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弘和鲜于辅驻马立于山坡之上,望着前面整齐的行军队伍。神态悠闲。

“没有和慕容风正面交锋,你是不是很高兴?”鲜于辅笑着问道。

“那当然了。”李弘欣慰地说道,“五年前,我和他们一起并肩鏖战,一起浴血杀敌,我们都是生死之交的朋友,能不打,当然是最好了。”

“将来,我们总要血战一场,这是命里注定的。”鲜于辅说道,“五年了,有些东西该忘记的,你要把它忘了,就象你过去的记忆一样。”

李弘摇摇头,坚决地说道:“朋友就是朋友,兄弟就是兄弟,我忘不了。即使将来我死在大帅的刀下,我也忘不了。北疆大战后,我希望我们和鲜卑人握手言和,我们应该象兄弟一样友好地生活在这片蓝天之下。匈奴人能和我们和睦共处,乌丸人也能和我们和睦共处,为什么鲜卑人就不行?”

鲜于辅叹道:“大汉国如果不能强盛,如果不能无敌天下,鲜卑人就不会停止入侵。虽然我们都想和鲜卑人和睦共处,都想这北疆没有战火,但我们决定不了。看看本朝几百年来的战争,大汉国稍弱,胡人就入侵,大汉国稍强,我们就出塞打胡人,这北疆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火。”

“我记得大帅对我说过,他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辉煌的事就是开疆拓土,对一个士卒来说,最荣耀的战绩是为国家开疆拓土,这大概就是几百年来北疆大地上烽火燎原的最根本原因吧?”李弘看着鲜于辅,问道,“你觉得大帅说的对吗?”

鲜于辅诧异地问道:“这是慕容风说的?”

李弘笑道:“对,我觉得大帅说的对。今天看来,我们也要这么做,否则,鲜卑人永远都不会和我们和睦相处。匈奴人为什么臣服?乌丸人、羌人,为什么要俯首称臣?就是因为我们大汉国无敌于天下。我们只有占据了他们的疆土,奴役了他们的族众,他们才会俯首称臣,才会和我们和睦相处,北疆的战火才会熄灭。”

鲜于辅神色凝重地盯着李弘,突然说道:“北疆大战仅仅是收复失地,不是……”

“不。”李弘挥手说道,“我要率军打过阴山,我要打到落日原,我要把鲜卑人赶到大漠极西之地,我要占据鲜卑人的广袤疆域,我要让鲜卑人俯首称臣。”

鲜于辅象看疯子一样地看着李弘,“子民,我们和匈奴人打了几百年,结果如何?武皇帝的时候,大将军卫青、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还有无数英烈,他们一度把匈奴人打得鬼哭狼嚎,狼狈不堪,但后来呢?后来匈奴人恢复了元气,又杀了回来。要不是两百多年前匈奴人为了大单于之争内部分裂,势力大减,今天和我们对阵的可能还是匈奴人,而不是鲜卑人。今天臣服我们大汉国的匈奴人,乌丸人还有羌人,他们不是因为我们大汉国占据了他们的疆域,把他们打败了才臣服的,而是因为他们被草原上更强大的胡族击败了,他们无处躲藏了,只有向我大汉国俯首称臣以求得到我大汉国的庇护,躲避到我大汉国来继续生存的。几百年来,我大汉国只有武皇帝在国力最为鼎盛的几十年占据了部分匈奴人的疆土,臣服了西域诸国,以后就再也没有过这样的辉煌了。但我们这些后人不争气,早把这些疆域统统地丢了。”

“出塞作战,占据大草原,占据大漠,击败诸胡,臣服胡国,这事谁都想做,但我们现在有这个武力,有这个国力吗?子民,你不要被幽州大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我们的大军所向披靡了。这次不是我们击败了慕容风,而是慕容风主动撤退,把他刚刚抢到手的疆土又还给了我们。你清醒一点。你都是镇北将军了,还这样随心所欲,乱说一气。”

“羽行,这次我们有十几万大军,如果加上匈奴人,乌丸人,羌人,我们至少有二十万大军。我们还有陛下的万金堂,陛下万金堂里的钱财至少可以让我们打上一两年的仗。不过……”李弘无奈地说道,“现在国内叛乱迭起,屡剿不灭,这才是我们北上击胡的最大障碍。”

