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走上海滩-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剑答道:“孙儿准备先装备起六至八个团。用半年时间强化训练,然后四面出击,荡平境内草寇。但是,打仗要消耗弹药。孙儿想成立起兵工厂,制造弹药,以供日后消耗,这又需要一笔巨资,购买机械设备……”

李寿山说:“好!老夫也留有后手呢。今天,将此秘密告汝。

李家祠堂中的牌位,皆以黄金铸造而成,每块重三十三两。当年老夫这样做,也是防备日后遇有急需,可以取用,现在祠堂中有牌位数百块,可得黄金千斤。这笔财富,汝可取去用做军费。”

李剑说:“谢谢太老爷关怀,祖宗牌位暂时不要动,收复失地,可以用税收做军费。”

李寿山说:“这原是为你留下的,牌位改用檀香木就很好了。你不要推辞。赶快把兵工厂建起来吧。”

李剑没有争执:“明晨孙儿率部去边境接收武器装备,就不来向太老爷辞行了。”

李寿山点点头。

次日拂晓,李剑一马当先,率部行进。

一路险山峻岭,山峦重叠。

李家军已换了新军装,精神面貌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欧阳生率前卫部队先行,李剑骑着战马,率大部队随后,他不时举起望远镜观察地形。

果然,路途遭遇几次伏击。李剑指挥特务团将敌击溃。

众军官看到李剑指挥得当,镇定自若,无不佩服,私下议论:“少将军东渡几年,今非昔比了。”

接受军火后,李剑当即将带来的三千士兵装备起来,其余军火马驮车载。

李家军武装起来,都是德制兵器,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有了新兵器,尽管其中一部分士兵还不会使用,却士气大增。归途中士兵都盼望能打几仗,试试新兵器。然而,敌人显然已探知了情况,归途中没有发生过战斗。

李剑回到都督府,片刻没有停留,即去讲武堂检阅军官教导团。

讲武堂是李寿山当年开办、培养军官的学堂,李家军的军官,都出自讲武堂。

军官教导团成立,第一期学员六百名。

李剑任命第一师副师长孟武为军官教导团团长,他从都督府搬到教导团住,亲自督训昼夜兼程。同时也督促部队扩充整训,成天飞马来往,烈日炎炎之下,也坚持站在训练场观督。

乔金彪劝道:“少将军请放心,部下们不会懈怠。少将军金玉之身,酷暑立于暴日之下,稍有不测,部下如何对得起都爷。”

李剑呵斥:“胡言乱语!岂不闻兵书《上略》篇中‘将礼’一节说得好,‘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挥扇,雨不张盖,是为将礼。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发号施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士兵在烈日下操练,我不是人吗?”

乔金彪信服:“部下明白了!”

军官教导团夜间急行军。李剑与学兵同样全副武装,率领全团赶往指定目的地,中途许多学兵脚打起了泡掉队。

李剑集合部队:“我的脚也打起了泡,怎么办?我们是军人,军人打起仗来死都不怕,还怕痛吗?”他当众脱了鞋,露出脚板的泡给学兵们看,然后穿上鞋,狠狠地跺跺脚,“继续前进!”

学兵们受到鼓舞,都效仿少将军,将脚上的泡跺破,继续前进。

德国教官都向学员们翘起大拇哥:“你们的少将军,真了不起!了不起!”

经三个月训练,第一期学兵毕业,分发到各部队任连、排长,第二期又开学。

李家军发展一万五千人,编成两个团,暂以乔金彪、蔡志宏分别率领。

又过三个月,军官教导团第二期学员结业,也分配到各部队,李家军发展成三万人,编成四个团,由乔金彪任旅长,蔡志宏任副旅长。

李剑这才回到都督府向李寿山说明,准备四面出击。

李寿山不解地问:“听说现在已经有三万人,是可以编成三个师,汝何以只编成四个团一个旅?”

