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796-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袁幼荷有了宝宝,其他的妃子自然很眼红,也想这要一个,不过孩子也不是想有的,得看运气。
  高鸿信经常外出作战,与妃子们聚少离多,妃子们怀孕的几率变得更小了。
  如今回来了,每个妃子都是望眼欲穿,都想着趁这次机会怀上个孩子。
  而高鸿信的性福也来临了,此时他也不再限制什么,可以想想明年最少也会有一两个孩子出生。
  对于这种情况,高于氏也是乐见其成,心里很是期待。
  转眼之间到了嘉庆九年。
  贵州,司梦星与勒保的大战,连绵两年,终于有了结果。
  勒保被占据兵力又是的司梦星彻底赶出了贵州,退回了云南。
  司梦星也随后率军进入了云南,继续追剿勒保。
  与此同时北方,乔同化攻克洛阳之后,又接着回到了山西,准备扫平山西北部,彻底解决山西的隐患,扫平直隶做准备。
  而楚军攻克开封之后,马上便东进山东,打算绕开北边的汉军,通过山东进入直隶。
  而东南的吴军,则已经控制了除台湾以外的福建,已经攻入了广东地界,不过楚军、汉军都有大军进入广东,不过三方为了避免冲突,都很克制。
  而汉军、楚军主力此时都在北方,因此在广东吴军的优势要更明显。
  而广西则已经彻底打上了汉军的标签,高鸿信很快并能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了。
  如今楚军、吴军都已经有了出海口,唯有汉军没有,每次想到这点,高鸿信都分外的着急。
  不过好在张汉朝与东方平政对海军还都不是很重视,只是手下维持了这一些水师,负责剿匪而以。
  而吴军的水师由于台湾的缘故,因此要稍微强大一些。
  嘉庆九年已经是公元1804年了,这时西方国家的海军已经非常强大了,高鸿信每次想到海军都非常的着急,毕竟时间不等人,能早一日发展海军,战斗里便多一些,以后与西方军队作战时能够相抗。
  高鸿信如果能夺得天下,做的第一件事便会禁绝**,倒是后肯定会激起英国的深刻反弹。
  到那时候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现在现在欧洲还乱作一团,高鸿信还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
  中原大战的失利使得清廷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清廷之上的官员每个人都忧心忡忡,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清廷已经是穷途末路。
  官员们自然内心充满了彷徨,忠心的官员自然准备好随时跟随朝廷撤出关内,而心怀二心的官员则通过各种关系开始联系义军,想要为以后投诚铺好道路。
  
  第二百六十三章 鄂尔多斯部
  
  更新时间2015…4…10 18:46:46  字数:2073
  高鸿信在七月初又离开了西安,出了长城赶到了山西前线。
  此次高鸿信身边阵容庞大,有很多亲卫军培训出来的参谋,武将有乔同化、欧大龙、张修远等数十人,高鸿信已防后世的做法,在各军中建立了参谋制度,以前各个将军的私人幕僚都筛选了出来,给予了军中文职的身份,效忠的对象也不再是各自的主官,而改为了汉王,在级别上也只比主将低半级,而且随时会调到其它各军,还可能直接到地方上任职。
  这种调整对各级军官的影响很大,以前的幕僚等于是主将的一个私人奴才,一下子就成了仅次于自己半级的部下,而且等于成了汉王的耳目,各军主将难免会有微辞,但对这些幕僚来说,马上就成了汉军的正式官员,而且还有了一个进阶的途径,自然高高兴兴,主将们也不能挡了他们的前程,加上高鸿信的威望,也无人敢反对。
  汉军首次进入草原时,马上就被那一望无际的草原震憾住。
