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耿南仲等人认为,由于徐绍的行为,导致西军主力遭受沉重打击,丢失大片领土,罪大恶极说不上,但责任绝对逃不过,应该严办。建议把他贬到外地安置。

赵桓经过再三考虑,给徐绍挂了个闲职,没有再深究此事。原因嘛,当初朝廷并没有明确要求徐绍要怎么样,但他一回陕西,就准备反攻牵制,缓解南方的压力,动机是非常良好的。再说,宋金实力差距在那里摆着,如果追究徐绍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城池的责任,那中原江淮也丢了,怎么说?都严办?

耿南仲见徐绍过了关,很不爽利,又指使人揪住徐卫。说徐九在反攻中任都统制,总管全军,战败之责他应该负吧?建议解除徐卫兵权,给他个闲职。

赵桓却觉得,徐卫总归还是太年轻,志得气满,轻敌致败,过错当然是有的。但他和姚平仲在战败之后,迅速收拢兵力,坚守凤翔府,挡住了金军入蜀的步伐,过是过,功是功,还是要分清楚的。此时,朝中百官也是一片反对之声。说徐卫久在陕西,熟悉军情,不能一棍子给人打死,陕西还是要依靠这些年富力强的将帅。甚至连跟耿南仲一个鼻孔出气的黄潜善,也替徐卫说话。

虽然朝中意见都不支持解除徐卫兵权,但前线将帅打了败仗,不处理就无法严明军纪。最后的结果是,徐卫被降三官,充利州观察使,从正三品,降到了从四品,还仍任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对姚平仲等西军战败将领的处理,都比照徐卫的标准。

陕西的事情一处理完,行在的地点争论也有了结果。既然西军大败,元气已伤,那到兴元府就什么意义了,朝中一致通过,去杭州。

这年五月底,赵桓率宗室百官,离了福建,前往杭州。因赵桓身体原因,行程极慢,一路走走停停,一直到八月才抵达目的地。到了杭州之后,皇帝仍旧没有精力处理朝政,军国大事多决于耿南仲等人,恰好折彦质又上书请辞枢密使被批准,出为江南西路宣抚使,带着折家军到江西练兵去了,朝中一时唯耿南仲独大,就此种下祸根。

陕西,秦州,秦凤路经略安抚司。

自金军退兵后,徐卫整顿残部,几个月时间,他几乎把自己的防区走了一个遍,迅速摸清了秦凤一路的情况,将部队妥善布防。并会现部下,吸取鄜州战败的教训,用心练兵。鉴于凤翔府特殊的战略位置,徐卫和吴玠马扩等人考察之后认为,要守住凤翔,有两年事情必须干。

第一,就是凤翔城防体系必须更新加固。最好是按照当初河东平阳府的格局加以改进。

第二,单纯依造凤翔城来抵挡敌人攻势,是非常消极被动的。当初他阻击金军的那处朱记台,地势险要,控扼渭水,应该加以经营,在那里兴建关隘壁垒,造永久性工事。

如此一来,金军想要占据凤翔作为前沿基地,一进来就会撞上朱记台,就算绕道,也还有凤翔城,有了这两个支撑点,凤翔防务就牢靠得多。金军想借此入蜀,绝非易事。

他就此事,上报了陕西宣抚处置司,要求拨给钱粮物资,筑城,建关。主持陕西军政的王庶对他这个想法非常支持,非常赞同,可问题是,现在陕西拿不出钱来因此,他好言宽慰紫金虎,再等等吧,等明天缓过劲来,先办你这件事。

“明年?万一在我们防务布置妥当之前,金军又来了呢?这事是能等的么?”马扩把宣抚处置司的复函往桌上一拍,不满地说道。

正襟坐在椅上的吴玠也觉得不可思议,说道:“人手凤翔不缺,那许多从东南随官军撤过来的百姓,衣食都没着落,只要有活干,不说工钱,管饭就行。哎,这大帅在公文中说得非常清楚啊这点钱也没有?几个月前,从凤翔运走的钱粮物资,拿出一丁点来,也足够了吧?”

