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8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毒带着一帮北军大将躬身告退。

张燕坐到案几后面,低头沉思。贾诩、李玮、赵云、杨凤、田畴五人坐在四周,各自想着心事,一言不发。大帐内的气氛很压抑。

何风率军到了栎阳,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张燕措手不及。本来他以为丞相和大司马为了长安城的安全,为了防止北军冲进长安城肆意屠杀,无论如何都要让何风据城坚守。何风的首先之务是戍守京都,他也不敢擅自率军离开。谁知丞相和大司马为了保护长公主,竟然决定放弃长安城,而何风这个胆大包天的疯子,竟然也遵从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命令,带着大军飞奔栎阳。

何风手上有一万人马,在未央宫没有建好之前,这支军队代替南军戍守都城,除了天子、长公主和大将军外,没人能够调动这支军队。现在何风到了栎阳,张燕即使说服了吕布控制了南军,也没办法逼迫长公主交出权柄。何风在军中的地位很特殊,他是前大将军何进的侄子,和皇室的关系非常亲近。这些年,长公主念及何家几乎被灭族,对他极为照顾,以何风对长公主的忠诚,张燕没有任何可能说服他献出长公主。

张燕感觉事态的发展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他不得不重新修正计策。

“丞相大人还在长安吗?”张燕问道。

“他已经去栎阳了。”李玮说道,“现在长安城的事由大司马负责,他已经十万火急督请大将军返回京都。”

张燕不再说话,大帐内再次陷入沉默。

李玮喝了一口水,轻轻咳嗽了一声,然后不急不慢地说了一句,“目前的形势,全部控制在北疆人手上,如果我们利用谋刺天子案,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张燕和贾诩对视一眼,脸上不约而同地显出一丝鄙夷。李玮趁火打劫来了,这个时候从他嘴里听到“北疆人”三个字,无疑就是想联手,从中捞取最大好处。

“李大人何不说说你的想法,让我们听听你的高见?”杨凤脸含嘲讽之色,笑着调侃道,“你想到达什么目的?”

李玮对杨凤的嘲笑不以为意,“小天子在没有加冠礼之前,应该由太后主政,现在没有太后,就由长公主主政,这是孝献皇帝驾崩后,大臣们共同做出的决定,目前不宜更改。虽然大汉律有规定,在天子太小的情况下,应当由顾命大臣代理国事,辅佐天子,严禁后宫干政,但如今情况特殊,如果强行夺去长公主的权柄,实施顾命之制,恐怕会引发更大的祸患。董卓之祸就是前车之鉴,为了确保中兴大业的成功,我们还是不要冒险,以免重蹈覆辙为好。”

李玮说完之后,两眼紧紧盯着张燕,等待他的回应。贾诩等人也望着张燕,静待他的决定。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些事无需挑开了说,只要命中主旨即可。

在众目睽睽之下,张燕终于点了点头,“仲渊,具体对策呢?”

张燕亲热的称呼,立即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这也算是接受了李玮的建议,同意和他携手合作了。

“以最快的速度了结谋刺天子案,把该杀的都杀了,把该赶走的都赶走。”李玮脸上的笑容立刻灿烂,滔滔不绝地就说了起来,显然他已想好了对策,“之所以会发生谋刺天子案,是因为朝廷招抚决策的错误,我们利用这一点威逼长公主还政于天子,迫使长公主立即修改官制,大幅削减和限制她的权柄。在长公主依旧主政的前提下,朝廷恢复顾命之制,让顾命大臣辅佐小天子,决策国事,同时迅速重建皇权和相权的制衡,尽快建立有助于大汉中兴的新官制。”

接着李玮把自己的计策做了一番详细的说明和解释,“飞燕兄,如果你同意,我们即刻开始实施。”

“此次青兖士人几乎被赶杀一净,吕布将来肯定对我们心怀怨恨,所以……”杨凤敲了敲案几,望着李玮皱皱眉,“我看……”

