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苍天有眼,子昂来得正是时候!”背后响起一个颤抖的声音。徐卫回过头去,见是宣抚判官王庶。王判一有苦瓜相,只差没哭出来。一把执住徐卫的手就往里拉。

进入衙门,渐渐离开喧闹,可徐卫的心里并不平静。那张带血的脸仍旧在他面前晃来晃去,”

王庶一路拉着他直接到了二堂。这里本是宣抚司官员们办公的场所。平时也就七八个人。可此时。堂上至少有二三十!挤得满满当当!而且全都来头不分别是宣抚、制置、转运、提刑各司的长官。

徐卫一露出,里头本来激烈的争论声嘎然而止。但这只是暂时,顷玄之间,堂里炸开了锅!第一个冲过来的是转运司的张彬,他跟徐卫是旧识,一过来也拉着徐卫的手,大声道:“徐经略,你来得正好!”

结果他还没问出什么实质问题。提刑司万俟商又抢上来,激动道:“徐子昂,你是一路帅守,你说。关中保不保得住?朝廷每年下拔巨额粮饷,用来作甚?不是养闲汉吧!”

“徐经略,你说句准话!长安是不是非放弃不可!”

“你愣着作甚?到是开句腔啊!”

徐卫冷眼看着这群诈呼的官员,本想把那封百姓所写的血书送上去。突然之间!他从人缝里瞥见了什么,面色一紧,嘴唇微张,奋力分开众官,直抢上前!在李纲公案下,摆放着一张交椅。此时。那椅上“躺”着一个人。椅子本是用来坐的,但这个人似乎无力支撑他高大的身躯整个人呈现出一种“躺”的姿势。须半白。且显杂乱,双眼失去神采。嘴唇泛出灰色,头上那顶乌纱被挤得有些斜了,身上的紫色官袍也皱了起来。不是旁人,正是太尉,种师中。

徐卫抢上前去,上下一打量,几乎有些不敢相信。上次他和种师中见面,也才是定戎大战。

那时,这位西军元老名将是何等的老当益壮?刻悍如女真人,在他面前也只有败北的份!这才几个月?怎么能把一位纵横沙场,叱咤风云的大将变成这副模样?

更让徐卫冒火的是,人都病成这样了。为什么不在府中安养。给弄到这种地方来?

种师中也看着他,那浑汪的眼中似乎有了一丝神采,吃力地抬起手招了招,示意徐卫过去。后者蹲下身;把头伸过去。只听老前辈嘶声说道:“有人捣鬼,故意走露风声,恐将激起民变,你要当心。”

徐卫心头一震,很快压住繁杂的情绪,恭声道:“太尉有病在身,当回府安养。”语毕,站起身来。侧对李纲道:“宣相,太尉年高,是不是

李纲脸色铁青,种太尉病情严重,本就不该惊扰他。可这些人,怪他提出退守秦陇的策略,非把人从病床上逼起来!

“来人,送太尉回府!”李纲厉声喝道。

“不行!话要说清楚!为何要放弃关中?为何要放弃长安?你们这些带兵之人是干什么吃的?”万俟离当真是激动得紧,说一句就指一下种师中。

徐卫挡在太尉身前。朗声道:“诸位长官,同僚,前线的事我比太尉清楚,有话尽管问我,不必为难长者。”

万俟商第一反应是想说,你算老几?不过一想,这厮近年来战绩辉煌。二十几岁已经作到经略安抚使,预备节度使,他说的话还是有那么一点分量的。想到此处,便不再阻拦。

种府两名家丁快步进来,给徐卫作了个揖,赶紧上前一左一右架起种师中往外而去。经过徐卫身边时。种太尉又伸出手,徐九赶紧握住。只感觉老前辈用力紧了紧,小声道:“就靠你了。”

“太尉保重。”徐卫松开手,恭声说道。

种师中一走,堂内暂时陷入沉默,好些人在心里盘算着要怎么责难紫金虎。徐卫自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先制人。

“宣相,诸位,卑职来长安之前,已经探知,近具来同州有金军集结。想必,不日就将攻华州,向长安。”

这话一出,众官的惊色都写在脸上!一时倒也忘了去责难他,互相议论起来。女真人这么快?网打下延安没几天。转手就要来取关中?这可如何是好?曲端跑回环庆去。现在调他也来不及,偏生徐原又走了。如此说来,关中存亡,不都在。他身上!

