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壬寅,肇庆府新兴县盗李彦祥等三百余人作乱,千户岳维率兵讨平之。

甲辰,《御注道德经》成。上对儒臣举老子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与“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之类曰:“老子此语,岂徒托之空言?于餋生治国之道,亦有助也。但诸家之注,各有异见,朕因为注,以发其义。”

乙巳,以西番僧连贡隆为西番通事舍人,赐文绮、袭衣、靴帽。

丙午,西安卫送宁夏来降故元参政保保、都事卢庸等至京。先是,遣故元降臣贾伯寿往宁夏招谕。至是,保保籍其所部将校二十人、军百、人民一千户、马三百一十四匹、牛四十头、驼五十只来降,诏赐保保文绮二、锦衣一袭。

诏赐迤北来降将校脱脱不花等五人及家属衣服。

戊申,故元官赤老温定帖千自察罕脑儿来归,赐帽衣、靴袜。

己酉,召安陆卫指挥吴复入京。

庚戌,广东阳江县山贼钟福全等作乱,官兵捕斩之。

辛亥,诏赐宁夏米,降故元平章杨怯烈及宝咱王所部王文兴等十人文、绮各二匹,仍赐怯烈文绮衣一袭。

壬子,播州江渡蛮黄安等作乱,贵州卫指挥佥事张岱讨平之。

癸丑,以沂州及郯城、费县属青州府,革济南新城县,析其地入长山、高苑二县。

甲寅,乌思藏怕木竹巴辇卜阇吉剌思巴、赏竺监藏巴藏卜等遣使进表及方物。先是,命河南卫镇抚韩加里麻同国师喃加巴藏卜持敕至乌思藏,招谕未附番酋,并以文绮赐之。至是来谢,诏赐文绮禅衣及织金文绮有差。卜阇者,是其首僧之尊称也。

乙卯,命刑部侍郎李浩及通事梁子名使琉球国,赐其王察度文绮二十匹、陶器一千事、铁釜十口。仍令浩以文绮百匹、纱、罗各五十匹、陶器六万九千五百事、铁釜九百九十口就其国市马。

丁巳,石柱安抚司同知陈世显及安抚使马克用之子付得什用入朝贡方物。

己未,使西蕃礼部员外郎许允德卒于河州,上悼惜之。允德先是陕西行省员外郎,升今官,至是卒。

庚申,享太庙。

罢礼部尚书牛谅官。谅初为礼部尚书,以怠职降为本部主事,未几,复为尚书。至是,复以不任职罢。

夜四鼓,有流星青赤色,尾迹长五尺余,起自紫微垣北斗魁上,约流五尺,发光照地,徐徐西南行至轩辕左角旁,分作五小星以没。

遣靖海侯吴祯往浙东收籍方氏台、温、明三郡故兵。祯既至,三郡亡赖恶少挟私逞怨,蔓引平民富家为兵,濒海大扰。宁海知县王士弘曰:“诬良民为兵,此不可也。吾宁获罪死,不可以诬民。”即上封事言状,辞甚恳切。上嘉士弘言,即日诏罢之,三郡之民,赖以复安。士弘,潞州人,由是擢南雄府通判,卒于官。

户部奏今年天下郡县垦荒田凡九十二万一千一百二十四顷。

是月,诏卫国公邓愈、中山侯汤和还京。

是岁,平阳府永和县自春至秋不雨。

内外铸钱一万九千九百八十四万九千八百三十二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

洪武八年春正月辛酉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壬戌,以中书左司郎中章善为礼部尚书。

湖州府民输官钱三百余万入京,次扬子江,舟覆,钱没其半,民既代偿。已而军士有得所没钱者,有司论当杖。上曰:“士卒得钱物于水中,非盗也,释之。”

癸亥,撒里畏兀儿安定王卜烟帖木儿遣王傅不颜不花等来朝,献故元所授金、银字牌,诏赐不颜不花等文绮、衣服有差。

夜,雅州荣经、名山、芦山三县地震。

甲子,升绥德卫指挥佥事曹震为西安卫都指挥使。

升四川永宁长官司为永宁宣抚司,以土酋禄照为宣抚使。

置陕西归德守御千户所一,罕东等百户所五,以故元宣政院同知端竹星吉、万户玉伦、管卜答儿三人为千户。

丙寅,上与学士宋濂等论用人。上曰:“人才不可一概而论,贤能之士或有隐于老佛、卜筮、负贩者,顾在上者能拔用之,何如耳?若近代官人,必举世族,则有志者不得上达多矣。”濂对曰:“诚如圣谕。昨有僧名传者,能勤于学,以所为文求益于臣,观其文,甚有可取,此其才或有可用者。”上即命濂取其文观之,喜,乃自为文谕之。

