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月底,周毖和伍琼依律处斩。荀攸因为司空荀爽的极力求情被免于一死。不久,他和一批重犯被押到了长安。

董卓没有抓捕尚书郑泰和侍中种辑。侍中种辑是种阀的人,董卓念及故主之情,不予追究也很正常,但他为什么放过尚书郑泰?

自从朝廷决定迁都长安后,天子遂下旨,由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太常马日磾、太仆王允(太仆袁基被罢后,河南尹王允即接任)、尚书令丁宫、光禄大夫蔡邕、河南尹朱俊(王允任太仆后,右将军朱俊即被转拜河南尹)、京兆尹董旻负责迁都事宜。几个老臣穷于应付,做事拖拖拉拉,迁都一事进展非常缓慢。此时,叛军集结的消息陆续送到洛阳,董卓忙于兵事,也无心过问。他现在只关心两件事,一个是钱粮,一个是叛军。

关中三郡和关东两郡的钱粮根本无力支撑一个庞大的京师和十几万大军,绢帛金银和珍宝最多也没有用,有军饷没有军粮,一样打不了仗。最近一段时间张济和樊稠带着兵马四下掳掠,他们把弘农和河南尹两地翻了个底朝天,把每一户每一粒粮食都抢了回来。而董越和段煨带着大军在三辅一带查抄,京畿地面上流民成灾。

董卓命令各处关门大开,黄河渡口解禁,尽一切可能把流民全部赶出京畿。京畿地面上每少一个人,就会少一份危机,少一份消耗。上百万的流民冒着严寒,携家带口,在士卒们的驱赶下,纷纷向四周州郡逃去。河东因为没有战事之忧,距离京畿各郡又近,所以成了流民逃亡最集中的地区。

李玮留在京城不走,主要就是为了这个事。现在董卓的军队控制了黄河渡口,任由流民进入河东。流民太多,河东承受不了,北疆更承受不了。董卓躲在皇宫内不出来,李玮无奈,眼见流民危机越来越严重,只好匆匆返回河东组织赈济去了。

尚书台。

董卓召集部分大臣和尚书商议出兵讨伐叛军的事。

尚书华歆向诸位大臣解说当前的军情。

目前,叛军主要在四个方向集结。东北方向是袁绍、王匡的大军。袁绍已经率军进入河内,驻军于河内郡治所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南),而王匡的速度最快,前锋已经到达河阳一带,和张扬的大军遥相对峙。冀州牧韩馥驻军于邺城,没有进入河内的迹象,估计他主要负责给叛军提供粮草辎重。

正东方向是叛军的主力,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的大军已经进驻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济北相鲍信、青州刺史焦和的大军正在路上。这里除了广陵太守张超的广陵兵外,其他都是清一色的兖州兵。另外,听说曹操已经变卖家财组建了一支义军,也在日夜兼程而来。

东南方向主要是豫州牧孔伷和颖川太守李旻的大军,他们已经进驻到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陈国相许拇缶姑挥锌吹健

正南方向是袁术、张咨和王睿的大军。袁术现在进驻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而张咨和王睿尚没有动静。如果张咨和王睿出兵的话,下月中他们可以赶到鲁阳和袁术会合。

我们还不知道大司马刘虞是不是也参加叛乱。如果他也出兵的话,幽州的白马公孙瓒至少可以带着两万大军南下。

按照我们的估猜,叛军的总兵力大约在二十万左右,给叛军供应粮草辎重的主要是东北方向的冀州和南方的荆州。

尚书房内气氛沉闷,叛军实力强大,粮草充足,打起来的确没有胜算。

董卓拍拍案几,笑着问道:“诸位说说看,如何迎敌?”

尚书郑泰说道:“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于兵多。”

董卓望了他一眼,问道:“这么说,军队没用了?”