  十二万大军浩浩荡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高鸿信踌躇满志,草原上还有哪一个部落能挡得了汉军的兵锋。
  “报,汉王,前面发现一个部落,有上万人。”一名斥候骑马跑了过来。
  高鸿信马上下令:“欧大龙、高光远,你们两人各带一万人马,将鄂尔多斯部全部包围,不可放走一人。”
  两人应了一声“是。”
  两万人马脱离大队,一左一右朝鄂尔多斯部包抄过去,高光远舔了舔嘴唇,满脸都是兴奋,高光远独立领兵的机会,没想到进入草原的仗会由自己打响。
  鄂尔多斯部整个部落不满一万五千人,除了部族精壮之外,剩下的都是妇孺、小孩和老人,整个部落已经一百多年没有经过战斗了,鄂尔多斯部以前还要防备其它部落的吞拼,大清朝立国之后,最早投靠的鄂尔多斯部自然不用在担心被什么人吞并,全族都安心的很,警戒降到了最低,虽然有人发现好象有几名骑兵在部落周围露了一下头,但还是没有人在意,各忙各的。
  此时正是上午时分,妇女们正在给牛羊挤奶,小孩正赶着畜群前去放牧,突然都听到了一阵惊天动地的马蹄声,所有人都惊疑不定,哪来的声音,难道是部落的勇士回来了,按理应当不会这么快呀。
  这时部落外围的人已经看到了一排排身穿黑衣黑甲的骑兵,正在向部落奔驰而来,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人,但看情形就知道对部落不怀好意,顿时用蒙语大叫起来:“敌袭,敌袭。”
  整个井然有序的部落马上慌乱起来,孩子赶快将散开的畜群收拢,女人也顾不得地上装满奶汁的木桶,回营拿起了弓箭,帐篷也顾不得收,跨上马背,呼唤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赶快逃走。
  听声音就知道来人不少,现在部落已没有了战士,只有收东西逃走,好在草原辽阔,虽然听声音敌人就在眼前,但至少还有二三十里的距离,快点还来得及。
  刹时,鄂尔多斯部整个动了起来,赶着畜群向西逃去,众人都把注意力放在马群身上,牛羊跑得太慢,丢了也不要紧,说不定追兵贪图财物,整个部落就能逃走得更多,关健是马群,千万不能走丢了,如果丢了马群,即使逃走了也会饿死。
  所有人都骂骂裂裂,赶着马群飞奔,蒙古人不亏是马背上的民族,后面的汉军骑兵追到了五六里远后,竟然不能和一群妇孺拉近距离,只能吃着蒙古人留下的灰尘,不由破口大骂。
  一群十三四岁的小孩还有部落的老人留在后面,这些孩子是整个部落现在最强大的战力,老人则是自愿留下来阻敌,如果追兵太近了,这些孩子可以给追兵大量杀伤,老人则可以掩护这些孩子逃跑。
  这群老小边路边往后看,后面的追兵显然不象蒙古各部的人马,但是明军又不是,明军的衣甲是猩猩红,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这群人却是黑衣黑甲,让他们安心的是,敌人虽然都是精壮,骑术却还没有他们这些孩子精,除了刚开始逃路时,部落的马还没有加速,被敌军逼近几里外,现在敌军好象越拉越远。
  突然感觉到前面的队伍慢了下来,后面的人为了不相撞也不得不放慢速度,这些老人和孩子都惊疑不定,看着敌军慢慢逼了上来,所有人都充满了问号,焦急万分:“怎么回事,快点跑起来。”
  张大的双眼往前看去,同样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片,那是前面激起的浮尘。
  渐渐的整个逃跑人群都停了下来,灰尘也慢慢落下,鄂尔多斯部后方的人才看清前面也有一队队红衣红甲的人拦住了去路,慢慢的四周都涌出了红衣红甲的骑兵,逃跑的人群一阵绝望,四面都是敌人,要逃只有杀出一条血路,可整个部落青壮不到万人,周围的骑兵看样子有数万,怎么杀。
  原来,欧大龙和高光远两人分为两部,高光远先从侧面悄悄绕到了鄂尔多斯部后方,欧大龙待了一个时辰才发动袭击,欧大龙却还是把草原绕道估计得近了些,他发动得早了一点,否则等高光远已完全到达部落后方时,鄂尔多斯部逃都不用逃。
  汉军一步一步逼近,整个鄂尔多斯部只得朝中间聚拢,欧大龙吩咐会蒙语的汉军一起用蒙语喊:“投降,投降。”
