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6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有可能,新时代的岳飞和袁崇焕又要出炉了,还会有人说朝堂有奸臣,害死了朱一贵,帮满清泄气消灾。

就算没那般极端想法,眼下人心已起,英华一国已有太多人红了眼,告诉他们满清是冤枉的,是我们内部人自己搞死搞活,就如前明一般,这人心要怎么收拾?待到真要北伐,你再鼓动人心,还能动得起来?

百般思绪闪过,李肆也冷静了,这事不能如此草率。

于汉翼像是也松了口气,转了回来,袖手恭立着,李肆微觉好奇,随口问道:“汉翼,你怎么看?”

“朱一贵,死有余辜!”

于汉翼态度很明确,但还另有想法。

“但眼下不是好时机……”

李肆冷哼道:“眼下不是,以后就是了?这股声潮还只是预热,要被罚复土怎么也还得几年,容他再活几年,再以此罪拿他,朕若是不知他底细,都会觉得是朝中有秦桧,国人更是不服,即便拿出再铁硬的事实真相,也逆不了这般人心。”

真相……即便是三百年后科技昌明,真相已能靠太多手段确认,可还是存在着太多漏洞可钻。李肆可不认为,靠眼下这些刑讯证据,就能说服天下人。

于汉翼自然而然地道:“学着处置周宁那般,周宁可以活着,朱一贵是死。”

李肆再摇头:“这是操弄国法,再说了,不明证其罪,又怎么还汪瞎子公道?”

于汉翼却道:“陛下是执天刑,是否公道也应于上天,而不是国法。”

李肆皱眉:“朕所欲之天刑,不正是国法么?你是要朕自乱根基?”

于汉翼叹气:“陛下既有此言,朱一贵就只能放过了。”

李肆一滞,接着陷入沉思。

“杜君英交代说,朱一贵又有谋划?他是怕成了牺牲品才不得不出首?”

许久后,李肆这么问着,见于汉翼点头,一个想法不由自主地浮出脑海,越来越清晰。他试图驱散这个想法,又觉得这是一种无益的精神洁癖,或者说是一种爱惜羽毛的精神洁癖。

自己还是太浪漫了啊,居然想着能在这十八世纪就全盘法制化。只是这个方向是自己所愿,现在却要亲手操弄,总觉得不是滋味。这是污秽自己给华夏所立的新理念,如果小香玉能听到自己的心声,对自己的崇仰之心也会轰然瓦解吧。

可不处置朱一贵,更是对自己,对英华的犯罪……

李肆起身,负手在厅中来回踱步,之后在出了门,行到肆草堂外的水潭边,小巧瀑布倾泄在水潭里,溅起连绵不绝的洁白水浪,这让李肆的心灵置入清灵之界。

当李肆回到肆草堂时,于汉翼正满怀期待地看住他。

“朱一贵……必须死!”

李肆冷声道,话语中含着强大自信和冷漠且缥缈的上天之意。

第八百八十章 秋高正是杀人季

“于汉翼,朕要你……”

“陛下勿言!”

李肆正要下令,于汉翼居然朗声打断了。

“陛下欲寄天刑于国法,此事就不可由陛下承担!容臣自在法外办了,方才陛下未曾言及朱一贵!”

接着于汉翼这般低声说着,李肆眼瞳紧缩,久久不语。

于汉翼的意思很清楚,他李肆既要挂牌坊,就不能脏了自己的手。杀朱一贵这事,他李肆不知情,更没发布过谕令,一切都由于汉翼自己去办。

听了这话,李肆已知于汉翼清楚自己的想法,知道该怎么办能不着痕迹,而于汉翼想把责任全揽在身上,这事让他隐然纠结,乃至犹豫。

“陛下乃今世之圣,四哥儿……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神仙师傅,绝不会沾染这些尘世污垢!我于汉翼不仅要护着四哥儿的安全,还要护着四哥儿的名声,这是我代汉川,代贾狗子吴石头,汉晋汉皖,代昔日所有青田司卫受下的本份!”