郑泰笑道:“大人误解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认为叛军有诸多劣势,大人无需出动大军就可以不战而胜。”

“大人在西疆征战数十年,历经百战,用兵如神,手下将士都是悍勇无敌之辈。而袁绍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公卿子弟。张邈是个做学问的忠厚长者,孔伷只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些人平日养尊处优,生活奢华,根本不是将帅之才。如果临阵交锋,他们决不是相国大人的对手。”

郑泰说了一大堆,什么师出无名,自封官职,尊卑无序,什么各怀鬼胎,无法凝心聚力,反正就是说叛军人数多,中看不中用,最后董卓肯定能打赢。董卓连连点头,尤其对袁绍和袁术之间的矛盾非常感兴趣。袁汤有三个儿子,袁成、袁逢、袁隗。袁成早死,袁逢把庶出的袁绍过继给了袁成,按道理袁绍就是长房长子。现在袁逢这一代人都死了,袁逢的大儿子袁基也死了,这袁阀的家主应该是袁绍还是袁术?袁绍是长房长子,但他是庶出,这家主应该是袁术。袁术目前在鲁阳,处在袁阀力量最强大的汝南、颖川和南阳之间,受到袁阀力量的支持和承认是肯定的。但袁绍现在自封车骑将军主掌国事承制天下,矛盾自然也就迅速产生了。

叛军实力最为强大的袁绍和袁术在开战之前就因为权势争了起来,这一仗的结局是什么可想而知了。

董卓大力夸奖了郑泰,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当即决定拜他为相国府的参军事,具体负责此次平叛。

军议完了之后,参加军议的中郎将胡轸在回来的路上埋怨董卓,说郑泰可能是叛军的人,让他出任参军事一职,太危险了。董卓瞅了他一眼,小声说,上次刺杀我,就有郑泰的份。胡轸吓了一跳。董卓接着说道,这京城里朝堂上无处不是支持叛军要杀我的人,我能信任谁?我们没有足够的粮草,需要速战速决,只要打上一两个胜仗,局势立即就会改观,而这将直接影响到骠骑大将军南下的速度和他最后的选择。我们如何才能做到速战速决?郑泰就是关键。只要让叛军知道我们的一举一动,这仗就赢定了。

龙骧将军徐荣在五十名黑豹义从的簇拥下,纵马冲进了洛阳城。

董卓亲自迎出府门之外。董卓自从出任相国以来,这还是头一次出门迎接朝中大员。

徐荣和董卓早年在西疆就认识,那时董卓是破虏将军,徐荣是凉州府都尉,两人跟在皇甫嵩后面平叛。现在董卓是相国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而徐荣是龙骧将军,开幕府,手下还有两万北疆精锐,名震天下。皇甫嵩呢?这时正在北寺狱的牢房里。

徐荣大礼参拜,董卓急忙把他拉起来,两人有说有笑并肩走进了相国府。

就在徐荣准备走进大堂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吕布。身为中郎将的吕布,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跪在大堂外的屋檐上,面对墙壁,一动也不动。

徐荣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看董卓。董卓生气地说道,这小子纵容部下滥杀无辜,坏我名声,我恨不得把他杀了。先让他在这跪着,等我有时间了再惩罚他。围在四周的李蒙、刘靖等校尉幸灾乐祸地笑起来。

徐荣没有说什么,随着董卓走进了大堂。两人闲聊一会谈到正题。董卓的意思是徐荣到了荥阳后,节制已经驻军在那里的胡轸,并立即向驻扎在酸枣的叛军发起攻击,力求先打赢一仗。徐荣当即予以回绝。徐荣说,我奉骠骑大将军之命南下洛阳,主要目的是拱卫京师,保护天子。临行前,骠骑大将军一再嘱咐,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决不能主动攻击叛军。

董卓笑道:“如果我奏请天子,把你调离北疆,拜你为征东将军,负责平叛,你看……”

“大人,我是北疆九个统兵将军的其中一个,我只负责带兵打仗。”徐荣微微笑道,“现在对大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我,而是骠骑大将军。我是一个武人,是北疆人,我终究是要回去的。”

徐荣话里有话,董卓听了之后,尴尬的笑笑,稍稍有点不快。

“但我可以向大人保证一点,我绝对不会让一个叛兵走近虎牢关。”

董卓大喜。两人随即商议了一下军情和粮饷问题,然后徐荣起身告辞,“大人如果没有什么吩咐,我就率军出关了。临行前,我有个小小要求。”

“子烈,你说,我一定答应。”

“我想向大人求个情,就是吕布的事……”

董卓脸色一沉,恨恨地说道:“好,你带走他,你是他的老上官,你问问他,他该当何罪?”