戊辰,汰四川行省所属州县冗官二十九人,以民稀事简故也。

以燕山卫都指挥使曹兴为大都督府佥事。

庚午,诏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怕木竹巴万户府、乌思藏笼答千户所,设官一十三人。

改四川石柱安抚司为宣抚司,隶重庆府。

辛未,享太庙。

遣官祭功臣于鸡笼山庙,增祀故淮安侯华云龙、平章李思齐等百八人。

升开封府为上府。初,开封户粮数少,为下府。至是,以税粮数及三十八万有奇,遂升为上府。

以保定府蠡州为蠡县,罢所属高阳县并入之。

太原都卫捕送故元四大王党与副枢马胜等一十四人及所掠妇女十余人至京。上命斩胜等,以妇女送还各家,仍命吉安侯陆亨等缉捕太行山潜通四大王之人,未几,获男女一万四百人,送京师。

擢郑州知州梁敏为工部侍郎。敏,太平当涂人,居官以廉能称,故擢用之。

壬申,五色云见。

癸酉,命中书省令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衣食,无依者给以屋舍。仍谕之曰:“天下一家,民犹一体,有不获其所者,当思所以安餋之。昔吾在民间目击其苦,鳏寡孤独、饥寒困踣之徒,常自厌生,恨不即死。吾乱离遇此,心常恻然,故躬提师旅,誓清四海,以同吾一家之安。今代天理物,已十余年,若天下之民有流离失所者,非惟昧朕之初志,于代天之工,亦不能尽。尔等为辅相,当体朕怀,不可使天下有一夫之不获也。”

淮安府山阳县民有父得罪当杖,请以身代。上谓刑部臣曰:“父子之亲,天性也,然不亲、不逊之徒,亲遭患难,有坐视而不顾者。今此人以身代父,出于至情,朕为孝子屈法,以劝励天下,其释之。”

甲戌,广西行省言:“所辖海北、白石四盐场并广州东海一十一场,岁各辨盐一万七千余引,运赴北流、梧州二仓,其余募商中纳银米者,宜定其价。今拟桂林府纳银四两五钱、米三石三斗,浔州府米五石三斗,南宁、庆远二府米四石三斗,并给白石场盐一引;桂林府纳银五两五钱、米四石五斗,南宁、庆远米四石五斗,浔州米五石五斗,并给东海场盐一引。”从之。

丙子,以故元降将锁纳儿加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改酉阳宣慰司为宣抚司,以土酋冉如彪为宣抚使。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洞长官司,以杨底纲为平茶洞长官,杨金奉为邑梅洞长官,冉德原为麻兔洞长官,杨隆为石耶洞长官。

夜,月食。

丁丑,中书省臣奏:“山西大同都卫屯田二千六百四十九顷,岁收粟、豆九万九千二百四十余石,其屯军月粮,请依陕西屯田之例,月减三斗。”上曰:“大同苦寒,士卒艰苦,宜优之,月粮且勿减,待次年丰熟,则依例减之。”

庚辰,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徐达、副将军李文忠等曰:“将军总兵塞上,偏裨将校日务群饮,虏之情伪未尝知之,纵欲如此,朕何赖焉?如济宁侯顾时、六安侯王志酣饮终日,不出会议军事,此岂为将之道?朕今夺其俸禄,冀其立功掩过,如犹不悛,当别遣将代还。都督蓝玉昏酣,悖慢尤甚,苟不自省,将绳之以法,大将军宜详察之。迁民镇修城,非今所宜,况军士疲劳已甚,若又使之力役,不惟供亿艰难,亦恐胡人得乘吾隙,非计之善也。”

升潮州卫指挥同知俞辅为太原都卫都指挥使。

辛巳,翰林院脩撰李叔允以年老乞致仕,从之。

遣卫国公邓愈、河南侯陆聚往陕西,中山侯汤和、平章李伯昇往彰德、真定,指挥冯俊、孙通、赖镇往汝宁,李谧、耿孝、黄宁、李青、陈方庸、武兴往北平、永平,董兵屯田,开卫戍守。翼日,上至龙江祭告江淮之神,遣行。

