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鲜于辅、徐荣、吕布、李玮当然知道,长公主很少进城。而执金吾张燕要负责守护龙泉,要保护长公主和小雨夫人的安全,所以他自从大将军走后,就没有进过晋阳城。长公主相信张燕不知道这事。但自己这四人,她就不相信了。她带一万大军到晋阳来,就是要威胁自己这四人。如果自已这四人知道天子要把她嫁出去而故意隐瞒不报,那问题就严重了。

“臣的确不知。”四人无从辩解,只能说这五个字。

张燕就跪在李玮身边,两人相视苦笑。

“仲渊,看样子只有大将军回来,你们四个才能清白了。”张燕压低嗓门,低声说道。

李玮哭丧着脸,有苦自知。

“不要你们说,我自己会知道。”长公主拿起案几上的长剑,大步向堂外走去,“秦大人,随我去王府抓人。”

“张大人,你带着这些大臣去晋阳宫。自己有罪的,早点表奏,否则,休怪我翻脸不认人。”

长公主走了,大臣们摇摇晃晃地爬起来,惊惶不安。

“张大人,这等大事,你为何不告诉我们?”李玮实在气不过,拱手对张温说道,“这下可好,你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罪责。朝廷四位上公,太傅大人死了,大司马大将军在大漠。你这位大司徒也要下狱,就剩下大司空支撑朝廷了。”

杨彪低着头,苦笑无语。

鲜于辅大惊,“杨大人,你不会也知道这事吧?”

杨彪点了点头,指着崔烈、袁滂、蔡邕、丁宫四人道,“我们几个都知道。”

鲜于辅气得一甩手,掉头就走了。

李玮脸红脖子粗,瞪大眼睛叫道:“几位老大人,你们怎么这么糊涂?这等大事,你们竟然……竟然……”李玮一跺脚,也走了。

张温长叹,“人算不如天算,大汉祸事不断,中兴无期啊。”

“该来的总要来。如果天意如此,人力岂能挽回?”崔烈拍拍身上的灰,不紧不慢地说道,“走吧,我们几个都到廷尉府大牢去吧。虽然天塌下来了,但觉还是要睡,饭还是要吃啊。”

几位大臣为了商议应对之策,没有骑马,改乘马车了。

吕布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李玮看他神情沮丧,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奉先兄,你怎么了?也说两句。”

“我能说什么?”吕布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了,看得太多了,我已经累了,我想回五原去,这地方我待不下去了。”

“奉先……”鲜于辅不满地说道,“这都是什么时候了?晋阳马上就要血雨腥风,朝廷还要靠我们支撑,大家要一起努力嘛。”

“还努力什么?”吕布苦笑,“大将军和你们努力七、八年,但结果呢?大汉还有什么希望?麴大人最是想得开,把头一缩,跑到家里睡觉去了。他快活了,把我害苦了。我也不干了,我要回五原去。”

“你少说几句废话。”徐荣眉头一皱,看着他说道,“晋阳这点风雨算什么?当年长安的事是谁干的?大汉没有中兴,谁也不能走。”

吕布头一低,不说话了。

“飞燕,你离开龙山大营的时候,可曾派出八百里快骑?”徐荣转头问张燕道。

“我已经派出去了。”张燕说道,“我在信中把情况说得很严重,但大将军未必能及时赶回。大将军离开美稷北上大漠的时候,正是草原雨季,行程肯定要耽误。这样等他把鲜卑人的事处理好后,至少要到九月。大漠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今后平叛大战,所以我估计大将军在九月之前,是不会回来的。如果他十月返程,最快也要到十一月底或者十二月初才能回来。”

“我们几个都在晋阳,你就是告诉他晋阳的天塌了,他也不会回来的。”鲜于辅无奈地摇摇头,“算了,不要指望他了,我们自已想办法吧。”

“暂时只有一个办法,尽可能劝谏长公主,把这场风暴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李玮说道,“长公主的目标其实是天子。但因为今天这事出在北疆人身上,所以闹到最后,我们损失最大。我看,我们把这场风暴的方向稍稍转一下,让长公主把矛头指向那些长安旧臣,这样,我们的损失就小了。我们损失一小,河北自然也就安然无恙了。”

鲜于辅、徐荣、张燕互相看看,点头同意。

“飞燕兄,你立即派个亲信到王府去,传个话给王柔。”鲜于辅稍加沉吟后,低声说道,“我们可以保住他王家,但他必须牺牲自己,把长公主的注意力引向天子身边的人。”

王府。

长公主来回走了几步,低头看看跪在地上的王柔,黯然长叹。“我知道你委屈,但你让我怎么办?我怎样才能救你王家?”