“远征鲜卑,不仅仅要陛下的万金堂,更需要足够的粮草军械,需要稳定富强的大汉国,需要上下同心的朝廷。”鲜于辅说道,“今年冀兖青三州七郡国水灾导致粮食减产,再加上从上月开始的灾民暴乱,西凉叛乱,明年我们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各地的叛乱如果剿杀不利一拖再拖,明年大汉国的形势将非常危急,不要说远征塞外,就是北方四郡都不一定能收复。然而,最让人担心的却是洛阳。”

“如今北军出京,大将军离朝,陛下已经为皇统之事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等着解决大将军了。”鲜于辅用马鞭拍拍自己的手,忧心忡忡地说道,“要是大将军反戈一击……”

“所以我们要急着赶回并州。”李弘说道,“陛下一催再催,自有他的道理。洛阳不能乱,陛下不能出事,谁要是胆敢危害社稷,危害陛下,杀无赦。”

“陛下不会出事。”鲜于辅说道,“倒是你,千万不要在北疆大战的策略上再加上远征塞外击杀鲜卑人这一条。这事你可以想想,也可以说说过过嘴瘾,但不能作为北疆大战的整体策略上奏陛下。这策略如果惹恼了陛下,北疆大战可能就打不成了。现在的形势摆在这里,太困难了。但如果这策略给尚书台和朝堂上那些别有用心的大臣们利用了,我们和十几万将士死在塞外倒是小事,拖垮了大汉国,败亡了大汉国可就是大事了。此事不能儿戏,尤其是在皇甫大人已经离开洛阳的情况下,我们无从知道陛下和朝廷的真正意图,有可能被人利用,将来就是祸国害民的罪魁祸首啊。”

李弘笑着问道:“你认为陛下和朝廷有可能答应我们远征?”

“皇统一旦确立,叛乱一旦平定,边郡一旦收回,大汉国就要逐走上稳定振兴之路,那时,对大汉国威胁最大的是谁?”鲜于辅略显不安地说道,“子民,那时,只有你对大汉国的威胁最大了,你知道吗?”

李弘大笑起来,眼睛里闪过一丝兴奋之色,他小声自语道:“这么说,远征还是大有希望的。”

鲜于辅不满地看了他一眼,说道:“鲜卑人现在内乱纷起,各部互相征伐,实力大损,的确是远征塞外的最佳机会。但反观我们的大汉国,此时还不如鲜卑人,所以你千万不要冒险。”

李弘连声答应,他指着北方说道:“羽行兄,你说,现在慕容风在干什么?”

“大概在帮着魁头收拾弹汗山。”鲜于辅微微笑道,“这次南下入侵,鲜卑人损失惨重,慕容风和拓跋锋为了保存实力,一定会偃旗息鼓,各自回领地养精蓄锐。他们要是打个两败俱伤,只会好了我们,还有就是好了西部鲜卑的落置鞬落罗。他们两人都是鲜卑国的枭雄,自会审时度势做出最有利于部落的选择,他们不会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弹汗山王廷而浪费自己的实力。现在鲜卑国的分裂已经既成了事实,两人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挽救不回来了。但鲜卑国分裂有分裂的好处,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就是他们鲜卑诸部四个大人,所以慕容风一到弹汗山,战事也就结束了。”

“大帅不想损耗兵力攻打拓跋锋,大概也考虑到我们会趁胜出塞收复边郡。”李弘笑道,“我们沿长城一带屯兵十几万,面对须卜骨都侯的匈奴叛军和被拓跋锋占据的疆土,怎么会不打?不打就没有天理了。只要我杀了拓跋锋,就能把大帅逼出来,到时我们再和他决一死战。”

“你不是不愿意和慕容风对阵吗?”

李弘挥手笑道:“不把大帅击败,我大汉国怎能雄霸大草原?”

