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796-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道:“王元帅、姚元帅,我决定与两位一起转战东南,不过要容我一段时间,毕竟士兵们的情绪我也要安抚的,这需要一些时间。”
  “太好了,有了高元帅的加入,这次东南之行一定能取得成功的。”王聪儿兴奋的说道。
  姚之富也很高兴,毕竟高均德的部队战斗力强,有了他的加入必然会实力大增。
  “高元帅不用着急,你什么时候处理完,我们再出发。”姚之富说道。
  “我明天便开始处理,争取早日完成,好早日出发。”高均德承诺道。
  王聪儿听后站了起来,说道:“那真是太好,既然事情已经说好了,那我与姚元帅就先告辞了,我们还要去一趟张元帅那里,毕竟张元帅的态度也很重要,我们看看能不能改变张元帅的想法。”
  高均德将两人送出营帐后,便回到了营帐,开始与高均平等人讨论接下来的事情,王聪儿与姚之富则一块儿来到了张汉朝的营帐。
  “不知王元帅与张元帅此来有什么见教?”张汉朝不冷不热的说道。
  张汉朝心里对王聪儿与姚之富的来意心知肚明,他也不打算与两人纠缠,不过还是要听听两人是怎么说的。
  王聪儿对张汉朝的态度毫不在意,说道:“张元帅,刚才我与姚元帅去了高元帅那里,现在高元帅已经同意东征计划,我们来到张元帅这里是希望张元帅也能改变想法和我们一起兵进东南。”
  张汉朝听后有些吃惊,问道:“高元帅竟然同意了,那他襄阳的人怎么办?”
  王聪儿笑着说道:“襄阳的人仍然留在襄阳,由高元帅的侄子高鸿信坐镇,这样我们去东南就可以去他们遥相呼应,可以分散清军的兵力,更有利于义军的发展。”
  张汉朝听后一愣,他也没想到还能这样,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如果留在武昌的话不久也可以帮他们分担压力了吗,这样以来自己留在武昌的理由就更加充分了,想到这张汉朝便对两人说道:“王元帅说的很有道理,既然如此我觉得我更应该留在武昌了,一方面我们攻打武昌这么长时间就这么放弃实在可惜,另一方面我如果留在武昌的话,襄阳、武昌与东南就可以连成一线,隔绝满清与长江以南的联系,这样我们分担的压力也小很多,对我们也更加有利。”
  王聪儿与姚之富听后均是一愣,他们没想到张汉朝听了王聪儿的话会这么说,这样一来王聪儿两人还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张汉朝说的也有道理。虽然知道张汉朝肯定存了脱离两人的心思,但是不可否认让张汉朝留在武昌发展能够更好的牵制清军,也不用浪费前期攻打武昌所付出的努力。
  张汉朝见两人均是沉默了下来,知道自己留在武昌这件事已经有谱了,便说道:“我看两位元帅也没什么意见,那就这样吧,等明天我便晓谕全军。”
  王聪儿与姚之富对视一眼,便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随后客套了几句便离开了。
  