河州卫请以前喃加巴总管府为喃加巴千户所,酋长阿癿等六人为千、百户,从之。

癸未,广东盗王官坚劫众,攻陷会同县,海南卫官军击之,禽官坚及同乱者七十余人,斩之。

乙酉,太原府阳曲县地震。

丙戌,置安定、阿端二卫指挥使司,从撒里畏兀儿卜烟帖木儿之请也。以沙剌为指挥同知,亦班藏卜、卜理不花、护出、完者帖木儿为指挥佥事。

置失保赤千户所,以答儿木为正千户,世袭其职,隶河州卫。

降刑部侍郎茹太素为主事。

赐定辽等卫军士战衣二万六千领。

丁亥,命天下立社学。上谓中书省臣曰:“昔成周之世,家有塾,党有庠,故民无不知学,是以教化行而风俗羙。今京师及郡县皆有学,而乡社之民未睹教化,宜令有司更置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庶可导民善俗也。”

罢钟山卫,并其兵于兴武、神策、广武、骁骑左四卫;罢雄武卫,并其兵于骁骑右及定远、神策三卫;罢龙骧卫,并入定远卫诸卫。所余军调北平诸处守御,寻复改定远卫为龙骧卫。

置西安府咸宁县乾佑山巡检司。

燕山卫逻兵获兴州伪千户宋禽兽等十人,送京师斩之。

湖广行省参政孙克义坐事降为上元县知县。

是月,羽林右卫火,燔军民庐舍。

河决开封府大黄寺堤百余丈,诏河南参政安然集民夫三万余人塞之。

温州飓风,雷雨大作,海水溢,漂庐舍,坏舟船,人死者众。

高丽、占城、暹罗斛、日本、爪哇、三佛齐等国皆遣使入贡。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

洪武八年二月辛卯朔,上躬祀历代帝王。

故元平章柴驴儿、右丞于真自宁夏来降,赐袭衣、绮帛有差。

以工部尚书李敏为江西行省参政。诰曰:“国家建行省,以分镇方面,凡兵民之政皆领焉,任重职要,非谋猷可以致君、才略可以泽民者,曷克称之?前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敏今授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尔尚务展才猷,益弘治体,使教化行而风俗羙,事功集而民庶安用,副朕简任之意,惟时懋哉。”

壬辰夜,太阴犯五诸侯。

癸巳,以外夷山川附祭于各省山川之次。先是,礼部尚书牛谅言:“京都既罢祭天下山川,其四夷山川亦非天子所当躬祀。”乃命别议其礼以闻。至是,中书及礼部奏以外夷山川附祭于各省,如广西则宜附祭安南、占城、真腊、暹罗、锁里,广东则宜附祭三佛齐、爪哇,福建则宜附祭日本、琉球、渤泥,辽东则宜附祭高丽,陕西则宜附祭甘肃、朵甘、乌思藏,京城更不须祭。又言各省山川与风云雷雨既居中南,向其外夷山川神位宜分东西,同坛共祀。上可其奏,命中书颁行之,将祭则遣官一人,往监其祀。

甲午,置湖州守御千户所。

敕刑官:自今凡杂犯死罪者,免死输作,终身徒流;罪限年输作、官吏受赃及杂犯私罪当罢职役者,谪凤阳屯种;民犯流罪者,凤阳输作一年,然后屯种。上复谕刑官曰:“天道好生,人情恶死。朕御天下,夙夜靡宁,常惧刑罚失中,以乖天道,所以特降宽宥之典。凡杂犯死罪皆令输作屯种,以全其生,且冀其悔罪改过,复为善人。尔等宜体朕此意,务求公平,使刑罚得中,下无冤抑,则不负朕委任矣。”