徐卫闻言叹道:“现在局势艰难啊,最恼火的,莫过于姚平仲他们。出来四万精兵,回去万把残部,他那里才正是用钱的地方。没办法,缓一缓吧。不过,子充的话很有道理,虽说宋金刚刚议和,但处在你我的位置,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金军随时有可能卷土再来”

马扩摇了摇头:“这一回,元气大伤,不是两三年能够恢复的。”

正说着,外头士兵报道:“大帅,宣抚处置司徐参议到了。”

徐卫一怔,六哥怎么来了?当下起身去迎,刚至堂外,徐六已经进来,远远执礼道:“徐经略。”

“徐参议这是来视察?”徐卫还礼问道。

徐良上得前来,笑道:“视察不敢当,受王判驱使,往各路查访军情民意,秦凤自然是首要之地。”

“来来来,里面说话。”徐卫伸手请道。吴玠马扩二人当下告退离去。

到了二堂,徐卫的办公所在里,两兄弟坐下,徐卫亲自替堂兄倒上茶,双手呈上。徐良一见他这毕恭毕敬的模样,不敢去接,疑惑道:“九弟,你这是作甚?哥哥得罪你了?”

“这不是降三官,从四品观察使么?矮徐参议半级,你是长官,我自然要恭敬一些。”徐卫说道。

徐良苦笑着摇了摇头,接过茶来道:“你要求拨钱粮那事我知道,现在宣抚处置司也很难,实在拿不出钱来,你等一等。来时,王判再三嘱咐,让我见了你要解释清楚,等明年缓过来,先就办你这事。”

徐卫挨着他坐下,点头道:“我理解上头的难处,但明年可不要再推托了。”

“这是一定,你秦凤路处在抗金前沿,紧谁也不能紧你。”徐良抿了一口茶道。又说了一阵话,无非是例行公事,询问秦凤军情,徐卫自然如实回答。

徐良放下茶杯,环顾左右内外无人,趋身向前,低声道:“九弟,有个事为兄提前给你透个口风,你不要跟任何人说起。”

“何事?”徐卫问道。

“南方来了诏命,跟泾原有关。”徐良道。

心里一跳,跟泾原有关?那不就是跟大哥有关么?什么事居然惊动了朝廷?徐卫忽然想起,当日他赶往成州,见三叔离陕之前最后一面,当时三叔就提到了大哥,听他的意思,好像没打算和稀泥,莫非这回来的旨意,就是……

“你说。”徐卫点头道。

“大哥这回了不得,南边委任他为御营司都提举,接何灌的位子。”徐良一本正经道,说到此处,靠回椅去,“怎样,荣宠备至吧?”

荣宠?你这风凉话说得真不着边际他好端端在泾原当着大帅,手下数万雄兵,天不管地不管,何等自在?谁稀罕到南边去?整天俯首贴耳,谨言慎行?

不过,别说,这招还真狠明着吧,升了你,御营司是大宋方面武装之一,天子近卫军,御营司都提举,那就是头号军事主官,是至少带“太尉”衔的。可问题是,御营司成天在皇帝面前转悠,大哥在陕西呆惯了,他能过得了那日子?更不用说,现在的御营司,恐怕也不是安乐窝,秦凤赵点,府州折氏,谁听你的?

看来,三叔真为这事冒火了。如果不是他回南方去说了什么,朝廷怎会如此处理?这说白了,就是解除你兵权啊

第四百九十二章试炮

第四百九十二章试炮

徐卫一言不发,没错,大哥是几次违背了宣抚处置司的节制,只图自保,也是实情。但是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着眼于本身,你得放在陕西大环境下来看。

徐良还在继续说着:“在陕西呆了大半辈子,如今年近六旬,倒让他离开此地到南方去,不难想象,大哥得知这消息后一定很头痛。”

徐卫马上接过话头:“你放心,他不会去。”

徐六转过脸来,盯着堂弟看了半晌,而后皱眉道:“你是说,大哥不但敢违节,还敢抗旨?九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语至此处,他拿手在脖子底下划了一划。

徐九点点头:“这个我自然清楚,六哥,怪我多嘴问一句,南方来的诏命中,除了调大哥任御营司都提举以外,还有其他安排么?”

