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天后,朝廷和冀州的议事在双方激烈的争论中尘埃落定,韩馥带着四个郡国的军政,满载而归。

太傅刘虞和张温看到骠骑大将军李弘时,面孔都有点燥热。晋阳朝廷建立之初,李弘可以说要什么给什么,如果不是打仗需要他,恐怕他连军权都交出来了。但朝廷呢?不但没有从冀州要到一个钱,还把四个郡国送给了声泪俱下的韩馥,想想实在对不起人,惭愧啊。

李弘是来告辞的,他征调了北疆六位将军,七位中郎将,二十五位校尉、都尉,五万五千大军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击洛阳,北疆长城以南所有的兵力全部上了战场。

“长公主和朝廷的戍卫就靠两千五百虎贲军了。如果有什么突发事情,请大人及时从河东征调屯田兵拱卫晋阳。另外,云中大营有度辽将军赵云的五千铁骑,大人也可以随调随到。我此次南下将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洛阳,以帮助长公主和朝廷尽快返回京都。”

李弘突然大礼跪拜,恭恭敬敬给刘虞和张温行了一礼,“北疆就交给两位大人了,请两位大人多多保重。”

刘虞和张温心里一阵激动,眼眶顿时湿润。两人一左一右把李弘扶了起来,不知说什么好。

“还记得卢龙塞吗?”刘虞问道。

李弘点点头,“大人当时踢了我一脚,冲着我高喊,孩子,跟着我,夺回卢龙塞。这次一样,我跟在大人后面,誓死夺回洛阳。”

刘虞鼻子一酸,花白的山羊胡子剧烈地抖动着,半天才说道:“孩子,你已经是骠骑大将军了,冲锋陷阵,亲当矢石的事要适可而止,不要误了国家大事。”

李弘感动地再拜刘虞,转身而去。

张温追出了大帐,“子民,董卓这个人你也了解一些,切记不要逼得太狠。把他逼急了,他如果纵火焚毁洛阳,我们损失就太大了。我已派人回长安,相信长安方面会做点事,尽早把董卓诱回关中。”

李弘躬身受教。

“子民,多保重,我们洛阳见。”

“大人请放心,来日我当在夏门恭迎大人入京。”

****

十二月中,洛阳,显阳苑。

长公主诏书遍传天下。

董卓看到这份诏书后不怒反喜,立即召集在京将领于显阳苑置酒相庆。

李傕,郭汜等人闻讯后十分震骇,“大人,刘虞、李弘、韩馥等人在晋阳另设朝廷,宣告要讨伐大人,攻打长安勤王,这可不是好事啊。李弘得到了冀州的钱粮支持后,必会如虎添翼,实力大增,京畿马上就有一场恶战了。”

新任河南尹,弘农杨阀的杨懿非常紧张,他对董卓分析说,今北方有李弘,东北方有屯兵河内的袁绍、王匡、张扬,东南方有驻军虎牢关的朱俊、颜良,南方有袁术、孙坚、孔伷,敌方大军多达十几万之众,洛阳被三面包围,敌众我寡。杨懿建议董卓暂避锋芒,退入关中,据险死守。

董卓泰然自若,谈笑风生,毫不在意,“诸位不要惊慌,不出数月,袁绍、袁术、孙坚等顽劣小儿必定望风而逃,唯独北方那只豹子有点麻烦,哈哈……”

众人惊惧不安地望着董卓,不敢出言再劝。

“洛阳大战后,关中从此高枕无忧,社稷振兴在即,诸位大人怎能不击节高歌,狂欢以庆?”董卓指着杨懿说道:“给我写几份书信,写好之后,我们继续开怀畅饮,不醉不休。”

董卓书告河东折冲将军玉石,长公主诏书已阅,请立即送回田仪,你我相约再战。

董卓书告虎牢虎烈将军颜良。我将于十日后集结五万大军攻击虎牢,与虎头将军再决胜负。此次老夫势必取下虎头,以祭奠我兄弟在天之灵。

董卓急书长安刘艾、董旻等大臣,洛阳大战即将开始,务必加强对长安的戒备。急书段煨、牛辅两将,准备迎战,急书董越、李肃两将,立即撤回关中,援助段煨和牛辅。急书吕布、胡轸,继续攻击颖川和荥阳,以牵制孙坚、袁术、孔伷的兵力。董卓说,近期他将亲自率军南下攻击。

董卓又命令羁留于洛阳的河阴县令杜阳给驻守孟津、小平津的韩浩写信,劝韩浩尽早投降。杜阳是韩浩的舅舅。杜阳说,我写了十几封书信了,一点用没有。还要写?

