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上一时陷入沉静。过了好大一阵,赵桓方才叹了口气:“金军背盟来攻,此时谈议和。不合时宜。今日廷议,联先定下基调。那便是如何通过武力迫使女真退兵。”

此话一出小李纲等主战派大臣喜形于色!官家终于认清女真人的真面目了。似这等秋夷之辈。全无信誉可言。如何能与之媾和?你今日割一城一地,他明日复来。何时是个头?纵然艰苦些,也要集全国之力与之对抗!

唐恪等人默然无语。独耿南仲还想再劝,赵桓看到,侧过脸去:“联意已决!持议和之论者,勿再复言!”

虎捷乡军小主营大寨。

徐卫一身戎装。立于木架之前,盯着架七地图出神。如果不出意外,金军此次进兵路线仍旧与上次一样,分两路进攻。历史上,金军第二次南侵,破太原。踏两河,攻破东京,俘虏二帝,北宋由此灭亡。虽然历史已经偏离原来轨迹,朝廷也已经作了相应防备,但仍不能大意轻心。太原有种师道坐镇,又有王禀这等出色的将领襄助,防守当无问题。金军西路军对东京威胁不大。东路的金国二太子斡离不,仍是悬在大宋头顶上的一把利刃。青、沧、卫、孟、滑等州,虽驻有重兵,且已坚壁清野。

但宋军长于攻坚防守,短于野战,这一点恰恰与金军相反。斡旋不此次卷土重来,必然吸取上次教刮,恐怕不会计较一城一地,,

“卑职李贯,奉命而来。”帐外响起李贯的声音。

徐卫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揉了揉痛的眼睛,回头叫道:“进

帐帘掀处,身材矮小的李贯快步入内,对徐卫行过礼后。问道:“指挥使召卑职来,有何吩咐?”

徐卫却不急于说明意图,而是指着椅子道:“坐下说。”

两人坐定小徐卫亲自替他倒上一杯清茶,李贯连声称谢。放下茶壶,徐卫目视他说道:“自入京城,我命你部不必参加日常练。由你挑选士卒,专门教以窥视,刺探,望风,近身相搏等技。我知道,你心里很不理解。”

李贯嘴上虽说着不敢。心里却暗道,我从前同样是都头,现如今也是虎捷乡军八大指挥使之一。可其他都头手下都是人马数千,装备精良,我麾下却只数百人,甚至连身铠甲都没穿过。按指挥使所提要求,整日地怀揣利刃。练习刺杀,要不就是四处潜伏,互相对抗。甚至连翻墙越壁这等江湖伎俩也要练,我们到底是为什么?练这些有用么?其他几位指挥使见到自己,哪个不是满脸鄙夷之色,好像我李贯占着茅坑不拉屎小光吃饷不干事?

“李贯,你可能不信。一旦将来时局有变,你的部队所起作用,绝不比杨彦张宪等人小。甚至可以说,远远过!”徐卫这顶帽子送过去,李贯却眨巴着眼睛不敢相信。杨彦的部队那可全军屈一批的主力!全部都是装备精良的重步。号称钢铁之城,无坚不摧,牢不可破。我那几百人算得甚么?

见他不言语,徐卫又说道:“一时狼拇再起,你知道你部对于虎捷军来说,意谓着什么?”

“卑职委实不知。还请指挥使赐教?”李贯抱拳问道。

徐卫端起茶杯小却一口没喝,眼睛盯着那张地图,沉声道:“你就是我军的眼、耳、口、鼻。我做的任何决定,都参照你部意见。”

李贯闻言,一时怔住。那双小眼转个不停,突然问道:“指挥使,卑职斗胆猜测小待战事一起,我部是否不会和主力并肩作战?”

徐卫心头一喜小称赞道:”州黯,你说到点子卜了,你部将在另个小战场卜撕

“指挥使的意思。是让我部仅仅成为细作?。李贯问道。

徐卫眉头一皱。笑道:“仅仅?李贯,你太小瞧“细作,二字了。

况且,细作并不能完全概括你部性质。罢了,将来你自会明白。总之你记住,不要妄自菲薄,你李贯的部队,与杨彦马泰一样小都是我虎捷乡军的头等主力!对于你李贯,我会比亲兵还要倚重!”

