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谢勉力一笑:“都督能知道的是,若是我谢八尺都处置不好,就得都督你出面了。”

吴崖两眼放光:“真的?那祝愿你功败垂成!”

小谢无奈地摇头:“别开玩笑了,那可是好几个苏丹国,数百万人。”

载运小谢的快蛟小船劈开海面,飞驰而去,吴崖耸肩道:“我是认真的……”

胡汉山为小谢准备了最快的三桅海鲤舰,但目的地却不是马六甲,而是爪哇海北部海湾。

海湾里高桅叠林,帆如层云,罩着浓浓的肃杀之气,即便是在欧罗巴已看惯了各国海军大舰队的小谢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五艘战列舰,十四艘巡洋舰,十艘府级护卫舰,二十二艘海鲤护卫舰,外加三十多艘运输舰和武装商船,英华四洋舰队之根:南洋舰队,已汇聚了所有主力战舰以及大部分护卫舰。

“马六甲计划出了变故,巴达维亚的华人有遭屠戮的危险。我把南洋舰队开到了这里,荷兰人不敢贸然动手,但根据北大年华人的消息,还有海军情报司的刺探,荷兰人可能在十月上旬动手,因为到那时,荷兰本土派出的舰队将会到达。”

萧胜向小谢解说着局势,他脸色沉重,似乎有不少忧虑。

“荷兰舰队不足为忌,荷兰人也没那个胆量在南洋跟我英华海上对决。可荷兰人煽动各苏丹国,开始搞反华浪潮,一旦跟荷兰人开战,就引燃了荷兰人埋下的火线。到时在这些苏丹国里的华人,都落不到好下场。而我英华跟这些苏丹国也将变为敌视状态,这可是十多个国家,近千万人口。”

“南洋华人遭屠,诸国仇视,这怎么都是场失败,官家此番出兵,即便缅甸得胜,大局却依旧破了。这会让国中人心动荡,商贾不安,连带官家……也要名声受损。”

贾昊也在这里,这番形势,就是他从谭良那里掌握到的,由此也发觉,马六甲之事,已经超出他和陆军所能掌控的范围。他把事情上交给协调南洋战事的南洋大都督萧胜,萧胜发现自己也解决不了,还好小谢从欧罗巴回来了。

“唔,这就是说,咱们已经走到了解决南洋问题的最后一道大门前……”

小谢的思路跟军人不同,他这话出口,萧胜和贾昊同时一震。

“官家和咱们最早定下‘先南后北’的国策时,不就说过么?荷兰人,加上苏门答腊、爪哇这一带的苏丹国,就是南洋旧日格局的底子,什么时候我们英华把这底子捅破了,什么时候我们英华就真正完全掌控南洋了。”

小谢的话让萧胜和贾昊顿时觉得血液开始沸腾,他们只是觉得形势危急,却没再向前看一步,这是英华巨浪第二次冲刷南洋所产生的必然反应,局面的根底露了出来,只要破开了这一道大门,南洋就彻彻底底成了英华的后花园。

但这一步又该如何走呢?

小谢也只能点出形势的意义,他只懂外交,眼下这形势也非外交层面能单独解决的,于是三人都陷入到了沉默中。

“官家给我布置的军令里也说到,马六甲之事关联很广,政、教和商货事都有,会起怎样的波澜,官家自承也无法一一看透。现在这般形势,是荷兰人主动把所有关联拉扯出来了,既如此……”

许久之后,贾昊缓缓说着,眼瞳里闪烁着炽热的精光,这可是绝难见到的,说明他内心正战意昂扬,而且是很纯粹的战意。

萧胜也明白了,深吸气,然后哈哈笑了出来:“小佛爷决意当地藏菩萨了么?好好,六年前,咱们跟西班牙人死拼,拼出了大半个南洋,现在要拿到整个南洋,还是一个字:拼!”

小谢下意识地想摇头,这事可不是单纯的战争……可接着他也醒悟了,面对一扇大门,最有效的开门办法是什么?

一脚踹开它!

