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麴义脸色一僵,没有说话。杨凤两眼一瞪,“黑子,你什么意思?这话是你说的,还是你手下那些幽州籍的军官说的?”

王当呵呵一笑,“我也很疑惑,我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在常山、中山等地过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南下帮助袁绍打仗?公孙瓒和大将军,还有鲜于将军,阎柔将军都是兄弟,我们为什么突然要打他?大将军为什么命令我们打他?是为了三十万青州黄巾军报仇吗?”

孙亲这时也插嘴道:“打董卓,我们很理解,因为董卓挟持天子和朝廷,做了许多祸乱国家的事,他的确是大汉奸侫。但打公孙瓒有什么理由?他怎么突然变成大汉奸侫了?”

麴义和杨凤对视一眼,都觉得问题很严重。

“还有谁认为公孙瓒不应该打?”麴义问道。

何风、李尧等人哈哈一笑,“想许多干什么?大将军叫我们打哪里,我们就打哪里。”

张萧也说道:“朝廷不是有圣旨吗?朝廷说公孙瓒是大汉奸侫,那就绝对不会错。我们位卑权轻,朝中的许多事我们不可能知道。如果事事我们都一清二楚,那我们不也就是朝廷重臣了。”

“哈哈……”杨震、彭烈等人大笑起来,“伯畴想入朝为卿了,哈哈……”

“还有我。”徐晃在众人的笑声中,缓缓站了起来,“如今社稷危难,生灵涂炭,朝廷应该想尽办法平息内乱,讨董勤王,重振我大汉天威,而不应该主动挑起战事,让我大汉陷进倾覆的深渊,让我汉祚有灭绝之险。”

大帐中霎时鸦雀无声。

徐晃这话听上去是对朝廷不满,但言下之意却是指责骠骑大将军。

麴义脸色一沉,猛地一拍案几,站起来就吼:“徐大人,你这是公开抗旨。”

杨凤一把拉住激动的麴义,小声说道:“云天兄,不要忘记了大将军的嘱咐。”

麴义气得咬咬牙,两眼瞪着徐晃,硬是把后面难听的话咽了回去。

“公明,你也坐下。”杨凤冲他招招手,“这里面的事很复杂。”杨凤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走了几步,迟疑不决。朝中的事能不能说?不说,这仗打下去就很危险了。

“云天兄,你看……”杨凤走到麴义身边,小声问道,“要不要解释一下?”

麴义气得直摇头。许多事牵扯到朝廷的重大决策,说出来,一旦泄密,冀州和洛阳无论那一边出了问题,损失都非常惊人,对北疆和社稷的危害都显而易见。

“事情太复杂,无法解释。怎么解释,最后都要牵扯到国政上来,我们承担不了这个责任。”麴义扫视众人一眼,严肃地说道,“诸位大人跟着大将军征战天下,大将军是什么人,你们心里应该非常清楚。公孙瓒算什么?他能和大将军相提并论?你们是相信大将军,还是相信公孙瓒?”

麴义指着徐晃,大声问道:“我问你,你相信谁?你不相信朝廷,不相信圣旨,可以,我理解,但你不能不相信大将军。”

徐晃猛地站起来:“公孙瓒的确不算什么?他那十万大军也不算什么?将军要我现在杀过马颊河,我绝不皱眉,但大将军和大汉比起来,孰重孰轻?大将军如果要祸乱社稷,我们也跟着他倾覆大汉吗?”

“你……”麴义七窍生烟,不知说什么好了。

“公明说得好。”王当举手说道,“对面是十万大军,这是一场死战。我们可以死,可以为大将军而死,可以为大汉而死,但我们要死得明白,不要死了,还背上一个逆贼的罪名。”

“黑子,你今天怎么了?”杨凤一把按住作势欲起的麴义,背对诸将冲着他连连摇手。

“对面是十万黄巾军,你叫我怎么下手?”王当黑脸涨得通红,“白绕已经死了,袁绍正在黑山一带打于毒、打眭固,我们不但见死不救,反而在这里攻杀青州黄巾军,你叫我怎么下的了手?”

