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7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力处于劣势的北疆军随意发动的一次攻击,竟然把第二道防线摧毁了,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难道联军如此不堪一击?第二道防线被摧毁,严重打击了联军士气,更把半个月前会盟许昌所带来的大好形势破坏得荡然无存。

第二道防线被摧毁,根本原因是袁熙遵从了袁绍的命令,没有在发现北疆军主力移师北翼战场,整个战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兵力支援曹操,结果曹操只能收缩防守,把驻防济水河两岸的兵力调回了城内。这样一来三陵亭方向的袁军失去了侧翼保护,被北疆军抓住机会成功突破,联军的整个防线随即崩溃。

但袁绍却把罪责全部推给了曹操和刘备,他认为第二道防线被毁,是因为曹操和刘备为了保存实力急速撤军引起的。他怒气冲天,说要杀了曹操和刘备。

沮授不敢直言劝谏,只好小声提醒他说,曹操和刘备的兵力折损较小,此刻我大军已退守第三道防线,如果围杀曹操、刘备,恐怕会引起大军震荡,导致第三道防线再度崩溃。

袁绍稍稍冷静了一点。既然现在不能动曹操刘备,那这口气就只能撒在田丰和袁熙头上了。袁绍下令,立即抓捕袁熙,以临阵脱逃的罪名把他暂时监禁于南阳宛城。

是否抓捕田丰,袁绍有些犹豫。因为袁熙离开中牟后,把指挥权交给了田丰。当时那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田丰的处置是得当的。如果不是他果断下令大军撤守第三道防线,中牟现在已经丢了,而数万大军也被北疆军围在了浚仪和开封一线。唯独可以指责田丰的地方,就是他未经自己的同意,擅自下令大军撤退,但用这个理由抓捕田丰未免太牵强了。

想到前几天收到的田丰书信,袁绍就气不打一处来。田丰在信中公开指责他,就差没有开口骂了。这个人在洛阳北寺狱大牢里待了一阵后,火气不见小,反而更大了。袁绍越想越气,琢磨着找个什么更好的理由把他押回洛阳去。

这时许攸回到了许昌,他一事无成,被余怒未息的袁绍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顿。袁绍发泄了一番后,情绪稍微稳定了一点,和许攸商谈中原战场上的事。

许攸劝他立即赶到河南亲自指挥。这次曹操、刘备因一己之私害得联军不得不弃守整条防线,下次他们两个估计就要把河南拱手送给李弘了。另外,田丰这个人不能用了,要立刻把他抓起来送到洛阳去。许攸接着把田丰的家眷在冀州得到妥善照顾,其子在冀州巨鹿郡府任职一事告诉了袁绍。

“李弘请我带话给田丰,说如果在洛阳待不下去了,可以回冀州,回去后李弘答应至少给他一个太守。”许攸冷声说道,“我问李弘,那你们这几年可有联系。李弘说没有。怎么可能?洛阳许多冀州籍的官吏和家里都有联系,一年总有几次书信来往。田丰虽然是洛阳的大吏,按规定不允许联系其家人,但你知道他真的没有联系过吗?如果没有联系,他怎么对河北的新政那么熟悉?而且他还三番两次在大人面前,在我们面前说到河北新政的好处,这是什么意思?不是明摆着吗?以我看,这次大战后,不论我们输赢如何,田丰都要叛逃河北。他性命都难保了,他还待在洛阳干什么?难道他是白痴愿意伸着脖子给你砍?田丰的才华我们有目共睹,再加上他曾救过李弘的命,他到了河北势必会受到李弘的重用,到时我们会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

袁绍一听火气就大了,“传令,把田丰抓起来,押到洛阳去。等我们打赢了这一仗,我要让他好好看看,河北的新政到底有什么高明之处?”

七月初,袁绍让刘表、沮授坐镇许昌,自己带着逢纪、许攸、袁忠等人北上中牟。

到了中牟,袁绍也不进城,直接赶赴官渡前线巡视大军。

蒯越、邓义、辛评、高干、辛毗、蒋奇、刘磐等军政大吏出营相迎。

袁绍和众人寒暄一番后,问辛评道:“曹丞相和刘车骑呢?生病了?”

