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6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希望这是猜测。”司马懿苦笑道,“但诸位大人可以想想,当年落日原大战,慕容风在临死之前,既没有把中部鲜卑交给弥加,也没有把中部鲜卑交给熊霸,而是交给了年轻的柯比熊。由此可见慕容风对柯比熊的信任和赏识。今年,弥加不但把东部鲜卑交给了柯比熊,尊奉他为鲜卑大王,帮助他重建了鲜卑王庭,这已经足够说明柯比熊的本事了。我可以肯定,柯比熊志在大漠,而不是小小的辽东。”

“砰……”阎柔怒视李弘,一拳砸到案几上。“当年就应该把他杀了。”

李弘面色一僵,神情非常复杂。

赵云轻轻拉了阎柔一下,低声劝道:“子玉兄,当年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当时两败俱伤,怎么杀他?你这么说不是让大将军难堪吗?”

柯比熊和大将军、和风雪夫人的关系北疆诸将都知道,阎柔这话说得实在不是时候。但公孙瓒的死极大地刺激了阎柔,刚才可马懿那么一分析,好象柯比熊设下的这个诱饵之计的关键就是杀死公孙瓒,这让阎柔怒不可遏,恨不得现在就跃马扬鞭杀回幽州。

“我要去幽州。”阎柔拱手对李弘说道,“请大将军即刻下令。”

李弘苦涩一笑,“你不要急。此刻就算你赶到幽州,在大雪来临之前,你也无法杀到辽东。此次军议主要是商定应对之策。商议完了,你如果坚持要去幽州,我可以替你奏报朝廷。”

阎柔知道李弘说得在理,无奈悲苦长叹,低头不语。

“司马大人,柯比熊志在大漠,蹋顿、尉仇台大概是为了生存,但公孙度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麴义想了一下,又问道,“公孙度叛乱的目的是什么?”

“我不了解他,所以我无从揣测。”司马懿抱歉地笑笑,“当年公孙度曾是徐荣大人的长史,和徐荣大人是同乡。公孙度能出任辽东太守,还是徐荣大人出的力。据说当时徐荣大人向董卓讨要了一份圣旨,公孙度拿着这份圣旨就上任了。”

司马懿此话一出,大帐内的诸将顿时神色紧张,就连悲愤不已地阎柔都吃惊地抬头看着大将军。这事怎么扯到了徐荣头上?如果将来有事实证明公孙度的确背叛了朝廷,那徐荣肯定要受到牵连。

“公孙度的事目前仅仅是猜测。”田畴急忙解释道,“也许现在公孙度大人正在和胡人激战,所以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讨论了。当务之急不是辽东平叛,而是稳定大漠,要防止柯比熊联手大漠上的鲜卑诸部发动叛变。”

“你等等……”麴义猛地站了起来。司马懿这时突然说出公孙度是徐荣长史的话,肯定有某种暗示。麴义和徐荣多少年的交情,他岂能不问问清楚。“大将军,朝廷是不是认定公孙度已经叛乱,把矛头对准了子烈(徐荣)?”

李弘长叹不语。贾诩、田畴、傅干等人面显忧色。

吕布大惊,跟着站起来望着李弘说道:“大将军,此事是真是假?”

李弘痛苦地闭上眼晴,连连摇头,“我现在恨不得一分为四啊……晋阳、冀州、大漠、辽东……好了,好了,冀州的事解决完了,我马上回晋阳。”

“大将军……”麴义非常激动,还要说话。但李弘打断了他,“朝廷的事,牵扯太多,你不知道也罢。子烈不会有事的。”

“大将军……”吕布惶恐不安地喊了一声“只要我还是大将军,就没有人可以动子烈。”李弘用力一挥手,“这事不要再说了。”

麴义愤怒地一甩手,一屁股坐了下去。吕布眼里露出一丝杀气,悄悄冷哼了一声,缓缓坐到了麴义身边。

田畴继续自己的话题。他把北疆和大漠的形势仔细分析了一下,然后说道:“从目前形势来看,柯比熊走这一步棋,显然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周密策划。”

