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6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麴义、颜良、王当、文丑、高览、李溯、卫峻、张辽、刘冥、楼麓、鹿欢洋等十几位统军大将赶到行辕参加军议。

司马傅干禀报最新战况。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战场已经后移到距离黄河一百五十多里的地方,但北疆军依旧没有找到歼敌的机会。相反,现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最出人意料的变化就是曹操突然放弃了东路战场,让田楷直接越过大河故渎加入了中路战场。

本来我们准备在中路战场顽强阻击,在东路战场诱敌深入,然后充分利用中路和东路两个战场之间的距离,先围歼东路战场上的叛军,然后再伺机攻击中路战场上的曹操。谁知曹操竟然放弃了东路战场,让我们的计策全部落空。

田楷的青州军加入到中路战场后,叛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以上,和我们旗鼓相当,决战态势已经形成。

我们不愿意和叛军决战。我们之所以要改外线作战为内线作战,就是为了分数叛军的兵力,最大程度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实力。如果这次我们被迫和叛军决战,那我们的损失肯定要远远大于在外线作战的损失。也就是说,我们即使打赢了这一仗,但我们却失去了在三到五年内平定天下的机会。这一仗其实我们打输了。

“曹操很厉害,他虚虚实实弄了一个三路同攻,我们真假莫辨,上当了。”李弘摇头笑道,“这东路战场根本就是一个骗局,曹操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牵制我们的兵力,以便他能迅速打到甘陵城,然后逼迫我们和他在甘陵城决战。决战态势这么快就形成了,可见我们现在有多么被动。”

“当年我们怎么没看出来他这么厉害?”颜良冷笑道,“早知如此,我们在洛阳抢亲的时候就应该把他一块杀了。”

众将哄堂大笑。

“大将军,决战就决战,怕什么?”刘冥一拍案几,牛气冲天地一挥手,“十万对十万,杀他个鬼哭狼嚎。”

麴义转头看看他,笑嘻嘻地调侃道:“看不出来,右贤王现在气魄这么大,佩服。”接着他脸色一变,突然恶狠狠地说道,“我北疆军损兵折将了,你单于庭是不是又想叛乱?”

刘冥愣了一下,然后给了他一张哭丧的脸,不说话了。他了解麴义的脾气,知道他是开玩笑,也没有生气。

现在这些北疆将领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对形势理解地很透彻,知道决战对河北来说不是好事。就象刚才傅干说的,就算这次打赢了,但丢失了迅速南下平叛的机会。几年后,河北恢复了元气,但袁绍、曹操这些人也恢复了元气,而且可能比现在的实力更强悍。如果是这样,那将来的平叛之战就非常艰难了,平定天下的日子更加遥遥无期。

用什么办法,才能避免决战并且重创叛军?

诸将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很热闹。有大将军坐镇甘陵,所有人都认为河北能打赢这一仗,这是十几年来经过无数惨烈大战后诸将心里最为牢固的一种信念。大将军不会败,绝不会败,没有人怀疑。

李弘示意众将安静下来,听贾诩说说。

贾诩站到地图前,指着南皮说道:“南皮距离平原城三百里,打下南皮,叛军可以从侧翼威胁我们。也就是说,从甘陵城到信都城的这两百五十里范围内,都在叛军的威胁之下。所以我们一直坚信叛军会趁着我们调兵支援中路战场的时候,分兵支援东路战场以便迅速打到南皮,迫使我们继续后撤。”

“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判断,是因为我们认为叛军内部矛盾重重,他们不愿意和我们决战,或者叛军不敢这么快和我们决战,所以我们把歼敌的机会都放在了东路战场上。”

“叛军显然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我们这种心理,因此他们一反常态,断然放弃了东路战场,转而把兵力全部集中到中路战场,寻求和我们立即决战,这样他们同样能达到迫使我们继续后撤的目的。”

“叛军的目的达到了,现在我们没有任何歼敌的机会,只有继续后撤,再撤两百五十里,撤到信都城。”