杨凤考虑良久,毅然说道:“简单说说吧,我们必须要解释一下。明天冀州府的沮授大人和逢纪大人要来,如果出了什么事……”

“说兵事,不要说政事。”麴义无奈点头道。

大帐四周的巡哨增加了数倍,一层又一层。

大帐内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地图。杨凤站在地图上,详细解说了未来数月内,北疆军两线作战的具体计策。

以洛阳为中心的战场是个诱饵,目的是牵制董卓、袁绍、袁术和各地州郡的力量,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大军筹措足够的粮草。

北疆大军需要这么多的粮草就是为了打冀州。这次大将军在两个战场动用了十二万大军,而冀州战场就有九万大军。虽然冀州和荆、豫两地都答应给我们提供粮草,但数量不大。因为他们不知道大将军已经从塞外征调七万步骑大军南下了。另外,我们和袁绍、袁术,还有各地州郡的关系随时会破裂,如果他们突然切断了大军的粮草供应,我们攻占冀州的企图可能会失败,会前功尽弃。所以,北疆需要足够的粮草储备,需要足够供应十二万大军半年用的粮草。

杨凤虽然极力说兵事,但通过复杂的兵事筹划,朝廷的目的是什么,也呼之欲出了。朝廷把振兴社稷的根基放到了河北。

朝廷现在有北疆,如果再打下冀州,那黄河以北还剩下一个幽州。幽州牧是刘虞,刘虞因为上次皇统风波一事被迫离开了朝廷。但因为刘虞“真命天子”的身份,再加上公孙瓒的三万大军,刘虞和公孙瓒对当今天子和社稷安危就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刘虞一日不死,这个威胁就一天存在,所以……

杨凤看看围在四周的众将,然后重重一脚踩在了磐河上,“此人必杀。”

第二十八节

众将望着杨凤的那只脚,暗自震骇。

公孙瓒就算没有任何罪,没有率军南下,没有占据冀州之心,他也要死。

刘虞尊奉当今天子,反对重建皇统,但由于韩馥、袁绍等州郡大吏利用他的宗室身份和一些荒谬的谶纬之言,要拥戴他为皇帝,把他推进了皇统之争,推到了死路上。在谶纬盛行的当代,一个不是天子却具有“真命天子”之运的人,对天子和朝廷来说,意味着篡逆和叛乱,这种人是无论如何不能留的。刘虞如果因为“谋逆”之罪被杀了,他的门生故吏必将遭到清洗。所以刘虞虽然不想做皇帝,但他的门生故吏们并不一定这么想。

袁绍和讨董联盟的州郡大吏们因为诬蔑当今天子不是先帝所出,极力主张废黜当今天子,要重建皇统,所以他们和当今天子,和朝廷处于对立状态。如果他们不能重建皇统,等待他们的将是九族尽诛之祸,所以他们肯定也不会放弃,还要寻找机会拥戴刘虞为帝。

公孙瓒作为刘虞的故吏,幽州军的统帅,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朝廷的视野里。李弘当时不顾一切把刘虞送回幽州,是因为担心公孙瓒拥兵作乱。而刘虞回去之后,朝廷又担心刘虞和公孙瓒会拥兵自重,自立为帝。随着刘虞和公孙瓒产生矛盾,袁绍赶走韩馥占据冀州,朝廷又担心袁绍会乘虚而入,联合公孙瓒、刘岱等州郡大吏强行把刘虞推上帝位。总之,刘虞的存在,对振兴社稷就是一个阻碍。

朝中大臣心中都有数,刘虞、公孙瓒两人和袁绍等部分州郡大吏一样,迟早都要杀。但碍于骠骑大将军李弘和太傅刘虞的特殊关系,谁也不愿说。现在李弘亲自主掌权柄了,这个问题随即也就摆到了他面前。

朝廷要尊奉当今天子,要振兴大汉社稷,首先就要把董卓、袁绍和讨董联盟这些叛逆杀了。无论是挟持天子的人,扬言要废黜天子、诬蔑天子的人,还是威胁到天子皇位的人,都是死罪,都要杀。没有商榷的余地,早杀比迟杀好。其次,朝廷要想以河北之地为振兴根基,那河北之地稳定就是重中之重。而作为可能影响到这种稳定的幽州诸多隐患,必须要在河北稳定初期把他们全部解决掉,以免将来养虎为患,振兴大业功败垂成。