“诸位大人想想去年,步度更先是主动挑起战火,杀了骞曼,然后柯比熊出面,在胡族诸部来回斡旋,左右逢源。既展示了他的实力,又拉拢了鲜卑诸部。而步度更之所以一直坚持到秋天,背后更是有他的暗中支持。今年,因为骞曼已经死了,步度更也被赶到了大漠极北,弹汗山王庭的后代已经没有了,所以柯比熊在弥加和熊霸的支持下,顺利地得到了中部和东部鲜卑所有部落的支持,毫无争议地坐上了鲜卑大王的位子。以他现在的实力,如果得到拓跋、舞叶等鲜卑大部落的支持,重新占据大漠也是有可能的。”

田畴环视帐内诸将,“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不难发现,这都是柯比熊处心积虑,早就设计好的。如果今年没有冀州大战,估计过几年当我们南下平叛时,他还是要做同样的事情。称雄大漠肯定是他毕生的梦想。”

田畴转头看看陷入沉思中的李弘,稍稍提高了声音,“我们都轻视了这位鲜卑人的年轻首领,他或许将成为大漠上第二个慕容风。”

颜良唾之以鼻,“子泰,你多长时间没杀人了?你有点血性好不好?”

“子善……”李弘厉声吼了一嗓子,“站到我背后去。如果你嗜杀的脾气不改,给我做一辈子督贼曹,不要上战场了。”

颜良看到李弘一脸杀气,心里有点发慌,急忙跑到李弘后面站着,但还是一脸的不以为然。

田畴狠狠地瞪了颜良一眼,幸灾乐祸地撇撇嘴,继续说话。

“我们在冀州大战前,就曾考虑到招抚步度更,以步度更来箝制柯比熊,防止他在大漠称王,重新统一鲜卑各部。但由于柯比熊……”田畴不想夸奖这个给大汉带来麻烦的鲜卑人,所以他摇了摇头,接着说道,“由于北疆的危机已经形成,我们打算在平定辽东叛乱的同时,不但让步度更称王,还帮助拓跋部落称王,舞叶部落称王。”

“燕无畏大人已经和步度更取得了联系,但步度更担心上当受骗,拒绝了我们的好意。考虑到步度更是檀石槐的后代,在大漠上有一定声望,所以我们还是决定把步度更请回来。这样一来,鲜卑人就有四大王,步度更、柯比熊、拓跋韬、射墨赐。”

“大王人人都想当,当上了大王之后,就没有人愿意再把大王的位子拱手让出来了。”田畴微微笑道,“柯比熊想称雄大漠,首先就要统一鲜卑诸部,但现在他无法统一鲜卑诸部。他要是强行打,大漠上还有匈奴人,羌人和乌丸人,相信这三族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看到一个强大的鲜卑族,一个雄霸大漠的‘檀石槐’。”

“柯比熊的实力比其它三个鲜卑部强大很多,所以大将军有必要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到大漠去一趟。有大将军亲自坐镇大漠,柯比熊想必不敢轻捋虎须。这时我们只要平定了辽东叛乱,柯比熊的梦想也暂时破灭了。击碎了柯比熊的美梦,短期内他再难有做为,这对我们两三年后南下逐鹿中原非常关键。”

田畴的稳定大漠之策得到了诸将一致认同。李弘请田畴立即把此议奏请朝廷。

“大将军何时北上大漠?”钟繇略显担忧地问道,“大军在冀州大战后,急需利用眼前有利局势迅速向外拓展。另外,辽东平叛也很重要。大将军回晋阳后,是不是先把这两件事解决了?”

李弘沉默不语。

“大将军,打青州吧。”颜良突然俯身凑到李弘耳边说道,“现在打青州太容易了。”

李弘抬头看看他,“我想打河内,但朝廷却和你的想法一样,要打青州。”

颜良脸色一变,抬起身躯闭上了嘴。

傅干在大将军的要求下,把打河内的理由做了一番解释,麴义、张燕等人都表示赞同。

“朝廷用什么理由否决了大将军的提议?”张燕问道。

“朝廷没有否决。”李弘说道,“因为冀州大战还没有结束,谁都不知道这一仗打完后天下是什么局面,所以朝廷也只是倾向于打青州。到底打哪一个还是由我决定。”