虽不知指挥使专门组建一支细作到底是何用意。但李贯却极受鼓励,起身拜道:“卑职一定尽心

徐卫点头道:“我最看重你一点,你虽是江湖出身。但说话做事都很实在顿了顿。命其坐下,思量一阵,郑重道“今天叫你来,是有件事情交给你去办。”

“指挥妇旦请吩咐”。李贯正色道。

“我要你立即选派得力之人,离开东京,前往滑州至大名魏县李固渡一线。我会批给你足够的钱粮战马,切记,有任何风吹草动,我要第一个知道。至于怎么安排,那是你的事。转告弟兄们,只要任务出色完成,我不会吝惜奖赏徐卫吩咐道。

李贯心思,自己部下士卒,大多是山东大名之人,十分熟悉那边情况。这个任务。并不难完成。当即领了军令,便要辞去安排。

徐卫叫住他:“再说一次,有任何风吹草动,我要第一个知道”。

大宋靖康元年九月,在经过数月休整之后,金国再兴问罪之师,南下攻宋。其进军路线虽然大致不变,但女真人明显吸取了上次南下时,东西两路不能协同呼应的教。有意加强了西路军兵力,其目的,在于攻陷太原。以打通西路,使东西两军能顺利会师,齐攻东京。

河东制置使种师中,连番上奏朝廷请求支援。可这位老将望眼欲穿,等来的却是粘罕排布在太原城外,一望无际的茫茫兵海!而此时,赵桓在经过御前军事会议之后决定送往太原的物资粮饷,才网刚走出东京城门。

银术可兵败太原后,种师中用麾下数万部队,加强太原以及周边防务。寿阳、文水、榆次等县都驻有兵力,太原更是在有限条件下,被他最大程度的加固起来。为保卫太原立下汉马功劳的王禀,正式官拜都统制,全面主持守城军务。

粘罕见太原严阵以待,决定故伎重施,先扫清太原外围,再全力进攻。第一个目标。就是太原西面,东靠纷河的文水县。文水守将张思正,曾与姚平仲合力镇压方腊起义,立有战功。见金军来攻小指挥士卒拼死防守。当天,又夜袭金营,斩数百级而还。

出师不利,让性情暴躁残忍的粘罕十分恼火,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攻陷文水,屠尽全城。此时,短暂的胜利让张思正脑袋热,克率军出城,与金军排开阵势,意图硬碰硬打一场。可在女真人奔雷闪击之下,所部大溃,张思垂急率残部逃往纷州,等待西军折可求部。粘罕大喜,催军急攻榆次,一连厚战十余日,榆次不破。

与西路军的郁闷相比,金军东路斡离不所部似乎更加不顺。在进攻真定一时难以破城的情况下,又像上次一样,趋军南下。可这次,他们赫然现,大宋河北已成铁柜一块。几乎所有重要州府,都坚壁清野,固守不出。无论攻向哪一座城池,都会遭到当头一棒。

斡离不虽手握数万精兵,却苦于无法施展。游走于大宋河北之地,处处碰壁。此时。熟大宋军情的郭药师向他建议,宋军只会龟缩于城郭之中,必不敢出城野战,不如挥军直趋黄河南渡,攻向东京。斡离不一来见宋军有备,二来担心后路被抄,补给不顺,没有采纳郭药师意见。率军返回真定,继续围攻。如此一来,金军此次南下,便有别于上次的高歌猛进。两路大军分别停于太原真定二府。

时间,河北各地的守将纷纷向朝廷报捷请功。这个说,金军攻城,我部顽强抵抗。歼敌数千。那个讲,我挡金军于城下,便其寸步难行,死伤甚众。若把这些战将所报军嘟加起来,便会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若真如他们所言,那斡离不的大军都该损失一半了。

赵桓在东京焦急地等待消息,确切地说,是希望得到胜利的消息。当河北报捷文书雪片般飞来时,他欢喜了,振奋了,信心再度树立起来了。于是。兴奋的赵桓下了一道诏命”