  随着汉军一步步逼近,鄂尔多斯部的人已看清来的都是汉人,想起自己的族人正在汉人的领地里烧杀,这些汉人莫非就是来报复的,果真如此,今天就有灭族之祸,汉军的包围圈还在收缩,很快逼近部落距离外围只有数百米之内,双方的样子已可以清清楚楚的看清。
  鄂尔多斯部的人已围成一团,外面的马匹将他们护住,汉军的火枪已举了起来,弓箭手也对准了中央,就在汉军以为不费吹费之力就可以逼降时,出突汉军意料的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阵箭雨,刹时,汉军传来一阵“唉哟,唉哟”的声音,倒下了数十人。
  
  第二百六十四章 归化城(一)
  
  更新时间2015…4…10 18:50:08  字数:2064
  汉军的骑兵都有严密的锁子甲保护,离鄂尔多斯部也还有二百多米的距离,一般箭支很难伤到,没想到这支只有妇孺的部落还有人能射出又快又准的箭来,倒下的数十人都是被一箭中喉。
  随着箭雨的射出,鄂尔多斯部的人已驱着马匹想向汉军冲了起来,此时汉军的合围圈只有数百米的空袭,高光远和欧大龙都看得大怒,喝道:“射击。”
  四万人接到命令毫不手软,三万名弓手首先发射,向上斜指四十五度抛射过去,天空马上象乌云盖住了一般,黑压压的一片箭雨向鄂尔多斯部落去,嗡嗡的响声还末停歇,“砰声音马上又响起,一万名火枪手已开火,中间刹时空了一块,这样密集的打击,鄂尔多斯部的人根本避无可避,而前方的马匹还没有冲出圈子,已被汉军完全合围。
  鄂尔多斯部所有的人都已绝望,持弓在手的人拼命射箭,汉军见如此也不可能停下来,数轮过后,鄂尔多斯部只剩下了二千多人,大部人是小孩和妇女,那是处在最中间的一部分,汉军的弓箭和火枪射程都达不到,短短数息时间,汉军总共发射了二十几万羽箭支,数万发子弹。
  双方的对射都已停了下来,鄂尔多斯部的外围还是围着一圈马匹,中间象下了一阵箭雨,每个倒下去的人身上都摇满了箭支,空隙处也是密密麻麻的箭雨,好象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只有火枪队那边箭支稀少,死的人却比其它几处更多。
  鄂尔多斯部的人再也没有勇气与汉军对抗,抛下了弓箭,下了马放声大哭起来,汉军分开外圈的马匹,将剩下的二千多人押了出来,此役,汉军伤一千余人,死一百零五人,杀敌一万余人,俘二千五百人。
  欧大龙马上派人向高鸿信报告,同时打扫战场,此时正是高温天气,尸体第二天就会腐烂,由于鄂尔多斯部的反抗,有近一万匹马也被打死,射死,汉军虽然觉得可惜,但也只有埋掉,好在缴获了三万多匹好马,后面的汉军也将十多万头牛羊归拢了起来。
  高鸿信看着眼前的二千名妇孺,就是他们造成了汉军正规军士兵一千多人的死伤,好在出动的都是骑兵,若用步兵偷袭,没有防护的火枪兵恐怕会死伤更加严重,他心里正在天人交战,眼前的是一群妇孺,此时已投降,若要杀了,恐怕士兵都下不了手,但这群妇孺却让自己的正规军死伤了一千多人,虽然当场只有一百来人死亡,汉军也有良好的医护条件,但至多也只有八成能够伤愈,也就是说还有二百多人会死去,高鸿信心里涌起一阵心痛,恨不得马上把这群人都杀了。
  汉军众将都在望着他,等待汉王对这群人处理,见高鸿信脸色青一阵,红一阵,变幻不定,乔同化在旁小声的说:“汉王,不如把他们押下去,和我军一起行军。”
  牛成虎听后说道:“怎么可以,这群妇孺只会拖慢我军的速度,还要浪费粮草,而且他们也不是没有反抗能力,不如全杀了。”
  高鸿信转过头,向却图和巴图尔洪台吉道:“草原上你们是怎么处理俘虏的妇孺。”
  高鸿信想了想说道:“年轻健壮的妇女一般都是挑出来分给立功的勇士,男孩作为奴隶,女孩另外再分。”
  汉军士兵们马上毫不客气,带领部下分了起来,严格按照官职高低来分,参谋人员都分到两个女人,他们受也不是,不受也不是,只得向高鸿信报告,高鸿信倒也没多说,只不过是淡淡的道:“即然我把人给了你们的长官,怎么分配自然由他作主。”