辛评冷笑,“丞相和左车骑将军自感无脸见你,带着大军驻扎在官渡西侧的圃田泽附近,距离这里大约十里。”

“哦?”袁绍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为什么不让他们驻扎在官渡?”

“两个小人而已。”辛评不屑地说道,“我和他们一起回到中牟后,元皓曾打算让他们驻扎在官渡前线,但两人异口同声当场拒绝,非要另起一营,驻扎于圃田泽附近。原因很简单,不外乎担心我们把他们一口吃了。”

“他们驻扎在圃田泽就安全了?”袁绍脸显怒气,“看样子,我要是请他们到官渡议事,他们也不会来了?”

“十有八九都不会来。”辛评点头道,“曹洪带一万人南下豫州后,他们只有三万人左右,但这次他们在原武和阳武损失很大,现在最多也只有两万多人,他们当然会有这种担心。另外,元皓的事对他们震撼很大。”辛评看看袁绍,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

田丰擅自下令放弃浚仪和开封,撤守中牟,虽然保住了第三道防线,但他违反军令也是事实。战场上,统军大将的战场指挥权是有限度的。田丰有权从浚仪和开封征调兵力回援,却无权下令放弃浚仪和开封。从现在来看,田丰果断下令撤守浚仪和开封的确草率了一点,他完全可以大胆一点,依旧留下一部分人马驻守浚仪和开封两城。这样做虽然对大局产生不了任何影响,最多不过在官渡战场上多死点人而已,但最起码他没有违反军令,可以让自己功大于过。

“你们是不是认为朝廷下旨抓捕田丰,理由不足?”袁绍明白辛评的意思,马上问道,“丞相和左车骑是不是认为,田丰有功都被抓起来了,他们就更加前途未卜了?”

辛评看看跟在后面的一帮军政大吏,苦笑道:“我奉旨抓捕元皓的时候,丞相、左车骑将军、异度(蒯越)等人都很气愤,对朝廷……”他看看袁绍,低声说道,“还有对大人,都有很大意见。”

“哼……”袁绍冷笑道,“当田丰下令大军撤出浚仪和开封的时候,他就应该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罪。他难道还有怨言吗?他说了什么没有?”

辛评叹了一口气,摇摇头。

袁绍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转头问高干:“田丰被押到洛阳前,说了什么没有?”

“他说中原大战要败,大汉社稷要亡,大人性命堪忧。”高干恨恨地说道,“田大人的脑袋就是给他那张嘴说掉的。”

袁绍眼露杀气,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起来。

第五十一节

晚上,袁绍回到中牟城,设宴招待众将。

他安慰众将说,北疆军虽然攻击得手,突破了第二道防线,杀进了河南,但他们并没有改变战场上双方对峙的僵局,没有改变他们在兵力上的劣势。退守第三道防线,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把阻击战线后移了一百多里而已。我们依旧拥有击败北疆军的力量,我们应该对击败北疆军保持足够的信心。

袁绍的话冠冕堂皇,让众将听得昏昏欲睡。其实大家都清楚,过早失去第二道防线,让大军不但失去了反攻的最佳机会,也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现在大军被北疆军压制在鸿沟水以西的狭窄战场上,十几万大军挤成一堆。除了凭借人数优势拼死抵抗外,几乎没有展开反攻的余地,而造成这种极端被动局面的原因,就是袁绍的保守防御策略。

把北疆军拖败拖垮,不等于龟缩在城池里被动防守,大军应该以攻代守,攻防结合,采用灵活多变的攻击策略,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但袁绍的防守策略只守不攻,结果被北疆军抓住机会,大胆调整兵力布署,集结重兵于北面战场予以突破,然后直杀鸿沟水,把己方好不容易获得的大好形势彻底毁了。

掌握战场主动,以积极心态去防守,和陷入战场被动,以困兽犹斗的心态去战斗,其战斗结果根本就是两回事。但袁绍避而不谈自己在策略上的失误,依旧把今天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归结为战场指挥上的错误,以及某些大臣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无视军令临阵脱逃造成的,其矛头直指曹操和刘备。

袁绍以天子的名义赏赐了官渡战场上的文武大吏,这或多或少刺激了他们的情绪。很多人一扫脸上的晦气和沮丧,兴高采烈地拿着赏赐回前线去了。

送走诸将后,袁绍对曹操刘备两人拒绝到中牟议事极为愤怒。身为朝中重臣,怎能如此不顾大局?他们心中到底还有没有社稷?