“罪臣不委屈。”王柔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罪臣太贪心了,罪臣以为凭借着兄长的功劳,天子的恩宠,罪臣就可以帮助某些人诛杀殿下和大将军,从此飞黄腾达。”

“你说什么?”长公主骇然心惊,一双眼睛顿时瞪圆了,樱唇剧烈地颤抖起来,“你再说一遍。”

“罪臣鬼迷心窍,听了某父子的鬼话,上了某父子的鬼当。罪臣虽千刀万剐,也不能赎己之罪啊。”王柔一连打了自己几个嘴巴,鲜血淋漓,“殿下,罪臣罪该万死啊。”

“他知道吗?他是不是也知道?”长公主突然冲上去,一把拎起了王柔。

王柔恐惧不安,连连点头,“殿下,你想想,如果不是他在背后,罪臣哪敢动这心思?这可是灭族的大祸啊。”

“你既然知道是灭族的大祸,你为什么还要干?为什么?”长公主气怒攻心,尖声高叫,“为什么?”

“罪臣不干行吗?罪臣不干也是灭门之祸啊。”王柔可怜巴巴地哭道,“殿下在晋阳,他也在晋阳,王家除了死,还有活路吗?”

“你……”长公主无力地松开王柔,慢慢坐到了地上。

忽然,她双手捂住脸,失声痛哭起来,“娘,娘……你让我怎么办?你让我怎么办?”

秦谊和陈卫一左一右扶起王柔,把他带到了隔壁的偏屋里。

北军中候吴叶走了进来。秦谊和陈卫转身走了出去,关上了房门。

“王大人,闲话也不多说了。”吴叶坐到王柔身边,“几位大人说了,无论如何要保住你王家。这一点,请你放心。”

“谢谢几位大人,你一定要代我谢谢几位大人。”王柔挣扎要站起来跪拜,吴叶把他扶住了。

“王大人虽然遭受了无妄之灾,但对方的目的不是杀了你们王家,而是要重击我们北疆。”

“这一点我清楚,我不会放过他们的。”王柔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一个都不会放过。”

吴叶两眼盯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王大人不能白死了,所以你一个都不要放过。”

“我知道,我一个都不会放过,我要他们统统给我陪葬。”

晋阳宫嘉德殿。

大殿四周站满了全副武装的虎贲卫士。大臣们陆续赶到朝堂,一个个站在那里惴惴不安。朝堂上的气氛非常压抑和紧张。

长公主提着长剑,抱着战盔,披着满头长发,突然出现在大堂上。

大臣们急忙跪拜。

长公主双眼红肿,神色憔悴。她看看跪在前列的鲜于辅。

鲜于辅立即奏道:“几位老大人去廷尉府自囚了。”

“马上给我带过来。”长公主怒声叫道。

时间不长,张温、崔烈等大臣身着罪服被带到晋阳宫,跪在了朝堂上。

黎明悄然来临。

刘放平淡而乏味的声音回荡在空荡荡的大殿上。

大臣们噤若寒蝉。即使是在这炎热的夏季,大臣们也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暖意。

谁都没有想到,一夜之间,晋阳天翻地覆,竟然出现了谋逆大案,而且还是天子要杀长公主和大将军。

刘放话音刚落,张温的叫声就震撼了朝堂。“殿下,王柔之言,不足为凭。王柔自知必死,临死前为报私愤,故意造出这等骇人之事。此事绝不可信。”