这么多年下来,英华文武,特别是跟着李肆成长起来的这一拨核心,都从李肆那学会了以“成本收益论”来看问题,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原有的坛坛罐罐比较在意,不到紧要关头,不希望彻底破坏原有格局,而是利用和扶持原有格局中的有利因素,催生出新的格局,来消融旧格局。

比如眼下局势,贾昊和萧胜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将荷兰人搅起的风潮先按下去,武力只是外交手段的保障。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李肆可不是以“成本收益论”来指导所有行动,否则也不会推动三十万大军,展开顺时针攻潮,向四周倾泻英华武力。这一次,本就是要不计成本,为英华一国打破束缚,获得更广阔天地。

小谢严肃地向萧胜和贾昊行礼道:“时间紧迫,已不及侯官家谕令,通事馆此番就为陆海军效力了。”

萧胜点头:“咱们就以浩浩荡荡之力,堂堂正正之势,把南洋彻底握在手中!”

贾昊这一路,本意是要拿马六甲,却由马六甲华人跟巴达维亚华人的关系,发展到了前景更为宏大,但风险和代价也更为高昂,连李肆也没料到的一战:攻巴达维亚。

是的,直接解决掉荷兰人在亚洲的据点,将荷兰人当作西班牙人一般清除出去。这就像警察展开治安联防清查,黑帮反应过激,联合起来准备死战到底,逼得警察将行动升级为反黑大扫荡。

“站住!别跑!”

“黄皮唐猴子……”

巴达维亚,巽达加拉巴码头,一群包头大胡子警察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朝远处一个灵活的瘦小身影发出了无力的怒吼。

对这些警察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什么南洋大势,就觉得最近总督对唐人越来越警惕,前一阵子要所有唐人换发城民证,还破天荒地关心起唐人的信仰。但凡在街上遇到唐人,就必须清查证件,只要没证或者证件不符的,全都要抓起来。

难道是跟中国又起了什么冲突?荷兰人跟中国人一直好好做着生意,又能有什么冲突呢?这些大多来自锡兰乃至印度的警察难以理解。

就他们个人而言,觉得唐人这几年其实越来越守规矩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当街斗殴砍杀,内部有什么恩怨都自己解决,绝不愿警察插手。据说这是什么“天主教”的功劳,他们在巴达维亚建了天庙,融唐人小家为大家,守法向善,安心过日子。

“去科恩街,那里的清真寺跟唐人的天庙起了冲突,对,抓人,只抓唐人,特别是唐人天庙的祭祀,绝对不能放跑!记得给火枪装好弹药!”

一群马队奔来,马上的荷兰人是高级警官,面无表情地吩咐着这些部下。

这群警察立正敬礼,却听轰轰一阵天塌般的巨响,马嘶鸣,人倒地,却没人去扶这位身份尊贵的荷兰老爷,大家或躺或坐,都软在地上,两眼就直直看着一个方向。

港口外,硝烟弥散,几道水柱正升腾而起。

“事……出大事了!”

那警告也顾不得摔破了头,一脸的血,惊慌地喊道。

“那是什么标志?”

码头附近的海岸边,看着海面上已清晰可见,正跟港口炮台对轰的巨大船影,船帆上是一个既像太极又像盘龙的标志,那个之前被警察追赶的瘦小少年自语着。

接着他两眼一亮:“那是……英华舰队!祭祀给我看过他们的国旗!”

“黄班!黄班!咱们的天庙被官府围了!”

几个华人少年奔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

少年黄班的话语充满自信:“别担心!外面有咱们的舰队呢!”

巴达维亚总督府,代理总督小科恩抚着额头,呻吟不止:“出大事了……”

圣道九年,西元1726年10月2日,英华舰队炮轰巴达维亚,荷兰舰队龟缩港口,不敢出动。

就在同时,黄埔无涯宫,收到了萧胜贾昊急报的李肆也挠起了脑袋:“事情越搞越大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捅破天也要打到底

李肆大概都能想到荷兰人的郁闷,掺和缅甸战事不过是跟在不列颠人后面浑水摸鱼,鼓动诸苏丹国跟英华敌对,也只是基于失去马六甲的恐惧,他们却没想到,就在他们的老巢巴达维亚里,还有一万多华人。荷兰人反应过激,着落在这些华人身上,反馈给英华,导致英华在缅甸之南的战略目标,从马六甲猛然转向巴达维亚。

自找的……

李肆深呼吸,挥笔写下了“兵不够,朕再遣!船不够,朕再造!南洋之事,要毕功于此一役!”

