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胜道:“还是早早议定此事,让殿下不必再为难了。”

李肆也笑了,那小子该是已经知道,军国之事到底难在什么地方了吧。

说到西伯利亚,陈万策板起了脸:“臣还是旧议,向西向南都可,向北不值。”

汤右曾等人点头,跳出来的反对的却不是宋既和萧胜,而是范晋:“臣倒是认为,其他方向都还是次要,罗刹人蛊惑蒙古人而不得,难保又要蛊惑满清,到时不定我华夏大义都要被此獠所裂,罗刹乃我第一外敌,绝不可小觑!”

汤右曾等英儒派回击的说法还是那个,想是一回事,但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李肆道:“看来我们要先议的是,谋外的法子,到底有哪些,以西伯利亚为例,我们能不能找到不耗国力而占之的法子。”

他扫视众人,问道:“卿等谁有见解?”

谢承泽起身道:“臣属下朝日通事陈润近日谈到了朝鲜日本之策,其中就有涉于西伯利亚之说,甚至还涉及满清,臣觉得此策甚佳,已着他在外等候,待臣谈到此事时,由他来讲解。”

陈润……通事馆王道社的社首,国中“王道主义”的先驱,华夏霸权主义的头号鼓吹者?

李肆微微笑着挥手道:“且听他说说……”

第七百九十七章 你且栽树,我等着乘凉

通事馆放眼寰宇,人才辈出。谢八尺不必再说,西行三贤都是通事馆特邀的客座参事。副知事汪由敦因倡“圣恩牧泽”,以华夏天道取代过往的圣贤礼教,折服诸国,被称呼为“汪外圣”,在交趾、广南、暹罗等国获得了大成功,也立起了英华“外圣”一派,吸引了大批讲求中庸,信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士子,甚至被国中英儒派引为自己在外事上的铁杆盟友。

但也正因为外圣派跟英儒派太亲近,因此对更多热血男儿来说,通事馆朝鲜日本通事陈润所立的“外王派”才是外事真理。

陈润年不过而立,弱冠时就给政事堂诸公讲寰宇格局,“华夏九服”新说还是由他而始,而后他更是著书立言,宣称商货为软,武力为硬,两力极处方是华夏边疆,这不仅迎合血气方刚的英华人心,也是军队和工商的心声。国中“王道社”无数,无一不以陈润为宗师。

还只是一身绯袍的陈润进了置政厅,面对满座紫袍重臣,以及首座的皇帝,免不了有些紧张。这跟宣讲他的王道主义不同,而是具体的实践,涉及国策运作,皇帝和执政们是否采纳,他心中还是没底。

“臣有通盘谋划,不仅可定朝鲜、日本之局,还可解年羹尧之扰,由此而上,也可遏制罗刹在极北之东的势力,甚至满清归路,臣也有思虑……”

于是他来了个语惊四座,连李肆都眯起眼睛,心说好大的口气,这是要给一揽子解决方案啊。不过这思路倒是很符合李肆自己的路子,那就是把相关因素都拉进来一并搅和。

陈润起了个高调,越发紧张了,开头还有些结结巴巴,到后来才顺畅起来,而众人也越听越入神。

这的确是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把东北亚事务一网打尽,准确地说,这是遵循英华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重新安排东北亚的政治格局。

先说韩国和日本,陈润认为,这两国应该是,而且只能是英华在东北亚的忠实走狗。既是忠狗,不仅要用,也要给甜头,在这方面王道主义就不适合了,相反,外圣派的路子更有用。让其国体渐渐趋近英华,稳国富民,铸下长远的认同之心。

但说到韩国,陈润认为,不能让韩国与满清接壤。满清之地乃华夏故土,两方相接,局势衍化难以预料,忠狗虽忠,却不能让它跳到床上去撒欢,因此,维持旧朝鲜符合英华现阶段利益,等什么时候英华立在鸭绿江边,那时才是放开韩国嚼子的时候。

朝鲜和日本之事还是小格局,这番处置也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基本就是这几年的实务操作总结,没有太新的东西。接着陈润单独说到年羹尧,大家的兴致顿时高了起来。