现在公孙瓒南下了。袁绍因为自己的霸业又想占据洛阳又想消耗北疆的实力,所以他蓄意和公孙瓒闹翻,向朝廷发出求援,把北疆军引进了冀州。袁绍想一箭双雕,李弘也想一箭双雕,两人都把目标对准了公孙瓒。

公孙瓒如果不南下,和刘虞待在幽州,甚至帮助李弘占据冀州,赶走袁绍,然后象各地州郡一样拥兵自重,对朝廷形成一定的威胁,朝廷和李弘短时间还真拿他们没办法。但现在不一样了,由于公孙瓒南下,幽州军击败了攻击冀州的黄巾军,而袁绍又被黑山黄巾军牵制在冀州西南部,整个河北的形势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李弘随即断然决定立即动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时机,稍纵即逝,不容犹豫。

李弘和刘虞有故主之情,和公孙瓒有兄弟之情,但此刻面对岌岌可危的北疆和社稷,他也顾不上了。

只要是可能危及北疆安危和朝廷振兴之策的人都要杀,与之相关可能会发生的事都要坚决消灭在预想和萌芽状态。这个无情的决定,让他想起了过去洛阳的朝廷和大臣们要杀自己的事。过去那些大臣们要杀自己的理由是自己将来可能会危害社稷,而今天自己何尝不是象过去朝中的那些大臣一样对待别人?李弘绝对非常地悲哀和无奈,自己已经完全不是过去的自己了。

李弘也考虑到了北疆军将士对攻打公孙瓒一事可能感到非常困惑,尤其是在公孙瓒征募了许多黄巾军降兵之后。所以他特意给麴义和杨凤两人写了一份密信,详细解释了其背后的原因。李弘嘱咐两人在适当的时候,要对诸将解释清楚。当前的形势和去年、和前年相比,已经大相径庭,许多事情已经不能按常理,按律法来衡量和处理了。大军一切行动都要以拱卫社稷和振兴社稷为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大军无论做什么事,采取什么征伐行动,都是合乎律法的。李弘请诸将不要有任何顾忌,放手而为,将来你们都是我大汉的中兴之臣,都将名垂千古。

雷重出身苦寒,这几年虽然官职升得快,但他一直待在军中,和许多黄巾系的将领一样,他除了忠实地执行上官的军令外,对其他事了解甚少。

今天杨凤不厌其烦地说了许多,但对雷重来说,他无法理解这些兵事背后所蕴涵的东西。他脑子里只有两个印象,一是北疆军要同时在两个战场作战,主要目的是夺取冀州,二是打公孙瓒不是因为他有罪,而是因为他跟错了人,待错了地方,不死也得死。

雷重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跟错人。现在无论谁待在幽州统兵,只要不是绝对忠诚于大将军的人,都会死。什么天理、律法,都是狗屁,你挡了我的路,就是亲兄弟,我也要把你砍了。理由?什么理由都不要,我说你是奸侫你就是奸侫,我说要杀你就要杀你,不要理由。真要说理由,那就是因为我拳头比你大,官比你大,权势比你大,这就是理由。

杨凤说完了,抬目四顾,示意诸将可有疑问。

雷重抓抓头,问道:“大人,我们打完了公孙瓒,是不是再调头打袁绍?”

“如果我们能在四月左右彻底击败公孙瓒,大军随即就会攻击袁绍。”杨凤摇头道,“但这太困难了,一是我们受关西战局的影响,关西、关东的形势将直接决定我们能不能顺利占据冀州。其二,当前的形势变化太快,这一两年来,一个月一个样,朝廷和我们一样,都无法准确预测到下一个月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明年我们的目标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稳定河北之地,其他的事走一步看一步吧。”

诸将若有所思地连连点头。

麴义指着王当、孙亲、徐晃三人道:“你们三人还有什么疑问?对朝廷圣旨还有什么怀疑吗?公孙瓒能不能打?”

