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指挥和控制这场远征大战,大军所要的一切军需都要靠他们组织人手筹集运送到北疆。

李弘在给三位大人的信中坦率地说道,我今日之所为,在诸位大人的眼中必定是大逆不道的罪人,但我绝无祸乱国家之心,我只是为了远征大漠,或者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我是为了北疆和大汉国。诸位大人或许认为我是大汉国将来的祸患,但我可以郑重发誓,没有陛下的圣旨,我今生不过长城,我今生今世都为大汉国戍守边塞,我绝不做乱臣逆子,也绝不做祸害国家之事。如有违此誓,当天诛地灭,遭万符穿身而死。

诸位大人或许还担心我将来在北疆拥兵自立,但诸位大人请想一想,我大汉国过去养不起十万边军,今天也养不起十万边军,难道将来凭我一己之力还能在这贫瘠之地供养十万大军?我之所以说要筹建三十万边军一事,不过是为了给北疆屯田多要一些钱而已,我绝无异心。至于我说的其他一些事,诸位大人都已经看到了结果,相信并州在赵岐大人、蔡邕大人和其他许多大人的共同努力下,十年内必将繁荣。

我此次北征将远击两千里直达狼居胥山、落日原,我将把遗弃在落日原上的大汉将士遗骸带回来以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我将把大汉天威深深地种在大漠上,让四方藩国臣服而来。

大将军奉旨回京。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皇宫了。

太傅袁隗亲自赶到城外五里相迎。今天,几十名奸阉被赶出皇宫,几十年的心愿总算如愿以偿,太傅袁隗的心情非常好。他和大将军何进坐在马车上仔细商谈选派三署郎官入宫顶替被驱赶宦官官职的事。袁隗和大臣们已经拟就了一份详细的名单,其中大将军一系的郎官多达五十多人。

(本朝由中郎将分掌三署郎。这郎官包括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议郎和中郎秩俸比六百石。侍郎秩俸比四百石。郎中秩俸比三百石。这些人除了议郎可以参加朝议外,其余三等都不算官,属于勤杂人员或者警卫一类。本朝这种人多由门阀士族子弟充任。少时有数百人,多时达二千余人。)

大将军很满意袁隗的安排,他奉承了袁隗两句之后问道:“太傅大人,丁大人被免职后,这司徒一职你看由谁接替为好?”

袁隗稍加沉吟之后说道:“大将军,奸阉之事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车骑大将军也还没有撤兵北上,洛阳还是动荡不安,以我看,暂时还是不要考虑了。”

何进微微一笑,点点头。现在太尉刘虞在幽州。司空刘弘和大司农府、少卿府正忙于给北疆调拨粮饷军械,三公缺一个司徒无关大碍,但多一个司徒可能就要出现权力分配不均的问题。此时此刻,这个司徒一职无论安排何进的人还是袁隗的人,双方都不会同意,还是保持现状为好。大将军有此一问,就是想试探一下袁隗的心思。

太傅和大将军同时参隶尚书事,共理朝政,让士人和大将军互相制约,这本来是太后和中官们想出来的一个维持外廷权力平衡的办法。既然太傅大人不想打破平衡,何进自然不愿多事。他现在最急迫的是尽快主掌内廷大权,控制天子和太后。

“大将军可知道李大人要立即北上了?”袁隗漫不经心地问道。

何进笑笑,没有说话。

李弘的担心也是他的担心。当初何进为了尽快解决西园军的问题,答应上军校尉曹操在铲除了宫内的奸阉后,让他继续统领四万西园军。而麻烦就出在这里。现在西园军就在函谷关,而曹操、淳于琼和鲍鸿三人因为隶属于奸阉一系,他们担心自己遭到朝廷的清洗,所以牢牢控制着兵马。如今洛阳的事还没有处理好,何进也不好立即翻脸。这整顿西园军的事根本就没影子。