豁出去了!算上天王府时代,英华已立国十一年,一国构架也基本完备,算是已跨过近代国家的门槛,李肆心中隐隐开始着急。南洋一日不能彻底平定,就始终拖着资源,不能转头北顾。他可没想过七老八十才复华夏,身为凡人,这点好名之心总是消解不掉的。

原本李肆都没指望将荷兰人从巴达维亚赶走,毕竟攻巴达维亚的难度不比当日攻马尼拉小多少,代价会非常高昂,只要将马六甲海峡握在手中,让英华能畅通入印度洋,荷兰人在南洋会很快被边缘化。

现在荷兰人自己跳了出来,背后还扯着南洋诸苏丹国,摆了百人的席来了百二十人,李肆也顾不得什么代价了,一并迎下,这可是将南洋一锤定音的好机会。

当然,这就得大升灶火,赶工饭菜,豪言壮语是容易说,国力能不能支撑呢?

“官家,打仗就像是无底洞……两千万特支,到年底估计就要花光。”

“北路张汉皖已攻到成都府,月内川中当复,湖北和江西也将有复地。江南刘兴纯已控松江府,正侵杭州和苏州府,不定明年就要吃下江南,明年的特支全都划入,也不够安抚复地所需,还要新增军费特支,这恐怕……很难。”

李肆在政事堂召开紧急国务会议,最主要的大事就是解决军费问题。如今英华中央国入五千多万,看起来充裕,却因为要推动社会转型,摊子很大,银子有多少用多少,机动费用不多。支撑这一战的前期军费,还是靠举债,然后将这些军债转为几家殖民公司的股份,这么筹集来的。

汤右曾语气沉重,范晋则是无奈,两人都觉得,南洋战事摊子本就大得惊人,再这么扩大化,日子真没法过了。

顾希夷堵住了另一条路:“不能再举债了,如今市面上国债总额高达四千万,年息总额三百万。之前就为不让国债继续扩容,把军费转到了殖民公司的股票上。”

不止不能举债,债转股也不好使了,上千万的巨款,对股市来说就是一头猛兽,只有殖民公司吃得下,可之前已经吃撑了,再吃殖民公司也要断了资金链。

次辅邬亚罗无意识地摇头道:“国债、股票、各行营生,咱们这一国耗银钱的地方太多了,就连一般乡民,都开始不再窖藏银子,而是拿出来投在这些地方,咱们这一国的银钱几乎已经全被榨了出来,就在外面转着……”

这可是值得李肆和众人都自豪的成就,古往今来,有哪位皇帝,哪个王朝,能让老百姓将手头的结余银钱都用来生利,而不是藏着捂着?

就是这样,大家也都头疼,资源已经压榨到极限了,要想再增收,钱是借不到了,只能加税或者开征新税,而这是在动民心根基。

彭先仲提议道:“计司不是刚颁行了烟草和玉石的消费税么?是不是可以推到其他贵重商货上,税率低一些就好?直接从富人身上抽钱,有舆论支持,也是买物才征税,对民心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李肆沉吟片刻,摇头道:“消费税最终是要推到所有商货上的,这是国家未来财政根基,但步子不能一下迈那么大,从烟草玉石这种新物上着手,慢慢扩及它物,以百年为计,不能因眼前急需,就损了未来的根基。”

宋既刚被调回国中,以翰林院掌院学士,领政事堂参事,他忽然道:“国中找不到钱,可江南钱却很多……”

江南当然钱多,可又不是自家的。

众人纷纷吐槽,李肆却是心头一动,示意宋既接着说。

“咱们可以在江南发行国债嘛……”

宋既这话把众人震住了,这家伙还真敢想呢,你敢卖,江南人敢买?