第一卷第一百三十三章川陕

第一百三十三章川陕

六在两路金军受阻于太原真定二府,大宋朝廷里主战派受鼓舞之际,徐卫却已经连续数次召集所部军官,传达备战命令。东京虽是大宋帝都,但他从缴获金国细作的防务图判断,京城附近的兵力相当有限,包括虎捷乡军在内,恐怕都只有几万人马。一旦前线守不住,金军渡过黄河,东京就十分危险。

自己向赵桓提出的加强太原东京防务,看来并没有得到重视。皇帝眼下看似决意抗战,但从历史上赵桓所作所为来看,一旦局势恶化,他便极力求和,不惜代价。若稍稍好转,又突变强硬,甚至不顾实力悬殊。如此摇摆不定,反复无常,无论是战是和都不能贯彻始终,以致朝令夕改,军心涣散,最后大宋百余年基业亡于女真之手。

现在历史虽因自己的到来而稍有转变,但仍需以最坏的打算来作准备。有鉴于些,徐卫以私人身份写信给邓州知州张叔夜,隐晦地表明东京防务空虚,一旦遇到不测,后果堪忧。信中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议,因为他知道。以张叔夜的见识,他心里自会有数。

深夜,虎捷乡军主营中,士卒诵读军法操练之后,业已入睡。只有巡逻士卒持枪椅刀穿梭于军营之中,警惕地扫视着各种。徐卫虽带甲两万余,但朝廷从来没有构建营房的意思,上到都指挥使,下到普通士卒,大半年来都住在帐蓬里。从这一点来看,徐卫知道,赵桓没打算将虎捷乡军一直留在京城。

帐中,油灯昏暗的光芒下,徐卫还坐于案后。已至秋凉,他却只穿单衣。手中拿着一物,似已看得入神,那正是种师道临终之前写给他的书信。这封信。他看了不下七八次,可今天再看,却现味道完全不同。尤其是其中那句“汝当离朝避祸于西,切忘勿忘。”引起了他的格外重视。种师道的本意,是宋金有可能陷入长期拉锯的局面,以徐卫的才干,定能在宋金之余年从未改变。徐卫太年轻,阅历不足,他担心这位后辈不知进退,受到别人排挤陷害,因此善意提醒。可徐卫,却从他这句话中,受到了启。

放下书信。端着油灯来到地图之前,细细察看。北宋的版图和他所熟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雄鸡形状差距甚大。简单地说,只有鸡腹而已。那么。所谓的大宋西部,也就是指后世的陕西和四川。这两地战略意义极其重要,历史上,无论是女真灭北宋。还是蒙古亡南宋,都极力打通西路。目的,就在于防止大宋天子西逃入蜀。

在地图前站立良久,徐卫方才吹熄油灯,宽衣解带躺上了硬床。最近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一直努力求贤,效果也很显著,网罗到了如王彦、张宪、吴家兄弟这样的将帅之才。但却忽略了另外一种重要的角色,那便是可与之促膝长谈,推心置腹的智谋之士。只是,这种人可遇而不可求。

不知何时。沉沉睡去。作为军人,睡到日上三竿那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天网放亮。徐卫已经醒来,亲兵准时送来热水早餐,用过之后,步出帐外。士卒已经开始晨练,呼喝的号子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往各处军营巡视一番后,徐卫单人独骑往城里而去。

眼下,他必须尽可能多地打听消息。不仅仅是前线战况,还有朝廷里的一切动向。但受制度所限,身为武臣的他不可能名目张胆的探听,好在何灌于新君有拥立之功,且在军中颇有威望。因此很受赵桓器重。朝中机要,他多少都能知道一二。

自西水门而入。经过家门前时,正遇上父兄同时出来。令徐卫意外的是。四哥徐胜自受伤入京以后,一直未授实职,赋闲在家。今天怎么也穿上公服。头戴乌纱?问过之后才知道,昨日收到殿帅王宗楚军令,徐胜正式隶属殿前司,进入班直之列。所谓的“班直”是自五代以来,皇帝身边的近卫禁军部队,耸称精锐中的精锐,非“武艺绝伦”形容挺拔,身家清白者不用。也就是说,不但武功要高,还要长得体面,“成分”也不能有问题。因此,徐胜能入班直之列,可以说是一种荣耀。

