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6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兖州失去一大半,对曹操而言是致命的,对袁绍和刘备而言也是唇亡齿寒,距离自身败亡不远了。在这种情况下,袁绍、曹操刘备只有联合起来,和我们决一死战,以期击败我们,夺回中原。如果那时他们还是各自为战,肯定是死,所以他们必会联合起来,和我们决战。虽然只有一线希望,但无论如何也要搏一搏。”

“面对二十万北疆大军,他们还敢决战?”吕布摇摇头,对张燕的话不以为然。

“是啊……”张燕感叹道,“如何在中原战场形成决战态势,又如何诱骗叛逆们和我们决一死战,目前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个大难题。不过……”他转头看看吕布,信心十足地说道,“到了冀州,见了大将军后,我们就知道这个难题应该怎样解决了。”

一骑绝尘而来,八百里快骑送来了大将军军令。

张燕略约扫一眼,递给了吕布,“大战开始了。”

吕布接过细看,惊喜地说道:“大将军让我们去东武阳。”

“要去中原打仗了。”张燕轻轻一笑,潇洒地挥动了一下马鞭,“从此刻起,我们将横扫天下。”

吕布兴奋不已,仰天长啸,“擂鼓……集结……”

****

二月下,并州云中郡,云中大营。

度辽将军杨明在一帮亲卫骑的簇拥下,打马冲进了大营。

阎柔、卫峻、姜舞出帐相迎。

“大人,度辽营各部已经集结完毕,正在渡河东进。”杨明和三人略加寒暄后,高兴地说道,“三位大人何时起程?”

“你这么急干什么?”阎柔笑道,“我们先到高柳城等候刘豹、刘冥的匈奴军,然后和他们一起南下。”

“我能不急吗?自从落日原大战后,我已经九年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仗了。”杨明笑道,“为了能南下参战,我连番给朝廷上奏,还给大将军写了十几份信,好不容易求得大将军答应了。不过我现在非常担心大将军改变主意。他如果非要把我留在度辽河,我就完了。”

“那你飞到冀州去。”姜舞笑着调侃道。

“我是想飞,可我没有翅膀啊。”杨明大笑,接着他想到什么,马上问道,“匈奴人和我们一起走?”

“度辽铁骑走了,匈奴人的大军当然要南下。”阎柔笑道,“度辽营不在度辽河,大军主力又在中原打仗,匈奴人如果叛乱了怎么办?”

“刘豹有这个胆子吗?”杨明嗤之以鼻,“乌拉山有雷子的乌拉铁骑,金雪原有燕无畏的风云铁骑,他想叛乱就是找死。”

“刘豹没这个胆子,不代表单于庭内的其它人没有。”阎柔说道,“再说,燕无畏和雷子很快也要率军南下。”

杨明愣住了,“他们也南下?大将军要征调多少铁骑?”

“据我的估猜,至少十万。”

“你开什么玩笑?”杨明不屑地一挥手,“大汉有这么多铁骑吗?”

“当然有。”阎柔一脸严肃地说道,“等到了中原,你就知道了。”

****

二月下,并州西河郡,美稷城,匈奴单于庭。

刘冥放下圣旨,又拿起了大将军的亲笔书信细细阅看。

“你屡次带着铁骑南下打仗,那里的汉人对我们态度如何?”刘豹小声问道。

“我两次南下,所带的军队都很少,不过五千人而已,夹在汉军铁骑里,看上去并不显眼。”刘冥放下书信,神情很忧郁,“这次我们两万人南下,事情就不一样了。”

刘豹叹了口气,“我们从没有到过中原,对那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如果……”

“你不相信大将军?”