“不能动他。”李玮坚决摇手,“制定和修改官制需要时间,迫使长公主放权需要时间,实施新官制也需要时间,而大将军很快就会回来。为了抢在大将军回来之前完成这一切,我们需要持续威胁长公主,这个强大的威胁就来自于南军。南军将士对她的威胁越大,发生兵变的可能就越大,而她答应修改官制的时间也就越短。但南军将士威胁长公主形同谋逆,需要有人顶罪,这个人就是吕布。不过,大将军不会杀吕布的,最多不过罚他去戍守边郡,这样他对我们的威胁也就彻底解除了。”

“那些襄阳人呢?”赵云问道。

“暂时留着,等大将军回来处理。这些人还有作用,至少可以帮我们赚一批赎金。”

众人大笑。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李玮看看众人,喜笑颜开,“那么,再过一个月,朝堂上就是我们北疆人的天下了。”

第十七节

八月初六,凌晨,栎阳。

长公主惶恐不安,在回廊上走来走去,焦急等待着长安城的消息。

正常情况下,天子车驾进入长安城后,信使会以最快的速度把天子安全到达的消息送到栎阳,但今天却非常反常,迟迟没有接到来自长安的消息。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匆匆传来,长公主心里骤然一紧,转身向院门方向望去。中书监刘放和长公主府司马黄岳先后走进了花园。

“长安送来了消息吗?”

刘放摇摇头,“殿下,事情有些不对劲。天子车驾如果途中有所耽搁,张燕大人应该及时把消息送回来,但如今……”

一个不祥的念头忽然涌进长公主的脑海。难道天子被人挟持了?联想到最近朝堂上讨伐招抚之策的声音越来越大,尤其是军中将领的愤怒,这个念头顿时象利箭一般穿透了长公主,让她不寒而栗,娇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呼吸越来越急促。

黄岳察觉到长公主的恐惧,急忙安慰道:“殿下,不要着急,陛下不会有事。我们只是觉得不安,想奏禀殿下做一些预防,以防不测。”

长公主强作镇定,颤声问道:“如何预防?”

“急召右中郎将田豫大人,请他调动所有虎贲、羽林卫士,守护皇宫。”刘放躬身说道,“再召吕布将军,请他连夜调动南军各部,加强栎阳城的防守。”

长公主花容变色,心跳遽然加速。显然刘放和黄岳也有同样的担心,所以才连夜进宫要求调动军队加强戒备。

“即刻传旨。”长公主颤声说道,“快派人到长安去,快点……”

八月初六,丑时,长安城。

夜色苍茫。

大司农李玮、虎贲中郎将解悟、侍中司马孚携天子旨,带着两百虎贲卫士,如离弦长箭一般冲进了直城门。

大司马徐荣、太尉荀攸、御史大夫刘和、廷尉卿鲜于辅正在丞相府团团乱转,听到府外传来急骤的马蹄声,无不骇然变色,匆忙冲出。

“天子怎么样?是否安全?”徐荣飞步迎上李玮,急声问道。

“幸不辱命。”李玮擦了擦头上的汗珠,气喘吁吁地说道,“幸不辱命……天子无恙,已经在北军大营睡着了。”

“北军可曾出动?”鲜于辅非常紧张,说话的声音都变了。北军如果出动,这场危机的性质就完全变了,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李玮用力拍拍鲜于辅的手臂,心有余悸地说道,“就差一点点,如果再迟一步,北军就走出大营了。”

鲜于辅长吁一口气,高大的身躯轻轻晃了几下。站在旁边的荀攸眼明手快,一把抱住了他,“羽行……你没事吧?”

“我没事……我没事……”鲜于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整个人就象虚脱了一样摇摇欲坠,浑身上下不停地颤抖着。

“快把他弄进去。”李玮大惊,急忙背起鲜于辅就跑,荀攸和刘和两人一左一右扶着,慌慌张张地跟在后面。

徐荣走了两步,突然转身对解悟和司马孚说道:“两位大人暂时留在外面,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宣旨。”

徐荣神情冷肃,口气极为严厉。解悟和司马孚暗自惊骇,连连点头,慌忙退到了府门外面。

鲜于辅斜靠在席上,胸口急剧地起伏着,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荀攸跪坐在旁边,一手拿一把蒲扇,拼命地上下摇动。

李玮歪歪倒倒地坐到案几上,疲惫不堪,任由汗珠大颗大颗地滚落。徐荣走到他身边,平静地问道:“飞燕答应了?”