檀奴催马上前,小声说道:“大人,高大人的后营已经走远了。”

李弘向坡下看看,转身对鲜于辅说道:“走吧……”他抬头看看身后巍峨的大山,突然脸色一变。

远处树木林立的山岭上,一人白衣如雪,驻马而立,白色的大氅随风飞舞,犹如出尘仙人一般。李弘心里一窒,心跳骤然加快,浑身上下不由地一阵战栗。

散在四周的黑豹义从各催战马,将李弘和鲜于辅紧紧围在了中间。

“大人,那是扶余国人,可能是刺客。”檀奴大声叫道,“兄弟们,护着两位大人赶快离开,快,快……”

鲜于辅冲着檀奴摇摇手,“不要慌,那是将军的朋友。”

李弘久久地注视着,心里又痛又苦,怅然若失。自从上次在沽水河远远见过一面后,李弘知道风雪已经平安地回到了鲜卑,心里的牵挂减轻了许多,但心里的那份思念却越来越强烈。如今两国交兵,朋友兄弟皆已成为过去,即使见了风雪又能说什么?

鲜于辅沉吟了一下,低声说道:“子民,去见见她。人活在世上,有些东西必须要失去,有些东西必须要忘却。”

李弘摇摇头,“算了吧,见不如不见。”

鲜于辅伸手拍拍他的后背,小声说道:“见过之后,你就知道了。失去和得到,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李弘苦笑,“走吧,我们还是走吧。”

鲜于辅抬手一鞭狠狠地抽在黑豹的马臀上。黑豹吃痛,长嘶一声,纵身疾驰而去。

檀奴惊呼一声,纵马就要追上,被鲜于辅高声制止了,“都给我停下。”

“大人有危险……”

“没有危险。”

风雪望着狂奔而来的李弘,再也止不住心内的伤痛,泪水顺着脸颊缓缓流了下来。

李弘看到风雪,心里充满了喜悦和兴奋,刚才的痛苦转眼不翼而飞了。他突然领悟了鲜于辅那句话的意思,失去痛苦,得到欢乐,其实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自己无意于生死却执着于情义,人生短暂,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和别人都束缚在一个痛苦的世界里?生死都已经无意,难道还吝啬快乐吗?

李弘伸手轻轻擦去风雪脸上的泪珠,笑着说道:“四年多了,你还好吗?你什么时候回谈月谷的?”

风雪勉强一笑,那双令人心醉的蓝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李弘,樱红的嘴唇抖动了半天,却终究没有说出一个字。

“你从谈月谷来的吗?”李弘飞身下马,走近风雪说道,“上次在活水河看到你,知道你平安回来了,我很高兴。你看到我率军攻打大帅,是不是很恨我?”

风雪眼含泪花,轻轻问道:“你留胡子了?”

“你不认识我了?”李弘一边笑着,一边伸手把风雪从马上抱了下来,“我已经是将军了,当然要留一把胡子。你看我这样威风吗?”

风雪凄然一笑,“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你了。”

李弘心里一颤,苦笑道:“谢谢你来看我。”

两人相视无语。风雪心内悲苦,泪水又流了出来。李弘笑道:“好了,不要哭了,我们四年多没见了,说点高兴的事吧。阙昆和柯比熊现在都长大了,他们都还好吗?”

“柯比熊现在是伯父的义子,伯父非常喜欢他,还亲自教他武艺。”风雪小声说道,“你是不是要走了?”

“不。”李弘望着风雪笑道,“我很长时间没见你了,陪你说说话。”

看到李弘很长时间没有从山岭上下来,檀奴非常着急,几次要带人冲过去,但都被鲜于辅拦住了,“大人不就在那里嘛,你担心什么?”

“大人怎么会认识扶余国的人?”檀奴问道,“两人关系好象不错,坐在一起说了很长时间话了。那是大人在鲜卑国认识的朋友?”

