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州锋辖,而且前面没有加“都”字。大概也就是正七品衔,徐卫还是作惊讶状抱拳道:“哦,倒是徐某眼拙,怠慢了。”

康随把身一躬,连声道:“哪里话。卑职从前在泾原徐大帅麾下勾当。深受其恩。知军大人的名号更是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乃平生之幸。”

徐卫听他说话客套,又像是读过几句:“不知这位新任的陕华大帅是泾原哪位长官?”

那康随听他这么一问,突然抬起头,像是魔障似的把徐卫盯了好一阵。还是后者轻咳两声之后。他才如梦方醒告罪,继而道:“徐知军当真不晓此事?”

这不是他娘的废话吗?京兆下的公文里,又没宣布新任大帅的人选,我从哪去知道?遂摇了摇头。康随这才道:“便是泾原副帅,曲端。”

曲端?这名字好生耳熟,何方神圣?徐卫想了许久,也没从记忆里找出这号人物来,西军几十万众,将领何止千员?也不是人人都能名传后世,自己不知道也正常。当即答应下来。说是明天一早就启程出。康随又奉承几句,这才带着士卒离开。徐卫冷眼旁观,见那几名跟康随而来的士卒都刻悍异常,那么新任大帅应该不是寻常之辈。

站在原地想了片刻,正想进门,冷不防旁边窜出一个人来。撵到他跟前扑通跪下去,咚咚就是两个响头,继而大声道:“侄儿拜见叔父!”

徐卫愣是给吓了一跳,身边亲兵刀都拔一半了,听到“叔父侄儿”云云方才还刀入鞘;待对方起身之后,徐卫一打量,这人跟自己年纪相仿,却比自己还高出半头,看他削长脸,卧蚕眉,鼻高嘴阔,颇似一人。徐卫问道:“徐成?”

“正是侄儿。”对方一脸英气,看着徐卫像是极欢喜的模样,“多年不见,九叔”可安好?”徐卫敢打包票,他那句“叔父”之后顿了一下,肯定是想说“多年不见,九叔都长这么大了。”

这人便是徐原的第三子,徐成,比他九叔还大一岁?小时候到夏津县徐家庄,两个小孩子哪懂甚么辈份,为点小事撕打起来。徐成让徐原一顿好揍,你敢打你九叔?这叫忤逆不孝懂么?

徐卫遂将他领入后堂,又拜见了婶娘张九月。当下便留他吃午饭,等下午再安排到营里。或许是儿时相识,又出身军旅世家的关系,徐卫这侄子倒也不太拘谨,问他什么答什么。才知他儿子都三岁了。徐卫一想到自己刚成婚,就已经是祖父级的人物了,真不知该哭该笑。

“侄儿敬九叔一杯,常听父亲大人提起九叔,说是紫金山一役、杞县一役尽显我们徐家的威风!泽州一仗,那更是硬碰硬,实打实!让侄儿好生跟着叔父学呢。”徐成提起酒壶,还没倒就让徐卫挡住。这几天应酬太多,酒就没断过,一闻到那味儿就头晕。

吃喝一阵,徐卫便问起陕华新任大帅曲端来。听到这个,徐成将筷子一放,大声道:“不说侄儿倒忘了,临行前,父亲让我带句话给九叔。曲大帅此人,九叔最好敬而远之。”

“为何?”徐卫立即问道。

“这个侄儿委实不知,只是父亲说这话时,十分郑重,还请九叔留心。”徐成道。

敬而远之?大哥为人方正,自是不屑干这人后道长短的事情,如果连他都提醒自己,那肯定事出有因。难道曲端是朝里谁的人?又或是与大哥有过节?管他呢,明天一见不就知道了。用完了饭,徐成倒挺急,立即要求去营里报到。徐卫也不含糊。让他自己去找军都虞侯吴阶安排,并且没有说明,是否要徐成表明身份,这是有意要考验他。

第一卷第二百二十五章下马威

沾果当天傍晚就从关西锁传来消息,吴阶考校了徐成的盛引贻,认为可堪驱使,授了队将之职。徐卫知道,自己这侄儿八成是没表明身份。这样也好,摔打摔打,等有些功劳再提他也能服众。当日无事第二天一早,他便带卫士六人直奔华州城而去。

