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借着这个空子,他不仅压榨着不少民人卖了田地,还将钱粮压在他们头上,而且还是分完田租之后再算钱粮,这般生意做下来,银子虽然不如工商来得快猛,却是稳稳当当,省力省心。

钟上位不觉得自己有错,第一,他没有违法,这般路子,都是刻意笼络了当地法正,得他明确释法后才行的,要怪就只怪那些民人,总怕跟官府打交道,不愿过契,官府自然也不会在这事上帮着他们民人说话。

第二呢,不是他一个人在这么搞,不少外省人,以及从广州等地退出来的商人,也都开始这般经营田地。对他们来说,工商再旺,总是虚的,不购田置产,那还能叫人么?而要购田置产,现在新朝钱粮分田银和物银,梳理得极细。不是自己种,总是难以谋到厚利,那么想办法把这田物税转给佃户就是理所当然了。

即便是转了田物税,地价这么高,田租上再压压那些佃户也是合情合理嘛,反正他们以前没得田耕就没得饭吃,现在田地这么贵,更是没有活路,再吃些亏,只要能活下去,大多还是要低头的。

跟众多将银子转投到田产上的外省人和商人一样,钟上位觉得自己比康熙朝时奉公守法得太多。却没想到,还是有佃户跳出来闹事了。新朝跟康熙朝比,皮面上抹得光鲜,律法也确实宽减了很多,但法网更密。不用他钟上位活动,那邓小田聚众闹事,已是死路一条,更不用说他还袭击官差,这可是韶州府今年来少有的大乱。

所以当那位年轻的观风使老爷,跟着知县老爷一同问讯钟上位时,觉得自己这个受害者还被审问,钟上位满心冤屈。

“小人哪里是哄骗!?他们卖田给小人,小人要他们去官府过契,他们死活不愿!白契上写着税钱他们自理,我收他们六分租,这租子是高了点,但也是他们自愿嘛,又不是小人强逼。”

“年初卖的地,到年中地价涨了三成,他们觉得卖亏了,又来找价。契上分明都写了,即便要找价,也是越年再找的,这些人就是刁民!”

“为什么不让让?让了他们,小人其他地让不让?其他地都让了,小人不是亏了么?小人买这地,难道是为供养他们?地价这般高,小人总得想着自己的本钱吧?”

钟上位姿态谦卑,可满口商道,郑燮和曲江知县都没话说。本朝工商立国,讲的就是信和理,就这两字上说,钟上位确实没做错什么。

深查下去,勾结乡里巡检,威胁那帮佃户,收租时在斤两上作假,还四处行贿,谋求乡里公局局董,这些小动作是免不了的,也算不上什么大罪,但凡心性狭冷的地主都是这样。

跟着曲江知县查了几日,邓小田事件的起因也基本厘清了,郑燮就回了韶州府城,向程桂珏汇报。

“曲江知县在此事上有督察地方不严之过,也只是小节,钟上位虽有贪吝之行,在田契上哄骗无知小民,但法理上却难以惩处他。所以整件事情的性质,就是邓小田因事杀人,蛊惑作乱。”

程桂珏很利索地下了论断,当然,这只是他向法司递交的汇报,此案由法司直管的曲江县通判管辖,而此时邓小田还没抓捕到案,会怎么宣判还不清楚,程桂珏只是判定此案跟官府作为有多大关系。

郑燮很难接受这个结果:“此事官府无错,钟上位这地主也无错,只有邓小田等佃户有错。就杀人之罪而定,这确无争议。但根底不是钟上位贪吝,才逼得邓小田愤起的吗?”