鲜于辅笑而不语。

前方统军的鲜于银发现李弘和鲜于辅没有跟上来,陆续派出数队铁骑来催,山坡上的骑兵越来越多,渐渐有了五六百人了。

风雪起身向李弘告辞,“我走了,我回扶余国了,你多保重。”

李弘跟在她后面,没有说话。风雪不愿意看到族人互相残杀,不愿意看到豹子和大帅互相杀伐,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亲人朋友倒在血泊里。她已经厌倦了这里的一切,她要回扶余国去了。李弘把风雪扶上了马。

“豹子大哥,你都是将军了,应该有夫人了。”风雪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眼里含着淡淡的哀愁,小声说道,“哪一天大汉国和鲜卑国不打仗了,我回到谈月谷之后,就去看你们。”

李弘望着风雪,黯然点头。风雪这一去,从此杳无音讯,天各一方。

风雪拨转马头,悲痛欲绝地看了李弘一眼,纵马而去。李弘心中蓦然剧痛,仿佛就象被战刀洞穿了身体一般撕心裂肺。

第十六节

李弘命令大军驻扎于昌平城,自己和鲜于辅带着一百亲卫赶到蓟城和幽州牧刘虞会合。双方就北征大军撤离后幽州的驻防问题做了协商。

刘虞希望李弘能把中郎将阎柔留下统领幽州的郡国兵和边军,戍守边疆。李弘说,明年的北疆大战是一定要打的,我打算上书陛下,让阎柔阎大人以护乌丸中郎将之职坐镇广宁,领乌丸诸部北上征战,所以这统帅幽州军戍守边疆之责我看还是让公孙瓒大人来干吧。刘虞叹了口气,说我何尝不这么想,我也想让他领军坐镇幽州,但他对乌丸人的态度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他反对招抚,只知道弹压杀戮,尤其这次他被乌丸人困在了管子城,双方的仇怨结得更深了,将来恐怕……

鲜于辅安慰说,大人招抚成功之后,辽西和辽东的乌丸人就不再是叛逆,公孙大人就是想杀也没有借口啊。这次他违反军令擅自出击,自己被困不说,还葬送了幽州五千将士的性命,这个罪责就是砍了他的脑袋也是绰绰有余了。虽然我们联名上书陛下替他求情,把他的性命保住了,但他降职是肯定的。这个事对他是个沉重打击,公孙大人肯定会接受这个惨痛教训,不会再违抗军令了。我看,大人还是给他一次机会吧。

李弘也劝了两句,说现在幽州诸将中就公孙瓒能承担这个重责,还有一个是田楷大人。李弘说,如果田楷能被乌丸人放回来,大人可以让田楷守渔阳,公孙瓒守右北平。这样,幽州的北部边塞就是阎柔驻防,中部边塞是田楷驻防,东部的卢龙塞和辽西辽东是公孙瓒驻防,有这三人坐镇,幽州边境当万无一失。

刘虞同意了李弘的建议,他非常痛心地说,幽州将士从张举张纯联合乌丸人叛乱以来,奋战了两年多,从幽州打到冀州又从冀州打到幽州,立下了无数战功,本来大家都指望大战结束后可以升官封爵,但最后却因辽西的这两场惨败一无所获。我这个上官做得不好,对不起那些浴血杀敌的将士们。

李弘劝道,我们再上书陛下,历数幽州将士的功绩,让陛下网开一面。至于辽西败局,尤其是公孙瓒被围管子城,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说辽西战场的连番恶战有效牵制了乌丸人的兵力,没有辽西的这些恶战,我们很难顺利逼退鲜卑人收复大汉的疆域。你们看这么说行不行?鲜于辅笑道,现在主掌尚书台的是公孙瓒的老师卢植卢大人,想来不会为难自己的弟子。公孙瓒如果免了罪责,其他人也就没事了,大家还是该封的封,该赏的赏。

刘虞想到卢植,顿时眉开眼笑,拍手称庆。三人随即再次联名上书为幽州将士讨要战功。

天子再来圣旨,口气非常严厉,他督促李弘立即撤军回到并州,见旨即撤。李弘不敢违旨,急书辽西的赵云文丑姜舞庞德四大校尉各自率军日夜兼程回到昌平城会合大军,急书驻守上谷广宁的中郎将玉石率部先行回到雁门关。李弘同时命令上谷乌丸大王楼麓暂驻广宁,代郡乌丸大人冉冉暂驻马城,李弘对他们说,在汉军没有接管两城之前,边塞关隘就由他们戍守。

楼麓和冉冉这次随玉石攻打弹汗山,收获颇丰,他们几乎把弹汗山掳掠一空。两人既抢了财物又报了仇,后面的事就是防备鲜卑人入境报复了。所以两人一听李弘要率军回并州,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