华州地盘虽然不大,但因是关中军事重镇,下辖五县六镇,后来分出去华阴县改为定成军,便剩四县四镇之地。将陕华路帅司设在此处。可以看出本路的主要防备对象就是河东李植。得益于虎捷乡军接连剿平贼寇,挫败李植,华州境内渐趋安定下来。徐卫一路看去,只见田地里农夫如常更作,放养的娃儿也抱着鞭子悠闲地晃悠。如果不是许多村庄都在操练勇壮,还真让人以为这是太平盛世。

徐卫走得早,日未当空就已经到了华州城下。那入城口两边都是执枪椅刀的士卒,紧盯着进进出出的行人。当看到徐卫一行身着戎装而来时,一个军汉出面挡住,抱个拳问道:“敢问各位打哪处来?。

“定戎别看虎捷的番号上至今有个“乡”字,可徐卫这些兵个个觉得自己比禁军还牛,这说话也带着一分傲气。

“可是徐知军?”对方目光落在徐卫脸上,试探着冉题。

徐卫点点头,满以为这下放行了吧。谁料那军汉又一抱拳:“斗胆请知军朱记一看。”怪事,到京兆府宣抚衙门,也没人说要看看我的官印。进你个华州城,倒要验明正身?正僵持着,背后又响起一片蹄声,有人在后头叫了句“九弟”。徐卫不用看也知道,是四哥来了。

徐四与弟弟并肩而立,看到这阵仗皱眉问道:“怎么回事?”

徐卫自己没答话,随他前来的一位亲军都头回道:“禀知州相公,这厮拦住知军,说是要验朱记

徐四一听,心里便有些不悦。我们弟兄都是一地的长官,因公干到华州城,你一个看城门的,撑死了就是个什将,你有资格验老子的朱记?就是新任曲大帅,他也干不出这等事。徐四正要作,背后蹄声又起。那来的人不管城门被堵住,先绕到徐家兄弟前头看了个真切。徐卫一看这厮,头一个反应就是,你怎么像个跟屁虫一样,我到哪你就到哪?

你当来人是谁?不是旁的,正是打当年紫金山浮桥保卫战起,就跟徐卫斗了无数个回合的姚平仲。这厮不是提了殿前都虞侯,怎么出现在华州?姚平仲看到徐家兄弟,那脸上不自然地抖了抖。

他带着承宣使,也就是预备节度使的头衔,为正四品。徐家兄弟向他一抱拳,若是从前,姚希晏多半是爱理不理。可这回倒例外,他居然正儿八经地还了一礼,还问了句:“这是怎地?。

当得知是要验朱记后,姚平仲大怒道:“爷爷十八岁便纵横五路。你须是认得!否则,也该认得老子腰里这口刀!”姚家到底是西军元老级的老将门,口气就是这么横。

哪知对方居然是个油盐不进的货,挺直腰板道:“卑职奉命行事,若有冲撞之处,请诸位长官勿怪。”徐卫以为,以姚平仲的脾气,听了这话非得赏出去几马鞭不可。可怪的是,那厮一味地叫骂,就是不动手,转性了?从良了?

又对峙一阵,徐卫只带六个人。徐胜也是一什人马,姚平仲却至少带了二三十个兵,把个城门堵了进出不得。老百姓再急,也不敢吱一声。只能眼巴巴地瞅着。徐卫一直没怎么说话,这时突然道:“罢了。走得匆忙也没带朱记,四哥,咱们改日再来吧

徐四一声冷笑:“也好,左右同州一摊子事,招了几千生瓜蛋子,队列还站不好

姚平仲一见,也调转马头,高声道:“回去!直娘贼,甚么东西”。

那军汉显然没料到来这么一手,正茫然不知所措之际,从城门奔出连声唤道:“三位大人请留步!留步!”

徐卫走在最前头,只当没听到。对方跑得快,绕到马头前拦住,满脸堆笑行礼道:“徐知军慢行

“你是何人?。徐卫瞄他一眼,约莫三丰不到,估计是个指挥使一级的统兵官。

那人回道:“卑职不过是小小都头,军汉们莽撞愚笨,冲撞了知军。卑职赔罪了说罢,一揖到底,只差没触到地面。

伸笑脸人,旁边徐四哼了一声,也不看他,沉声道:“还要验朱记么?”