“继续写,天天写。”董卓笑道,“他要是真投降了,我就麻烦了。”

****

十二月中,洛阳,虎牢关。

颜良接到董卓的书信后,二话不说,当即命令大军放弃虎牢关,向中牟方向撤退。

朱俊大怒,坚决拒绝让出虎牢关,“凭虎牢雄关之险,一万大军之力,我们至少可以牵制董卓数万大军,将军为何要撤?”

颜良难得一笑,“董卓迟早要走,我们又何必苦苦相逼?到了中牟后,大人是和我们继续南下到颖川,还是留在中牟城?”

朱俊听到颖川,顿时明白了颜良的心思,他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我年纪大了,天又冷,还是留在中牟吧。”

颜良给董卓回书一封。胖子,我走了,长安见。

第四节

十二月下,河东,大雪纷飞。

黄河自入冬之后,上游开始向下流凌,大约在十一月下到十二月中的时候,开始冰封河面。虽然古有“小雪流凌,大雪合桥”之说,但因为河东这一段黄河水面很宽,冰层较薄,时合时开,所以很难形成坚实的冰桥,人畜往来非常不安全。北疆军希望天气越来越冷,大雪也一场接一场的下,这样冰层厚实了,大军就可以顺利渡河攻击。

今冬的第一场大雪在北疆将士们的期盼中珊珊来迟。

李弘一边指挥将士们展开冬训,做好进攻前的各项准备,一边和诸将商议整军方案,只待麴义和张燕两军赶到河东后付诸实施。

攻击洛阳的大军分成南北两部。

骠骑大将军李弘统领南北两部大军。骠骑大将军的大营内有虎威中郎将庞德的黑豹义从营,校尉张震的虎贲营,还有兵曹营、斥候营,共计六千人马。

北部攻击大军由龙骧、折冲、扬武、镇军、镇护五军组成,每军八千人。

龙骧军由龙骧将军徐荣统领,威武中郎将张合副之。都尉苌弓、陈践、刘遇,别部司马张隼各领一营,每营两千人马。

镇军军由镇军将军麴义统领,武烈中郎将文丑副之。校尉何风、樊篱、徐晃、都尉雷重各领一营。

镇护军由镇护将军张燕统领,骁骑中郎将王当副之。校尉余氐根、彭烈、张萧、丁波各领一营。

折冲军由折冲将军玉石统领,厉威中郎桥华雄副之。校尉梁百武、李云、杨淳、郭勋各领一营。

扬武军由扬武将军杨凤统领,强弩中郎将孙亲副之。校尉李尧、杨震、廖磊、林讯各领一营。

南部攻击大军是一万虎烈军,由虎烈将军颜良统领,武毅中郎将高览副之。校尉高顺、吴雄,都尉项澄,别部司马解悟、徐岩各领一营人马。

北疆军每次大战前必定要重整军队,这已是惯例,诸将习以为常,对李弘提出的整军方案均无异议。

这时斥候回报,说蒲坂津、风陵渡和茅津渡方向的北军已经严阵以待,援兵正纷纷从关中赶来,形势越来越严峻。北军兵力如果在黄河对岸集结过多,对北疆军的渡河攻击非常不利。麴义和玉石两位将军随即建议立即渡河攻击,以绝对优势兵力拿下黄河对岸的几个城池,完成对洛阳的包围。现在弘农郡方向只有牛辅的两万军,由于他们无法确定我们的主攻方向,这两万军只好分布在潼关、风陵渡和茅津渡三个地方,兵力过于分散。如果北疆军在年前发动攻击,必能攻其不备,一击而中。