徐良一怔,随即摇头道:“这个不清楚。”不是他不清楚,是因为他知道,徐家五兄弟里面,若非要说谁跟大哥关系好些,那也就是老九了。如果把实话告诉他,他万一跟大哥通个气怎么办?

只不过,这怎么能瞒得过徐卫?徐六一说“不清楚”,他就知道肯定没有。试想,泾原经略安抚司如今兵力最多,实力最强,是陕西第一大路。泾原帅是能轻易动的么?就算朝廷要处置大哥,也应该有详细地安排,至少,谁来接他的位置?不要忘了,泾原路的都统制张俊现在改姓金了,这一个经略安抚司,没经略使,没都统制,那不是笑话?

而且,从大伯到大哥,两代人经营泾原几十年。不说什么根基深浅的话,单说他一走,谁又能替得了?这不是一根葱两瓣蒜的事情。

朝廷连这个都没有安排,那就说明,并不是真铁了心要把徐原弄到南方去。而是试探他,你徐原如果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就算不痛快,只要你答应了,人去了,那后头还好说,找个由头可能把你放回来。你要不答应,那就说明你肯定有问题,杀不杀不知道,但逮到肯定没你的好,你徐原敢造反么?

徐卫心中暗叹,大哥以为拥兵自重,谁也奈何不了他。可他却想到,宋金两国这么快就达成和议了,而且“和”得这么彻底。官家和朝廷彻底放弃了从前的原则什么伯侄之国,那都是扯蛋,说白了,跟称臣没两样。地也割得差不多,两河、山东、中原、江淮一部、陕西一部,算算,大宋还剩下多大的地盘?

可以预料得到,这次和议之后,宋金两国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休兵状态。既然有一段时期不打仗了,你拥兵自重还怎么“重”?以前没谁敢把你怎么样,不是怕你手里兵多将广,也不是怕你两代人经营泾原几十年,根基很深。是因为担心战事密集,临时易帅而自乱阵脚。

三叔这回是真冒火了,不过还好,没把大哥往死里整,还留了一点余地。可大哥或许不会这么想,这才是最严重的

“想什么呢?”徐六见堂弟许久不说话,忍不住问道。

“我在想,大哥会不会去南方?”徐卫随口道。

徐良忽然笑了,有他讨价还价的余地么?让你去你就去,不去也得去,除非你敢怎么样。让徐大扪心自问,他有那胆么?

“这你就不用操闲心了,让大哥去头疼吧。”徐良笑道。随即站起身来“怎么样,到饭点了,我宣抚处置司长官下来视察,你得管饭吧?家里还是下馆子?”

徐卫收起繁杂的思绪,也起身笑道:“当然是家里,见了你侄女,你不信你空手去。”

“嘿,我们徐家是行伍世家,怎么你一副奸商嘴脸?幸好我临走的时候,你六嫂再三嘱咐让我随身多带点东西,要不然,我还真得把这身官袍扒给你。”两兄弟说说笑笑,俱都出门而去。

徐六没有瞎说,没过多久,从杭州发出的诏命就传到了渭州。调泾原帅徐原充任御营司都提举,着即免去其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知渭州的差遣。而且被调动的不止是他,就连他的长子徐严也在南调之列。从表面上看,朝廷似乎是要把他从泾原路连根拔起

渭州城,徐原府邸。自从出了这事之后,徐原已经数日不打理军政,闭门谢客,苦思对策。

“爹,到底怎么办?非但免了你的差遣,捎带着把儿也撸了,这是要斩草除根呐”徐严急得在那房中来回走动,急躁不安。

反观其父,倒是沉得住气一些,大马金刀坐在椅上,闭着眼睛已沉思许久。

“这十有**,是叔祖搞的鬼定是他在官家面前进了谗,否则,怎么会有这一出?无情无义啊根本就没拿爹当亲侄什么狗屁血亲,靠不住我那几个叔父,也没一个好东西”徐严恼羞成怒,忍不住骂道。

“你给老子坐下聒噪个甚”徐原突然睁开眼睛,大声喝道。

徐严把手一摊,脸都挤作一团:“儿说错了么?他要是把爹当侄子,怎么会告刁状而且被调去南方的不止是爹,还有我这是什么意思还不明白么?”