满座皆惊。

“我们如此快速地撤到信都城,使得叛军在两个战场上的距离被拉开了将近五百里。”贾诩一只手指着地图上的信都城,一只手指着地图上的邺城,“诸位大人请看,这就是我们歼敌的机会。”

张辽马上问道:“贾大人,从刚才傅大人介绍的情况来看,第一,我们不会放弃邺城,第二,袁绍未必会支援曹操,第三,两个战场的距离如此之大,叛军势必小心在意,我们很难分兵南下围歼袁绍,除非曹操想置袁绍于死地。但袁绍一旦败去,曹操又能存活多久?唇亡齿寒,这个道理相信曹操很明白,所以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他绝不会给我们围歼袁绍的机会。”

贾诩赞赏地点点头,“诸位大人,我们迅速撤到信都城,给叛军一个什么暗示?”

张辽若有所悟,“冀州即将得手。”

“对。”贾诩笑道,“挺进到冀州中部,会让叛军非常兴奋,彼此之间的矛盾甚至会弱化。但由于我们重兵驻防,加上叛军粮道增长,屡受我们铁骑骚扰,他们肯定迫切想击败我们。这时,袁绍迟迟不能北上增援,无奈之下,他们只有一个办法……”贾诩把手指向了南皮。

众将蓦然醒悟。

第十八节

六月下,信都城。

尚书右仆射田畴奉命赶到信都城,会合左中郎将案行使者钟繇、冀州刺史郭策、安平国相甄俨商讨有关撤离百姓事宜。

前期百万人口大撤离,主要是清河以南几十个郡县的百姓,此次要撤离的百姓人数大大减少,只有清河到信都城之间三四个县的大约十几万人口。

叛军挺进到冀州中部后,因为缺少两翼大军的保护,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孤军深入的态势,他们除了集中力量寻求和北疆军决战外,已经没有力量再占据几百里范围内的所有城池了。所以这次撤离的人口都集中在安平国南部,河北无需动用更多财力物力。对于冀州诸府来说,他们要想尽办法安抚百姓们惶恐不安的情绪,要让百姓们相信北疆军肯定能击败叛军。

田畴没有具体说明大将军的破敌之策,他只说目前因为没有歼敌机会,所以大将军才命令大军继续后撤,以便拉长敌人的战线,迫使敌人露出破绽,伺机寻找良机一击而中。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劝告百姓迅速撤离,而是稳定民心,让河北上下能够齐心协力。

田畴和钟繇、郭策、甄俨三人仔细商议了细节后,天色已晚,这时甄俨盛情邀请田畴到他做客。

“今天我邀请了很多信都城的冀州门阀和名士,他们都很关心前方战事,田大人可以趁此机会宣扬一下大军战绩,以鼓励士气,增强他们对战胜叛军的信心。”

田畴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参加门阀的盛筵,似乎不合适。甄俨看到田畴面有难色,心里颇为不安,急忙又劝了两句。

前几年甄家的另外一位显贵前执金吾甄举因为私通袁绍密谋叛乱,被张燕抓到后杀了,这件事曾一度连累了甄家。

甄家是冀州的高门世族,其租上甄邯和王莽同为孝平皇帝朝大司徒孔光的女婿。王莽建立新朝的时候,甄邯出任太保、大司马,其子甄丰后来也官至大司马。甄家在当时是非常显赫的外戚。光武皇帝中兴后,甄家因为受到王莽篡逆的牵连,权势逐渐没落。但甄家毕竟是世族,每一代都有人在朝为官,其家历代先辈中秩俸两千石以上的大吏,也还是有几个。甄家在冀州门生故吏很多,声望也高,所以去年初重建朝廷的时候,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在崔烈的极力举荐下,甄俨再度受到重用,出任冀州安平国相。

今日的朝廷以大司马大将军李弘最为权重,如果能攀上北疆一系这个高枝,甄家在河北可保富贵,比如晋阳王阀。去年王阀被卷进了晋阳谋反一案,按常理王家算是完了,但王家未雨绸缪,很早时候就把家族中的多位漂亮女性嫁给了北疆文武大吏,结果在李弘的干涉下,王家最后就死了一个王柔,王泽、王晨、王凌、王乘这些人依旧在朝堂为官,王阀依旧权势显赫,这就是攀上北疆势力的好处。

