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6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阀富豪的势力会趁机增涨。大将军虽然保住了权力,却有可能就此失去重振大汉的机会。”

“仲渊,这个主意如果是你献给长公主的,我要考虑是不是把你发配到大漠去了。”李弘用力打了李玮一拳,大声笑道。

“长公主是个天才。”李玮摇摇手,“先帝把自己最优秀的才智传给了长公主,把自己最不好……”李玮停了一下,觉得当着李弘的面说先帝的坏话实在不太好,“孝献皇帝如果能像长公主一样,那……”

“算了,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李弘说道,“这两年,长公主的变化太大了。”

“亲自主政处理国事,肩上的担子非常重,这可以把长公主所有的才智全部激发出来。”李玮不以为然地说道,“换了一个人,主政两年后,变化同样很大。”

接着他继续刚才所说的话题。

“朝中大臣们为了阻止皇权的无限膨胀,立即想出了一个应对之策,重修官制,改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让你坐上丞相的位置。”

“这样你交出河北三州的军政大权后,实际上还是控制着河北三州,而且因为你特殊身份,长公主还不得不让出夺去的部分相权。”

李弘摇头轻笑,“你们花许多钱搞这个隆重的典礼,就是为了给我造势,逼着长公主同意修改官制?”

李玮笑着连连点头,“这次门阀富豪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势,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主动向你让步、示好了。”

官制一旦修改,大将军成了丞相,晋阳危机就全部解决。

大将军成为丞相后,现在大司马大将军府的职权全部转移到了丞相府,李弘的权力迅速增大。这是北疆大吏愿意看到的最好结果,也是李玮的最终目的。

长公主如愿所偿,逼迫李弘交出了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不过她失去了自己所控制的相权,皇权也受到了很大制约。虽然新政还会继续推行,但长公主已经不能为所欲为了。

外朝大臣顺利夺回了所有相权,但李弘的权势太大,威胁太大,这个应急之策纯粹是无奈之下的一种妥协。将来,外朝的权力斗争将会非常激烈,这是阻碍中兴大业最大的隐患。

现在的问题是,长公主会答应修改官制吗?

她逼迫大将军交权,最后却演变成自己让权,让大将军的权势更大。她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仲渊,你认为我现在还需要一个隆重的典礼来增加我的威望吗?”李弘笑道,“你刚才说长公主是个天才,那么你能估猜一下,长公主的对策是什么?”

李玮疲惫地闭上眼睛,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第九节

“大将军……”门下督贼曹任意的声音再度传了进来,“太傅蔡邕大人,大司徒崔烈大人已经到了府门外……”

李弘摇头苦笑,“天都快亮了,我竟然还没看到自己的夫人和孩子……”

李玮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捶了几下麻木的双腿,抱歉地说道:“那你快去看看两位夫人和孩子,我先代你去迎迎两位大人。”

“不行,太失礼了。”李弘转身向屋外走去,“等一下就要上朝了,你还是在我这里休息一下吧。”

李玮疲倦至极,也没有推辞,趴在案几上就睡了过去。

蔡邕和崔烈先是恭贺大将军打了胜仗,然后大略说了辽东叛乱的事。

蔡邕主张先把辽东的事放一放,集中力量恢复河北元气,同时派人去安抚北疆诸胡,尽可能稳定边疆。崔烈则主张暂时放弃辽东,集中精力平定天下,然后再回过头去收拾那帮桀骜不顺的蛮胡。

李弘笑着调侃崔烈道:“崔大人,今日朝堂上可有人象壮节侯傅大人一样,高呼‘杀了大司徒,则天下可安’?”