乙未,始制陪祀官入坛牙牌。凡天子亲祀,则与祭者佩以入,其制有二:圆者,预祭官佩之;方者,执事人佩之。俱藏之内府,遇祭则给,毕则纳之,无者不得入坛。

丁酉,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戌,祭大社、大稷。

己亥,罢保定府遂县,并其地入安肃县,改太原府平晋县为太原县。

庚子,召晋相府左傅兼太原都卫都指挥使谢成入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左傅如故。

辛丑,朝日。

召永宁卫指挥使杨广、成都左卫指挥同知何诚赴京。

壬寅,重定颁赐及迎接诏诰仪。礼部尚书章善言:“百官于御前受赐及迎诏礼仪未定,请著为式,颁示中外。”凡朝官受赐,于御前跪受,如衣则服以拜,赐皆五拜叩头。在官受赐者,初行四拜,既受赐,复四拜。在外百司迎接诏赦,先具服郊迎,以龙亭仪仗导至公署,班定,四拜跪听,宣读毕,俯伏,兴,四拜,舞蹈,三呼万岁,复四拜而毕。凡车驾出入经过州县,官员、父老许于仗外路右五十步俯,俟驾过,驾所止处,官员具朝服迎见,行五拜叩头礼。其公侯、大臣、近侍等官在外,迎接者并同其受诰命,若诸司正官,则具朝服,于正厅行四拜礼,受讫,复四拜,若首领官、属官则于本家拜受如前仪。若官员祖父母、父母受封赠,迎诰至家,祖父母、父母则与子孙各具服拜受,男子受于正厅,妇人受于中堂,如不存者则子孙拜受,择日焚黄。

又定颁诏诸蕃及蕃国迎接仪。前期,百官于皇城守宿。至日鸣钟后,尚宝卿设宝案于御座之南,侍仪司设诏书案于宝案之南,承制官位于殿上之东及丹陛之东南,文武侍从班于殿上之左右,使者位于丹墀中,文武百官侍立位于文武楼之北,东西相向,将军立于殿上之左右及奉天门之左右、丹陛上之四隅,金吾卫陈设甲士军仗于午门外,拱卫司陈设仪仗于丹陛、丹墀之东西,和声郎设于丹墀之南,侍仪司设龙亭仪仗、大乐于午门外。鼓初,严,文武百官各具服入。次严,各就位。三严,侍仪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出御奉天殿,乐作,升座,乐止,卷帘鸣鞭。报时讫,礼部官捧诏书于宝案前用宝,中书省官、礼部官同捧至御前呈奏,以黄销金袱裹置盘中,置于案,引礼引使者就丹墀拜位。典仪唱“鞠躬拜”,乐作,使者四拜,兴,乐止。承制官于御前跪承制,由中门出至丹陛上,称“有制”,使者跪。承制官宣制曰:“皇帝敕使尔某奉诏往谕某国,尔宜恭承朕命。”宣制讫,使者俯伏,兴,平身,乐作,四拜,乐止。礼部官诣案捧诏,由殿中门出降自中陛,以授使者,大乐振作。使者捧诏由奉天中门出,至午门外,置于龙亭中。侍仪奏“礼毕”,皇帝兴,乐作,还宫,乐止,文武官以次出。各司以正官一员送诏书出国门外。使者入蕃国境,先遣人报蕃王,王遣官远迎。前期,令有司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彩,设龙亭于正中,备金鼓、仪仗、鼓乐,伺候迎引。又于城内街巷结彩,王宫内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香案于前,设使者位于香案之东,开读案位于蕃王殿陛之东北,设蕃王拜位于殿庭中,北向,蕃国众官拜位于蕃王拜位之南。捧诏、宣诏、展诏官位于开读案之北,司礼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引礼二人位于司礼之南,引班四人位于众官拜位之北,俱东西相向,陈仪仗于殿庭之东西,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其接诏官远接诏书,迎至馆中,安奉于龙亭。至日,蕃王率国中众官、耆老出迎于国门外,王具冕服,众官具朝服,行五拜礼讫,王及众官人等仪仗、鼓乐前行导引。诏书至宫中,引礼引王入就拜位,众官、耆老各入就位,使者诣前,南向立,称“有制”,乐作,王及众官以下皆四拜,乐止。司赞唱“开读”,宣诏官、展诏官升案,使者诣龙亭捧诏书,授捧诏官,捧至开读案,宣诏官受诏,展读,赞跪,蕃王及众官以下皆跪。宣诏讫,捧诏官仍捧至龙亭中,蕃王及众官以下皆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鞠躬、舞蹈,山呼万岁者三,乐作,复四拜,乐止。礼毕,以诏书付所司颁行,王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