第十七节

上古以来,人们对土地极为崇拜,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得封土立社。一般二十五家置一社,每社立社坛一所,用来祭祀土地神后土。祭祀活动分春秋两社,春社一般在春分前后,向土地神祈求丰收,也叫春祈。秋社一般在八月十五谷物成熟前后,是为了感谢土地神的赐予和庇护,又叫秋报。

就在春社这一天,吕布军中的一个屯长带着一屯人马自轘辕关向南巡视,到了豫州地界的嵩山脚下阳城附近时,正好遇上一个村庄的百姓在举行祭祀活动。这个屯长大为兴奋,立即命令士卒杀人抢劫,男的被砍头,女的被淫掠,粮食财物被抄没,房屋被烧毁,然后一行人高奏凯歌回来报功。董卓闻讯后怒不可遏,立即派人到轘辕关,以违反军律为名,把那一屯人马全部杀了,吕布也被抓到京城问罪。

这事本来很正常,自从各地州郡举兵叛乱后,互相烧杀掳掠的事经常发生,袁术的前锋军就曾数次冲到河南尹地界杀人抢掠,而北军在京畿一带借口征收钱粮更是肆无忌惮,所犯恶行罄竹难书。为什么西凉将领和他们的部下违反军律就没事,到吕布这里就成了十恶不赦之罪?吕布想不通,当堂就顶撞董卓,“胡轸纵容部下杀了那么多京中门阀权贵,为什么他不但没罪,反而立了军功?李傕在郊外陵园干什么?他又该当何罪?我的部下不过到豫州杀人抢粮而已,难道这也该死?”

十里长亭下,徐荣静静地听着吕布的倾诉,神色凝重。

吕布愤怒地挥手说道:“洛阳动乱,大将军被杀之后,北军就被董卓控制了,我们这些外地兵马也被董卓并入了北军。董卓对西凉兵好,军饷高,军备齐全,我能理解,那是他的根基。他非常照顾原来的北军和西园军将士,这我也能理解,他需要这些人为他稳定洛阳。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他为什么对我并州兵、河内兵这样刻薄,还有毋丘毅大人的丹阳兵。我们这万把人不但军饷折半,就连军备都是西凉兵淘汰下来的旧东西,他董卓也欺人太甚了。”

“我不抢钱抢粮,我手下一万多人吃什么?喝什么?我率部南下太谷、伊阙、轘辕三关后,董卓就给我送了一次粮饷……”吕布眼眶一红,声音有些哽咽,“今年天气格外冷。年后的那场大雪铺天盖地,一百多个老兵就这样冻死了。”

徐荣叹了一口气,伸手拍拍吕布的肩膀,小声安慰了两句,然后说道:“军内派系林立,互相争斗很正常,哪里都有,北疆也有。骠骑大将军虽然频繁整军换将,但这种争权夺利的事还是经常发生。骠骑大将军好就好在不偏心,对谁都一样。所以这种矛盾相对要小一些。相国大人估计太偏袒西凉兵了,所以助长了他手下骄横霸道的气焰,但他本人未必对你们不好,有些事可能是他部属干的。”

“你现在也是统军将领了,手下有一万多人,凡事都要为他们着想。因此,你说话做事要策略一点,尤其是对相国大人,不要顶撞,要多解释多陈述自己的难处,要想办法打动相国大人。你激怒了他,对你本人来说最多损失一条命而已,没什么大不了,但对你一万多部下来说,就是一场厄运了,所以……”

吕布高昂着头颅,目露凛冽杀气,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做不到。他杀了丁大人,这个仇我迟早要报。”

徐荣暗自惊骇,看着吕布半天没说话。

“我知道自己脾气不好,这样下去我也无法报仇,但大人今天这番话我记住了,谢谢大人。”

徐荣犹豫了一下,说道:“你现在受命于朝廷,节制于相国大人,我无法帮你。但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还是请奉先以国事为重,先把个人恩怨放在一边,不要因小失大。”

吕布躬身说道:“大丈大立身存命,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吕布虽是一介武夫,但报国之心矢志不渝,请大人放心。”

徐荣欣慰一笑,接着问道:“文远还好吗?”