“他们当然不敢来,担心你会杀了他们。”许攸笑道,“要想消除丞相和左车骑两位大人对你的恐惧,以便上下齐心,振奋士气,继续发挥兖、徐两军的战斗力,我看大人最好是先放低姿态,和他们尽释前嫌,坦诚相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大人既往不咎的诚意。”

“那我就纡贵降尊,亲自去看看他们。”袁绍想到曹操和刘备的狼狈样子,心情很好,挥手笑道,“难道我喜欢杀人吗?”

因为北疆军受制于河北财赋的紧张,粮草军械的供应越来越困难,他们可能要急于在官渡战场上进行决战。后面的战斗势必越来越激烈。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决战,袁绍急告洛阳袁微、豫州荀谌、荆州刘表,想尽一切办法,以最快的速度向官渡战场运送粮草和军械。袁绍还特意嘱咐袁微和荀谌两人,新近在洛阳和豫州各郡招募的士卒,不要训练了,直接送到战场上来。

“扬州方面可有消息?”袁绍望着袁忠问道,“徐州的简雍来书说,现在屯兵于南面的军队太多,徐州无法给这么多的军队提供粮草辎重,各郡县不堪重负,已经难以支撑了,请求朝廷尽快从扬州各郡调拨粮草以缓解危机。”

“扬州刺史阎象来书说,六月下的时候,江东孙策、周瑜已经奉旨把粮食送到了九江郡。阎象打算先把这批粮食送到许昌。”袁忠急忙回禀道,“不出意外的话,这批粮食很快可以送到豫州的梁国和沛国。”

“九江郡的粮食呢?”袁绍问道,“四月的时候,我就催促阎象尽快筹备了。为什么至今还没筹齐?”

袁忠犹豫了片刻,“阎大人说,自从公路(袁术)去世后,李术、袁胤、刘勋就各自为政,根本不听他的了。刘勋本来是要奉旨率军北上中原战场的,但因为担心大人要追究九年前他在河内大败于董卓之罪,所以迟迟不愿北上。公路死后,他收留了很多公路的手下,从下蔡移师西上,屯兵于庐江郡的安丰、安风一带,和大别山的黄巾余孽来往密切,好象有占山为王的意思。”

“占山为王?我看他是不想活了。”袁绍脸色一沉,“当年他败了就败了,为什么要弃我而去,投奔袁术?等中原大战结束了,我一定要把他抓回来好好问问。”

“告诉阎象,谁敢不遵朝廷圣旨,就以谋逆论处,杀了了事。”

“不可,不可……”许攸急忙阻止,“九江郡一乱,对中原战场影响甚大。九江郡这几年被袁术折腾得够呛,穷得叮当响,哪里还有余粮供应朝廷?我看还是算了,让阎象善加安抚吧。”

“袁术这个人我还不了解?”袁绍皱皱眉,不高兴地说道,“他死了,难道他的钱财也会埋进棺材?告诉阎象,没有粮食,就给我把金银绢帛送来。”

“大人,去年孙策、周瑜背叛公路的时候,已经把寿春洗劫一空了。”许攸苦笑道,“大人,九江郡不能乱。大人难道不担心孙策、周瑜乘机北上?”

袁绍愣了一下,“这两个小子不会无耻到这种地步吧?”

“你太小看他们了。”许攸摇摇头,“你如果总是用老眼光看人,会吃亏的。”

“孙策、周瑜要想图谋发展,就一定要占据江北二郡,否则偏安于江东一隅,必将一事无成。以孙策、周瑜之年轻,志向定当远大,怎愿躲在江东苟安一世?朝廷态度一旦强硬,李术、袁胤等人自感危机,必将求助于江东。他们有孙策、周瑜在背后支持,肯定会攻击阎象。以阎象的微弱实力,九江郡岂能不失?”