甄家已经出了一次事,甄举因为谋叛被满门抄斩。如果当初不是长公主和崔烈等人极力求情,张燕可能把甄家的九族都诛杀了。为了防患于未然,甄俨一直在想方设法结交北疆大吏,但成效甚微。这次田畴来到信都城,当然是一次极佳的结交机会了。

田畴是大将军最为信任的北疆大吏之一,他和大将军夫妇有特殊的关系,在北疆势力中举足轻重。如果能和田畴结交,对甄家的好处不言而喻。

田畴还是拒绝了,他急着要返回邯郸督运粮草,“钟大人和郭大人德高望重,他们的话更有说服力。”

甄俨非常失望,站在那里无精打采。

钟繇和郭策极力挽留,田畴不好意思了。两位大人毕竟是长者,自己执意不去未免太不给面子了。

田畴的光临让甄府蓬荜生辉。

田畴在去甄府的路上,听钟繇说甄俨的父亲甄逸曾任豫州汝南郡上蔡县令,但他英年早逝,寡妻张氏独自把八个孩子抚养成人,非常不容易。这位甄夫人乐善好施,在常山的时候每年都赈济乡里,善名远扬。黄巾军正是因为感念甄夫人的恩德,竟然没有攻杀甄家田庄,甄氏一家老小得以保全。这大概就是善有善报吧。

田畴闻听之后,大为敬佩,到甄府之后首先去拜见甄俨的母亲。

老夫人很高兴,对田畴赞不绝口。田畴年轻英俊,温文尔雅,才华横溢,战功卓着,在北疆赫赫有名,谁看到了都喜欢。

田畴谦虚了几句,准备起身告退,却突然看见了一张让他窒息的脸。一个十四五岁的美丽女子正站在珠帘后悄悄地看着他,大概是察觉到田畴的目光,那女子娇羞地一低头,迅速没入了帘后。

田畴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面孔微红,急忙告退。

筵席上的气氛很热烈,大家从战场说到朝堂,从新经说到词赋,一个个高谈阔论,兴趣盎然。

筵席散后,甄俨请田畴、钟繇和郭策三人到自己的书房稍事休息,顺便继续商议一下有关撤离百姓的细节。

走进书房的时候,田畴在案几上看到了一张摊开的绢帛,绢帛上写满了字,字迹秀丽。田畴仔细看了一下,是一首词赋,华丽而富有灵气。

“这是甄大人的杰作?”田畴笑着问道。

甄俨摇摇头,“这是舍妹的涂鸦之作,让田大人笑话了。”

“令妹很有才华啊。”田畴拿起绢帛,递给钟繇,由衷地称赞道,“钟大人你看看,非常不错……”

钟繇仔细看了看,然后问道:“这是你那个最小的妹妹写的?”

甄俨点点头。

“听说她的琴也弹得非常好,颇有大家之风。是吗?”

“十几岁的孩子,玩玩而已,钟大人太夸奖了。”

“你这个妹妹比你有才华。”钟繇笑道,“不知将来谁有福气娶到她?”

田畴蓦然想起珠帘后那张美得令人窒息的面孔,心里顿时没来由地剧跳了几下。珠帘后的女子是不是就是甄大人最小的妹妹?

“刚才我们去拜见老夫人的时候,珠帘后的那位女子是不是就是令妹?”钟繇就象猜到了田畴的心思,马上又问了一句。

“让三位大人笑话了。”甄俨尴尬地拱拱手,“那正是舍妹。”

田畴看看甄俨,脸上立时露出了惊喜之色。

田畴拒绝了甄俨的挽留,连夜出城而去。

钟繇把田畴送到城外后,没有返回官署,而是再次回到了甄府。甄俨正在大门边上等着,他把钟繇请到了书房。

“伯父,你可问清楚了?田大人可有婚约?”甄俨急切地问道。

“我问了,他说还没有。”钟繇缓缓坐下,不急不忙地说道,“我也向郭大人打听了,郭大人也说田大人尚未娶亲。不过,郭大人似乎猜到了你的心思,他说河北想和田大人结亲人的太多了。田大人情况特殊,如果没有大将军和大将军夫人的同意,没有人敢随意和他结亲。”

