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的家,假装自己从来就没有逃跑过的样子……

袁世凯回来的第三天,摄政王载沣发来了上谕:

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难行,难胜职任,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意。钦此。

诏书发布,满朝寂静,整整五分钟没有一点声音,突然之间轰的一声,就见顶戴花翎,黄袍马褂,抛得满殿都是,激动不已的群臣们泪流满面,有的情人一样抱在一起痛哭,有的哲人一样坐在一边默默流泪,有的诗人一样飞奔狂叫,有的女人一样嗷嗷怪叫……

大快人心!

袁世凯这个家伙,他欺负人欺负得太厉害了,从来就没见过像他这么欺负人的,法律他也懂,行政他也懂,金融他也懂,财政他也懂,经济他还懂,就连修个铁路,都离了他不行……他一人身兼九大要职,让别人还怎么混?

袁世凯,不要太欺负人哦。

北京城中,锣鼓喧天,鞭炮轰鸣,说是普天同庆也差不多,按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才死了没几天,不应该这么闹腾的,可是老百姓顾不了了,太兴奋了,大奸贼袁世凯终于被削了官,下一步就该满门抄斩了吧?大家紧张地期待着……快点快点,袁世凯这个家伙,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就在这充满了期待的紧张之中,一个消息突然传来——张之洞死了。

说起张之洞这个人,他是和李鸿章齐名的人物,对于大清帝国的作用也同等重要,但是他不像李鸿章那样拼命往前冲,相反,张之洞很讲究策略的,他提出了中体西用的策略,意思是说……大家别担心,别担心,以前咱们怎么玩,现在还怎么玩……他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因为强国理念而引发仇视,应该说,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至少他的名声要比李鸿章好多了,不像李鸿章受累受气还要挨骂。

张之洞垂危之前,摄政王载沣来病榻前探望,亲切地问候道:中堂公忠体国,有名望,好好保养。

张之洞回答说:公忠体国,所不敢当,廉正无私,不敢不勉。

载沣眨巴了半天眼睛,也没弄懂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就站起来说:告辞。

载沣走后半晌,张之洞才流泪道:国运尽了,希冀此辈一悟而未能也。

语罢,死之。

袁世凯出局,张之洞辞世,现在这个行将覆亡的大清帝国,还剩下最后一个明白人了。

端方!

就是袁世凯用黑话给他写信的那个“午桥四弟大人阁下”。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大清帝国,之所以还没有灭亡,就是因为有袁世凯、张之洞与端方这三个人在,袁世凯占据中枢推进变革,张之洞镇住最危险的两湖,端方镇住同样危险的两江,才避免让革命的火星将这百年的老宅彻底烧毁。

而且,端方这个怪人,刚刚摆平了光复会熊成基在安庆的起事。

15。就是不让你吃饭

熊成基,江苏省扬州府甘泉县人,任新军第三十一混成协(旅)炮兵营的一个队官(连长),不清楚他是什么时候加入的光复会,但是他与同盟会的倪映典关系很好,上面两家的头头打成一团,下面的兄弟考虑干点正事,可正事还没干,倪映典就被撤了职,这时候官职最大的党人是第三十一协第六十二标第二营管带(营长)薛哲。

现在是薛哲年龄最大,官也最大,所以按情按理,让老薛来领导大家最合适不过的了。

但是不知为什么,大家却公推熊成基为领袖,让他领导老薛。

熊成基的年龄比老薛小,官衔比老薛低,老薛心里会服气吗?