西园军的这三个校尉,何进感觉非常棘手,很难处理。上军校尉曹操出身宦官世家,祖父是大长秋曹腾,父亲是前太尉,朝野内外都有关系,很难动他。中军校尉淳于琼是黄门令袁赦举荐的人选,本来是袁阀故吏。现在袁阀在洛阳如日中天,怎么动他?下军校尉鲍鸿是大长秋赵忠的人,但他和前将军董卓关系非常好。过去在西疆平叛的时候,他是扶风郡的都尉,跟在董卓后面打过仗。这次鲍鸿带着人马从小平津赶到函谷关,主动投向大将军,都是董卓一手促成的。如今董卓的大军就在渑池驻扎,如何撤换鲍鸿?大将军既然不能妥善解决西园军的三个校尉,当然也就没办法整顿西园军,更不要说把西园军整体转为北军了。

何进内心里非常希望李弘能继续在河东待一段时间。只要李弘在河东,这四万西园军迟早都是自己的,但李弘一走,京畿威胁一除,这四万西园军就是难题了。

“我想奏请陛下和太后把车骑大将府放到云中城。”袁隗说道,“车骑大将军主掌北疆戍守之责,其治所应该放在边塞,我想云中城比较合适。”

何进疑惑地看看袁隗,不明白他这个时候为什么要挑衅李弘。车骑大将军府在什么位置,何进认为并不重要。李弘在临汾、晋阳和九原三城各设一个行辕,就已经说明问题了。北疆就是控制在李弘手上,谁都撼动不了,难道下旨命令李弘把车骑大将府放到塞外就能阻止李弘远征后回到晋阳?就能阻止李弘雄踞北疆?何进觉得很好笑。

何进看到袁隗很认喜,随即挥挥手同意了。他知道李弘不会在意这么点小事。

何进站在朱雀门外,望着巍峨雄伟的南宫,不由地脸显笑意,稍稍挺了挺自己疲乏的身躯。

长秋官内,太后的脸色很难看,她甚至没有让何进坐下,就让何进那么站着。何进神色谦恭,不停地说着道歉的话。

太后显然余怒未熄,她冷笑道:“大将军的病好了?”

何进摇摇头,淡淡地说道:“臣的病还没好,但国事为重,臣……”

“大将军的病有那么重吗?重的连护送先帝的灵柩到文陵都不行?”太后冷言反讥道,“哥哥,你太过份了。”

何进没有说话。

“哥哥还记得当初谁送我入宫的吗?还记得谁帮我住到这长秋宫的吗?还记得谁帮你说服先帝拜为你大将军的吗?”太后一字一句地说道,“哥哥,你太过份了。”

何进欲言又止,垂首不语。

“现在哥哥满意了,一切都如你所愿了。你为什么还不罢手?为什么还要把他们赶出京城?为什么还要斩尽杀绝?哥哥,你太过份了。”

何进回到了大将军府。

大将军府门前车马拥塞,前来拜会大将军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原中常侍张恭、高望,还有几个小黄门携带重礼一起来到大将军府,向大将军请罪,愿听从大将军的一切处置。

何进说:“太后已经对我说了,既然你们已经被罢职,所犯罪责也就不再追究了,但我要说一句,你们留在京城绝对不行。”

几个宦官百般哀求,何进坚决不答应。何进说,洛阳的形势你们清楚,士人对你们恨之入骨,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把你们抓起来,留在京城肯定是死路一条。我强行下令解除对你们的监禁是我个人的意思,并没有和太傅大人商量。如果他知道了,会不会以此为借口趁机捉拿你们,我就不敢保证了。

张恭连连磕头求告,说自己在兖州东郡的庄园田产都给大水冲坏了。回到封地后吃喝都成问题,更不要说生命安全了。自己年事已高,恳求大将军还是让自己留在京城。

何进摇关冷笑道:“我已经说了,不行。你们不要以为车骑大将军一走,你们就可以重回皇宫,这是不可能的。趁早离开京城,免得身首异处,连累九族。”

太傅袁隗听说何进下令解除了对被罢职中官的监禁,非常生气,急书何进询问此事。何进回书说,这是太后的意思,我做臣子的不能不从。

太傅袁隗急忙命令司隶校尉袁绍、河南尹王允各带人马在出京要道上四处设卡,只要看到出京的中官,立即抓捕,就地诛杀。同时,他急书各地州郡府衙,命令他们以大将军何进的名义捕杀奸阉的宗族家人,凡九族之内,格杀勿论。