  第六十一章 缓和
  
  更新时间2014…9…21 19:44:01  字数:2242
  时间不入九月,虽然襄阳的义军势力发展很快,势力已经扩展到了武昌,甚至已经准备进军东南,但是其他各路起义军,由于互不相属,各自为战,所据山寨或县城,多是被清军各个击破。
  清军逐步将湖北南部施南府、宜昌府、荆州府、荆门州的义军平定,本来打算与四川、陕西、河南的朝廷军队一起合力进攻的,但是不曾想就在这时四川又陆续的有乱匪起义,打断了清军本来已经蓄势待发的行动。
  四川的白莲教徒是在湖北白莲教起义影响下,才纷纷揭竿而起响应的。绥定府(今四川省达州)教首徐添德,东乡(今四川省宣汉)教首王三槐、冷天禄等皆各率众起义。由于清军准备不足,以至于四川的义军迅速壮大。
  王三槐、徐添德、冷天禄三人都是白莲教的小首领,又是同乡,这次湖北的白莲教起义对三人震动极大,三人从湖北白莲教的胜利中,看出了清廷的腐朽与无能,觉得现在起义已经正当其时。王三槐的义军会同徐天德部一举攻克东乡(今宣汉)县城,这是白莲教在四川攻占的第一座县城。
  东乡城中,现在已经恢复了平静。
  “三槐,我们接下来怎么做?”徐添德开口问道。
  王三槐想了想,说道:“我们现在虽然攻克了东乡,但是实力还是有些小,首先是要扩充实力,然后伺机在周围扩展。另外,我们也要与湖北的义军取得联系,听说他们已经攻克了郧阳,已经靠近了四川边境,派人与他们联系应该很方便。”
  “我也听说了,据说是高均德的部队。我还听说湖北的义军已经攻克了湖北首府武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冷天禄说道。
  徐添德说道:“虽说只是流言,但是也不一定是空穴来风,我们去联系一下可以互通有无,以后再对敌满清的时候也可以相互配合。”
  “嗯,这次我们之所以这么顺利的攻克东乡也跟清廷将部分守军抽调走了,否则得有一场苦战了。”王三槐听后说道。
  在郧阳府的高鸿信收到王三槐的来信的时候,已经是数天之后了,虽然他早已通过情报司得到了王三槐等人的起义的消息,但是没有料到王三槐等人一攻克东乡便派人来与他们联系。
  “你们都看了信了,有什么想法?”高鸿信问张修远等人问道。
  “王三槐等人的想法很好呀,我们于他们距离不远,遥相呼应,以后应对清军围剿会更加的得心应手的。”张修远首先说道。
  “只是不知道王三槐的性情如何,是不是只得信赖。”乔同化说道。
  其他人听后也绝的这是个问题,毕竟如果王三槐等人在关键时刻出尔反尔的话,我们就被动了。
  这时高鸿信说道:“现在说这些还有点早,不管怎么说现在他们已经发来了合作的请求,我们就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与他们合作也不是要依靠他们,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抗清这条路我们还要走很长时间,我们肯定不能固步自封,与其他的各路义军打交道是必要的。”
  “元帅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仅要与王三槐打好交道,也要与以后留在武昌的张汉朝打好交道。”张修远也说道。
  高鸿信点了点头,说道:“叔父他们要东征,我们独自留在襄阳,更要团结更多的力量,好保存自己。随后就给他们回信,也给武昌方面的张汉朝去派出信使,表明我们的诚意。”
  “我随后就去办。”张修远说道。
  “本来我们都准备应对清军的围剿了,但是谁能想到王三槐等人会爆发起义,如今清军的攻势已经明显缓和了,看来王三槐等人的影响很大呀。四川毕竟对西南的影响力巨大,如果四川不稳的话,清廷对西南的统治很可能动摇。”高鸿信又说道。
  “看来今年冬天清军可能不会围剿了,毕竟清军也要调集兵力,现在整个湖北的长江以北地区已经都被我们占领,就连清廷也不能等闲视之了。”司梦星说道。
  “这样更好,我们可以趁着这个冬天,扩充实力,稳固我们的统治,毕竟现在我们已经占据了荆门州、宜昌府的北部与荆州府的西北部了,现在地盘扩大了,我们的兵力也分散了,整体来看我们的兵力有些不足了。”高鸿信有些担忧的说道。
  乔同化听后对高鸿信的说法很是赞同,说道:“现在不止我们有这个问题,自从武昌的元帅打算跟随王聪儿与姚之富东进之后,武昌府的张汉朝元帅便派出了兵马很快便攻克了襄阳北边的德安府与安陆府的大部分地区。他们的兵力肯定也有些不足了,要不是因为四川的起义,清军的围剿取消,我觉得这次围剿我们都不一定能应对下来。”
  “是的,我们占领的地盘已经有一些时间了,倒还好些,但是张汉朝的军队据说到现在还被拖在德安府,听说德安府的守军现在都是听从颚辉的命令,颚辉可不好相与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彻底占领德安府。”高鸿信说道。
  “估计现在德愣泰与颚辉都是恨王三槐恨过我们吧,毕竟这次这么好的机会,都被王三槐他们给搅合了。”司梦星笑着说道。
  众人一听也觉得心里有些轻松了,纷纷笑了起来。
  “这个冬天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干,我们也可以在宜昌方向发展试试,听说永保与恒瑞都有些胆小,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高鸿信笑着说道。
  “这个应该是真的,我在清军的时候就听说过,永保是有一个好哥哥,他的哥哥勒保也算有些才能的将领了,所以永保才被保举的,不过他确实不是当将军的料,宜昌的聂杰人等热都已经被围困了,完全处于劣势了,他都不敢死命的围杀,只是围困到聂杰人粮草耗尽,不得不投降才彻底扫平了宜昌府,上次我们的人与他在宜昌北部打了一仗,他的部队都是一触即溃,听说是他下令撤退的,据说到搞的鸿义不明所以,犹豫了半天也不敢追击。”乔同化听后说道。
  高鸿义见众人看了过来,便说道:“当时事情实在太突然了,我怕清军有诈便不敢贸然追击,等我反应过来已经他们已经率军渡过了长江。”
  众人听后都笑了起来。
  