不太清楚,反正同盟会对光复会这拨人不看好——后面有资料为证。

慈禧太后死后两天,熊成基传檄老薛并各路兄弟,聚于十祖寺的杨氏试馆,大家商定,当天晚上就干了,兄弟们统统带自己的本部人马出动,一标兄弟抢西门,一标兄弟抢东门,一标兄弟抢北门,熊成基自己带着炮营,抢南门,老薛在门里接应,进去之后执行军法,大开杀戒……

大家在这里商量,可是清兵也没闲着,话说那端方早就料到慈禧太后死后,军中必然有事,早早地派去了一个活宝——朱家宝。这是袁世凯的亲信之一,书法自成一绝,清正廉洁,是难得的好官,此前他官任吉林巡抚,不晓得何时又来端方这里干活了,由此可见袁世凯和端方这两人合穿一条裤子,连亲信都彼此之间如此信任——端方那厮早早派了朱家宝来安庆防御,防范军中有人趁机起事。

熊成基果然起事了,他下令炮营与马营立即集合,大家服从命令,炮营营长陈镛昌惊问:我这个营长还没说话呢,你个小破连长在这里咋呼啥?

就因为多了这句嘴,倒霉的陈镛昌当场被杀。

马营营长李玉春明显心眼较多,众人乱枪齐放,却仍然被他带伤逃之。

熊成基率炮营马营杀奔安庆城,到得南门,等老薛开门,但是门里却没动静,熊成基大诧,下令攻城,轰轰隆隆打了半晌,见城里仍然没一点动静,熊成基很生气,就率炮马两营占领了军火库,占领了炮台,捎带脚还烧掉了测绘学堂的步兵营,正烧得开心,突听身后炮声隆隆,众兄弟回头一看,不由得变了脸色。

炮营的营地,被清兵的兵舰发炮给端了。

马营的营盘,被清军巡防营与师营合力给端了。

朱家宝这一手好毒,他存心不让炮营马营的兄弟们吃饭!

炮马两营的兄弟,从此无家可归,只好跟了熊成基去攻打合肥,一路行来,众兄弟趁上厕所的工夫,逃的逃跑的跑,还剩一百来人死活就是不肯离开熊成基——他们想要熊成基的脑袋,拿回去换银子。

几次暗杀都被熊成基躲过了,可是熊成基却是越来越失望,他命令大家解散,自己去了芜湖姑母家,姑母替他落了发,给他搞了套袈裟,于是熊成基一路敲着木鱼化缘,从大连走海路去了日本。

离奇的是被解散的那一百来名兄弟,他们在一个叫程芝萱的兄弟带领下,继续向前冲锋,铁流二万五千里,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大家居然一直杀到合肥东乡,还剩下三四十人,于是众兄弟握手告别,换了身衣服或是投亲靠友,或是打工求职去了。

那么,老薛薛哲为什么不响应熊成基呢?

同盟会中最年幼的小家伙冯自由写书,说老薛的确是带了人去接应的:

及见城上有少数巡防营守卫,遂逡巡反营舍,不敢发动。

冯自由还说:

朱归,即于此时以重利诱城内将士,勿为义师所动,对于薛哲尤为笼络。薛为所动,竟临阵退缩,不能为成基之助。

对于同盟会的记述,光复会是不认可的,如果薛哲已经率了百人向北突冲,又如何会接受朱家宝的“笼络”呢?

实际情况是,薛哲是在率众去南门接应熊成基的途中,遭朱家宝这个书法大师的暗算,全军覆没了。

朱家宝在安庆,一口气杀掉了三百个革命党。其残忍行为,引来了朝廷的勃然大怒。

严词申斥!

16。打人偏打脸

话说自秋瑾牺牲之后,革命党人终于明白过来了,他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革命权利。

遂有朱家宝安庆大开杀戒,革命党人的家属悲愤填膺,纷纷组成上访团进京告状,有的更直接去英国大使馆,控诉地方官滥杀无辜、制造冤案的累累罪行。

进京上访的乡亲们,去了北京就找老乡,找到了安徽老乡御史石常信、陈善同,两名御史大怒,朱家宝你个云南蛮子,竟然跑我们安徽去杀人,你书法好就了不起啊?

参!

摄政王载沣弄不清楚谁有理谁没理,看安徽这边人多,那肯定是朱家宝没理……

朱家宝遭到申斥,他重用的亲信也被撤职,永不录用。

这时候的大清帝国,已经是急手忙脚了,想当初湖湘六龙山洪江会的龚春台起事,一口气杀了一万多人,那时候谁又敢说什么?