吕布摇摇头,忿然说道:“相国大人先是让他做了一个六百石秩俸的北军军侯,有职无权。现在又拜他为校尉,领军跟在我后面。他想回北疆,但被我留下了。兄弟一场,他总要帮帮我。”

徐荣笑了起来,“你们两个在一起,哪里都去得。这一阵子的确很困难,挺过去就好了。如果你们将来得意了,就抽空到北疆来看看,如果不如意,你们就回来,北疆毕竟是你们的故土嘛。”

吕布感激地再次躬身谢道:“骠骑大将军和大人,还有子龙将军的恩情,我这一辈子都难以报答了。如果大人有用的着我的地方,只要说一声,我吕布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徐荣摇摇手,颇为动情地说道:“想想战死在雁门关的将士,我们能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我只要你好好地活着,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

吕布心神震颤,霎时热泪盈眶。

****

正月,北疆。

接连几场暴雪终于引发了大雪灾,北疆诸府最担心的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边郡上的灾民因为饥寒交迫而死去的人越来越多,大漠上的牲畜也因为耐不住严寒和缺乏草料而逐渐死去。为了赈灾,骠骑大将军李弘下令紧急征调河套地区的十万屯田兵,大漠上的三万驻军步卒,边郡的两万驻军步卒,以十五万大军的力量投入救灾。阴山南北两麓,到处都是汉军忙碌的身影。粮食和各类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从河东、晋阳运到塞外。同一时间,河东也陷入了流民的狂潮。

骠骑大将军府临汾行辕的李玮不得不仰天长叹,他虽然未雨绸缪,抢在过年之前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准备用于后三年的应急。但转眼之间,河东和晋阳的十几个大库就被搬得一干二净了。他欲苦无泪啊,明年怎么办?叛军和朝廷对峙,这仗如果打起来,明年就是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了。他在给李弘的书信中哀叹道,我大汉这几年年年灾异,生灵涂炭,已经非人力所能挽救,这是天要亡我大汉啊。

金雪原大议之后,骠骑大将军李弘先后送走了北疆几十位诸军将领、诸府长官和胡族诸王,独独留下了弥加、柯比熊和阙昆。在弥加这位长辈的主持下,李弘把风雪娶进了自己的帐篷,几年魂牵梦绕的心愿终于得偿。晚上,大家开怀畅饮的时候,赵云对李弘说,上次大人娶小雨夫人的时候,也就是这些人,都是你卢龙塞和幽州的战友。结果其他人碰到一个骂一个,都说你偏心,看不起他们,结果你这次还是这样。李弘伤感地摇摇头,指着坐在旁边的老拐道,不一样了,许多人都不在了,卢龙塞就剩我们这些人了。老拐眼睛红红地说道,大人,哪里不死人?哪个人不会死?能死得轰轰烈烈,这是几代修来的福气,也是高兴事。来,喝酒,这碗酒算是老伯的,我代他喝了。老拐大口大口地吞着烈酒,泪水悄然滴落。

年前,李弘看到风雪的身体渐渐好转,而从洛阳传来的消息又越来越紧张,随即决定带着中军离开大漠。小王弧鼎和弃沉要跟着李弘一起南下,被李弘严词拒绝了。李弘说,你们跟着我好几年了,也该过点安稳日子,你们当真要陪我死在战场上吗?你们只要好好活着,我心里就高兴。如果有仗打,我又打不过别人,我就来喊你们帮忙。

过年的那天,大军赶到了高阙。驻防高阙的穆斯塔法非常兴奋,吃饭的时候总是缠着李弘要从军。他现在是日逐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