“我不是不相信大将军。”刘豹摇摇头,苦笑道,“我是担心我们的铁骑大军到了中原后,一旦失控,单于庭的将来……”

“我们在名义上,已经是大汉人了。”刘冥提醒道,“几百年的仇恨,虽然不能即刻消除,但最起码现在我们是为大汉打仗,大汉人应该……”

“自从白马铜和须卜骨都侯叛乱后,单于庭实力大损。”刘豹忧心忡忡地说道,“中原距离这里有数千里,如果出现意外,这两万人势必全军覆没,单于庭也就名存实亡了。”

刘冥脸色阴沉。

“汉人的度辽大军虽然走了一半,但还有五千人留在度辽河,再加上五原方向的乌拉铁骑……”刘豹望着刘冥,轻轻叹了一口气,“如果你我都死在了中原,单于庭还能存在吗?”

“你要相信大将军。”刘冥只能说出这句话。

“但现在大将军已经不再亲自统率军队上战场了。”刘豹有些激动,“你我能保证自已忠诚于大将军,遵从汉军其他大将的指挥,但其他人呢?那些都尉、当户、且渠是不是也会听从别人的指挥?汉人的其他将军是不是也像大将军一样对待我们?比如麴义将军,如果是他指挥我们,这两万人迟早要出事。”

“大将军的意思,好象是他亲自统率我们,包括鲜卑人和乌丸人。”刘冥拿起书信,指着其中一段话说道,“你再仔细看看,我觉得大将军和你一样,也有同样的担心。”

“大将军亲自统率我们,那谁来指挥中原大战?”刘豹扫了一眼,随手又把书信丢到了案几上。

刘冥沉默了一会儿,小声劝道:“还是先出兵吧。到了高柳城会合阎柔、杨明等诸位将军后,我们再把这种担心和他们说说。不管怎么说,如果我们出了事,对他们没有半点好处。从小处说,大将军失信于外族诸部,大漠和北疆从此多事。从大处说,大将军兵败中原,从此再也休想平定天下了。”

刘豹无奈长叹,“书告大将军,到了冀州后,请他务必抽点时间巡视我部铁骑,以慰军心。”

****

二月下,幽州,蓟城。

鲜于辅接到了大将军的军令。

他即刻传书李溯,请他加紧时间开挖沟渠,贯通巨马河和沽水河。

幽州刺史王泽和涿郡、广阳郡的太守也被请到了左卫将军府。

“朝廷的圣旨已经说请楚了,幽州和冀州北部郡县的粮草将屯积于涿郡,然后用船运送出海。”鲜于辅指着案几上的地图说道,“工期非常紧,还请诸位大人即刻征调民夫,帮助开挖渠道。”

“辽东要打仗吗?”王泽诧异地问道,“鲜卑人又要叛乱?”

“对,公孙度已经三番两次告急。”鲜于辅愤怒地说道,“柯比熊出尔反尔,再度入侵辽东,而扶余人、高句骊人看到我们撤军,鲜卑人卷土重来,马上倒戈相向,无耻至极。”他手指地图上的大燕山,“朝廷打算集结兵力从辽东、大燕山、白山三个方向攻击柯比熊。这次,定要把柯比熊赶到大鲜卑山,永绝后患。”

送走三位大吏后,鲜于辅马上召集魏攸、孙礼、徐邈等掾属议事。

“最近一段时间,要把鲜卑人叛乱的声势造大一点。另外,军队也要尽快集结,频繁调动,争取早一点进入卢龙塞和辽西,造出大军已经出关平叛的假象。”

“柯比熊知道后,会不会信以为真?”魏攸担心地说道,“如果把他逼急了,他可能会狗急跳墙。”

“他刚刚损失了三千户人口,哪敢和我们对抗?”鲜于辅冷笑道,“他只有逃,向大鲜卑山方向逃。此计的目的,就是要把他赶走。中原大战一旦开始,以柯比熊的豺狼之性,必定会攻击扶罗韩,祸乱大漠。去年的夺户之计,今年的恐吓之计,就是为了逼走柯比熊,稳定北疆。当然了,我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中原大战。”