现在可不行喽!

现在谁要是再跟革命党过不去,可就得掂量掂量你的乌纱帽了。

这时候东京的同盟会已经放出风声,熊成基加入同盟会啦!

离奇的是,同盟会却无法拿出熊成基加入同盟会的证据——没有熊成基的签字及宣誓。但这没关系,同盟会毫不客气地将这次安庆起事搂进了自己的篮子里,就是要气死你光复会。

这时候的光复会和同盟会,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

陶成章去找孙文,恰巧上海的青帮大亨陈其美在场。

陈其美为孙文带来了一个相貌俊美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刚刚从段祺瑞老兄的武备学堂出来——也不晓得毕业证拿到了没有,就跟着大佬陈其美来找孙文,要求加入同盟会。

孙文这个人,对其追随者是十分挑剔的,非形貌俊美者,难以在他身边立足。如陈天华,面广而多麻,就只能投海,像汪精卫那样美貌,才有前途。见此年轻人不仅相貌俊美,而且一身英气,孙文大喜,问道: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大声回答道:蒋介石。

孙文大喜,就对蒋介石嘉勉,这时候陶成章突然插了一杠子。

陶成章当着众人的面,劝说陈其美把嫖女人的这个毛病戒了,现在是非常时期,大家为革命筹款可谓千难万难,可是弄来的钱……总之,大家筹款不是让哪位兄弟玩女人的,是为了革命啊!

打人不打脸!

可是陶成章偏偏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打陈其美的脸,陈其美登时就火冒三丈。

从此双方结下了死仇。不死不休!

同盟会,终究是江湖上的堂口。

17。投向革命党的匕首

围绕着熊成基花落谁家的最后归属,同盟会与光复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同盟会自从陈其美加入进来,风格就顿时一变,不再干出力不讨好的玩命事儿了,只管将如熊成基等人活着的劝说,死了的追认,你不加入我同盟会,不把起义的功劳划到我同盟会的账上,这事跟你没完。

光复会怒不可遏,却又无法可施。

只能看熊成基自己的选择了。熊成基左右为难,于是他作了一个英明的决断——消失!

大活人是没办法消失的,但是他可以改名。

熊成基改名为龙潜,足不出户,只和几个朋友来往,不介入江湖纷争。

熊成基也没有接受过同盟会的津贴和补助,在东京的生活费用,全是靠着几个朋友资助。是不是那钱不好拿呢?这事就不清楚了。

熊成基埋头研究军事,发现革命党屡屡起事却均以失败告终,关键是被钱卡住了脖子,所以他开始潜心研究弄钱的办法。

怎么才能弄来钱呢?而且还得是大钱,钱少了不管用的。

经过认真研究,熊成基终于找到了一个好法子:

去找俄国人要钱,要卢布!

可是俄国佬会白白把钱给咱们吗?

可咱们也不是白要俄国佬的钱啊,咱们拿日本人的军事机密和俄国佬换!

日本人的机密不好弄,陆军铁板一块,想当年徐锡麟用尽了法子也没挤进去,但是熊成基硬是有法子,没多久,便搞到了十几册日本人的军事机密。

这就是钱啊!

于是熊成基去沈阳,走长春,到处找俄国人兜售这十几册“奇书”。

如果俄国人买了这些奇书,革命党铁定能够弄到大大的一笔钱,而且日俄肯定会因为这件事再打起来,这样一来,革命党人就又能够找到自己的机会了。

——看看革命党的思想,日本人和俄国人要是再在中国的东北打起来,遭兵火荼毒的不还是中国东北的百姓吗?而且这两个国家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这岂不是国家的耻辱?