程桂珏叹气:“钟上位虽然贪吝,可于法无罪,要说谁真正逼迫了邓小田愤起……”

郑燮心头沉重:“那就是外省人和商人推高的地价。”

程桂珏摇头,递给郑燮一份报纸:“真正要担责的,是咱们官府,是……今上。”

郑燮看着手里的《正气》,版首一行大字赫然醒目:《工商食国》

不仅标题,内容都依稀熟悉,恰似一两年前,人心大论战时的旧文翻了出来。唯一不同的是,这篇文章是以事实说话,广东地价比康熙年间普遍高了三四倍,而粮价却跌了两三成。逼得广东农人纷纷转种其他作物,由此负担的田物税也增加了不少。很多农人不谙新物种法,纷纷赔亏。还有一些作物,比如甘蔗,又因产量过大,蔗价暴跌,也亏赔无数。

“广东一省,破家农人累以巨万,虽抛田产得银,却坐吃山空,无谋生之技。外省及本省工商携银山而入,不止地价爆涨,百物皆涨。朝廷还颁矿令,更引得巨资买山置野,毁田停耕。此时种种,我辈读书人早有所见,早有所言,奈何朝廷誓言工商,不论农稼,事到如今,此国去处,又将是何般面目!?”

虽觉此文有些夸大,经了邓小田一事,郑燮读来,也觉不是全无道理,心中更是烦乱。是啊,早就说过,兴工商有百害,今上之前能多听一言,行事谨慎一些,多收束工商,也不至于出现眼前这般乱象。

程桂珏道:“文人言总有夸大,现今失田之人,还是有太多去处。工商不论,周边各省,乃至南洋,都有鼓励移家置产的举措。朝廷如今有钱,府县也有钱,都在大兴土木,百物价涨,也跟这些大事有关。”

郑燮忧虑地道:“终究是一番动荡,怕的是原本伏于暗处之势趁乱而起。”

他嘴里没说,心中却道,这《正气》,还有那专门揭官员底子的《正道》都是之前所谓的“圣儒党”,现在朝野统称为“儒党”,现在又趁势在鼓吹抑工商兴农,当然背后就是尊儒。而之前的“三贤党”,现在占据朝堂一半势力的“贤党”,会不会趁乱向今上要权柄?白城学院一派,外加今上以《三论》而行于朝野,已成一学的“道党”,由今上亲掌,又会如何反击,这三党在此形势下的争斗,还不知会剧烈到何等地步?

程桂珏见他发楞,摇头道:“此时已非彼时,就看这《正气》,也不是在说恢复旧治,而是在向朝廷呼吁重视这般乱象,这时势已难回头。”

郑燮道:“就如此文所说一般,大家最怕的,是不知前方通往何处。”

第四百五十九章 都被逼上了梁山

英德县象冈镇外一处破庙,十多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正看着一个年轻人在庙子里踱步,他们眼中满是绝望和挣扎。

“四处都有官差,咱们该往哪去?”

“邓哥,自首吧,咱们都替你求情,怎么也要保你个不死。”

“这一朝的官老爷总比康熙年月的守规矩,还有局董和小御史帮咱们穷苦人说话……”

沉默没持续太久,汉子们纷纷出声劝着,这帮人正是以邓小田为首的闹租佃户。在曲江搞出人命后,仓皇南逃,还抢了一处巡铺,靠着熟悉山路逃到了英德象冈,可卫军和巡警四面围堵而来,接下来该往哪里走,连邓小田都失了方寸。

听得同伴这些话,他怒吼道:“天底下官府和富贵老爷都是一家!怎么可能为咱们穷苦人说话!?你们都忘了,那何巡检不就跟钟老爷串通一气,三天两头来找咱们麻烦!?”

几天来风餐露宿,饥渴难当,人心早已惶乱,邓小田这话终于引爆了众人怒气。有人愤声道:“官府跟富贵老爷是一家,但终归还是要讲规矩的!为什么跟咱们一村的其他人没遭这么多罪?不就是你图着卖了田还可以找价,推着大家不去官府过契?”

另有人也道:“是啊,反正那田名分还在咱们手上,去找法正,甚至去找咱们村的局董老爷,帮着对付那钟老爷不也是办法啊,你又非说他们全不可信,还要卖了咱们。”

邓小田几乎气炸了肺:“怎么又成我一个人的事了!?是谁一听要去官府过契,要交五厘契钱,就都不愿去的?是谁做生意亏了银子,最先开口要去找价的?”

又有人跳起来道:“可没人想着要闹出人命吧!你干嘛非要带着火枪去呢!?”

