咎实在儿,生民何辜?因具草蔬粝饭,与妻妾共食旬日,以同民艰,以答天谴,敢告知之。”

命京卫将士练习武艺。是时,诸将率师平中原,入关陕,而将士之留京师者多安逸。上谕之曰:“凡事必预备,然后有济;先时浚流,临旱免忧,已涸而汲,沃焦弗及。汝等当闲暇之日,宜练习武艺,不可谓无事,便可宴安也。夫溺于宴安者,必至于危亡;安而虑危者,乃可以常安。”又曰:“成功非易,保禄尤难。今国家之用人,正如用车,苟有龃龉不行,即移载他车矣。汝等其戒之。”诸将皆顿首谢。

丁酉,遣中书参政蔡哲祀三皇,以勾芒、祝融、力牧、风后配享,勾芒、祝融居右,力牧、风后居左,仪同释奠。三皇位:用笾、豆各八,簠、簋各二,登、铏各一,爵三,牺尊、象尊、山罍各一,币一、白色,祝一,共用牛、羊、豖各一。其配位:用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铏一,爵三,象尊、牺尊各一,币一、白色,祝一,共用牛、羊、豖各一。其乐用《登歌》。其祝文,伏羲曰:“惟皇始画八卦,教民书契,继天立极,肇开道统。谨以制币牲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勾芒氏配神农曰:“惟皇始作耒耜,烝民粒食,百草是尝,功济万世。谨以制币牲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祝融氏配黄帝曰:“惟皇通变神化,垂衣而治,制作寖备,以济万民。谨以制币牲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风后氏、力牧氏配勾芒曰:“爰以季春,有事于太昊伏羲氏,惟神感德在木,发生之始,功被万物,本于至仁。谨以制币牲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祝融曰:“惟神大德司夏,长养庶物,功在上古,惠及无穷。”风后曰:“惟神贯通天时,孤虚阐奥,作辅轩辕,德业名世。”力牧曰:“惟神兵法奇秘,有光有烈,土德增崇,功垂万世。”余词如勾芒。

上以春久不雨,告祭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中设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凡五坛。东设钟山、两淮、江西、两广、海南、海北、山东、燕南、燕蓟山川、旗纛等神,凡七坛。西则江东、两浙、福建、湖广、荆襄、河南、河北、河东、华州、京都城隍,凡六坛。共十八坛。中五坛奠帛初献,上亲行礼。两庑命官分献每坛。牲用犊、羊、豖各一,币则太岁、风云雷雨用白,余各随其方色。笾、豆、簠、簋视社稷,登一,实以太羹,铏二,实以和羹。其仪同常祭。祝文曰:“朕代前王统世,治教民生,当去岁纪年建号之初,首值天下灾旱,中原人民苦殃尤甚。今年自孟春得雨之后,仲春再沾微雨,于今又无。虽未妨农务之急,而气候终未调顺。伏念去岁因旱民多颠危,今又缺雨,民生何赖?实切忧惶。夙夜静思,惟天地好生,必不使下民至于失所。然神无,人何以享?神无,人何以祀?朕不敢烦渎天地,惟众神主司下土,民物参替,天地化机,愿神以民庶之疾苦,哀闻于上天厚地,乞赐风雨以时,以成岁丰,养育民物,各遂其生。朕敢不知报尚享?”

戊戌,上谕指挥同知袁义曰:“尔所统军士,多山东徤儿,勇而好斗,若加训练,悉是精兵。然当推恩意以怀之,严号令以一之,庶几临敌之际,得其死力。今新升武职者,多不知训练之法,不思今日富贵,皆自战功得之。且智超百人为百人之长,智超千人为千人之长,智超万人为万人之长。昔平章俞通海与陈氏战鄱阳湖,陈氏以巨舰压通海舟,势危急,其所统军士皆奋勇力以首抵舰,铁帽尽坏,而后得脱,非通海训练有素,恩威兼济,安能得其死力若此?尔等其效之,慎无怠惰废事。”

翰林学士朱升等奉敕撰斋戒文曰:“凡祭祀,必先斋戒,而后可以感动神明。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专一其心,严畏谨慎,不思他事,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大祀,斋戒七日,前四日为戒,后三日为斋;中祀,斋戒五日,前三日为戒,后二日为斋。”既进览,上曰:“凡祭祀天地、社稷、宗庙、山川等神,是为天下生灵祈福,宜下令百官一体斋戒。若自有所祷于天地百神,不关于民者,恐百官斋戒不致专精,则不下令。”又谓省臣曰:“朕每祭享天地百神,惟伸吾感戴之意,祈祷福祉,以佑生民,未尝敢自徼惠也。且斋戒所以致诚,诚之至与不至,神之格与不格,皆系于此,故朕每致斋,不敢有一毫懈怠。今定斋戒之期,大祀以七日,中祀以五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