“岂敢岂敢!这些愚汉也不知变通。上头交待的地方上不太平,进出人得要仔细察有哪怕是个官样,若有可疑之处,验了他的朱记也无妨。私几小例证。哪知众此吃货浔当真了!恕罪!恕罪!”那都噢探吼道。

这话哄得了别人,骗不了徐卫。这看大门的什么级别?军队里等级划分是何等的森严?他敢如此造次。若穿上面授意,甭说熊心豹胆,你给他喝:鞭酒他都不敢。想起昨天徐成说的那句,对新任大帅要敬而远之,莫非有人想打咱杀威棒?

那都头再三道歉赔礼,将徐卫等三人迎入城中,亲自带到帅府。好家伙!又见铠甲鲜明,刀枪锋利,那士桓个顶个像要吃人一般。三人下了马,让亲兵牵了去,抬脚就往帅府里走。刚到门口,又有人拦住。姚平仲登时就火了:“你也要验朱记?”

“节堂重地,任何人不得携带器械,请长官解下佩刀。”说这话的军汉面无表情,看得姚平仲直想赏他两耳光。

军中是有这规矩,放在从前高俅那里是个事,可陕西地面上不兴这一套!刀不离身!

这一幕让徐卫突然想起《水浒》中林冲误入白虎堂一节,知道今天这个事不寻常,到不至于说有人要谋害他们,但至少是在摆下马威。旁边一溜刀架上,已经横躺着好几口刀,看来是有人先到了。解了兵器之后,方才得以进入节内帅案之后,一人高坐,不到四十年纪。着紫色官员公服,头戴乌纱。没穿铠甲。他给人第一印象绝对是那双眼睛,目光十分凌厉,换句话谁。看谁都像敌人。从鬓角到颌下,浓密的胡须几乎遮住了半张脸,看起来就尤其威严了。

徐卫等三人进去,抱拳行礼,口称见过大帅。那人点点头,以一种在武臣不常见的悠长语气问道:“本帅方到华州,对僚属尚不熟悉。不知哪位是被金人称为紫金虎的徐卫?”

徐卫一抬头,直视着对方:“卑职正是徐卫。”

曲端盯着他看了片刻,笑道:“本帅在泾原时常听人说,紫金虎威震两河,南北两岸好大的名声!河东豪杰推为小枢相”可有此事?”

徐卫听得不对劲,亦笑道:“卑职从未听闻,不知大帅从何处得知?”

曲端没有回答,又问了徐四姚平仲,便命落座。时堂中已经有四五位武官先到一步,都是陕华路下各的统兵之将。曲端唱名时,徐卫才得知,姚平仲现在是陕州兵马都锋辖,兼陕华路兵马副总管。

他为什么到了陕西?只因在京城实在混不下去了,都说箭射领头雁。在女真人退兵之后,赵桓有意拔高武臣地位的作法终于引起了文官集团的反弹。姚平仲本来屁股上就不干净,自然倒了霉。一班言官铆足了劲弹劾他,陈年老账都被翻出来。赵桓纵然想保他,可无奈此人犯了众怒,连半个替他说话的都没有。甚至连他想回熙河路老巢的愿望也落了空,最后被贬到陕州,跟徐卫作邻居。就这,都还是赵桓庇护的结果,否则,要按那帮文官的想法,非下他大狱不可。

人到齐以后,曲端开始话。徐卫带兵之后,所接触的武臣,不管是哪一路哪一派的,几乎都是直来直去。但这位曲大帅,先是阐明了朝廷为何要单独化出一路,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然后又分析了敌我态势,再后则提到河东局面,最后来个总结,无非是要求各地镇守将领要精诚团结,令行禁止云云。

一直说到午饭时分,下面几员大将没一个插愕上半句话。结果说完以后你猜怎么着?堂堂一路大帅,头一次召见部下,居然连顿饭都不留。衣袖一挥,你们去吧,务必勤勉用心。这些将领们很多都是一早就赶路,姚平仲在陕州最远,昨天就动身了。这会儿哪个不是饥肠辘辘?气得姚平仲等他一走就嚷道:“娘的,巴巴撵来,连口茶也没吃上!”说罢,怒气冲冲地夺门而去。