“徐经略,你数与金人战,依你之见。可否守住关中,或是,长安?”张彬因为跟紫金虎打过交道,因此说话很客气。

没等徐卫回答,一名官员抢道:“这话不必问,守不住得守,守得住也要守,总而言之,长安可以被

万俟商显然对这句话很是赞同,频频点头道:“不错!不能叫粘罕笑话”。

李纲一直没说话,此时开口道:“种太尉提出退守秦陇,也是为大局着想。廊延既失,金军无后顾之忧,且对方控制关中平原入口。河中府、同州、华州一直到长安,这一线地势平坦,利于大军推进。若在关中厘战,恐得不偿失。更何况,目下”他没说出来的话,其实就是指徐原撤军。怕激起众官愤怒。把火往徐家兄弟身上撒,近而牵连到徐卫。

“宣相之言是也,曲端在环庆,召之未必来。徐原又撤回泾原,目下长安周边,只陕华一军。”有赞同退守秦陇的官员帮腔道。

李纲故意不说的话,让他给抖了出来。身为“监司”一员的万俟商立即抓住这个话题飙:“徐原为“权制置副使”本应作为诸军表率。未得正式命令之前,便引军撤退,这不妥吧?”

幸好李纲是答应了退守秦陇之策。只是没出具正式命令。如若不然。徐原非得打成“违节”不可。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金军都在集结了,怎生御敌?这才是重中之重!”王庶这句话总算说到了点子上。

众官都把目光投向徐卫,紫金虎。别谦虚了,现在就指望你,说句话吧。

徐卫一一扫过这群诸司官员们。忽地笑道:“金军距此不过三百余里。诸位长官不惧么?”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以死报社稷乃我辈职责,何惧之有?。万俟自慨然道。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徐卫真觉得讽刺,你当我不知道你是什么货色?你知道你的跪像在岳王墓前跪了几百年么?你知道什么叫“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馁臣”么?

“如今只余陕华一军在耀州,而金军十余万众。兵威正隆。种太尉提出退守秦陇,非为自身谋利,而是欲求陕西长存。太尉上阵一生。所提建议自然不差。”

万俟商不屑道:“虽为西陲名将,然如今年老,想必也有不周不全之处,何足为奇?退一步进,就算将诸司迁往秦陇以策万全,长安又怎能放弃?”

看看这些人的嘴脸!一听说金军很快就会打过来,马上松口不反对把各个衙门迁出长安了!

徐卫才真的不屑于跟这等人废话,转过身去,对李纲一揖:“宣相。卑职有些紧急之事须向相公禀报。”

李纲会意,吐出口气,沉声道:“且散了吧,容后再议。”

“宣抚相公!外头可是成千上万的军民请愿!不拿出答复来,如何安定人心?”众官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吼道。

李纲终于怒了!“嘭”一巴掌将文案上的器具震得乱颤,大吼道:“那你们来作这个宣抚使!,小

宣抚使?好差使,可这会儿不是!

这一巴掌倒把众官给震住了,面面相觑一阵,便有人挑头出了二堂。万俟商等见状,也悻悻离开。不多时,堂上只剩下李纲徐卫两人。

人一走,李纲好似虚脱一般,重重跌坐在椅上,一手撑着额头,遮住脸,不住叹息:“怎地弄到如此地步!”

这转移机构、物资、人员,本该是极其机密之事。结果还没干,就闹得满城风雨了,百姓堵着衙门请愿,怎么收场?

徐卫见他似乎又苍老一些,于心不忍。可情况紧急,只能直说道:“宣相,如果要转移撤离,须得尽快施行,迟则生变。

李纲头疼欲裂,不耐道:“子昂啊,你也看到了,这么个局面,怎么撤?军民都不答应,诸司官员反时者也不少,唉

问完之后,突然想起什么,抬起头恳切地问道:“子昂,你给本相说句实话,真的就只能放弃了?”