麴义说,董卓和牛辅肯定知道我们的大军尚没有集结完毕,按照他们的预计,我们的进攻时间应该在下个月或者开春之后。所以此刻他们必定没有防备。我们选择在年前攻击,时机应该是恰当的。如果我们把攻击时间拖到正月或者更迟的时间,在天气寒冷,双方实力接近,黄河随时会解冻的情况下,北疆军的伤亡一定非常惨重。

李弘拒绝了两人的建议。北疆军在没有完全集结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即便初战告捷了,但由于大军缺乏后援兵力,还是很难守住城池。被切断了退路的董卓会不惜一切代价,指挥北军从关中和洛阳两个方向夹击北疆军。此时,河内的袁绍、王匡,洛阳南部的袁术、孙坚都还没有准备好。他们如果不能立即攻击洛阳,有效牵制董卓的兵力,我们势必要被击败。我们败退河东,三方夹攻洛阳之策随即也就失败了。

李弘一再告诫诸将,此次攻打洛阳,是三方的联合攻击。凭北疆一己之力,河东的四万多兵力,根本无法击败董卓,拿下洛阳,所以现在三方大军之间的配合和默契非常重要。北疆军的每一步行动,都首先要考虑到其他两方大军的利益和存亡。我们的攻击是不是能得到他们的配合?是不是能配合他们?是不是有利于三方大军迅速、完整地拿下洛阳?按照我们和袁绍、袁术的约定,攻击洛阳的时间应该在正月中到二月初,这个攻击时间我们不能随意改变。

麴义很瞧不起袁绍和袁术,认为他们未必会在约定时间内攻击洛阳,即使他们在约定时间内发起了对洛阳的攻击,也未必会竭尽全力,“打洛阳,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不能指望别人。袁绍和袁术如果不是有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他们算个屁。”

李弘无奈苦笑。我们这次攻打洛阳的目的不是为了合围董卓,击败董卓、杀死董卓,而是为了完整无缺地拿下洛阳,我们的目标是洛阳,是京都。董卓是什么人,相信诸位都很清楚,尤其是子烈(徐荣)、云天(麴义)、子威(华雄),你们和他在西疆并肩作战多年,应孩知道他的性格。假如我们把他逼上绝路,逼得他无路可逃了,他一怒之下,把洛阳烧了,我们可就惨了。我们不但无功,反而个个罪孽深重。大汉的京都成了一片废墟,近两百年的根基毁于一旦,奄奄一息的社稷受到了致命的一击,那时,我们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大汉?

我们急着拿下洛阳,是为了回迁朝廷。回迁朝廷的目的,是想借助京都的威势,震慑天下州郡,以便重建天子和朝廷的无上权威,迅速稳定社稷,凝聚各地州郡的力量,然后再以举国之力西上勤王讨董。一个完整的洛阳,是振兴社稷的基石,是振兴社稷的力量源泉。我们需要的是拱卫它,而不是毁灭它。

诸将默然无语。麴义脸显愧色。

我辞别长公主和太傅大人时,长公主和几位大人一再嘱咐,请我务必从大局出发,不要图一时之痛快,草率用兵。我也请诸位大人想想社稷,想想天下苍生,然后再想想如何用兵。现在我们用兵的目的,虽然和过去用兵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拱卫社稷,但今天我们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过去我们是一致对外打胡人,所以用兵的策略、方法,都要改一改了。我要改,你们也要改。

“今年的整军,不仅仅是军队建制上的调整,更是各级军官在用兵策略的调整。大家都要想想如何勤王讨董,如何振兴社稷。”

****

十二月下,南阳,宛城。

袁术听说刘和到了南阳,非常吃惊。刘和不是一直在长公主身边吗?怎么突然出现在南阳?

刘和发须凌乱,衣裳褴褛,十分狼狈。他和袁术在洛阳时关系就不错,见面之后,二话不说,先叫袁术上酒上菜,他要吃饭。刘和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今年夏,他和朱穆一起到了长安。他的目的是替公主向天子要一份勤王讨董的圣旨,但天子年幼,天子身边都是董卓的人,刘和根本见不到天子,更不要说面奏天子讨要什么圣旨了。于是他去拜见太尉赵谦,说自己带来了公主给天子的书信,要亲手呈奏天子。太尉赵谦随即奏请天子和相国董卓,说原卫尉刘和到京了,有公主的书信需要呈奏。天子大喜,立即下旨刘和进宫觐见。