就读于日本弘文院的周豫才同学愤怒了,尤其是当他发现日俄两国在中国本土上打仗,做间谍的竟然是中国人时,周豫才受到了深深地刺激,他决定弃医从文,唤醒民众,让民众万万不可像熊成基这样麻木了……

于是周豫才拿杂文做匕首,向着熊成基嗖嗖嗖地投掷……

但是熊成基已经没有机会品味鲁迅匕首的威力了,他到了哈尔滨,住进了东京校友的家里。校友的家人热情地招待他,不停地提高房租。熊成基稍有不满,校友家人就会大怒,就将他准备卖给俄国人的日本机密偷出来两本——这时候熊成基已经和俄国人接洽上了,可是俄国佬死抠,嫌熊成基开价一百万太高,双方激烈谈判,僵持不下——这时候房东带着捕吏兴冲冲地赶到,将熊成基抓住。

于是志士熊成基写下了遗书:

譬如草木,不得雨露,必不能发达,我们之自由树,不得多血灌溉之,又焉能期其茂盛?我今早死一日,我们之自由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花朵早放一日。故我现望速死也。

1910年2月28日,光复会志士熊成基于吉林就义。

熊成基的死,彻底将同盟会置于尴尬之地。

徐锡麟之死,秋瑾之死,熊成基之死,光复会在极度艰难的情形之下,始终承载着复国的重任,那么同盟会,他们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呢?

同盟会也确实干了点什么,只不过……

18。紫禁城中偷拍案

我们应该还记得,同盟会较大的革命行动,是想将钦州三那墟的万人会组织起来,可是由于联系失误,等黄兴等人匆匆赶到的时候,三那墟的万人会,已经被同盟会的倪映典、光复会的赵声杀得只剩三两百人,连万人会的会首托塔天王刘思裕都给干掉了。

按说倪映典和赵声的表现应该很不错了,但奈不得端方那厮硬是厉害,那家伙先是对赵声产生了怀疑,于是电报赵声的上司,说赵声“才大而志不测”,建议调离重要岗位,冷处理……

接着端方又盯上了倪映典,倪映典在兵营里请了假,跑去参加熊成基的起义,这又如何能够瞒得过端方这家伙?尽管没有任何证据,但端方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毫不客气地开除了倪映典的军职。

倪映典被开除了军职,就去找赵声拿主意,赵声建议他立即改名,重新参军入伍,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于是倪映典改名叫易培之,意思是说我很好培养的,先去炮营当了个大头兵,很快就成为了排长。

倪映典这边扎扎实实地从基层做起,端方那厮却一个不留神,把自己又弄成了布衣平民。

起因是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葬礼上。帝后殡天,这是多么大的事情,众大臣有泪的要哭,没有泪水的挤出泪水也要哭,皇室与群臣之中,大概真哭的就隆裕太后一个人——慈禧太后临走之前,让她晋级为太后,这种恩义,不哭两声,未免有些不妥当。

隆裕太后正哭之际,却突然发现有一人正手拿照相机,对着她啪啪拍照。

端方!

端方这个偷拍爱好,为死气沉沉的追悼会添加了一丝活力。

经过朝中群臣多次的开会协商,讨论,处理意见终于出了台。

偷拍女领导的公务员端方,被开除出公务员队伍。

端方一去,大清国这口沸腾的热锅,就等于掀开了最后的盖子。

帝国的悲剧,就在于最后的能臣,偏偏是有这么个爱偷拍的毛病……这可真是要了人的命了。

可谁也没办法。

19。一分钱引发的血案

正在基层埋头苦干的同盟会倪映典,突然发现他现在的官比端方还要大许多,好歹他是个排长啊,端方现在的政治面貌,却只是个普通群众。兴奋之下,倪映典立即向同盟会请示:要求两万元的起义经费,同时电邀黄兴、谭人凤来广东,大家一起干,推翻清朝。

接到电报,孙文批了一个阅字,然后去了纽约、波士顿及芝加哥,三个地方募集了总计八千元,给倪映典汇了过去。钱就这么多,你自己看着办吧。

钱不够,看来这次又要泡汤,幸亏有一位港商李海云,他刚刚参加了同盟会,身份是远同源银号的股东之一,就趁其他股东不留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