“臣负责朝日之事已有两年多,年羹尧的动向非常清楚。近来他和左未生埋首于后路之事,开始暗中移民到辽东,尤其是奉天和吉林两地,两年来移入至少万户山东农人。”

听到这话,众人都暗自冷笑,年羹尧和左未生这对走钢丝的家伙总是不甘心啊,昔日年羹尧的幕僚,如今已是户部尚书的胡期恒摇头叹道:“亮工野望之心太炽,竟要融关外苦寒之地啊……”

同样熟悉这两人的陈万策摇头道:“这也不是他一人之心,便是咱们国中,都有人为其出声,更有腐儒投到他门下,指望寻回旧日儒家礼教的道统。”

英华破开了满清的异族压迫,找回了华夷大义,但却弃了儒家道统。而年羹尧的谋主左未生暗中竖起来的旗号就吸引了既不想去英华,也不愿再服事满清的腐儒。因此年羹尧所在的山东就成了“道统复兴”的圣地,原本孔庙就在那嘛。当然,不管是英华还是满清,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些人都是脑壳有包。

一个神经病无所谓,纠合起众多神经病为其谋利的人就是大麻烦,年左二人,现在就是朝鲜、韩国、满清和英华四方的麻烦。

陈润再道:“臣以为,这倒是好事,关外本是满清禁地,多是野女真,由年左领着汉人垦殖关外,待人口繁衍,商货兴盛时,也是瓜熟蒂落,我英华伸手可摘之日。”

众人都叫一声好,年左既然呕心沥血地去关外开荒,这事咱们英华不仅不阻,甚至还要帮一把,至于他们立的什么旗号,那根本就无所谓,反正汉人在,大义就在,到时举起大义,还怕辽东飞了不成?

陈润的盘算是一环接一环,既然英华容年羹尧图谋辽东,那正好也就容他操控朝鲜,充当韩国和华夏故土之间的缓冲带。

而接下来又是满清的安排,辽东乃满清禁地,年羹尧要这么搞,满清自不能容他,可英华却又暗中支持,这般压力,恐怕又会让满清生变,这不符合英华缓图北方的方针,那么怎么办呢?

好办,这几年下来,英清贸易往来,已经培养出了一个买办利益集团。由买办利益集团施展战略忽悠技能,说服满清也垦殖关外!山西、河南、直隶等省人口繁衍,早已地稠人密,推动满清治下的汉人也朝关外去,甚至英华资本都可以插手助力,大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陈润道出这话,众人都摇头了,觉得陈润虽精外事,却不怎么熟悉满清。对满清来说,关外就是根,根没了,不管是满州还是大清,就彻底倒了。你暗中鼓动家贼刨根,再跟满清说,既已如此了,你也赶紧来一并刨吧,晚了就没了,你说人家能不跳脚?能听你的?

陈润一笑:“满清明禁鸦片,各地督抚和东西两面军方却暗设烟关,自己贩运,由上还追到太妃和各位王公宗室,谁还在意什么根基?在意的都是眼前各自的利!”

但他却没说服众人,大家都觉得满清还没到上层完全腐掉的地步,那位恂亲王背后就站着还一心为满人着想的势力,而那个茹喜的心思也难定,乾隆皇帝身边还团结着不少以大清为正朔的汉臣,近些年满清也在搞满州复兴,满人认同。

因此这一策用力太直接,局势变得太快,满清真有可能崩掉,到时北面大乱,英华不得不出手,可就乱了先布局于外的原则。

看着上司谢承泽微微摇头,陈润遗憾地叹了口气,他这一策也只是漫天开价,现在受阻,只好拿出中庸一些的方案。

“臣仔细查过辽东地形,特别注意到宁古塔副都统辖地的海参崴,此处是天然良港,终年不冻,若是与满清、年左相商,让其在宁古塔开荒,有此良港,与英华和朝日贸易,当能事半功倍。”