李玮点点头,抬头望向站在对面的刘和。刘和脸色微变,神情悲愤。

徐荣冷“哼”了一声,“你应该主动回避了。”

刘和自嘲地笑笑,冲着徐荣拱拱手,然后迅速消失。

“要不要把太傅大人请来?”李玮轻声问道。

“他已经病重了,还请他干什么?想让他早点升天吗?”徐荣不满地冷笑了几声,“还有一个时辰天就要亮了,我们要抓紧时间。”

李玮转头看看鲜于辅,脸显难色,“鲜于大人撑得住吗?”

“让他休息,廷尉府暂时由陈好大人代领。”徐荣想都没想,断然说道,“御史台由郗虑大人负责。”

“抓人的事呢?”

“我叫何风留了一千人,现在司马懿和何林正带着他们守在大司马府,随时可以出动。”徐荣说道,“解悟的两百虎贲卫士可以调用。另外,司隶校尉府、京兆尹府也还可以临时抽调人手。”

“那就开始吧。”李玮兴奋地说道,“我们要抢时间,要快,要快……”

城内大道上,一队队的铁骑纵马狂奔,一队队的士卒健步如飞,奔雷一般的马蹄声和愤怒的吼叫声霎时惊醒了酣睡中的长安城。

司马懿、何林、陈卫带着一千士卒包围了馆驿,把睡梦中的襄阳特使全部抓了起来。

徐庶、石韬和孟建失踪了。

陈卫逼问蔡瑁。蔡瑁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陈卫冷笑,昨天黄昏,天子在渭桥遇刺,刺客当中就有你们襄阳人。现在徐庶三人不见了,你作何解释?蔡瑁当即傻眼了。

王朗和华歆遭到了严刑拷打,两人拒不承认,先后昏死过去。司马懿从怀内掏出两份供词,按上了两人的手印。

陈卫带着供词急返丞相府。司马懿命令何林率军看守馆驿,自己押着蔡瑁、王朗和华歆急奔廷尉府。

此刻治书御史郗虑、廷尉丞陈好、司隶校尉王泽、京兆尹余鹏都已聚集到丞相府。大司马徐荣把天子遇刺的事简要说了一下,命令他们连夜突击审讯,务必把叛逆一网打尽。

陈好的速度非常快。天还未亮,他已经派人把祢衡、陈登抓了起来,并书告徐荣,怀疑太仆孔融与此案有很大牵连,是否羁押。

徐荣命令司马懿带人把孔融“请”到廷尉府问询。孔融是上卿,除了长公主,谁都无权下令抓他。

天亮后,陈好再次书告徐荣,根据现有证据,可以证明前宗正卿臧洪和此案有牵连,建议两案合并审理。徐荣接受了陈好的建议,并要求陈好立即拟写审讯奏章,郗虑拟写弹劾奏章,即刻送往栎阳禀奏长公主。

朝阳升起之时,李玮带着一大堆奏章,急速赶向栎阳。鲜于辅则拖着疲惫的身躯,飞马赶往丰镐大营。

栎阳。

黎明前夕,丞相蔡邕和筱岚到达栎阳,向长公主急奏天子渭桥遇刺一事。

“从现有情况推测,小天子可能被张燕挟持,而张燕则借助小天子的力量,乘机夺取赵云将军的兵权,指挥北军发动兵变。”筱岚望着惊骇至极的长公主,尽量用比较平和的声音详细分析了局势,“大司马徐荣大人和廷尉卿鲜于辅大人完全不知情,他们正在竭力挽救危局,以他们在军中的威信,应该可以暂时阻止张燕,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如果殿下不能答应他们的要求,恐怕局势将迅速失控。”

“不能答应他们的条件。”蔡邕怒气冲天,大声叫道,“张燕处心积虑发动兵变,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逼迫殿下修改招抚策略,更重要的是为了夺取殿下手中的权柄。殿下若丧失了权柄,不但无法保全自己,连小天子都危在旦夕啊。”