庙子里吵嚷声不断,然后被一声惊呼打断:“官差来了!”

邓小田一挥手:“走!东面是山路,还有机会甩掉!”

可没人响应,片刻后,众人递过来腰刀、粮食,一人道:“邓哥,咱们不想跑了,咱们没有杀人,怎么也得不了死罪。可咱们也不是无耻小人,绝不会卖了你的形迹,你赶紧走吧……”

邓小田朝地上吐了口唾沫,匆匆转身而去。

邓小田觉得,这世道太坏了,如果还是康熙年月多好,辫子不辫子有什么打紧?关键是有饭吃。康熙年月,他靠着自家几亩沙田,再佃种十来亩水田,日子还能过得去。

可到了这圣道年月,他的日子明显不好过了,因为他只会种番薯和稻米。但这时候的广东,北有湖南米,西有广西米,南洋米也如山一般地运来,粮价一跌再跌,上好的曲江稻米一石才卖五百文。

如果只是粮价跌了还没什么,反正柴米油盐,还有棉麻布什么的也都在跌价,涨的都是跟他们民人不相干的稀罕物。往日他们这些小民都不怎么碰银子,直接用粮食换其他东西,日子都能过下去。

问题是现今的官府收税都收银钱,不收粮米,虽然县里常平仓还用六百文的价钱收本地税粮,可定额有限,那些仓官们压秤头的习惯也没改,逼得他们只能找粮商卖粮,能卖到四百文就算是谢天谢地。

按说完了钱粮,日子还是比康熙年月宽裕,可地主老爷们纷纷提了田租,手头就攒不下余钱。其他村子有门路有手艺的人都发了起来,砖屋一进进的起,他们自然看不过去。改种其他田物吧,他们不怎么会,又怕被官府定了更高的田物银子,就纷纷卖了田,也学着倒腾生意,当然是赔了。

都是这个朝廷的错,都是商人的错……

邓小田总结自己的遭遇,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朝廷……坏透了!”

逃到了佛冈,在山里遇到一帮山贼,靠着身上的火枪腰刀,外加他的遭遇,邓小田也入了伙,闲里问到他们为何落草,山贼的头目恨声骂道。

原来这十来个山贼本是绿营军户,按说新朝对绿营颇多安抚,留了很多驿卒、巡警和官府公差的位置,饷钱倍于往常,绿营又都是本地人士,怎么也不至于落草。

仔细打听,才知道这帮人原本在佛冈混得很开,身上背着不少案子。新朝立起,法网细密,他们这种人既不习惯那种规规矩矩的日子,又怕往日案子被本地人揭了出来,干脆逃到山里,干起剪径的勾当。大道都不敢剪,只好守着偏僻山道混日子。

“为什么不去南洋呢?去了就是二十亩水田……”

邓小田跟这帮山贼混起了日子,才混了几天,在山道上拦着了一个商人,那商人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劝起了他们这帮山贼。

“不能信商人的!”

邓小田劝着山贼,可山贼头目却另有想法,听说商人还能帮着解决身份问题,一路都不会有官府留难,山贼们都动了心。

“他们肯定是被商人卖了……”

邓小田逃了,这个朝廷就是商人的朝廷,怎么还可能信商人呢。再说南洋那地方,蛮荒之地,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还想着过日子,真是做梦。

他准备去投潮洲的远亲,从佛冈继续往南,人来人往如海潮一般,卫军和巡警的盘查漏洞太多,被他躲了过去,一路就到了东莞。到了这里,基本是不太可能被抓到了,因为这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邓小田刚进东莞的时候,就感觉整个广东的人都挤在了城里一般。