“那就打河内吧。”麴义急忙说道,“我去打,两万人足矣。”

他看到李弘没有表示,马上又改口道,“一万人也可以。朝廷财赋紧张,我能理解。”

李弘苦笑,“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把剩下的这点钱粮给你打河内,那明年打辽东的事就要拖到五月。”

“大将军,你不要听李玮哭穷,那小子肯定在骗你。”颜良的大头再次出现在李弘眼前,“你回去敲打他几下,钱粮马上就有了。”

第二节

李弘、张燕、钟繇等人亲自把公孙续送出了行辕。

最近一段时间对公孙续来说,就象生活在噩梦中一般,身心倍受煎熬。先是田楷、关靖这些自小就熟悉的叔伯们死在了自己的铁骑下,然后父亲公孙瓒,还有公孙范、邹丹、单经这些父亲的生死兄弟们战死在了辽西白狼山。

公孙续只能用哭泣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和仇恨。

在李弘的安排下,公孙续急返幽州奔丧。左将军麴义、镇北将军阎柔奉旨前往幽州吊唁。大将军李弘请从事中郎陈群代表自己,随同麴义等人同赴幽州吊唁。

送走了公孙续,大将军召集北疆诸将继续军议。

为了防止场面失控,李弘特意让田畴单独和匈奴右贤王刘冥、乌丸黑翎王楼麓、乌丸小王鹿欢洋在偏帐商议稳定大漠的事。穆斯塔法和祭锋也让李弘临时派出了行辕。

公孙瓒的死激怒了北疆诸将,尤其是卫峻、李溯、郭华这些幽州将领,大叫大嚷着纷纷请战,颜良、文丑等人更是唯恐天下不乱,在军议上煽风点火,督请李弘让他们率军即刻北上幽州诛杀胡族叛逆。

长史贾诩奉命解说冀州大战的得失,但屡屡被北疆诸将打断,就连一向稳重少言的徐晃也忍不住站出来大声指责。冠亭阻击的半途而废,让他耿耿于怀,矛头隐隐约约指向了麴义。幸好麴义被李弘临时派往幽州。否则这场军议的争论会越来越激烈。

贾诩脸色非常难看,后面的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帐中几十位北疆大吏大部分都是追随李弘征战了十几年的悍将,还有一部分是原黄巾军的大首领,这些人一个比一个厉害,嗓门一个比一个大。贾诩怀疑自己再说下去,大概有人要冲上来打自己了。

李弘站起来拍拍贾诩,示意他坐下去,自己来讲。

大帐内顿时安静了。

李弘不再讲叙冀州大战的得失,而是把冀州大战前前后后诸般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将军府就这些变化所做出的应对之策做了详细解释。战场上的得失成败和战场外的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无论结局如何,是否对错,只要最后完成了战前预定目标,所付出的代价都可以接受,包括一些指挥上的失误。

“朝廷对将士们的犒劳和封赏将在近日送达冀州。”李弘最后说道,“冀州七大营兵马回归本营,尽快解散士卒让他们和家人团聚。各路铁骑大军速返边寨诸营休整。北军在冀州补充兵力后由张燕和吕布两位大人带回晋阳。南军留在冀州攻打河内。”

李弘刚刚说完,王当就跳了起来,“大将军,为什么不打青州?”

“大将军,为什么不征调铁骑急赴幽州攻打辽东?”李溯也站了起来,急声问道。

其它将领争先恐后,纷纷请战。

“我话说完了吗?”李弘神情冷峻地扫视了诸将一眼,厉声问道,“是我说,还是你们说?”