此事随即被赵忠和张让等中官得悉,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向宫内的太后求助。

太后非常生气,急召何进入宫,劈头盖脸把何进责斥了一顿。何进不好辩驳,随即将错就错,恳求太后把西园军的兵权交给自己。太后气道:“西园军难道不是你的吗?现在连本宫的性命都在你手里,何况一个西园军?你为什么要欺骗本宫?为什么要杀那些宦官?”

何进也生气地说道:“臣怎么说也是何家的家主,臣无论怎么做都是为了何氏宗族,臣难道在太后的眼里还不如几个宦官?”

“太后知道臣当初为了把你送进皇宫送了郭胜多少钱吗?臣把一半家财都送给他了,一半家财。太后还知道臣当初为了让你住到这长秋宫来,送了赵忠张让这些阉人多少钱吗?所有的家财,太后知道吗,臣倾尽了所有家财,否则宋皇后怎么会被先帝废除?难道就凭太后生个皇子就行了?王美人也生了皇子,她为什么就不能做皇后?为什么还死了?”

“太后以为臣这个大将军是那帮阉人白白送给臣的吗?不是,是臣花钱买来的。就算没有那帮奸阉,臣一样可以从先帝手上买到这个大将军。”何进冷笑道,“太后,是臣姓何,不是那帮奸阉姓何,太后出自何家,不是出自那帮奸阉的家里。臣请太后多想想兄妹亲情,不要被阉人的谎言蒙蔽了心智,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了仇人。”

太后一时语塞,竟然说不出话来,漂亮的面孔上显出恼怒之色。

何进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不紧不慢地问道:“太后,陛下大婚的日子就要到了,母亲何时能来?”

天子下旨,连罢光禄勋刘博、卫尉刘和、大司农袁滂、少府刘廷四卿,其所代之人皆为大将军一系。同时还封赏了一大批有功之臣,其中河内太守丁原被拜为执金吾,王匡被拜为河内太守,张邈被拜为光禄大夫,许攸被拜为议郎,吕布、毋丘毅被拜为骑都尉,张辽被拜为北军都尉,张扬被拜为都尉。

一连串的任免都是大将军和太后在长秋宫商议的结果,根本就没有告知太傅袁隗和司空刘弘,尚书台诸位大臣们更是茫然不知。

一时间,洛阳的气氛又紧张起来。

太傅袁隗被太后召进宫中。何太后说,皇帝就要大婚了,这大婚的诸般事务就由太傅大人和尚书台的诸位大人来主办。现在宫内熟悉事务的中官们都不在了,而新来的郎官们又不熟悉,本宫只好把这事全权委托给大人。至于朝政,暂时就交给大将军去处理吧。

太傅袁隗出宫之后,立即派人找来了袁绍。

“你立即到渑池去一趟。”袁隗说道,“你和他约个时间,我要见见董卓。”

袁绍惊讶地问道:“你要亲自见他?是在城内还是城外?”

“城外。”袁隗说道,“还有,你叫曹操有空到京城来看看我,我有事找他。”

袁绍笑着答应了。

“叔父大人,我们杀了十几个出城的奸阉之后,这些人就学乖了,个个躲在家里不出来,也不出城。你看,我要不要找个借口逐个去抓?”

“你是怎么回事,这种事还要问我?”袁隗不满地说道,“你是司隶校尉,三独坐之一,直接由陛下管辖,位高权重,上自京城的三公、列侯、外戚,下至各级官僚以及京畿地方官,都是你监管对象,你怕什么?当初阳球做司隶校尉的时候,黄门令王甫父子三人被他抓到活活打死了,你呢?你抓人还要来问我?”