昏头昏脑间,他的腰包也被人摸了,只好循着路人的指引,去了“力集”找活,被一家木行挑中当了力夫。

工作就是给木工打下手,全是体力活,一月一两八钱银子,一旬就开一次薪。听起来还挺高的,邓小田最初很高兴,暗道可以在这里挣些银子。

可没想到,第一旬干下来,东家跟他一算账,吃住外加上工号衣,还有这那犯了规矩扣下来的,他只到手了几十文钱。这让邓小田又一次坚定了他的认识,商人都是恶贯满盈的罪人。他一天干七八个时辰,睡的是猪圈一般,几十号人挤在一起的货仓,吃的也都是稠粥咸菜,根本不把他当人使唤。要知道在乡里,给地主老爷当长工,那也是地主老爷吃啥,他们长工就能吃啥,甚至旬日还能加肉。更不用说还没这那的繁琐规矩押着。

他当时就决定不干了走人,东家拉住他说,你签的是长工的契,不干了可以,照工契上的规定,赔三倍月钱。

邓小田傻了眼,这契他也知道,但根本没当事,给人干活,大家合不来,一拍两散,哪有做工还赔钱的?

东家说,咱们木行作的是精细活,很多门道都跟“专利”有关,你在我这就干了一旬就跑,谁知道你是不是专门来偷师的?就为这个,当初才要立契,至少得干满一年。你要毁契,那就去坐班房!

邓小田被吓住了,怎么也不能被官府拿到,只好在木行护卫的监视下,继续劳作下去。

可没几天,好心工友告诉他,他是被东家骗了,他这种旬日开薪的人只是短工,根本没必要立什么长契。

邓小田暴怒,天下乌鸦果然是一般黑,他本想打倒护卫,一走了之,可觉得不能太便宜了东家,就想找东家算账。工友告诉他,这事可以找西家行帮着讨还公道,虽然西家行大多是技工,但总是要帮着工友们说话。

找到西家行的工友时,这帮人正在热议东莞木行东家联行下的技工长契行约。木行的东主正头痛木材成本飞涨,四处压缩开销,就把脑筋动到了木行的技工身上。

木行的技工大多都是东莞机械学堂里学过的,有本事有学问,木行给他们的工钱可不少,而且每年还得涨,动不动还要木行的份子,木行东主对他们既爱又恨。

木行东主们联合起来,想给技工们定下限制,比如三年才谈一次涨不涨工钱,而且还想规定,跟东主们起了冲突的技工,出了这家木行,其他木行就不能再雇他。如果技工要自己开木行,东主们就联合运销商人抵制。

邓小田当然不清楚这番背景,他以满腔怒气和充盈的战斗精神,感染了西家行。西家行决定,全力支持邓小田带着力工们闹事,当然,这事跟他们技工没关系……

不知道自己被当了刀子使的邓小田,鼓动起工友来,冲击木行,打砸抢烧,酿成七月间,应天府治下最大一桩民人闹事案,十多家木行被毁,数十人死伤。而邓小田的底细,也终于被查了出来。

“邓小田,你逃不掉了!”

东莞城外荒地里,被上百名巡警围住的邓小田,眼中满是疯狂的怒芒。

“我也不想逃了!这个朝廷,是骗人的!什么民约,什么君宪,全都是骗人的!”

此时的邓小田,已经知了不少时事,大家嘴里经常念叨的“好皇帝”,在他看来,就是个大骗子。

“老子反的就是这个朝廷!”

他将一面太极团龙旗点燃了,此刻才是晨时,巡警身后,是无数围观众,其中还有不少捏着小本本和硬笔的报纸快手。

自曲江闹祖案起后一个月,邓小田终于被抓捕到案,但此时他身上又多了一桩东莞木行案。而在《正气》的报道里,邓小田是新朝治政的一个牺牲品,在《正道》那充满煽情色彩的文字里,邓小田是敢于反抗一切恶政的英雄。

黄埔无涯宫,严三娘匆匆步入肆草堂,她一身劲装,脸颊正透着一层粉红晕光,既有刚才练拳时的气血涌动,也有自内心而起的恼怒不安,手里还捏着几份报纸,每份上都能看到“造反”两字。

还没走进肆草堂,就听李肆在说话:“来不及了,火候不足,也得开闸了……”

第四百六十章 虽是无奈,却也是故意

严三娘止住了脚步,就听另一个声音道:“莫家的人倒是好找,可黎家顾虑太多,总以为咱们的人是郑家派去试探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