徐卫正要走,忽听背后曲端的声音又响起:“徐卫。”

“卑职在。”徐卫回过身去,见曲端又折了回来,径直走到了他身边。

“一时到忘了,今早京兆运来一批器械装备,还有战马一千多匹,说是给虎捷的。你回去后,派人来领吧。”曲端不冷不热地说道。

装备到了?今天总算有件让人舒心的事!徐卫正欢喜,就听到曲大帅又补了一句:“到底是东卓来的,宣抚相公可真高看你一眼。”说罢,也不理徐卫,拂袖而去。


第一卷第二百二十六章河东变故

二江州城宝了一肚子鸟气姚平仲和徐家兄弟还有其凹”路的猛兵官当天就拔腿走人了。当时觉得火大后来这此将领们想一想新官上任无非就是镇一镇山头。等曲大帅这股热乎劲过去了自然也就太平了。他从泾原过来的经略安抚使想站稳脚根说白了还不得靠咱们走其是人徐家哥俩又尤其是那个徐九他的兵力是整个陕西华路最多的。

结果这此将领们渐渐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曲端一到华州就把原采的州锋辖免了改用自己的部将。河中府那块因为遭了贼寇原来的兵马总管战死沙场现在是位七十多岁的老知府兼着等着富抚衙门派人来曲端把这个位置也占了。而且是先斩后奏他的部将已经在河中府地面上招兵才向李纲报告。

这还不算完徐卫从前那个时代当官的喜欢下红头文件曲端也时常有钧旨下来。这不最近吆喝着要整顿军纪尤其是要肃清军中害群之马严禁劫掠百姓欺压良民。徐卫军纪本来就严也没把这当回事忙着军队的划练和生产的恢复。

转眼间到了六月徐卫翻年时的苦心结出了硕果。今年风调雨顺定成军辖区内丰收。入目到处都是一片金黄的麦子。定成因为遭了**李纲免了年的税收和皇粮。上头有命令徐卫自然不能干涉但这权限于普通百姓。那些从河东逃过来的难民被编成乡兵都归徐卫节制。这此人屯垦种出来的粮到底该军队收还是漕司收也没个定论。

这里要解释一下一般乘讲宋代的路大概相当于后来的行省但有区别。一路的军政机构大致有种其一是转运使司”长官称转运使简称漕司权力相当大。不但管一路的税收飞征粮飞还执掌考察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算权。

其二是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简称宪司。他管的是一路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州府卷案并杳办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府州官员也就是说它也有监察官吏的权力。

前两司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监视牵制第全部门也是唯一的军事部门经略安抚使司简称帅司。不过这样一来虽然防止了地方势力坐大可司之间没有一个隶属关系又没有猛一的领导平时不打紧一遇上造反八侵这样的大事就会乱。

有鉴于此才诞生李纲这群的赏抚使总揽全局。

但纵然如此也还存在问题。比如陕西这片地区帅司现在有六路可漕司只有两路因为陕西是由从前的秦凤路和水兴军路合并而来。所以说宋代不但官制乱行政区戈也乱。如此一来得益的就是徐卫了。那此乡兵屯垦种的粮他派兵去留足种粮和口粮后多少征了一此上来。为谨慎起见也是为了试探他将此事上报给了李纲结果没人管。按说是应该直接报给曲端但陕华帅司刚刚竖起大旗各项事务尚未运转仅停留在时不时下钧旨的阶段。

到七月河东局势开始生变。”西战李植被打得肉痛退回太原之后。在女真人的支持下很快重整旗鼓接连并吞激飞辽二州威胜一军。从前他满心想着整个河东力量不免分散。这回因为有了靖康和议的约束拿下威胜军后便止步之前。金国鉴于大宋陕西方面的招讨一事感觉扶持李植的力度还不够遂在各方面施以援助尤其是军事。据说李逆又拉起了一支号称十万的军队正加紧记练虎视河东陕西。

徐卫作为河东义军总管时刻盯着他。接连指示马扩等义军领深挖沟广积粮缓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