“殿下,王柔乃奸侫小人。此言纯粹为了离间天子和殿下,祸乱社稷。殿下,万万不可轻信啊。”蔡邕也跪伏于地,高声狂呼。

鲜于辅、徐荣、张燕、李玮也是暗自心惊,面无人色。王柔好狠,临死前竟然敢把矛头对准了天子。这下麻烦大了。

鲜于辅撩衣跪倒,急声奏道:“殿下,天子年少,和殿下又是至亲,怎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王柔必定是胡说八道。”

大臣们纷纷谏奏,一时间朝堂上乱七八糟的,一片混乱。

长公主缓缓站起,猛然拔出长剑,一剑剁下。

案几一分为二。

大殿上霎时寂静无声。

“把陛下送进御书房,请他想想自己的过错,然后写一封罪己诏,遍告天下。”长公主望着刘放,冷声说道,“你告诉他,我是他姐姐,我只有他一个弟弟,我不会和他争什么江山社稷。如果他一定要杀我,让他再等五年。”

刘放急忙退下。

长公主缓缓走到张温面前,长剑指向他的胸膛,厉声问道:“你为什么放走王晨?是不是想把大将军骗回来,把他杀了?”

张温惨然一笑,闭上了双眼。当一个十七岁的公主失去理智的时候,自己还能说什么?

“你为什么要杀大将军?为什么?”

鲜于辅、徐荣大惊失色,一左一右跪行几步,苦苦哀求。

“大将军是你的部下,他一直信任你,一直把你当作他的恩师,你为什么要杀他?为什么?”长公主的长剑突然刺了出去。

“殿下……”鲜于辅眼明手快,一把抓住了剑刃。徐荣用力撞开张温,鲜血从鲜于辅的手上流了出来。长剑去势不减,刺进了徐荣的肩膀,鲜血迸射。

“殿下……”麴义、玉石、颜良、李玮等张温昔日部下惊呼一声,全部跪了下去。

张燕、吕布等众臣也齐齐跪下,高声哀求。

长剑上的鲜血映入长公主的眼里,直刺她的心弦。长公主心中蓦然剧痛,惨哼一声松开了长剑,踉跄后退。

“殿下,张大人在北疆这么多年,对殿下忠心耿耿,他怎么会谋杀殿下?”李玮张开双手,护在张温面前,乱喊一气,“殿下,这些都是追随你数年的老臣,你不能怀疑他们对你的忠诚啊。”

“拉出去,拉出去,打,打……”长公主看到眼前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听到震耳欲聋的哀求声,一时心乱如麻,悲恸不已,“给我打。”

张温被虎贲卫士重责二十大板后,已经奄奄一息。这时麴义趁着朝堂上的混乱跑了出来,劈头盖脸把几个卫士一顿暴打,总算救下了张温的性命。

这一天,晋阳血雨腥风。

天子被关进了御书房,闭门思过。

大司徒张温、大司空杨彪、太常蔡邕、宗正崔烈、少府袁滂、廷尉丁宫、大鸿胪士孙瑞、将作大匠陈纪八位公卿被关进了廷尉府大牢。

皇亲伏完、伏德和董承两家老小全部被抓。仅阳安长公主一人幸免。

晋阳王家和祁县王家三百二十口全部入狱。马家、杨家、许家、崔家在朝官吏全部被捕。

长安旧臣淳于嘉、张喜、赵温、赵谦、周忠、贾诩、钟繇、司马防、冯硕、杨琦等三十多人被请进了廷尉府。

原长安北军的杨密、张苞、张绣、夏育等十几位大小将领被全部抓捕。

麴义因为在皇宫内无视律法,公然殴打虎贲卫士,被罢去左将军职,禁闭府邸。

廷尉府一时人满为患。

晋阳朝廷转眼陷入瘫痪。

长公主伤心过度,一病不起。

朝政皆由光禄勋鲜于辅、大司农李玮和尚书令荀攸三人暂领尚书事,全权处理。

圣旨急送大漠,请大司马大将军李弘急返晋阳。

第二十七节

长公主在龙泉养病的时候,谁都不见,只有小雨夫人和大将军两个呀呀学步的女儿陪着她。阳安长公主、大司农李玮的夫人筱岚、太常蔡邕的女儿蔡琰曾先后赶到龙泉求见,但都被长公主拒绝了。