第二十七节

二月下,冀州,邯郸。

颜良伏在案几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地图。

文丑坐在一边,随意地翻阅着文卷,脸上的神情显得极为不耐烦。

翼州刺史郭策坐在两人的对面,他抱着双臂,闭着眼睛,耷拉着脑袋,好象睡着了一般。

“按照大将军的命令,邯郸、邺城、甘陵三座大营的军队将立即集结,向河内方向快速推进。”颜良稍稍抬头,望着郭策说道,“郭大人,三万大军的粮草,还是请你务必尽快备齐。这没有商量的余地。”

郭策哼了两声,没有说话,头垂得更低了,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郭大人,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文丑把手中的竹简往案几上一丢,十分不满地说道,“贻误了军机,你要掉脑袋的。”

郭策缓缓睁开眼睛,叹了一口气,“两位大人,你们真是让我左右为难啊。”他举起双手揉了揉太阳穴,眉头深皱,非常苦恼地说道,“先前朝廷曾下旨,让我把粮草北运幽州,但现在你们又接到大将军的命令,要我把粮草供应给你们。”郭策无奈地摇头再叹,“你们说,我该怎么办?是听朝廷的,还是听两位大人的?”

“很简单。”颜良脸色一冷,坐直了身躯,“该北运的粮草还是北运,该给我们的粮草立即划拨给我们。”

郭策错愣了片刻,“这是大将军的意思?你们打算两线作战?”

“目前看来是这样。”文丑解释道,“北疆地域辽阔,柯比熊又非常狡猾,这仗肯定要打上一段时间。河北在短期内无力威胁洛阳,袁绍没有后顾之忧,他可能会趁机占据中原。一旦让袁绍占据了中原,腾出了手,他必定要攻打河北以牵制我们的兵力,让我们在北疆无功而返。如此一来我们就麻烦了,不但暂时无力平定北疆的叛乱,留下重大后患,还会在未来南下平定中原的过程中碰到袁绍这个强有力的对手,延缓平定天下的时间。”

“所以……”文丑把手指向了地图上的洛阳,“为了保证北疆平叛的顺利,同时也是为了阻止袁绍攻占中原,我们必须以攻代守,向洛阳方向发起攻击,以拖住袁绍的兵力,阻止袁绍侵占中原的脚步。”

郭策连连点头,“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此刻攻打鲜卑人,等于给了袁绍一个夺取中原的机会。只是,朝廷的圣旨……”

“你先给各营大军调拨粮食军械。”颜良用力一挥手,神态异常坚决,“大将军即将赶到冀州,到时你就能拿到朝廷的圣旨。”

郭策精神一振,急忙问道:“大将军马上就要来?”

“河北这次两线作战,而河内战场的胜败,直接关系到未来天下形势的走向,所以大将军决定亲自赶来指挥。”文丑故作神秘,冲着郭策小声说道,“晋阳的人都以为大将军要北上幽州,很少有人知道大将军真正的目的地是冀州。此事属于机密,你不要泄漏了出去。”

郭策心里一惊,隐隐约约觉得这里有名堂。

****

二月下,晋阳。

大将军李弘悄然离开了晋阳。

前往十里长亭相送的只有尚书令李玮一人。

“你知道我为什么只让你一个人来送我吗?”李弘站在长亭里,望着远处峰峦叠嶂的大山,脸上忧色重重。

李玮微微一笑,“大将军在晋阳的这段时间,是不是听说了什么?”

李弘转头看了他一眼,眉宇间掠过一丝怒色,鼻子里发出了一声淡淡的冷哼。

李玮的笑容渐渐消散,嘴角慢慢掀起几分不屑和孤傲,“尚书台虽然在宫外理事,但它依旧属于中朝,还是督领昔日权责,并没有干涉和抢夺外朝诸府任何权力。有些人的话,大将军不要全信,更不要偏听他们的一面之辞。其实,那些对我颇有微辞和不满的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对我心怀不满。”

李弘仰头望天,一言不发。李玮静静地站在他旁边,没有多加解释。

“尚书台由五曹扩为六曹,凡相权所涉之事,尚书台无不具备。尚书台的府衙越做越大,尚书台的官吏也一加再加。”李弘口气严厉地说道,“你李大人想干什么,晋阳何人不知?”