“这就是田大人至今没有娶亲的原因?”甄俨诧异地问道。

“田大人十六岁就从军了,一直随大将军征伐四方,早些时候他可能没有时间顾及此事,但等到他年纪稍大了,要考虑此事时,他的身份地位又不一样了,不得不慎重,所以只能一拖再拖。”钟繇叹道,“他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志向远大,当然和一般人大不一样。这事我看难。”

“伯父,你和我父亲是多年的故交,这个忙你一定要帮啊。”甄俨恳求道。

“我……”钟繇指指自己,“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能帮上多大忙?”

“伯父,如今长安旧臣再次得到重用,你可以请你朝中的好友帮帮忙啊。”甄俨连连拱手道,“贾大人现在不就在大将军身边嘛,他完全可以说得上话。”

钟繇沉吟不语。

“伯父,此事我不能请崔大人帮忙,这你是知道的。现在冀州崔家在朝中权势很大,我如果和田大人结亲,自然对崔家的权势产生影响,他不给我帮倒忙就不错了。所以,此事我只能依靠伯父大人了。”

钟繇苦笑,“我再想想办法。”

****

七月初,北疆军撤到甘陵城。

曹操、刘表、刘备、田楷、马腾等五路大军在甘陵城下会合。

这时袁绍还在内黄、繁阳一线和北疆军对峙。

曹操很着急,几次召集刘表、马腾等人商议,催促袁绍尽快北上攻打邺城,牵制北疆军主力,免得耽误了决战时间。

曹操的催促让袁绍很生气,他回书曹操,你的大军碰到的都是北疆屯田兵,不堪一击。虽然你打到甘陵城下了,但你算算你自己有多少损失?相反,我对面是张燕的北军,这些人过去大多是黄巾军的精锐,和我有血海深仇,我每前进一步,都要踩着数不清的尸体,你不知道吗?

袁绍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没有打到邺城,再加上河内太守张扬的突然背叛,让曹操失去了耐心。他随即决定分兵支援袁绍,帮助袁绍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到邺城。

刘表、马腾、曹洪、曹纯带着三万大军沿驰道向西,攻打清渊、馆陶,意图和袁绍的大军连到一起。

北疆军不做抵抗,连续放弃清渊、馆陶。七月上,坚守内黄、繁阳一线的北疆军在侧翼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迅速撤到了邺城。

七月中,袁绍率大军抵达邺城城下。

至此,决战态势已经完全形成。北疆军要么继续北撤,要么在甘陵城下决一死战。

北疆军选择了继续北撤,大军撤过清河,沿清河北岸设阵阻击。

北疆军的撤退,让曹操等人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不是继续北上追击?

继续北上追击危险太大。

从五月中开战到现在,北疆军都是利用城池和河流予以阻击,没有和自己面对面地打一场大战,损失极小,几乎可以省略不计。尤其是强悍的北疆铁骑,除了在朋亭偷袭了一次荆州军外,至今连个影子都没看到。北疆军的目的显而易见,李弘不愿和自己决战,他还在耐心地寻找机会。这头豹子正把自己掩藏在黑暗的树林里,准备发起雷霆一击。

放弃继续北上是不可能的。目前各路大军刚刚打到冀州南部,没有太大损失,北上讨伐李弘和占据冀州的目的都没有实现,必须要打。

战局发展到这个地步,最好的办法就是督请袁绍赶到甘陵城和自己会合,然后集结十六万大军向冀州中部全力猛攻。但邺城方向有四五万北疆军精锐,虽然袁绍把他们牵制住了,但他们也同样把袁绍牵制住了,双方谁都无法动弹。

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送到了联军大营。

鲜卑人柯比熊在火云原自立为鲜卑大王,率军攻打扶余国。辽东太守公孙度以攻打鲜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