徐原将巴掌一扬,骂道:“你个混帐敢顶嘴老子赏你两耳光”

徐严终究还是怕了,负气大步走到椅子前,又一屁股重重坐下去,嘀咕道:“打死我算了反正到了南方去,就跟和面似的,捏圆搓扁都是人家一句话,搞不好,哼……”

“你他娘的能不能说句吉利话?搞不好怎样?我不信了,谁还敢把我这颗人头取了去老子两代人几十年戍边,为国征战多少回?死了多少子弟兵?去他娘的”徐原大为火光

“人家不记得这些,就记着爹违节了就怀疑爹有二心了怎么样吧”徐严也火大。

“放他娘的狗屁我徐原要是有二心,我投女真人算了张深算条俅,还留个鄜延帅呢老子不得跟李植一样,作个陕西之主?娘的,朝廷里都是一帮吃货”徐原情绪激动,口不择言。

两父子就在那儿铆劲地骂了一阵,可你骂痛快了有什么用?问题还在那儿摆着呢。

“爹,倒是拿个主意啊南方去不得,去了就完了”徐严哀声道。

“老子还要你教?我说了要去么?”徐原哼道。

这话让徐严听出些苗头来,脸上一喜,趋身靠近问道:“怎么?爹,不理诏命?”

徐原一侧头:“谁敢不把天子诏命当回事?这天下还是姓赵”

“那……儿就真不明白了?”徐严苦着脸道。

徐原长舒一口气,叹道:“这回不用说也知道,三叔在天子面前进了言,要不然不会有这事。他进言,我也要进”

“爹的意思是……上奏?”徐严问道,见父帅点头,又疑惑道“可官家会听么?”

“那得看怎么说?你不能光看着我徐原违背节制吧?三叔他仓促集结大军反攻,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大家有目共睹我虽然没听他的,但我保存了实力,使泾原经略安抚司不至于有太大的损失你九叔兵败鄜州,西军元气大伤,如果不是我泾原路握着雄兵,使女真人有所忌惮,才不会那么容易议和我必须把这一层向上头解释清楚,我虽然违节,但我给西军留下了底子否则,陕西全完”徐原这才道出心里话。

徐严听罢,一时无语,可越想越觉得父帅说得对遂大喜道:“对对对就这么向上解释就说徐宣抚当初决定仓促反攻,爹预料会招致大败,再三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也是遵从了节制,派兵出战的。及至后来,鄜州大败之后,徐宣抚还要调兵,爹为了挽救西军,为了给朝廷在西北留下一点力量,所以不得不抗拒是完全是出于公心,并非为了私利”

说到这里,停了停,越发觉得自己的话高明,嬉笑道:“说不定爹这一本上去,叔祖还得倒霉”

“哼,他倒霉活该”徐原愤声道。

徐严起身道:“儿这就去给爹取笔墨纸张来,此事宜急不宜……”

“别急诏命只是让我充任御营司都提举,并无支言片语提到‘违节’,我如果只是替自己申辩,反而显得心虚。还需陈述自己不便离开的理由,这一截爹还没有想到由头。”徐原道。

徐严两个眼珠子转了几圈,脑中灵光一闪,又坐了回去,小声道:“父帅,这还不好办?”

“你有什么法子?”徐原有两个儿子,他最喜欢的,便是这长子。第一是因为徐严最善讨好卖乖,其次则是因为他脑子转得快,常有些出人意料的点子。

“前不久,党项人不是袭取西安州的绥戎堡么?当时都不以为意,那破寨子本也无兵驻守,党项人想要,权当打发叫花子了。可现在,正好拿这事作文章,儿愿亲自率一偏师,把绥戎堡夺回来这一搞,不就跟党项人打起来了么?虽然是小事,但爹可以往大了说,就说党项人欲乘宋金攻伐之机,重夺天都山一线。南方离得那么远,也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