  汉军在鄂尔多斯修整了一夜,第二天马上就出发,路上遇到所有的人都抓起来同行,部落则全部悄悄的包围,不愿降的马上消灭,愿降的都把老弱暂时迁回陕西,精壮抽出编入汉军,有了经验之后,汉军已做得熟悉之极,汉军此次的主要目标是归化城,一路上汉军为了不走露消息,派着骑兵将前面所有看到的部落都扫了个干净,十天之后,汉军已团团包围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
  归化是当时内蒙最大的城市,可追朔到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1572年),当时土默特蒙古部的阿勒坦汗被大明封为顺义王,归化城正是他所建。
  归化城本就是土默特部所筑,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阿拉坦汗和王妃三娘子开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库库和屯的城池。
  库库和屯城进人施工阶段后,王妃三娘子是主要的主持者,万历三年,城池建成,大明朝庭赐名为归化城,这座城池是模仿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有8座楼和琉璃金銮殿。
  在修建归化城时,阿拉坦汗已经进入老年,并且疾病缠身。三娘子积极辅佐丈夫处理各种事务。
  万历九年(公元158l羊),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再次扩建归化城,又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
  当时归化城的城墙全部用青砖砌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因此,有人说青城之名便是由此而来。
  万历六年.阿拉坦汗在青海向**三世许愿回来后,开始和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弘慈寺,(现在的大召寺),两年后竣工,并花费巨额白银铸成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由**三世亲自前来开光后供奉在寺内。这座城成了土默特部的圣城。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察哈尔部林丹汗攻下归化城,夺取了银佛寺,林丹汗对这座城市很是重视,把他当成蒙古人可以侵入大明的最重要基地,林丹汗本人多次驻扎在这里。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皇太极战败林丹汗,追到归化城后纵火烧城,对银佛寺却倍加保护。
  林丹汗逃走后,这座城市又回到了土默特部手中,很快,所有的土默特人都聚集在城内,由于感激皇太极帮他们夺回了自己的圣城,土默特部是草原除了科尔沁外最铁杆的盟友。
  
  第二百六十五章 归化城(二)
  
  更新时间2015…4…13 13:16:38  字数:2041
  清朝入关之后,归化城一直作为清廷控制内蒙南部的重要基地,驻扎了不少的兵力。
  并且在离归化城不远处有修筑了绥远城,两城相互守望,使得攻城难度增大了很多。
  按照高鸿信的意思,最好是能够招降,因此便向归化城投递了劝降书。
  不过归化城中的守将是杨遇春,自打从陕西败退了之后,他便率部来到了归化城。
  他在归化城中见汉军兵强马壮,不由赶到有些无力。
  现在清廷已经自顾不暇,对蒙古各部的约束了早已经不像以前一样那么有效了。
  派出征兵的使者都是无功而返,虽然汉军保密措施很严密,可是总不免有些风声传到了蒙古人的耳中。
  蒙古人是最实际的,他们只臣服于强者,以前之所以臣服于清廷是因为清廷强大,而如今清廷大厦将倾,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