见李肆犹豫,于汉翼更唤起了四哥儿,埋在内心深处二十多年的心声不由自主地道出。

“四哥儿”这一声唤让李肆神思恍惚,快三十年了,自己绝没想到,三十年前,一介少年的自己,给于汉翼这些人埋下的远望心种,到现在还牢牢扎在他们心中。自己都只把自己当皇帝了,而他们却还在把自己当救世主,永远霞光万丈,永远正确的神仙。

好一个奥贝斯坦啊……

李肆脸上渐渐泛起混杂着欣慰和无奈的笑容,不过还好,终究不是如疯子般偏执的那个奥贝斯坦。

这不是更好么?有于汉翼挡着,自己不仅能保全圣君之名,想要立起的天刑乃国法的大旗也没不会留下破绽。

可是……圣君是自己的目标?他这三十年真是为自己虚名,早早一统天下,比照康熙装饰一番,不早就是千古一帝了?

天刑乃国法的大旗就没有破绽?未立起来时,处处是破绽,真历百年而立,破绽再多也会屹立不倒。这世上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开头,求完美,就永无开端。

李肆收回投在半空的目光,悠悠道:“汉翼,我知你心,不过……不管是你的四哥儿,还是你的皇帝,与你,与大家,并非是一体的。是你们在领着这个国家,领着华夏向前走,而四哥儿我,皇帝我,还得照顾着瞻前顾后乃至畏缩后退的人,得在国势与公道中以权谋辗转,得牺牲小仁求大仁,居此位置,就再不是圣人。我的名声只是作为的影子,如果舍本逐末,为名而名,何须开此新世?你之所求,不准!”

于汉翼抗声道:“可是万一……”

李肆笑道:“万一?现在已有万一了,你敢说国中无人揣测汪瞎子之死是我下的手?今日爱我之人,明日或会恨我,今日恨我之人,明日或会爱我,此时之名又有何用?要说名声,汉翼啊,你怕是不明白,百年后,若华夏还蒸蒸日上,国势不衰,我今日便是累累劣迹,后人也尊我是有道圣君。百年后,若华夏坠难,国人困苦不堪,我今日便是至圣至仁,后人也要唾为无道昏君。”

说了这么多,李肆心中就一个彻悟:在朱一贵这事上,他不需要自缚手脚,更没必要在乎名声。什么时候皇帝成为虚位乃至被时代抛弃,国法才能真正替代天刑。在此之前,国法不适合制裁朱一贵,皇帝就得充当公正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本也是华夏帝王大义的根基之一,他丢了君父,却不能丢了这一点。

李肆敛容道:“于汉翼,朕令你……”

于汉翼长叹一声,长拜接令。

十月十四日,秋意更浓,国中喧嚣热意也更为浓烈,而肇始者还在卖力地搅动着。

龙门学院大门外,朱一贵和杜君英刚结束了与学子们的交流,正准备上马车离开,门外围满了学子乃至行人,都满怀敬仰地求寄语签名。

护卫两人的警尉想把人群隔开,却被朱一贵斥退,“你的职责不过是护一人,本院事听民声,知民情,职责是护天下人,两相比较,孰大?”

将警尉赶得远远的,朱一贵在人群里扫视着,见到一抹身影,既是紧张,又是欣慰,他并没注意到,杜君英和他的神色一模一样。

在人群中寒暄一阵,朱杜二人离了人群奔马车而去,就在警尉松了口气,正跟上前去时,剧变骤生。

一个人冲出人群,手臂一晃,两把短铳同时亮出,枪口直指朱杜二人。

在那一瞬间,朱一贵暗道终于来了,他需要做的就是赶紧抱头趴下。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在他脑子里已转了无数遍,会有两枪,一枪打中马车,看似是奔着他去的,一枪打中杜君英,看似误伤,或者是杜君英舍身护他。

这是他早已谋划好的,来人是台湾本家心腹寻得的杀手,本就是杜君英当年在凤山所杀清将的儿子,还允诺事成之后遮护其到凤山隐居养老。当然,凤山就是他朱一贵的大本营,只要去了凤山,杀手是死是活,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尽管此举很有风险,可一旦事成,不仅能除掉杜君英,洗清他朱一贵的嫌疑,还能再度提升他的名望。看,他朱一贵也成刺杀对象了,汪瞎子的遗产将被他全盘继承。

枪口就在不到两丈外,朱一贵笃定地抱头,即便枪口像是指着自己,他也没太惊惧,甚至还在赞这杀手演得专业。

蓬……

蓬……

两声枪响,一前一后,相隔不到一秒,一枪打中人,一枪打在马车上,跟朱一贵的谋划完全吻合。

只可惜,目标却颠倒了,朱一贵抱头倒地,血水从腰间汩汩流出,双眼圆如死鱼,一边抽搐着一边张嘴,似乎要叫:“你打错了!蠢货!”