徐卫还没作答,他估计是怕不说实话,又补充道:“本们待你如何。你心里当是有数!如此紧要关头。你万万不能瞒我!”

徐卫嘴唇一张,要回答了。很难想像,堂堂陕西宣抚使能紧张成这模样,又抢了话头:“当然。本相知道你也有难处,连你堂兄徐原都撤了。但,本相想知道,凭你的兵力。我们不说击退粘罕,顶住有可能吗?长安城里的粮食,足够你部吃用,咱们跟他耗!”

这人心都是肉长的,况且对方又数次有恩于自己,紫金虎一时也觉的不忍心。但很快他就想到,曲端不也是西军将领了,他凭什么就能只图自保,数次违节?张深不是脚延大帅么?人家还直接投降了金人,我徐卫就那么倒霉,为什么救火的事总让我干呐?

李纲见他一时不说话,心头狂跳。抢出案桌来,扯住徐卫问道:“怎么?可是有办法?你说,你说,只要有办法,你提任何要求都没问题!曲端不是数次违节么?都统制你来作怎样?”

第一卷第三百四十五章东京来人

在着语矛伦次,简直有点不能自抑的富抚相公,徐卫孙智慌地抽回手,转身朝后走去,从靠西面墙那里提起一把茶壶,感觉分量不对。揭开盖一看,半滴水也无。这都乱成什么样了?

又提一把,还剩几口水,提过去给李纲倒上,又将茶杯递到他手中。宽慰道:“相公但坐,吃口茶。”

李纲哪有心情吃茶?接过茶杯放在桌上,焦急道:“子昂!什么时候了?你就说,有,还是没有!”

徐卫长身而立,右手搭着刀柄。李纲此时才注意到,素来不携带兵刃的紫金虎,腰里居然择了把刀!看来,真到了千钧一的时候!他将目光上移,落在徐九脸上,急切地等待着答案。他很希望这个陕西六路最年轻的帅臣能再一次逆转局势。当年金军距离东京不过两百里。何等危急?可徐九把粮一劫。不也逼得斡离不走投无路么?为什么这次就不行了呢?不可以再劫他一次么?

可徐卫终究还是摇了摇头,,

他却还不死心,上前道:“现在长安周边虽然只剩你一军,但城里有种太尉统率的两万马步,本相还可以从秦凤紧急增调!即便不多,总可解燃眉之急!”

徐卫捉着刀不说话,李纲急得没奈何,跺脚道:“子昂啊,倒是说句话!”

徐卫网要说话,便听得外头喧哗,宣抚司乱成这样,那些诸司官员恐怕还聚在外面,喧哗本不足为奇。但那声音越来越高,其间夹杂着几句含糊不清的话,徐卫听了个大概。好像在说什么“即来,”代表留守”断然”民怨”之类。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那掩上的房门被人大力推开,宣抚判官王庶抢了进来。顾不愕李纲脸上的不悦之色,匆匆上前道:“宣相,东京来员!”

徐卫侧过身去,东京来员?现在三叔是东京留守,也就是说他派人来了?来干什么?只见王庶将一封书信呈上,李纲一把抓过,拆开就看。徐卫见他脸上神色阴睛不定,偶尔还抬起头来看看自己”说莫非来人跟自己有关系?

李纲看罢那封:“徐太师自东京派员至陕。充陕西抚谕使。”

这大宋官制里,除了形成定制的宰相、枢密使、三衙大帅等以外,还有名目繁杂的,具有临时性的这样“使”那样“使”徐卫至今没弄明白过。但三叔既然派出了什么抚谕使。想必有其道理,且看看是谁。

李纲已经让王庶请这个“陕西抚谕使”进来,徐卫把目光投向门口。不多时,一人昂然而入,他的年纪比徐卫大不了多少,端得是好相貌!高眉挺鼻,脸庞削长,目有朗星之光,眉若奋击之剑,身上穿着五品以上官员的朱红色常服,头上戴顶交脚慢头,腰里虽然也扎着金带。但却还佩着一个银鱼袋。往堂中一站,堂堂一表,神采奕奕。