“咱们敢卖,就一定有人敢买,我还以本人姓氏作保,来买的人一定不少!咱们英华国债,信誉卓著,在龙门和松江苏杭等地,就有当地人自发形成的英华国债市场,当然是地下的。”

“这事在欧罗巴也很正常,战场打得热火朝天,国债市场不照样生意兴隆?哪国信誉好,哪国的国债就卖得好,谁去管它是不是敌国?”

宋既这话说得有些刺耳,现在是英华在卖国债,要是满清也卖国债,英华人去买是不是也无所谓?

可这就是资本世界的现实,再说满清真能在英华卖动国债,那就不是满清了。

李肆鼓掌,军费问题就此解决,英华将依托前身为江南票行的江南银行,加上龙门的各家银行,在江南发行两千万三年期国债,年息七厘。

军费有了着落,可其他问题还悬着,比如海上运力,这原本是李肆敢于在南洋大肆用兵的依凭。圣道三年时,为支撑吕宋战事,一国海船为之一空。而现在英华一国,四百料以上可出海的大船,注册数量已达一万七千多条,这自然得益于这几年来造船业的爆炸性增长。

但即便如此,支撑海外二十万大军补给,也只是勉强刚够,毕竟大部分海船还得维持基本的商贸物资往来,不可能全为军事服务。

执掌将作监和工部的田大由汇报说,如今造船业引入铁木龙骨技术和铁肋技术,造船速度提升了不少,只要有合适的利润空间,可以让造船业短时间再爆发出造船高潮。

这事简单,军费不止是用在战场上,也是用在这些地方。众人商讨后决议,降低船业公司每造一条船的船税,凡是用新法造船,也就是用上钢铁的船,再给予进一步优惠。此外还降低船主每年的船料税,给港口运营公司补贴,让他们将泊位和装卸费用也降下来。这么一条链环整理下来,应该可以让海运行业的利润提升两成左右,足以引爆一次造船高潮。

军火枪炮之类的物资,李肆已经不担心,佛山制造局里还堆着十多万支圣道四年式火枪,上百门十二斤以上的火炮,而火药方面,硝石库存足以支撑到明年,硫磺还因日本开国而大量涌入,总之再武装出一支十万大军足矣。

至于吃饭,那更不必担心,英华已不是古代国家,没必要从耕作人口里抽丁作战。而且军队主力都在紧靠着稻米产地的南洋作战,粮食充足,运输便利。

李肆唯一担心的是战事会不会进一步扩大,比如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不甘缅甸的失败,推动不列颠王国政府插手,那样的话,英华海军,乃至英华一国,将迎来更为艰巨的挑战。

国务会议结束后,李肆马不停蹄,接着去视察了黄埔造船厂、东莞机械,慰问了还在研究高压蒸汽机的黄卓团队,又去了番禹新兵训练营,为新兵们打气。而类似的行程已排满后续几天,他给萧胜和贾昊说过的话,可不是空口白牙,南洋战场,他没办法再亲临前线,就只能为将帅们提供充足的兵力、物资,让他们放心打仗。

李肆流汗,前线将士们流血。

缅甸外海,胡汉山一副横刀立马,唯我胡大将军的气概,以自己的“怒江”号旗舰为刀尖,带着舰队冲向那二十多艘拼凑起来的“多国舰队”。

以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为主体的多国舰队严守战列线,列作海上长墙,向看似杂乱的英华舰列倾泻着炮火,看着他们自信满满的战列线,胡汉山的副手冈萨雷斯准将发出了一声不知道是怜悯还是嘲讽的低叹。

后世被称为“东安达曼海战”的战斗,几乎就是苏比克海战的重演。胡汉山的西洋舰队仅仅只有四艘巡洋舰和十四艘海鲤舰,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一方有四艘接近千吨的巡航舰,以及十三艘四百到八百吨不等的武装商船,还有五艘武装商船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