“大人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就有数了。”王当大大咧咧地拱手赔罪道,“拿下冀州,击杀公孙瓒和袁绍,这河北之地就是我们的地盘。将来各地的流民、黄巾军只要无路可走,他们就可以到河北来避祸,来过点安稳的日子。这个仗,不但要打,打死了也值。”

麴义皱皱眉。“什么叫我们的地盘?这是大汉江山,是大汉州郡,瞎说什么?”

孙亲和徐晃也齐齐拱手赔罪。孙亲笑道:“下官紧紧追随大将军,绝不做第二个公孙瓒。”

徐晃面无表情,说了几句尊奉天子和朝廷旨意,遵从大将军军令的话,然后默默地站在了一边,心事重重。社稷之乱,形势之复杂,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所认知的范围,这让他茫然无绪。感觉自己就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根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前景。社稷还有振兴的一天,百姓还有安居的一天吗?

****

马颊河东岸,讨逆将军大营。

公孙瓒手拿李弘的书信,站在大帐的门口,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里一片阴霾。

这份信是麴义派人送来的。李弘在信中畅谈了昔日的友情,我至今还欠着伯硅兄一顿酒,将来有机会,我定要请你一醉方休。但接着李弘话锋一转,半劝抚半威胁,请公孙瓒立即率军回幽州。

公孙瓒当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李弘翻脸,和北疆军开战。虽然自己十分迫切需要拿下冀州,但面对强悍的李弘和北疆军,自己的确没有多少战胜的把握。打赢了或者平分秋色都好说,一旦打输了,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身后,田楷、公孙范、严纲、关靖、刘备等人也在激烈地争论。

田楷、刘备一致反对和北疆军作战。北疆军的背后是长公主、是朝廷,是骠骑大将军,和北疆军作战,就象和朝廷的北军作战一样,首先陷入了大义上的被动。其决,北疆军实力太强悍,这两年无论在关东,还是关西,都是屡战屡胜,罕见败绩。董卓、孙坚、鲍信、曹操这些人都败在了北疆军手上。此仗不可打。

刘备详细分析了己方的诸多不利因素。大军连续和黄巾军激战,将士们非常疲劳。十万从黄巾军俘虏中征募的士卒没有经过修整,军心极度不稳。虽然我们用钱财笼络了一部分人心,但这些人毕竟都是烧杀抢掠了两年之久的蚁贼,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叛乱,甚至存在着倒戈一击的危险。

大军粮草军械严重不足。虽然我们缴获了黄巾军大量的粮草辎重,但数量实在有限,无法支撑十几万大军的需要。另外,几十万随军民夫基本上都是过去跟随黄巾军南征北战的流民,他们也要吃的,我们暂时供应不起。这种情况至少一个月后才能得到改善。一个月后,抢占渤海和河间两个郡国的军队会把粮食和军械陆续送来。但即使这样,粮食和军械也是远远不够。我们将近有十三万大军,这个数字太庞大了,我们养不起。

还有最重要一个原因,假如我们打败了怎么办?刘备看着公孙瓒欲言又止。

这几年他四处飘泊,打了许多仗,但从来没在一个地方待过一年以上的时间。这次靠着公孙瓒强悍的实力立了一个盖世奇功,他原以为自己的命运可以改变了,谁知道公孙瓒突然决定要赶走袁绍攻占冀州。

公孙瓒这个决定让他很吃惊。但仔细想想,公孙瓒的举动虽然很惊人,却也是一个无奈之举,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个明智之举。幽州贫瘠,流民如潮,如果公孙瓒再回去,不要说建什么千秋功业了,将来生存都成问题。

如今天下已经大乱,袁绍大摇大摆地赶走韩馥自立为冀州牧,刘表偷偷跑到襄阳说自己是荆州刺史。而曹操更是凭着袁绍的一句话,一脚把王肱踢走了,自己做了东郡太守。骠骑大将军更是骄横跋扈,把手伸到了豫州,把孙坚、许⒅馨旱热送惩炒虺隽搜舻猿恰<热徽庑┟鹛煜碌拇笕宋锒伎梢灾蒙琊⒗杳裼诓还耍廖藜傻ㄏ赂鞘榔婀Φ墓镨段裁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