那人冲李纲一拜,口中称道:“卑职见过宣抚相公。”

“贵使远来劳苦,不必拘礼。”李纲点头道。

那人又面向徐卫,展颜一笑:“卑职见过经略相公。”

徐卫看到他,起先是吃了一惊。略微一想随即释然,抱拳还礼道:“六哥。”你道此人是谁?正是徐绍次子。徐家第二代里排行第六的徐良!和徐家兄弟大多投身行伍,担任军职不同的是,徐良自幼读书,更于前些年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天子因为徐绍的缘故,不放他外任。直接进入枢密院供职。

及至徐绍担任东京留守,未能前往行在,他便留在父亲身边,担任留守司的官职。廊延失陷,东京留守司极为关切,再加上李纲上报,请示是否退守秦陇。徐绍虽然不愿意担责,把这烫手的山芋推了回来。但心里着实放不下,又怕三个侄子在这紧要关头处理不当,经过谨慎考虑,派自己的次子为“陕西抚谕使”代表留守司前来。

这抚谕使,从字面意思也可看出端倪。抚,就是安抚,谕,就是宣扬。也就是说,徐良这个抚谕使。是代表东京留守司,甚至是代表朝廷。前来陕西安抚官员军民,宣示上面的方针政策,基本上属于调研一类。

徐良一来,李纲和徐卫之间的对话也就不得不中断了。三人落座之后,王庶还就不走了,也跟着坐下来。徐良虽然阶次不高,而且抚谕使也没有干涉军政的权力,但他毕竟是代表东京留守司,而留守司又是官家钦命的,代表朝廷主持北方军政的机构。所以,身为陕西最高长官的李纲,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向徐良通报现在陕西诸路的情况。

不过,在李纲开口之前,徐良已经问道:“这衙署外万民云集,所为何事?”

李纲脑袋里一阵绞痛,撑住额头,并不回复。王庶见状,遂将宣抚司“退守秦陇”的决定告诉了徐良。后者听罢,也不禁吃惊,李纲胆子倒真大,此等捅天的事情他还真敢干?你这么一弄,就算我们留守司放你一马,镇江行在能让你过去么?

“宣相,卑职多嘴问一句,真到了那地步?”徐良问道。

李纲撤了手,靠在椅背上,苦笑道:“那你得问你这位堂弟。”他现在是骑虎难下,退守秦陇的决定是他下的,还没开干,消息就让人捅出去了。反对的声浪这么大,即便他素来果断坚决。也是进退两难。

徐良不知为何,却不去问。李们见状,站起身来道:“不管如何。总得先劝退百姓,本相不出面。谅他们不肯散去。”语毕,戴上乌纱,径直朝外走去。至王庶身并时,停了停,后者会意,跟上脚步,出了二堂。他两介,出去,好像又招呼了诸司官员,反正外面消停了不少。

待人一毒,徐良赶紧坐到堂弟身边,问道:“大哥何在?”

“已回泾原,目下长安周边,只余陕华一军,而女真人带甲十余万。欲寇关中平原。”徐卫语气平实地回答道。

徐良不禁到抽一口凉气,合着我巴巴撵来,正好投身虎狼之地?

第一卷第三百四十六章打吧

那十弟打算如何自处。,经讨短暂的错愕!后,徐良“刃:十分郑重的口吻问道。

徐卫随口道:“遵从宣抚司决定,退守秦陇。”在徐家五兄弟中,他和“一母同胞”的徐胜,以及大堂兄徐原最亲近。反倒是三叔徐绍的两个儿子没有过多的来往,虽然是堂兄弟,但见面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完。所以,他并没有说太多。

听到堂弟这句话,徐六低头沉思半晌,而后抬起头来,直视着徐九:“不行

这两个字让徐卫很诧异。什么时不行?而且徐六的语气让他很不解,你是以堂兄的身份在跟我说话呢,还是抚谕使?好像无论哪种身份,你都不应该这么说吧?

“为何?”徐卫问道。

徐良叹了一声,抖了抖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