刘和另外准备了一份公主问候天子的普通书信。这份书信经董卓亲自验看后,由刘和亲手呈送给了天子。天子得到姐姐的消息,龙颜大悦,当即回书公主,并请刘和立即送回晋阳。刘和当时就傻了。董卓这时说话了,他说刘和才华出众,先帝时曾任卫尉,这次既然回京了,就不要走了,就在朝中任职吧。刘和是刘虞之子,把刘和留在京城,也算是扣做人质,可以威胁刘虞。董卓当然不会让他走了。天子过去也认识刘和,知道他擅长书画,先帝在世时非常喜欢他。天子高兴地答应了,拜他为侍中,随侍左右,空暇时还可以请教请教书画方面的事。

十月的时候,天子有一天请他教授书画技巧,御书房中就他和天子两人。刘和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把公主的密信呈奏给了天子。天子看后惊骇万分,“这些罪责都是相国大人所犯?”刘和也不想解释,只说了一句话,“陛下就长公主一个亲姐姐,她怎么会骗你?长公主骗过陛下吗?”天子摇摇头。他信任自己的姐姐,姐姐既然说董卓罪恶滔天,国之奸侫,那董卓就一定是。虽然董卓对自己非常和善,非常恭敬,几乎是百依百顺,但就自己所知,大汉国的那些奸侫比如赵忠,张让等人,对自己更好。奸侫本人未必是坏人,奸侫之所以成为奸侫,是因为他们做了祸国殃民的事。

天子还在发愣,刘和却手脚麻利地把书信丢到火盆里烧了,“陛下,这东西留不得。陛下身边都是董卓的人,如果此事被董卓知道了,陛下就麻烦了。”天子被刘和的举动吓了一跳,一脸恐惧。刘和接着拿出自己早已拟好的圣旨递给天子,“陛下,长公主要带着大军到长安来救你,但因为没有陛下的圣旨,无法指挥骠骑大将军的军队,所以臣恳请陛下……”刘和希望天子能想办法在这份圣旨上盖上印玺。天子摇摇头,自从迁到长安后,他就再也没有看到过印玺了。他不知道印玺在哪。

刘和无奈,只好嘱咐天子要保密,此事关系到天子和长公主的性命,关系到大汉江山社稷的存亡,不能当儿戏。天子似懂非懂地连连点头。刘和失望地出了宫。他本来也没指望在这道圣旨上盖上皇帝信玺(用于发兵),这个重要的印玺肯定给董卓控制着。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董卓竟然把天子随身携带的皇帝之玺(用于赐诸侯王书)和天子之玺(用于事天地鬼神)也拿走了。

刘和灰心丧气,跑到同僚侍中种辑家喝了个酩酊大罪。酒喝多了,难免失控。刘和不慎泄密。第二天酒醒之后,刘和惊喜地发现种辑竟然给他拿来了一道盖着皇帝之玺的空白圣旨。刘和猛然醒悟到自己泄漏了秘密,不禁魂飞魄散。

种辑笑着说,你放心,这事就我知道。你下次不要喝酒了,太危险。董卓现在非常信任我,相国府中的许多事我一清二楚。印玺都在董卓手上,他不在长安的时候,就留几道空白圣旨给刘艾,以备急需。我和刘艾乃是莫逆之交,只要我有足够的理由,向他要一张空白圣旨还是可以的。你快走吧,把这道空白圣旨交给长公主后,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刘和憾激不尽,当天就带着侍从逃出了长安城。因为李弘和董卓已经决裂,到河东的路全部被封锁了,所以刘和想了许多办法都没能渡过黄河。眼看天气越来越冷,待在关中越来越危险,刘和随即决定南下出武关,先到南阳,然后再绕一个大圈子回晋阳去。

董卓和袁术也在打仗。而且打得很激烈,武关也封锁了。刘和侍从们只好翻山越岭而过。一路上吃尽了苦头,赶到宛城的时候,一行人已经是彻头彻尾的流民了。

袁术大笑,“子安,这趟你要是死了,可是白死了,一点价值都没有。”

袁术随即把长公主在晋阳建朝,太傅刘虞南下晋阳朝廷主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