崔烈脸色一寒,怒声说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如果朝廷有平叛辽东的实力,何不在冀州大捷后,乘胜南下,横扫中原?打了一场胜仗,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这种人最是愚蠢,根本就是鼠目寸光。”

蔡邕立刻咳嗽了一声,警告崔烈说话注意点。李弘知道崔烈话中的意思。他的矛头直指长公主,现在朝堂上力主出兵辽东的就是长公主。

“大将军既然回来了,辽东的事就由大将军拿主意,我们还是不要过多干涉吧。”蔡邕话锋一转,马上说到了晋阳局势,提出了修改官制的想法。

官制修改需要几位辅弼大臣联名上奏,尤其是李弘的支持极为重要。李弘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说任何话。

崔烈对李弘半夜返回晋阳颇有怨言,他埋怨了李弘几句后,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将军,你对晋阳的事是不是已经有了主意?你是怎么想的?”

“我同意修改官制。”李弘很痛快地说道。

蔡邕和崔烈惊喜地看着李弘。两人都没想到李弘竟然如此干脆。

“我既然回来了,明天的典礼就不要搞了,太费钱,还是省点吧。”李弘笑道,“联名上奏的事暂时等一等。我还没有见到长公主,不知道长公主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等我弄清楚之后,我们再仔细议一议。”

“好,好,太好了。”崔烈高兴地说道,“一切按大将军的意思办。”

“大将军,此事……”蔡邕犹豫了一下,慢吞吞地问道,“你这么快就拿定主意了?”

“我走进晋阳城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李弘笑道,“冀州大捷后,河北已经稳固,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平定天下的征战,所以朝廷的事必须要跟上步伐,否则我们可能要失去重振大汉的机会。”

蔡邕和崔烈激动地站起来,说了一大堆赞美之辞。

离开大将军府后,崔烈望着依旧站在府门外的李弘,神情很复杂。

从李弘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上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四年了。自己是看着李弘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相比十四年前的李弘,此时的他无论在声望上,还是在才智、权势上,都已达到了顶峰。自己有时就还想,大汉中兴后,李弘会象吴汉一样成为大汉中兴第一名将,还是象王莽一样走向篡逆之路?

先帝在世之日,朝堂上下就感觉到了李弘的威胁,谁知最后祸乱大汉的不是李弘,而是董卓。董卓把大汉推向了败亡的深渊,李弘呢?李弘会把大汉推向何方?现在的李弘如果要篡逆,当真易如反掌。相比八年前,李弘对大汉的威胁已经无人可以阻挡了。

从先帝开始,到张温和自己这帮大臣到北疆,到长公主主政,所有人都把重振大汉的希望寄托在李弘身上。但所有的人也在努力制约李弘,都想把李弘对大汉的威胁降到最低。李弘也是人,他也感觉到威胁,他也要为生存而努力抗争。这种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会不会激烈碰撞,最后导致大汉的彻底颠覆?

崔烈收回目光,重重地仰躺在马车的靠背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李弘对大汉的忠诚,努力要挽救大汉的决心,朝野上下都能感受得到,但这世上的事情并不是你有忠诚、你有决心就能做好的。

随着冀州大战的胜利,河北的稳固,李弘对大汉社稷的威胁愈发的凌厉,凌厉到上至长公主下至朝中大臣,人人都惶恐不安,个个都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这种威胁一部分来自李弘本人,但更多的是来自李弘的部下,对李弘非常忠诚的北疆文武大吏。

朝野上下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其根本原因就是皇权的沦丧。

这两年流传最广的就是袁氏代汉的“谶纬之言”和“五德始终说”,而袁绍、袁术兄弟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又恰恰为这个流言添加了重重的砝码。曹操重建皇统更是大逆不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当真是要重振大汉?以曹操目前的实力,恐怕连他本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重振大汉吧?