“但是,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小天子就更危险了。”筱岚苦笑道,“此次兵变,有三种后果。一是殿下答应他们的条件,兵变危机迅速化解。二是殿下答应他们的部分条件,尽可能减少兵变对社稷造成的危害,等待大将军回援。但大将军远在三千里之外,即使他日夜兼程,也要到本月底左右才能回到长安。远水救不了近渴,而尤为可怕的是,在兵变已经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就算大将军回来了,也难以挽救局势了。第三,殿下拒绝他们的所有条件,和他们针锋相对,兵变之祸随即演变成祸国之祸,轻则社稷遭受重创,中兴大业遥遥无期,重则社稷倾覆,大汉就此败亡。”

长公主颓然长叹,悲苦而泣。

丞相蔡邕激怒攻心,连拍案几,“调兵,即刻调兵进京,我就不信,我大汉几十万将士都会成为叛逆。”

筱岚大惊,连连摇手,“万万不可。当年董卓之祸,老大人难道忘记了吗?各路大军蜂拥进京,社稷旦夕之间便会成为灰烬。”

“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蔡邕怒声狂呼,悲愤不已。

“相信大将军,这个时候一定要相信大将军,他一定有办法解决危机。”筱岚突然哭了起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相信他。”

这句话就象利剑一般狠狠刺在了长公主和丞相蔡邕的心上,让他们痛苦不堪,懊悔万分。说来说去,这场灾祸都是因为不相信大将军而引起的。如果不把大将军逼走,如果大将军一直在京都,大汉怎会有此大祸?

上午,威武将军何风率军赶到城下。

长公主和丞相大人等人大惊失色。难道长安城所有人都参加了兵变?何风这么快就率军杀到了栎阳?

何风独自进城拜见长公主,“臣奉大将军之命前来保护殿下。”

长公主当即喜极而泣,激动地问道:“大将军回来了?”

“大将军还在三千里之外。”何风奇怪地看着长公主,不知道她怎么会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想法。现在大将军如果在长安,那他岂不是兵变的指挥者?

长公主痛苦地低下了头,难掩一脸的失望之色。

“你怎么会有大将军的命令?谁叫你来的?”筱岚突然出现在何风的背后,神情极度震骇,嘴里发出的声音充满了绝望和愤怒,“谁叫你来的?”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在这个危急时刻,何风前来护驾有什么不妥吗?

何风蓦然窒息,眼里杀气暴现。上当了,老子还是上当了,李仲渊你这个混蛋,老子这次如果有命回到长安,非要扒了你的皮。

“说啊?谁叫你来的?”筱岚冲到何风的面前,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连连摇晃,状若疯狂。

何风苦笑,“的确是大将军的命令。”

“手令呢?你把大将军的手令拿出来,否则你就是谋逆之罪。”

何风从怀里掏出了那块白绢。筱岚一把抢过去,极快地扫了一眼,脸色顿时变得极其难看。这道手令只有四个人知道,这是秘密,永远不能泄漏的秘密。筱岚把白绢狠狠砸到何风的脑袋上,怒声骂道:“何疯子,你是白痴啊?”

何风尴尬傻笑,一肚子火气只能忍着。他不知道自己上了什么当,只能做白痴了。

筱岚掩面而泣,转身离开了殿堂。

长公主请来了左卫将军吕布和右中郎将田豫,请他们把虎贲、羽林卫士和部分守卫宫门的南军将士全部撤出皇宫,皇宫的戍守之责交给何风。

吕布毫不犹豫,坚决反对。田豫手握剑柄,怒视何风,“何疯子,带着你的军队,立即给我滚蛋。”

长公主生气了,“难道我的话没有作用吗?”

“殿下,此事不仅关系到臣和田大人的性命,关系到虎贲羽林和南军数万将士的性命,更关系到殿下的安危,关系到社稷的安危,臣至死不会答应。”吕布猛地把腰间的战刀连鞘拽下,跪地呈递,“殿下,要么你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