晋阳的事,长公主不想让大将军一系的人插手,以免祸及无辜,同时她也不想让长公主府的人出面,以免纵容包庇、姑息养奸。因为没有合适人选主持审理此案,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

长公主病倒,公卿大臣被囚廷尉府,繁重的朝政全部压在鲜于辅、李玮和荀攸三人身上,这种状况维持几天还可以,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晋阳的事必须要立即处理,否则河北上下将人心惶惶,后果堪忧。为此三人数次上书长公主,要求立即审理晋阳谋反一案,把一些无辜大臣尽快放出来。然而,目前朝中有资格主持审理此案的大臣一个都没有,长公主忧心如焚。

七月上的一天,鲜于辅亲自赶到龙泉,和长公主商议此事。

“殿下,臣举荐前太傅刘虞之子,先帝朝的重臣刘和大人主持审理此案。”

鲜于辅的这句话,顿时让长公主眼前一亮,喜上眉梢。她把刘和忘记了。

刘虞病逝后,刘和为父守孝三年。到今年六月止,恰好三年期满。当年,正是这位宗室大臣,把她护送到了河北的河间国,然后又把她送到了北疆。

“鲜于大人,谢谢你了。”长公主微微躬身,由衷地感激。

“如果没有你们支撑朝廷,河北也许已经……”她伤心地摇摇头,泪水悄然落下。“陛下还好吗?”

“陛下他……”鲜于辅抬头看看长公主,低声说道,“陛下这几天情绪很差,他想和皇后待在一起,不知道殿下能不能……”

“不能。”长公主一口回绝。

七月中,刘和从涿郡日夜兼程赶到了晋阳。

随同刘和前来的还有前太傅刘虞的属下魏攸、孙谨、张逸、张瓒、尾敦等人。

鲜于辅出迎三十里。他和刘和、魏攸、孙谨已经一年多未见。此时再度相逢,彼此都很兴奋,但晋阳的气氛实在太过沉重,鲜于辅想高兴都高兴不起来。

“羽行,你在书信中托我带来的几个人,我都给你带来了。”刘和朝身后招了招手。三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急忙跑到刘和身边,跪倒给鲜于辅磕头。

“好了,好了,都起来吧。”鲜于辅把三个人扶了起来,“好好干,不要给我丢脸,更不要给大将军丢脸,知道吗?”

三个年轻人连连点头。

左边身材高瘦,长相清秀的年轻人叫徐邈,幽州蓟城人,是刘和的弟子,鲜于辅的亲戚。此人擅长书画,尤其擅长画人物和鱼类,很有才华。

中间那位容貌俊雅的年轻人叫孙礼,幽州涿郡人。师从卢植,文武双全。去年鲜于辅奉命到邯郸主持修改兵制的时候就想带着他,但他以给老师守孝为名婉言拒绝了。这次鲜于辅把他强行征辟来了。

右边年轻人威武英俊,是度辽将军阎柔的弟弟阎志。阎柔认为武人终究难以出人头地,所以他让自己的弟弟拜名师学习经文。

鲜于辅话还没有说完,刘和就开始摇手了,“这三个人先给我。等晋阳的事处理完了,你再另行任命。”

“随你吧。”鲜于辅叹了口气,“我带你去龙泉拜见长公主。”

马车上,刘和听完鲜于辅的述说后,脸色非常难看,“羽行,你在书信中是怎么说的?你怎能骗我?”

“我不骗你,你能来吗?”鲜于辅无奈苦笑,“子安,现在河北除了你,还有谁能处理此事?”

“你……”刘和气得一张嘴,想骂都不知骂什么好,“你把我害苦了。这事你让我怎么干?我无论怎么处理,最后不是得罪天子就是得罪长公主。我这不是象伏完一样,跑到晋阳来找死嘛。”

“羽行,你,你……”魏攸瞪着双眼,手指鲜于辅,连连摇头,“你们害死了老大人,现在又要害死子安,你们简直……”

鲜于辅紧闭双眼,一言不发,任由两人一顿埋怨。不过骂归骂,现在人都来了,想跑也跑不掉,只有听天由命了。

“我死了,一定要拉你做垫背。”刘和狠狠打了鲜于辅一拳,气哼哼地说道,“告诉我,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