李剑解释:“现在各军部队均定三三制。即三班为一排、三排为一连、三连为一营、三营为一团……孙儿改为四四制,并且以四旅为一师,旅、师有独立炮、骑、工、辎重团、营。孙儿这样做,是为了迷惑外人,隐蔽我们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这与‘增灶’、‘减灶’的意思相同。”

李寿山这下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好!好!好!”

正说着话,老太君差侍女来传唤。

李剑忙来到老太君房里。

老太君一见孙子,就抱住了眼泪汪汪地说:“天赐儿,你怎么半年不回家看望我老人家啊!你瘦了,晒黑了。这回不许再出去了,好好在家养些日子。我老人家跟玉儿说了,让她看着你,你可得听她的。你要再走了,我老人家可得罚她!”

“孙儿不敢!孙儿遵命!”

李剑回到剑院,春草先埋怨:“公子爷啊,您这是怎么了啊,好容易盼到您回府了,一出去半年不回家,看把我玉姨想的!再说了,老太君天天盼着抱重孙子,您不回来,这小少爷打哪儿来呀!”

李剑爱怜地拧拧春草的脸蛋:“伶牙俐齿,可替你玉姨出气了!”

碧玉说:“您别听孩子的,所谓‘男儿志在四方’,哪里能以闺房之乐为重啊。”

李剑笑道:“老太君刚才说了,我归你管啊,你要不让出门,我就不能出门。”

碧玉笑道:“那是老太君疼您,怕您在外面太辛苦了。您有大事只管忙去,太君那儿,我支应着就是了。”

李剑很感动:“难得你如此贤惠、明理。我还要忙一年半载,而且马上要走,等忙完了,我会回家多住一阵子的。”

“哟——这就要走啊!”春草撒着娇说,“怎么忙也不在这会啊——您总不见得忙得不睡觉了吧!与其在外面睡,怎么就不能在家陪我玉姨一宿啊!”

李剑哈哈大笑:“碧玉,你身边养着一个好说客啊。好,就住一宿。”

次日,李剑召集连以上军官部署作战任务。他再三告诫:

“李家军要有铁的纪律。此番出征,只许向前,不许退后,战必胜,攻必克,凡贪生怕死者,杀!

李家军是子弟兵,要爱护百姓,不得扰民。凡奸淫、抢劫者,杀!

要善待俘虏,争取收编,士兵随时补充进我们的队伍,军官送教导团受训,改造后亦可吸收进我们李家军。

本总指挥任命徐进为参谋长,邱伯泉为副参谋长,欧阳生为先遣营长。

即日发动攻击!”

李家军以优良的装备,训练有素的军队,旺盛的士气,势如破竹,打垮了几个势力较大的军阀,其余占地为王的草寇,几乎望风而降。

李剑每占一地,便从军官中挑选优秀者和地方上知名人士组成地方政府,同时聘请德高望重者为参事,请教富民强兵之道。

经过半年征战,收复全省失地,收编部队逾十万。

李剑接受了参事们的建议,决定暂停进攻,整顿部队,治理地方,实行新政,巩固政权。

李剑回到都督府,李寿山亲自在府门外迎接,敬上得胜酒。

迎客厅摆下庆功宴,李氏家族遗老遗少,都来庆贺。

热闹了整整一天。

李寿山将李剑唤到书房,问道:“捷报一日三传,半年时间,收复失地千里,士气可用,何以此时收兵了?”

李剑答道:“孙儿也想趁此机会,扩大战果,收复两省失地,还我李家千里江山。但是,参事们说得好,如今孙儿收编降卒已逾十万,如不及时加以整编训练,这些来自军阀部队,甚至是草头王手下的匪徒,一旦为乱,会从内部崩溃,而且也难以严肃军纪,发生扰民、害民事件,有损李家军名声。

李家衰败,还多因腐败引起,民不聊生,民怨鼎沸,人心向背。参事们建议暂停进攻,休养生息,实行新政,收拢人心,巩固政权,稳步发展,决不能似流寇一般,前方打了胜仗,后方又已丢失。”

李寿山频频点头:“汝当何为?”