可他只吐出了一串血泡,接着意识就渐渐涣散,沉入无底深渊。

旁边杜君英的反应几乎跟朱一贵如出一辙,两枪过后,他还爬向朱一贵,高声叫着:“有刺客!”

啪的一声闷响,有什么东西炸开了,一团弥漫着辛辣气息的浓雾急速扩展开,不仅挡住了急冲而来的警尉,也遮住了刺客的身影。

汪士慎遇刺时,英华一国上下是惊愕之后再愤怒,而朱一贵遇刺,国人却一片哑然,最初都不敢相信此事为真,直到各家报纸同时刊发整版消息,这才陷入到狂怒的波澜中。

丧心病狂!

绝大多数国人都作此想,太疯狂了,满清简直太肆无忌惮了!这口气怎么也忍不下!

皇帝也终于坐不住了,十五日在中极殿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当着两院所有院事和政事堂官员的面,不仅暴了粗口,还将东京总警署乃至禁卫署都痛骂了一顿,指责他们办事不力,保全不周。

皇帝再度追忆了汪士慎的功绩,然后高度赞扬朱一贵传承汪士慎衣钵,为民请命发声的精神,对其遇害表达了深切哀痛和悼念之心。接着皇帝痛斥满清反动势力两度谋害英华民意领袖的疯狂行径。

皇帝表示,汪士慎和朱一贵都是为正华夏民族大义,顾护华夏之仁而殉难的,他们的遇害是英华乃至整个华夏的重大损失,他们的遇害也充分表明,满清反动势力天生与华夏民族大义为敌,为维护其利益,已陷入癫狂境地。英华绝不会坐视疯狗乱吠,凶手必将受到严惩,正义必将伸张。

接着皇帝亲自作了部署,鉴于朱一贵案肯定是汪士慎案的延伸,凶手已锁定为满清势力,朱一贵案由禁卫署接手。同时皇帝还提到,在一国大查汪士慎案的时候,还有人行刺朱一贵杜君英,这说明凶手在国中有莫大助力,皇帝要求,除了查清背后主使人与满清的关系,还要搞明白,国中有哪些人跟满清狼狈为奸。

御前会议有报界旁听,皇帝的训令很快传遍一国,除了进一步推高国人对满清的憎恶之心外,皇帝提到的“内外勾结”一点,也在国人心中埋下了一个线头。就事论事,皇帝提到这一点是符合逻辑的,若是国中无人相助,满清刺客怎能如此嚣张?

将近十月下旬,国中舆论除了讨伐满清外,又多了清查汉奸这一股呼声。

朱一贵这一死,声潮虽更盛,可风头却似乎有所转向,在某些清醒人士看来,皇帝这一表态,将矛头分化,转回一股指向国中的用意再明显不过。

对置身案中,最为接近真相的某些人来说,皇帝的处置更耐人寻味了。

东京总警署里,罗兴夏对上司道:“不对劲……禁卫署刚开始调查朱一贵,朱一贵就死了,然后咱们总警署就被赶出了这案子,连汪士慎案里跟朱一贵相关的档案也被抽走了,这里面总觉得藏着什么大文章。”

上司耸肩道:“禁卫署这些年已经放了羊,出这般丑事很正常。于黑脸要将功赎罪,把案子全包下,也很正常。”

罗兴夏摇头:“我虽然碰不到朱一贵案的卷宗,可看报纸上的消息,杀朱一贵的人能用短铳左右开弓,绝对是训练有素的专业杀手,多半有军人背景。他还懂得用警方的辣椒弹掩护撤退,更清楚龙门学院一带警差的巡逻路线,逃离现场后,很快就远遁而走,没留下什么痕迹,说不定又有刑部当差的经历。这路数跟杀汪士慎的凶手完全不一样!”