父子三人说了一阵,徐彰忽道:“老九,今日你三叔五十寿诞,早已派人来请。你”去一趟罢。”

“那你和皿哥,”自从徐卫冠礼那天,徐绍不清自来以后,两家关系似乎缓和了一些。不过看老爷子这态度,心里多少还有些芥蒂。

徐彰干咳一声,敷衍道:“金人南寇,步军司军务繁忙,我就不去。

你代为转达也是一样。”说罢,跨上坐骑而去。徐胜与弟弟对视一眼,都苦笑摇头。

见四哥今山心情不错,徐卫也很替他高兴,连番称贺。徐胜却是叹道

一注直吊为天子近卫,待遇优厚。但曰讲入班等网,训乐沙场。唉”小”徐家是行伍世家,历代先祖都是在沙场上搏杀建功,他自然也希望能像兄弟一样,统率兵马,征战勤王。只是,身为武臣,只有服从而已,没得选择。

徐卫丹言若有所思,片刻后笑道:“总有机会的。”

“但愿如此吧。时候不早,你还是去三叔府上,代父亲和为兄转达贺意。”徐胜说完,便往殿前司报到不表。徐卫暗思,拜寿么,不就是送份心意。吃顿寿宴,何必这么早去?转念一想,忆起自己冠礼当日,三叔就在自己所站这个地方说的那番话。遂改变主意,进家取了一件东西,直投徐绍府邸而去。

徐绍为枢密副使,正二品大员,他的大寿理应遍请同僚,高朋满座才是。

但徐卫赶到他府前时,却只见几顶官轿停在门外,颇显冷清。想来是正值金军南侵。不宜大肆张扬,刻意低调。于府门前下了马,拾阶而上。那徐府几个门人早盯着他。网到檐下,便有一个汉子前来挡住,上下打量一番。问道:“敢问有何贵干?”

徐卫记的他。当初自己第一次进东京时,提着一袋梨来拜三叔,便被这厮挡住。看了对方一眼。答道:“拜寿。”

“哦?没请教”那门人将他从头到脚看了一番,也记起他来。徐卫因私进城,身着便装。乌纱官袍,金带鱼袋一概没有,因此被人小小觑。

徐卫背负双手,笑道:“姓徐,夏津人,可以进去么?”

那几个门人见他穿着朴素,似乎也没带贺礼。怕是夏津老家的穷亲戚进京来投奔。夫人早就吩咐过,凡枢密相公大寿之际从夏津而来的客人,都给三两贯钱,送些饭食打走。其中一人对他说道:“跟我来

“哪去?小。徐卫站着没动。

“你撞运了。随我去领几贯赏钱,再予你些再饭吃。”那门人面无表情地说道。

“然后呢?”徐卫饶有兴致地问着。

“然后?打哪来回哪去。”另一个盯了他一眼。不屑道。

徐卫非但不气,反倒大笑起来。几个门人面面相觑,这厮疯了不成?私下商议,今夭是枢密相公寿诞,不可节外生枝,赶紧将他撵走了事。计议已定。一人便上得前来,伸出手去想推徐卫。还没沾到身,突然缩了回来!因为他看到,徐卫从腰间解下一把刀来!门人们神色大变,一拥而上将徐卫围在其间,还有一人厉声喝道:“你可知这是甚么地方,由的你撒野,不要命了!”

徐卫将刀递了过去,随口说道:“将这把刀转交徐枢密,就说徐卫代表父兄贺他五十寿诞。”

对方似乎不放心,没一人敢伸手去接。正僵持着,府中一人快步出来。不到三十光景,身长六尺有余,面白无须,穿绿色官服,仪表可谓堂堂,且五官轮廓,颇似徐绍。出来喝止门人。见到徐卫时,略微一怔刁随即再进两步,盯着他看了个真切,忽地面露笑容,惊喜道:“九弟?”

徐卫还未回答。几个门人却慌了神。九弟?莫非他是,,徐九!糟糕!大水冲了龙王庙,咱两次把枢密相公的亲侄儿当成穷亲戚了挡在门外了!听说徐家这位排行最末的小官人,这两年来风生水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