“富民强兵。”

“何以强兵?”

“孙儿以一年时间,整训部队。凡投降过来的军官,送军官教导团加以改造,士卒编入我李家军基本部队加以训练,孙儿决定将现有部队编成三师九旅三十二个团。”

“何以富民?”

“经过几年草头王占地盘剥,已是民不聊生,现在饥民遍地,嗷嗷待哺。孙儿接受参事意见,首先是救济,安置饥民,稳定社会,然后减免赋税,促使市面繁荣,实行二七五减租减息,恢复生产力。待兵精粮足,府库充裕,再议出兵。”

李寿山惊叹:“啊!天赐儿大有出息了,此绝对是富民强兵之道!好!好!”又说,“这些年失地太多,一些地方官都被草头王们赶了回来。如今收复失地,他们纷纷跑来要求复职。老夫以为这些人都是李氏家族,又都为官多年,富有经验,亦很可靠,就让他们复职,也好为汝效力嘛。”

李剑说道:“孙儿还要向太老爷禀报:过去那些地方官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搜括民脂民膏,百姓恨之入骨,说他们为官一任,刮走地皮三尺!百姓上告,却又搬不倒他们,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李氏家族成员,会官官相护。所以,过去非李氏不能为地方官的陋习必须废除。

孙儿命人调查,这些过去的地方官们,一个个都家财万贯,富甲一方!

而且,这些人在地方上作恶,骂名却落在太老爷头上,说是太老爷昏庸,以至权奸遍地,奴颜婢膝之徒滚滚当朝。

孙儿以为必须严惩这些贪官污吏,以平民愤,以示太老爷有决心励精图治;清算这些贪官污吏,抄没其家产,以充府库。

如今军费开支浩大,市面萧条,税收难以为济,这是唯一出路。”

李寿山大惊:“天赐,汝不怕咒骂你刚一执政便六亲不认?!”

李剑跪在李寿山面前:“太老爷!所谓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孙儿执政,只知有百姓,不知有亲情!”

李寿山捋须沉吟半晌,将李剑搀起:“待老夫思之!”

李剑再拜:“谢太老爷恩典。”

李寿山挥挥手。

李剑退出后,当即召见徐进、邱伯泉、乔金彪、蔡志宏、欧阳生,将自己的主张告诉众人。

对于整编部队,实行新政,众人都认为很应该;清算李氏家族,有大逆不道之嫌,而且非李氏不能为地方官,是李寿山所定规矩,多年来一直如此奉行,都深知李寿山未必同意。

李剑见众人态度,愤然拍桌喝道:“我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奉命坚决执行,不问为什么!

是的,清算李氏家族,会有人骂我六亲不认,是李家不肖子孙。更或会遭天谴!但是,只要有利于巩固政权,有利于民,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我命令,着乔金彪、蔡志宏抓紧整编、督训部队,成立第一师、第二师,不得懈怠。

徐进负责救济、收容、安置饥民,并负责推行新政。

邱伯泉负责逮捕,抄没家产任务,最后将这些人押交地方由百姓公议判处。

欧阳生率部具体执行!”

李剑说罢,拂袖而去。


第四章

李剑发出请柬,把李氏家族当过地方官的都请了来,放出风去说是要让他们官复原职。一个个兴冲冲地来到。李剑让人招待他们在迎客厅里入席。这些人都兴高采烈地吃喝得正热闹,欧阳生带人闯入,一网打尽!

李剑布置好了,逮捕人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抄没家产!

事过数日,李寿山才得知,将李剑叫进书房。“天赐,你说要清算家族,我说待老夫思之。你怎么就真的下手了啊?”

李剑装傻:“太老爷明明说是‘代老夫诛之’,孙儿才叩头谢了太老爷恩典的呀。”

李寿山一愣:“天赐!天赐!你竟然敢跟我耍起文字游戏来了!”