“宁古塔本是满清流遣之地,而盛京和吉林之地才是满清更在意的龙兴之地。现在年羹尧拓殖之势渐成,若是让满清弃宁古塔守盛京和吉林,他们肯定是乐意的。”

“与此同时,我们依旧可以推动满清垦殖关外,以满清现有的格局来看,他们想坐稳宋辽之势的北辽,也必须在关外另开局面。”

陈润的中庸方案还是遭到以汤右曾为首的英儒派反对,他们依旧担心满清会反应过激,促生大变。

李肆心说,陈润哪里是不懂满清,他根本是懂得精熟!他很清楚满清的心理底线。在自己前世里,满清被沙俄接连以《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库页岛和黑龙江以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也没见满清上层哭喊说满人和大清就此绝了根的。

李肆没亲自开口,宋既等人出面支持,他们已经看到了,此策跟罗刹人相关。

果然,陈润就谈到了遏制罗刹人的策略。

推动汉人垦殖关外,这是打底,有了这个底子,才能跟罗刹人相争。罗刹人几十年前就到了外兴安岭,跟满清在雅克萨打了好一阵后才暂时停下来。如果能在关外堆上几十万汉人,这底子可比罗刹人雄厚得多,要向北跟罗刹人相争,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具体怎么争呢,大家心里都有了底,那就是商货之利。极北之地虽苦寒,却还是有毛皮,有矿产,有牲畜。单单说毛皮,仅仅只是满清就能有偌大市场,更不用说英华,富贵人家不惜千金,只求一领狐裘。

只要关外有了汉人,再有厚利,以汉人为本,驱策当地土著,靠英华民间早已熟悉的武装商队模式北进,罗刹人不仅别想再如李肆前世那般,一路南下到黑龙江,说不定会丢掉西伯利亚东面。

“我英华从外事和贸易上入手,需要的仅仅只是嘴皮功夫,外加一些民爵而已……”

自东面遏制罗刹人的方略就此成熟,总结而言,就是推动年左自立,让这一对做开国梦的家伙替英华开荒,同时推动满清垦殖关外。有了人就好办事,而人还是汉人,以后怎么都是华夏的一份子。

当然,包括李肆在内,在场众人都故意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由年左和满清办事,汉人在关外垦殖的代价自会无比高昂,其间不知会伴随着多少血腥,说是白骨累累也不为过。而这个代价英华怎么也付不起,现在有年左和满清背着,即便想到,故作姿态地哀叹之余,心中却是庆幸不已。

陈润这一策全面而缜密,又都是借力而为,即便是汤右曾陈万策等人都觉得是良策,毕竟不需要英华亲力亲为,甚至都不必花多少钱,李肆首肯之后,就由通事馆联合各部去谋划细节了。

“难道漠北方向,也要学东面这般,有了几十万汉人在当地扎根,才谋取北面?”

陈润退下,范晋再次提到漠北,额济纳河和居延堡大胜,使得漠北局面大开,此时若不趁势而进,那这一场胜利就得不到最大的收益。

“秀才,你刚从交趾回来,该是还没来得及看到薛雪和张汉皖的呈报……”

李肆心情极好,唤着范晋的昵称,示意秘书递上相关资料,厚厚一叠,正是之前李克载百般求李香玉而不得的绝密资料。

第七百九十八章 辛亥,沸腾的大时代

薛雪和张汉皖的漠北蒙古处置方略,其实就已经谈到了如何遏制北面罗刹人的对策。其中包括三个重点。

一是重新调整漠北格局,扎萨克图汗部、额济纳土尔扈特等部将成为牺牲品,他们本就是负隅顽抗者或是此战罪魁祸首,其他蒙古诸部一点也不同情他们。

小策凌的准噶尔部将得到额济纳土尔扈特部的旧地,策棱的三音诺颜部也将取代扎萨克图汗部,统领满清时代的科布多以及扎萨克图汗部所辖诸小部族。作为附带的惩罚,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也必须交出一些部族。