上司顿时黑了脸:“听你这么说,好像凶手是禁卫署的人,甚至军情司的黑猫,老罗,你别吓唬人好么?”

罗兴夏两眼一亮:“对啊,还真有可能!别这么看着我,我们刑案局要找的是真相!”

罗兴夏当然不知道,他的猜测已接近真相。杜君英出首之后,将朱一贵的周边人全卖了出来,而禁卫署很快就由朱一贵那台湾心腹摸到了原本预定的杀手身上。将那杀手暗中监管,到行事那一日换作禁卫署的人,不仅没惊动朱一贵,连朱一贵的心腹,乃至还在查案的东京总警署都毫无所觉。而于汉翼所用的人,正是从军情司挖来的黑猫。

罗兴夏的上司,刑案局刑曹拍案而起:“老罗,真相是,你之前认定为杀汪士慎的凶手,现在已经死了!案子也转到了禁卫署,你可以忘掉朱一贵这个人了。”

罗兴夏犹自不甘地道:“我是觉得疑点太多了,朱一贵的案子不说,汪士慎的案子也像是有人在背后操弄真相,我要寻的是真相,是为汪公伸张正义!就算是禁卫署挡在前面,我也不怕!”

刑曹将另一份卷宗丢给他:“真相还等着你去挖出来,你要做的是接手汪士慎案的另一条线索!那也是正义之门!”

罗兴夏一翻卷宗,原本坚毅的脸色也瞬间动摇了,他吞着唾沫道:“北洋舰队,白总领!?”

刑曹道:“你既然不怕禁卫署,想必也不会怕海军的。”

罗兴夏苦笑:“我倒宁愿对上禁卫署……”

接着他皱眉道:“这边满鞑刺杀咱们的院事,那边日本人刺杀咱们的通事,真是凑巧啊。”

第八百八十一章 一人之身窥军心

肆草堂里,从南京海军总部急急赶来的萧胜一声长叹:“这当然不是凑巧,白燕子……真有大问题。”

李肆冷笑道:“我知道长州藩在抱他的大腿作小生意,可为什么长州藩去刺杀陈兴华和陈大定,这事对白延鼎又有什么好处,我还不太明白。”

萧胜递上一叠卷宗,苦涩地道:“两陈出事后,海军情报司陈松定就有所察觉,把这事前后背景资料都递给了我,加上之前的零碎印象,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李肆之前在中极殿发飙并不全然是演戏,当时他刚收到日本方面的消息,得知两陈遇刺。这边汪瞎子出事,关联着朱一贵,而那边两陈遇刺,又扯上了跟汪瞎子案有关的白延鼎。发挥一下想象力,李肆就依稀看到白延鼎在两面都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自然怒火高炽。

但李肆不太清楚长州藩的细节,萧胜匆匆赶来就为日本事,正好作讲解。

英华以北洋舰队压服日本幕府,并把萨摩藩绑上战车后,一直都把萨摩藩当作日本代理,日本的人命、金银、硫磺和稻米等特产源源不断通过萨摩藩换得英华各类物产,乃至跟着英华的脚步在整个亚洲分沾各桩产业的利益。多年下来,萨摩藩已成为全日本最富强的外藩。

日本幕府对此一直心怀畏惧,总想扭转这种局势。但随着国门渐开,大批日本人通过萨摩藩投身英华掀起的亚洲共荣大潮中,不仅开了眼界,也长了见识,幕府也意识到,跟英华直接作对是绝没好下场的。

因此幕府曲线救国,将努力目标转为踢开萨摩藩,直接抱上英华大腿。可英华通事馆如大山一般挡在幕府这条路线之前,通事馆对日策略是以萨控幕,同时在天皇那埋线,自然不会接受幕府的投诚。

幕府再换了思路,既然英华只想通过外藩遥领日本,那么幕府就扶起一家外藩,跟萨摩藩相争,而选中的外藩正是长州藩。

幕府走这条路线也有长州藩的鼓动,长州藩一直想加入到英日棋局中。之前英华重点在南洋时还没什么机会,而当英华扶持起韩国,开辟朝韩战场时,长期从事日韩贸易的长州藩就有了机会。

尽管通事馆依旧将萨摩藩当作日韩贸易的日方合作伙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