袁氏兄弟实力最强,但他们先是拒绝承认皇统,等到孝献皇帝死了,他们又迟迟不愿重建皇统,袁氏兄弟图谋篡代之心,白痴都能猜出来。曹操以并不强悍的实力重建皇统,重重打击了大汉天子的威仪,让皇权沦落到了极致。此时如果再有那个州郡大吏不自量力乱建皇统,践踏皇权,大汉分崩离析之日也就屈指可数了。

然而,只要李弘在,北疆在,河北在,大汉依旧有中兴的希望,但如果李弘或者李弘众多的部下图谋慕逆,那么大汉一夜之间也就能烟消云散了。

所以,在皇权逐渐沦丧的今天,在河北实力越来越强悍的今天,制约李弘的权力,分裂李弘的部下,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张温和崔烈等人在孝献皇帝到达晋阳重建朝廷后,已经预感到这种威胁的逼近,所以很早就开始了分裂北疆的筹划。在他们看来,随着孝献皇帝的长大和河北的渐渐发展,北疆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天不遂人愿,因为孝献皇帝少不更事缺乏对国政的理解,因为长公主急躁的心理和对重振社稷的渴望,终于导致了孝献皇帝的驾崩和皇权的急剧沦落,导致了河北战事的爆发。李弘和他的北疆权势不但没有得到削弱和分裂,反而更加强大了。此消彼长之下,社稷崩溃的隐患不可避免地来临了,而且来得非常早,非常猛烈。

冀州大捷后,李弘的声望更加高涨,北疆的实力更加强悍,而此刻皇权的沦落,将把李弘推向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延续,李弘将横扫中原,平定天下,到那时,即使是李弘本人,恐怕也无法阻挡皇统的更替,王朝的变迁。

长公主显然看到了这扑面而来的威胁,所以她在得知北疆军己经展开全线反击后,马上借着河北财赋即将告竭的机会,说服了徐荣等北疆大吏,急不可耐地动手了。她的急躁心理依旧,而且她面对李弘的强大,极度不自信,她竟然拿皇权做赌博,她竟然拿李弘对她的宠爱和信任欺骗徐荣这些北疆大吏。

李弘如果不放弃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皇权必受打击,北疆势力也将遭受重挫,以李弘的为人,他决不会对自己的兄弟下手。长公主摸准了李弘的性格,一击而中,既巩固和强大了皇权,又不着痕迹地分裂了北疆势力。现在李弘迫于形势,不但要交出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还要帮助长公主对抗朝中大臣和门阀富豪们的反击。

但李弘会轻易放弃权力?

此刻距离平定天下之期还很遥远,河北的稳定将直接关系到大汉中兴的成败,关系到河北一千多万百姓和十几万北疆将士的生死。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李弘都不敢轻率地交出权力。

所以,李弘肯定会反击。李弘反击的手段很简单,夺走皇权,自已主政,开始走向篡立。

蔡邕、崔烈、刘和等公卿大臣为了挽救这可能会成为事实的结局,殚精竭虑,最后只好无奈地选择了一种办法,借口制衡皇权修改官制,把大将军推到丞相的位置上,继续让大将军掌控军政大权。虽然这会让大将军的权力更加膨胀,但造就一个权臣总比造就一个摧毁社稷的叛逆要好。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北疆文武大吏将陆续进入朝堂,北疆各种势力之间的矛盾会在朝堂上迅速扩大,继而分裂、对抗,最终会形成制约和抗衡李弘的力量。

过去董卓坚决不让自己的部下进入朝堂,一个人独掌权柄,最后败亡。李弘吸取了董卓败亡的教训,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部下推进朝堂,希望通过共掌权柄来维持自己的权势,但这种办法有个巨大的弊病,一旦内讧,败亡更快。

另外,通过修改官制,相权被全部拿回,这样出身于门阀富豪的诸多大臣们可以利用不断修订国策的机会,把自己的损失补回来甚至捞回更大的利益。李弘治理河北这么多年,门阀富豪们虽然一度有些损失,但后来李弘都通过各种办法补偿了他们。门阀富豪们现在宁愿让李弘掌控权柄,因为李弘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更有保障的收益,而长公主远远要比先帝厉害,她不但要榨取门阀富豪们这辈子的钱财,还要榨取他们子子孙孙的钱财,太疯狂了。

“你在想什么?”蔡邕看到崔烈闭着眼晴坐在那里,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关心地问道,“你如果太累,早朝就不要去了。”

崔烈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揉了揉眼睛,小声问道:“你说,大将军为什么答应得如此痛快?”