这些部族的生存之地在哪呢?就在罗刹人手里。这是方略第二点,薛雪建议设立北庭行营,以军领政,直接统管漠北,图谋北海乃至极北之地。而扎萨克图汗部、额济纳土尔扈特以及其他部族,必须要从罗刹人手里抢地才能生存。当然,英华会给予武器,提供给养,协助训练,同时与其通商货往来,扶持他们去夺罗刹人的地盘。

北庭方略不是光靠蒙古人,薛雪和张汉皖都认为,必须继续向北修路建堡,同时在沿路合适的地点移民屯垦。目标是夺罗刹人的厄尔口城,在北海站住脚,以此为北庭行营的治所。英华是骨,蒙古人是肉,有骨有肉才能施足力气。

第三点涉及的是骨肉如何相融的问题,薛雪认为,满清时代的盟旗制已不适合英华,英华必须要更深地插手部族内部事务,这一点在英华国中的苗瑶各部事务上已有很深体现。

各族的确与汉人的风俗不同,生硬地改制,会引发诸多问题。薛雪这几年在相关事务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所完善的“族法制”,既让各族融入了英华国体,又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各族各部自主,用在蒙古人身上顺理成章。

所谓“族法制”,其实就是将英华现有的地方政制削削改改,换上了各族自己的外衣披上去。原本英华从中央到地方就有分权,以此分权来吸纳各族,早就有了根底。

各族需建长老会或部族会议,族长自选,这都是形式。甚至各族都可自定律法,但先决条件是承认皇英总宪,承认族人和土地都是英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律法需要成文,需要有形式上的合法确认。当然,仅仅只是将本族习俗族规整理成汉文,这已是在引导各族融入英华。

而族法制另一项关联政策,则是细分各部,不设立以各族为主体的省级单位。譬如青海,即便都是藏人蒙人,各部族也不直接面对中央,而是面对青海省,相关的争议,都归拢到法律这一条线上。薛雪建议设立漠北省,置于北庭行营管辖下,也是依此道理。

以族法制套在各部族头上后,薛雪还携英华胜者之姿态,宣布将漠北若干战略要地,以及水草茂盛,适合屯垦之地收为国有,未来将容汉人移居,或容纳不再游牧的蒙人。推动汉人跟各族混居,这也是英华在广西、云南和蒲甘的管治原则。

范晋匆匆看完,皱眉道:“如此说来,在北庭也依旧是以守为主?除了北海,其他地方都靠推着蒙古人去争,这不是大举攻取的路子。”

苏文采解说道:“漠北一战,准噶尔态度首尾不定,薛次辅和张大都督都认为,西面数年内当有大变,因此西北之事,当以西为主,北面为辅,极北之地不急在一时,该是十年之策。”

说到准噶尔,范晋点头释然,陈万策等人吐了口气,薛雪和张汉皖,乃至枢密院都是这态度,北进方针已不可能确立。在场众人,也就萧胜捏着胡子,甚觉遗憾。

李肆道:“北庭行营……不如就直接叫北庭都护府吧,再把肃州的安西大都督府改为安西大都护府,统筹西面军政事务。枢密院和朝堂议定北庭都护的人选,以及薛雪张汉皖所请诸事。朕以为,他们的意见都很好。北面我们要伸手,但国家的手只伸到北海,剩下的就让蒙古人,让国中工商自己去争,争到什么程度,就看他们自己。”

自东北和西北对抗罗刹人的方针就这么确立,英华在西北要伸手,但不是全力投入。而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不仅是将主领军事的都督府改为军政同领,复唐时旧地的用心更是昭昭,众人都对视一眼,心说陛下已对准噶尔,对那位骑墙观望的噶尔丹策零不耐烦了。

都护府这名字出来,萧胜赶紧道:“臣请也改南洋大都督府……”

这当然是题中之意,萧胜是在提醒李肆,南洋呢?四哥儿你别忘了咱老弟弟……

谢承泽和汤右曾也同时道:“交趾之事……”

交趾人老喊着内附,总得给点回应,不能老一直拖着吧。

从朝鲜日本到满清关外,从漠北到准噶尔,从南洋又转回交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