  第六十二章 询问
  
  更新时间2014…9…22 8:07:32  字数:2193
  会议开完之后,高鸿信与张修远等人来到了匠作营。高鸿信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匠作营的火器试制工作,现在高鸿信越来越感觉到火器的重要性,尤其是火炮。在现在整个中国火器还不是主流的情况下,凸显不了火枪的作用,反而是对火炮的需求更加的急迫,在与清廷的较量之中,攻城战是最难打的战争,如果没有火炮要攻破一个城池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人命填,另一种是将城池围困,知道城中粮食耗尽主动投降。如果有了火炮的话,那一切都将改变,再坚固的城池也禁不住大炮的猛轰,只要城池倒塌,军队便可以晴儿一举的攻破城池。
  高鸿信在后世见惯了坚船利炮的威力,也明白西方国家就是靠着这些文人口中的奇淫巧计才敲开了清朝的大门,他要比别人更加看重火器,自从匠作营成立以来,高鸿信就督促他们试制火器,但是毕竟火器的制造有一整套的流程,其中的复杂程度也不是高鸿信这个出身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所能理解的,高鸿信对其中的原理也不甚了了,因此也不能给匠作营以具体的帮助。
  “汤豪营长,你们匠作营试制火炮,搞的怎么样了。”高鸿信每次来匠作营必然会问道火炮的问题,这次也不例外。
  汤豪好像对高鸿信的询问已经习以为常,平静的说道:“自从我们占领郧阳之后,铁料的供给足够,我们已经试制过很多次,只是效果都不太理想,就在前两天我们又对设计做了改变,希望这次能成吧。”
  高鸿信听后不由有些失望,不过他很快便恢复了过来,毕竟他也没有对这么快能研制出火炮报多大的希望。
  “你们要加紧研制,最好能在明年开春研究出来,到时候我们在与满清对战的话就更加的有底气了,攻城的时候也可以少死伤很多的士兵。”高鸿信说道。
  汤豪听到高鸿信并没有生气,心里松了一口气,说道:“元帅上次调拨来的工匠这次帮了很大的忙,但是我们所有的人中,并没有一个人真正制造过火器,所以要想有成果也不能着急,希望元帅能理解。”
  高鸿信笑了笑,对着汤豪说道:“汤营长不用有什么负担,只要你们用心了,即便现在没有造出来,我相信以后也会造出来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汤豪听后也说道:“元帅说的是,我们一定会用心试制的,争取早日试制出来。”
  而后汤豪便带着高鸿禧你等人视察其他的东西去了。
  “元帅很关心火器呀,没回来都要询问火器的研制进展。”司梦星对这乔同化说道。
  “是的,元帅重视火器是对的,虽然清廷并不重视,但是也不会轻视,毕竟清廷也对火器的民间制造把控的很严,如果私自制造的话就属于造反了。”乔同化说道。
  “元帅是根据这几次我们的攻城战进行分析,觉得我们如果没有火器的话就太被动了,毕竟清廷还是有火器的,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被调来前线,到时候就算我们凭借这高大的城池估计也无可奈何,也只有我们也同样有了火器才不会担心受制于人。”张修远说道。
  “我还是感觉面对面厮杀来的更爽。”高鸿义插嘴道。
  “但是面对面厮杀死伤多大呀,每个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尤其是上过战场的老兵,能避免死伤还是要尽量避免,而火炮就可以尽量的避免死伤。”乔同化对着高鸿信说道。
  “乔将军说的对,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打赢战争,而不能贪图一时的痛快,小义要多跟乔元帅学学,不能只知道打打杀杀,否则的话只会落入下乘。”高鸿信转头对着高鸿义说道。
  “知道了,元帅。”高鸿信要求高鸿义在军中必须叫他元帅。
  “乔将军,如果你平常不是太忙的话,我想麻烦你每天可以教导小义一个时辰,毕竟现在叔父不在这边了,而小义也不能只知道打打杀杀,还是要多读些书。”高鸿信说道。
  “今年如果没有大的战争的话可以,如果要明年的话就不一定了,相信元帅也明白,如果清军围剿的话,军中的事务太忙了我肯定抽不开身。”乔同化想了想说道。
  “嗯,那也行,这个冬天先这样,如果以后遇到合适的老师的话,再说。”高鸿禧说道。
  这时高鸿信看到了脸色有些难看的高鸿义以及他旁边有些幸灾乐祸的张修哲与高鸿智,心里一想,便说道:“鸿智、修哲,你们也要一起和鸿义学习。”
  高鸿智与张修哲听后愣住了,而高鸿义立马也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两人,好像是说让你们两个再得意。
  过了一会儿,高鸿智说道:“元帅,我的情报司事情实在太多了,没有时间呀!”
  高鸿信听后,摆了摆说,说道:“你不用找理由,你先把工作交给副手,情报司离开你一个时辰也不会乱了套。”
  高鸿智知道已经在劫难逃了,便只能黑着脸不再说话了。
  一旁的张修远看着黑着脸的几人,不由感觉好笑,说道:“你门几个别不知好歹了,元帅这时让你们多跟乔将军学些东西。毕竟乔将军也是究竟沙场的人了,而且乔将军在从军以前也曾赶考过,对各种兵法也都很熟悉,你们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几人听后一愣,想想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对乔同化不如张修远了解,但想到张修远也不会蒙骗他们的,脸色便汉和了下来。
  “他们几个还是孩子心性呀,看来还需要磨砺!”这时司梦星对着高鸿信说道。
  虽然一旁的高鸿义三人不太赞同,正要出言反驳,但是只听高鸿信说道:“是呀,他们在想问题是还不够深入,不仅是他们就连我与修远心性也不太成熟,还是需要磨练学习呀!”
  “是呀,学无止境,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张修远附和道。
  “你们两人已经做的很好了,毕竟在同龄人之中又有几人能做到你们的程度。”乔同化听了两人的话,说道。
  高鸿信与张修远听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相视一眼,便有接着参观起匠作营了。
  
  第六十三章 试射
  
  更新时间2014…9…22 19:01:31  字数:2179
  就在汤豪在给高鸿信等人介绍一款新型的冲撞车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