李剑抵赖:“孙儿不敢!”说着忙跪下,“孙儿非误听,实在是孙儿以为太老爷一向英明果断的。此事明摆着的:李家基业衰落,多因这些人贪赃枉法,引起民怨鼎沸,不严惩这些人,民愤难平,李家复兴无望。是非分明,太老爷决不会犹豫不决,哪有‘待老夫思之’之理啊!”

李寿山听了,又愣了半晌:“啊……起来吧。”

李剑说:“事情是孙儿办的,与太老爷无关。六亲不认的是孙儿——孙儿去对他们说,此事是孙儿自作主张的。”

李寿山苦笑摇头:“好了,好了,我已年近古稀,还怕人骂呀,要骂就让他们骂我好了。这些日子不少人来讲情,家也抄了,稍事教训,就放人吧。”

李剑再次下跪:“太老爷,有一事不明,要在台前领教,为什么就会有那么多人替贪官污吏、残害百姓的人讲情,就没有一个人在我李家基业摇摇欲坠时,去劝这些人站出来出把力?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来替那些受害的老百姓说句公道话?

他们要求我对这些人施点仁慈,为什么不事先去劝劝这些人讲点良心!

太老爷,李家基业正在振兴之时,如果现在执法徇私,将来何以服人?人心不服,何以得安?”

“依汝之见,又当如何?”

“地方官交地方百姓公议判处!”

李寿山一愣:“哎呀,这要交给百姓,他们还有活命吗?”

“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寿山挥挥手:“任汝所为!”

李剑从李寿山书房出来,当即传见邱伯泉。

“将那些犯人按他们当初在何处为官,押交地方公开审理。命地方官设立放告牌,按百姓要求判处,以平民愤。”

李剑一方面大力推行新政,一方面督训军队,虽是回到都督府,也是终日忙碌,飞马来去,在各部队穿梭。

经一年时间,新政推行有了成效,市面繁荣,呈现欣欣向荣景象;李家军第一师、第二师成立起来,训练成为精锐之师。又成立起第三师。共九旅三十六个团,兵员超过十万。

李寿山自从李家势衰,也逐渐萎靡不振,现在看到李剑治理得井井有条,精神也逐渐好转。这年春节,李寿山决定大肆庆贺,召集文武官员,地方绅士,在都督府大宴三天。

老太君更有天大之喜——碧玉怀孕了!

老太君亲到剑院。

碧玉出迎行礼。

老太君叫道:“我的儿,从此免礼吧,你现在不能劳动了啊!”当即传来管家李德海,“从今天起,玉姨改称少奶奶,是名正言顺的主子了。现在少奶奶不能劳动,等生下小公子爷后,我老人家将家政交付少奶奶经管。从现在起,府里不许大呼小叫,免得惊动胎气。”

老太君又挑了几名老妈子,专门侍候碧玉。

老太君又对李剑说:“从今往后,不要再叫玉儿去上房请安了,还是我老人家每天来看望她吧。

“你们该分床了。从今晚起就分床,再不能让玉儿侍候你了。

春草,从今晚起你侍候公子爷,等碧玉生了,再让天赐正式把你收房。这些日子,你就好好侍候天赐吧,亏待不了你的,明年你要给我老人家也添个重孙子,我老人家也让你当二少奶奶。”

李剑从报国寺“还俗”回都督府之初,也是碧玉带着侍女和他在一张大床上同榻而眠的,李剑与碧玉“圆房”后,地上老妈子挪外屋去了。春草和红莲还小,就还留在里屋,在一张大床上睡在李剑和碧玉脚头。

都督府的侍女、小童都是从北平一拨一拨买回府的十岁以下的童男童女。男童十六岁即打发到外面去听差,有的送讲武堂培养成下级军官;侍女长至二十岁便由老太君做主,赐配给李家军中的中级军官。

春草和红莲一个七岁、一个六岁被买进都督府,那一拨有十来个女孩子。

当时李剑刚“还俗”回府,老太君要再挑两个侍女侍候他。他觉得碧玉忠厚,弄两个刁蛮的来,怕碧玉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