“那是因为他另有对策。”蔡邕毫不犹豫地说道,“大将军同意修改官制,但并没有答应出任丞相一职。对他来说,做不做丞相无所谓,他要的是军队。他做了丞相,军队怎么办?谁来统率军队?”

崔烈叹了一口气,“这么说,他还是要做大司马大将军?”

“如果他愿意做个‘霍光’,尽心辅佐天子中兴大汉,未尝不是大汉之福啊。”蔡邕眉头舒展,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如果他要篡立,当初就不会攻打长安救回孝献皇帝了。”

“做‘霍光’?”崔烈摸了摸花白的胡须,“长公主会让步?”

“长公主这种做法已经伤害了大将军。”蔡邕惋惜地摇摇头,“按常理,大将军回到晋阳后,第一件事是进宫拜见长公主,但这次……”

崔烈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默默地想着心事。

“刚才,你恭喜大将军,说田畴大人要娶冀州甄家之女,是真的?”蔡邕忽然想到什么,伸手推了推崔烈,笑着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崔烈“哦……”了一声,“前几天甄俨大人来信,特意告诉我的。听说是大将军提的亲,钟繇和贾诩两位大人为媒。”

“看样子,你崔家的势力太大了,太招摇了……”蔡邕乐呵呵地笑道。

“这是好事啊。”崔烈说道,“我正担心我们崔家树大招风。这次冀州甄家和田畴大人结亲,我可要备一份厚礼。说起来,这都要感谢大将军想得周到。”

“大将军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武人了。”蔡邕拍拍崔烈的手臂,“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大将军的心思越来越缜密,相信晋阳的事一定能转危为安。”

崔烈好象想明白了,他挥挥手,轻松地笑了起来,“我们老了,活不了几天了,由他们闹去吧。”

****

李弘轻手轻脚地走进卧房。

风雪和小雨双双扑进李弘宽敞的怀里,喜极而泣。夫妻三人温存了一番,说了几句亲热的话,然后才拥在一起,走到床榻边看孩子。两个女儿都三岁了,长得很漂亮,也很健康。看着孩子们露在被子外面的红扑扑的白嫩小手,李弘很陶醉,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填满了他的身心。

“孩子们还认识我吗?”

“你才离开半年,孩子们当然认识你了。”风雪笑道,“你不会又要走吧?”

李弘没有说话,他弯腰去亲吻孩子们的脸。

“你又要走吗?”小雨颤抖着声音问道,“仗不是刚刚打结束吗?”

李弘坐到床榻边,深情的看着两个孩子,一脸地歉意,“我很快就要去大漠。”

风雪笑容一僵,呆在了那里,眼里的喜色荡然无存。小雨心痛地搂住她的娇躯,望着李弘问道:“是去打仗吗?”

“不是。”李弘站起来抱住风雪,在她脸上温柔地亲了一下,“我要和柯比熊好好谈谈。他长大了,是大漠之王了。”

“真的不打吗?”风雪的声音无助而悲伤。

“真的不打,我向你发誓。”

天亮了。

李弘喊醒了李玮,两人坐上马车,匆匆赶往晋阳宫。

“看到两位夫人和孩子了?”

李弘点点头,无奈地摇摇头,“孩子们都长大了,看到她们,我很歉疚,我……”

“等你做了丞相,你就很难有时间东征西伐了。”李玮笑道,“然后你就可以好好陪两个孩子了。”

李弘看看他,皱眉问道:“你这么希望我做丞相?”

李玮眼里露出一丝诧异。

“仲渊,你脑子里到底想什么?过去在西疆的时候,你一心要诛杀奸侫重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