“孙策、周瑜有这样的胆子?”

“大人不要忘了,当年公路败走中原,正是因为孙策、周瑜的背叛。他们既然能背叛公路,为什么就不能背叛你?”许攸冷笑道,“河北有众多大吏都是孙坚的同门,其中李玮、朱穆等人都是河北重臣。河北攻打中原的规模非赏大,筹划的也非常周密,他们为了拿下中原,必定会利用所有的机会打击我们。而说服孙策、周瑜一定是他们的攻击策略之一。”

袁绍吃了一惊,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很大,“你为什么不早说?”袁绍的口气很恶劣,显然对许攸现在才提及江东可能危害中原决战一事很不满。

许攸看到袁绍那张脸,气更大。你一直对我呼来喝去,要用的时候招招手,不用的时候踢得远远的,我有机会说吗?

“我说了有什么用?你有对策吗?”许攸脸显怒色,语气极为不屑。

袁绍顿时怒气上涌,狠狠地瞪着许攸。你也未免太张狂了。你眼里还有我吗?竟敢这样和我说话。

“子远(许攸),按你这种推测,孙策、周瑜会不会趁着中原决战的时候,乘机偷袭荆州?”逢纪感觉气氛不对,急忙插话,想打个圆场。

“你以为他们是白痴啊?”许攸根本不领情,冲着逢纪就是一嗓子,“换了你在江东,你在中原大战没有决出胜负之前,你敢随意出手攻击荆州吗?如果我们赢了这一仗,孙策、周瑜还有多少机会占据江东?”

逢纪给他一哽,半天没有说出话。

袁绍冷“哼”了一声,“孙策和周瑜既然奉旨派兵北上中原,想必不会马上和我们撕破脸,他们会静待良机,暂时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麻烦。”

“书告阎象,善加安抚郡县,稳定九江。为防备孙策、周瑜乘机偷袭,请他尽早募兵扩军,以防不测。”

袁绍在离开许昌的时候,沮授曾一再请求袁绍尽早下令,让关中的袁谭和徐州的简雍、陈登、曹纯立即在东西两翼战场展开攻击,以便牵制北疆军的兵力,消耗河北的财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决战优势。

袁绍今天巡视了官渡前线后,看到鸿沟水对岸的北疆军大营连绵数里,营内旌旗飘扬,营外铁骑往来驰骋,心内很是忐忑不安。前年冀州大败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袁绍的心里挥之不去,这让他对已经开始的决战并没有太多的自信。

袁绍想到了沮授在自己临行前的叮嘱。看样子,自己要想在官渡击败北疆军,必须先在东西两个侧翼战场上取得突破。

“北疆军有铁骑相助,攻击力非常犀利。”袁绍和许攸等人商定了扬州之事后,马上把话题转到了开辟侧翼战场的事情上面,“如果我们在官渡和北疆军正面对阵,损失之大难以想象。这样我们即使凭借兵力优势击败了北疆军,也无法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最短时间内拿下兖、徐两州,完成和河北的隔河对峙。正如刚才子远所担忧的,如果江东孙策、周瑜联手河北突然北上和我们争夺徐、扬,或者转而西进攻击损失惨重的荆州,又或者曹操、刘备乘机南下稳守徐、扬,我们都将陷入困境。所以我们最早的防守策略还是正确的,我们必须等待时机以最小代价击败北疆军,否则我们很难顺利完成预期目标。”

“从现在战场形势来看,我们想以最小代价击败北疆军,困难重重,唯独的办法就是转而寻求在东西两翼战场上取得突破,继而迫使官渡战场上的北疆军陷入危机。”袁绍看看许攸等人,指着案几上的地图说道,“我打算急令关中的显思(袁谭)、段煨攻击河东,急令徐州的简雍、陈登攻击琅琊郡威胁青州,急令曹纯、杨平率军出没于兖州南部郡县烧杀掳掠,以此来消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