李玮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长公主的目的是什么,我知道,你知道,外朝诸大臣也知道。”李弘转身面对李玮,指着他的鼻子,压低嗓门说道,“你明知这么做会激怒外朝诸大臣,引起朝局动荡,但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以你目前在晋阳朝廷的地位,只要摆正尚书台的位置,缓和长公主和外朝诸大臣之间的矛盾,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切。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力还不够大?”

“大将军,朝廷的事情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李玮想解释两句,但看到李弘生气的样子,他把话又收了回去。

“当初你弃上卿高位于不顾,屈就于秩俸千石的尚书令,难道就是为了帮助长公主夺取相权?先辈们几百年都没解决的事,难道你和长公主在这短短数年就能扭转乾坤?你睁开眼晴看看,现在朝堂上的三公九卿都是什么人?无论长公主还是你,目前都无法和他们正面抗衡,如果你们再这样闹下去,肯定要出事。我不希望朝廷出事,如果你们依旧咄咄逼人,为所欲为,我就要采取措施了。”

李玮紧锁的眉头猛地颤抖起来,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几下。

“你把这个意思也告诉长公主了吗?”

“我需要告诉长公主吗?”李弘怒哼一声,手指差点戳到了李玮的脸上,“你不要和我装糊涂,你在晋阳这一年多时间的所作所为,我在这段时间里听得够多了。我一直想听到你的解释,但让我失望的是,你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对社稷造成的危害。”

“大将军……”李玮脸显恼色,显然不能接受李弘的指责,“我……”

“你不要说了。”李弘用力一挥手,打断了李玮的话,“朝中很多大臣认为,去年初,长公主拿出的新官制根本就是你的杰作,他们甚至认为你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相权,架空三公九卿,成为事实上的丞相。一年多来的事实证明,你已经快达到这个目的了。”

“仲渊,你现在是外朝大臣们的众矢之的,你知道吗?”李弘怒声说道,“一旦外朝大臣联手对付你,而长公主在利用你的手已经成功夺回相权的情况下,你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长公主会毫不犹豫地牺牲你,以缓和中朝和外朝之间的尖锐矛盾,重新换回外朝大臣对她的支持,从而建立起她更强大的威信。”

李玮背心一凉,霎时出了一身冷汗。

“仲渊,你的权力现在几乎可以主宰一切,但同时也蒙蔽了你的双眼和心智,此刻你深陷败亡的漩涡犹不自知,还在这沾沾自喜地做你的春秋大梦。”李弘狠狠地推了他一下,“你醒醒吧,不要死到临头了,才蓦然发现自己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把刀而已。真要到了那时,我不但救不了你,也来不及救你了。”

李玮嶓然醒悟,呆呆地站在长亭上,额头上已隐约可见一层细密的汗珠。

“中原大战已经拉开序幕,这仗要打多长时间,结果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李弘再次抬头望向远处的大山,轻声长叹,“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没有象现在一样对未来感到如此强烈的恐惧。昨天晚上,我特意去找许劭先生,想从他的嘴里知道中原大战的预测。但走到许府的门口,巨大的恐惧让我窒息难忍。我思虑良久,还是没有走进许府。我无法面对即将知道的一切,我不能带着恐惧去战斗,我宁愿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去战斗。即使败了,我依旧还有美好的希望,我依旧还可以继续战斗下去。”

“大将军……”李玮激动地喊了一声。

“我的心里很恐惧,十几年来,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从来没有。”李弘面对李玮,用力戳着自己的胸口,“你知道我怕什么?我现在有二十万强悍的大军,我有无坚不摧的锋锐,但我却没有固若金汤的后方。”李弘手指晋阳方向,急促地说道,“如果那里出事,一切都完了,你知道吗?”

“自从我们勤王成功,把天子接到晋阳以来,这个朝廷给了我们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社稷中兴的希望,但同时,它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可以伤人,也可以伤己,而我们已经数次见识了它伤害自己的骇人威力。”

李弘伸出双手,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