袁绍不明白叔父大人今天怎么火气这么大,只好陪着笑脸站在一旁。

“大将军不是以陛下的名义赐你假节了吗?你可以先斩后奏嘛。”

袁绍心领神会,匆匆离去。

(本朝光武皇帝为了抬高监察官员的威望,在朝廷上设了三个席位,专供尚书令、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三人独坐,故称“三独座”。其中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是监察之官,司隶校尉负责执掌监察都城和京畿地区,权力非常大。

在八月初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里,车骑大将军李弘率部回撤。

李弘站在大堤上,望着眼前浊浪滔天的黄河水,心里涌起些许悲凉。这一辈子,我还能看到雄伟的京都吗?

第二节

李弘率军到达安邑城。河内太守王瀚、长史桑羊、盐铁都尉谢明出城相迎。李弘和他们略加寒暄后,随即说到了远征大漠的事,他恳求王瀚务必保证从关东各地运到河东的粮草辎重能够安全而快速地送到晋阳。王瀚激动地说,大人在今天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能远征大漠,为大汉国建功立业,实在令人拜服。大人请放心北上,下官将竭尽所能确保黄河和驰道畅通无阻,保证各地运到河东的粮草辎重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晋阳。

李弘连声感谢,接着和王瀚、桑羊说起了洛阳局势。王瀚对洛阳局势非常担心,他认为李弘走得太匆忙,在洛阳诸事未定的情况下仓促离开,隐忧太大。李弘不愿多说什么,在他看来,大将军何进如今手握重兵,奸阉已经被尽数赶出京城,洛阳就是有危机,也不过就是士族大臣们和大将军互相争权夺利而已,虽有隐忧,但不至于爆发大乱。李弘着重嘱咐了盐铁都尉谢明一番,然后告别众人,继续北上。

大军到达临汾后,车骑大将府长史李玮,典农中郎将张白骑带着一帮属从出城相迎。

按照李弘的要求,鲜于辅和张燕两人以最快的速度在灾民中征募了十万成年男丁为屯田兵。如今这十万屯田新兵已经进驻临汾大营,随后将陆续赶到汾河两岸的屯田区。李弘仔细询问了一下情况,然后要求张白骑在保证屯田所需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这批新兵的训练量。同时在大军远征期间,命令他带着留守河东的两万屯田老兵看护水陆两道,以保证运输无阻。

“大人要把这十万屯田老兵带到塞外吗?”张白骑问道。

“大军远征期间,这十万屯田老兵我要临时调用。”李弘说道,“一半交给赵岐赵大人指挥,负责驻防长城以南各郡和句注、飞狐、壶关等要塞,一半交给卫政卫大人指挥,负责驻防长城以北各郡和边塞要隘。远征回来后这十万屯田老兵就直接到河套以南地区屯田,作为北疆戍边大军的后备兵源。”

李弘交待完了河东屯田的事后,随即和李玮、筱岚夫妇商议筹建车骑大将军府临汾行辕的事。李弘说,河东对北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们千万不要出什么差错。在大军远征期间,只要对远征有利,对北疆有利的事,你们就放手而为,不要瞻前顾后。即使违背了大汉律也不要怕,所有罪责都有我来承担。另外,你们除了给大军督办粮草辎重,给并州屯田督办钱财物资以外,还要想办法给北疆征募掾史官吏。我和天子有十年之约,这十年我必须要完成北疆屯田,所以你要尽可能给北疆招募更多的贤才。

李玮笑道:“大人放心,我立即以车骑大将军府的名义四处征辟贤达之士。只是北疆太苦太穷,未必有多少人愿意来。”

李弘叹道:“你尽力吧。过两年晋阳大学堂的诸生们学业有成,北疆就不缺官吏了。”

李玮点点头,然后郑重地问李弘道:“大人,如果洛阳有变,我有多大的处分权?”

“你主掌临汾行辕,当然可以全权处理并州以外的所有事务。”李弘毫不犹豫地说道,“你无需向我或者赵大人征询,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李弘在临汾停留了一天后率军入晋。护田中郎将赵岐、并州刺史蔡邕、太原太守许劭等北疆大吏纷纷出城迎接。看到三位长者冒着酷暑于城外十里相迎,李弘非常感动,远远下马迎了上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