诸将尴尬地互相看看,急忙又坐了下去。

“贾大人……”李弘望着贾诩说道,“请你把冀州大战后的局势给诸位大人解说一下。”

贾诩苦笑了一下,站了起来。

李弘手指帐内诸将,冷声说道:“在贾大人说完之前,谁敢出言顶撞,以抗令论处。”

贾诩把冀州大战后天下局势的走向做了详细分析。

中原的局势随着曹操、刘备的败退,田楷的死去,袁术的背叛,将产生重大变化。冀州大战后,曹操和刘备的实力都减损严重,但曹、刘大军击败袁术后,刘备还要指望曹操的帮助夺回徐州,所以他只能放弃青州,把青州拱手让给曹操。曹操得到了青州,夺回了兖州,然后就会联合刘备攻打徐州、扬州。

曹操打扬州的目的,是需要一个稳定的有充足钱粮的后方。刘备打徐州的目的,是要铲除袁术对徐州的侵扰,从而迅速发展自己的实力。扬州对于曹操和刘备两人来说,是势在必得。在今天这么好的机会下,袁术就算主动求和,两人也不会放过他。

袁术虽然打到了兖州,但他立足未稳,实力有限,时间一长,必定要被曹操、刘备击败。袁绍早有占据中原之心,他为了箝制和打击曹操、刘备,以便从中渔利,肯定会暗中帮助袁术。如此一来,中原战火必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攻打青州,一只脚踏到中原门口,势必会破坏中原这种格局。

曹操、刘备的大军马上就会云集青州,而袁术在兖州、徐州立足未稳,一旦曹操、刘备败了,他首当其冲,转眼就会丢掉中原。在中原随时可能成为河北囊中之物的情况下,袁绍、刘表肯定要出面斡旋。

曹操、刘备、袁术、袁绍、刘表为了生存,只得再次联手对抗河北。五个人联手,互相妥协,互相帮助,实力会迅速增长,这对河北平定天下非常不利。

相反,我们如果选择攻打河内,威胁洛阳,并且和河东徐荣的军队,西疆韩遂的军队做出三路攻击关中、关东的态势,牢牢牵制住袁绍,不但可以迫使袁绍无法顾及中原帮助袁术,还能让曹操、刘备等人放松对河北的戒备,转而集中所有力量攻打袁术。

曹操、刘备以目前的实力要想彻底击败袁术,需要时间,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尤其需要切断袁绍对袁术的帮助。我们攻击河内,正好可以帮助他们。同时,曹操、刘备彻底击败袁术,也等于打断掉了袁阀的一半力量。袁绍实力会因此遭到重创,这也正好帮助了我们,可以让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削弱袁绍的实力,从而在将来攻占关中、关东和中原的过程中获得莫大的好处。

诸位大人也许认为,这样一来,虽然袁绍实力有所减损,但曹操、刘备发展起来了,这对我们攻占中原还是非常不利。其实诸位大人理解错了。

曹操、刘备击败袁术,占据扬州,自身的损失也很大,而且耽误了发展时间,另外,他们在重创袁阀力量的同时,也和袁绍结下深仇。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后,矛盾将会激化,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旦我们南下中原,即便袁绍、曹操等人再度联手,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仇恨,轻而易举地击败他们。

总之,现在打青州,只会让叛逆们放弃纷争联手难抗河北,袁绍、曹操、刘备等人的实力会在很短时间内恢复。现在打河内,却不会造成这种对河北极其不利的局面。

北疆的局势随着公孙瓒的阵亡,越来越危急。

贾诩把大将军府对北疆未来局势的推测做了一番解释,最后说道,“要处理北疆危机,首要之务不是去辽东平叛,而是稳定大漠胡族各部,断绝柯比熊统一鲜卑诸部称雄大漠的妄想。”

辽东远在三千多里之外,辽东叛乱无论是对幽州中西部,还是对河北,影响都很小。如果没有公孙瓒之死,我们即使迟一段时间去平叛都可以。

我们在没有稳定大漠胡族诸部的情况下,匆忙出兵讨伐辽东叛逆,正好中了鲜卑人的诡计,所以现在朝廷也罢,诸位大人也罢,都要把公孙大人之仇暂时摆到一边,先稳定大漠,后打辽东。

贾诩滔滔不绝地说了很长时间,帐内北疆诸将被贾诩精彩的论述折服,狂燥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打河内用南军的两万步骑大军足够了。”李弘待贾诩说完之后,指着颜良说道,“虎烈将军颜良大人统率南军进攻河内。”

颜良大喜,躬身应命。

李弘颇有深意地盯着颜良,“不要我再说了吧?”

颜良皮笑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