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世凯大急,急电朝廷,请求增兵。

朝廷回电:已经和日本人说好了,中国不增兵,天朝大国,岂能反悔?

袁世凯急得跳脚,就联合各国驻朝鲜公使,大家一起去日本兵营,面见五大师团首脑大鸟圭介,以道义相责,迫其退兵。

然而,武力控制朝鲜是日本人制定的国家战争策略,大鸟圭介正在全力推行,又岂是口舌之争能够解决得了的?

然而日本气势甚为凶悍,各国官员一时亦无可奈何。

知道与日本人兵戎相见势不可免,袁世凯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调叶志超的三千清兵入汉城,将王宫团团保护起来,这样日本兵哪怕来得再多,也是没咒可念的。

于是袁世凯立即打电报给朝廷,朝廷回答:老叶这人脾气不太好,谁也不敢惹他,要不……你自己跟他好好谈谈?

袁世凯没得法子,只好致电叶志超,商量如何渡过难关。

叶志超回电:别理我,烦着呢。

大势已去。袁世凯仰天长叹。

日本人的工事修好了,九个高高的炮台上,九尊巨炮居高临下地俯对着袁世凯的使署。

袁世凯无可奈何,只有致电朝廷:

津约日已先违,我应自行,若以牙军与日军续来兵相持,衅端一成,即无归路,乞速裁度……

袁世凯的意思是说:俺要回家……

这封电报让朝廷大哗,群情激愤,物议汹汹,这个袁世凯怎么这么胆小?于是朝廷拍来电报:要坚贞,勿退怯。

袁世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挺下去,可是使署员工都被大炮吓坏了,趁夜纷纷翻墙而逃,剩袁世凯老哥一个人,连饭都没得吃,于是他只好再次致电朝廷:

凯等在汉,日围月余,视华仇甚。赖有二三员勉力办公,今均逃去,凯病如此,惟有一死,然死何益于国?至能否邀恩拯救,或准赴义平待轮,乞速示。

朝廷烦透了这个袁世凯,吓唬谁呀,还日人视华仇甚,有这么对日本友人说话的吗?更何况袁世凯一回国,岂不是让外人说中日不和?让友邦惊诧吗?

回电不准。

于是袁世凯不再拍电报,但是朝廷却收到了海关下岗员工唐绍仪的电报:

现在汉城两署办公,只余两员,今闻南北进兵,均已逃去,无法挽留。仪一人译电办公,已难料理。而袁道病又须照拂,势急情迫,乞速示遵。

——原来袁世凯是真的病了,偌大个汉城,就剩下他和唐绍仪这俩难兄难弟了。到了这一步,朝廷终于动了恻隐之心,发来电报:

本日奉旨,袁世凯著准调回。钦此。希将经手各事,交唐绍仪代办,即回津。

朝廷是开了恩,允许袁世凯回去了,可是此时袁世凯的使署门外,是挤得密麻麻的日兵、日本浪人、武士及东学党的刺客,袁世凯又有什么办法平安地走出门去呢?

20。老干部发挥余热

究竟袁世凯这厮是如何从铁桶一般的汉城中逃走的,这件事让日本人伤透了脑筋。

后来日本人才发现,早在五大师团的日本兵赶赴朝鲜修理袁世凯之前,汉城中就有一顶华丽的轿子,每天来来往往,等到日军到了汉城,这顶轿子仍然在城门里进进出出,日本兵看得久了,也就习惯了。

原来这顶轿子却是狡猾的袁世凯为自己预先伏下的退路,他和唐绍仪化装逃出了使署,就一头钻进了这顶日本兵熟到了不能再熟的轿子里,由唐绍仪手提两支驳壳枪一路护送,英国公使朱尔典早已为袁世凯备下了英舰,当袁世凯回到天津的时候,日本兵们还瞎子一样地在汉城里到处追杀他呢。

弄清楚了事情的究竟如何,日本人一边惊于袁世凯的老谋深算,一边把火气全都撒到了倒霉的下岗职工唐绍仪身上。

日兵冲入中国使馆,要活捉唐绍仪,唐绍仪展开两条飞毛腿,于汉城的街道上狂奔如飞,一万名日本兵竟然逮他不着,被唐绍仪逃入了英国使馆,不久朱尔典也将唐绍仪送回了中国。

来了一万多名日本兵,却一个中国员工也没逮到,日本人这下子火大了。

四十多名日本浪人冲入了王宫,他们杀掉了王宫的守卫,殴打了国王李熙,闵妃吓得躲进了密室,却仍然被日本浪人将她搜了出来。

浪人残忍地杀害了闵妃,死后她的尸体还遭受到亵渎。

然后日本浪人毁尸灭迹,于王宫后面的松林中烧掉了闵妃的尸体。

正如袁世凯所说,中朝两国,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清帝国遭了难,朝鲜也落不得个好。

牙山的清兵领队叶志超脾气不太好,但脚程却是了得,当日兵大举进攻的时候,他逃得比兔子还要快,三千名清兵每人各举一块颜色不黄不白的裹脚布,哭喊连天地各自逃命。日军奇之,逮到清兵俘虏,问他们为何把裹脚布举得那么高,难道不嫌味道臭吗?

清兵答曰:这是咱们宣布投降的白旗……

甲午海上战役,大清帝国的水师悉数被摧毁,从此帝国彻底失去了控海权。

日军终于冲出了列岛,他们大踏步地前进,兵分三路,由平壤直捣盖平,由旅顺陷牛庄营口,此时辽东全部,尽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翌年,日军攻陷威海卫。

光绪皇帝命丁汝昌火速出击,“断贼归路”。然而没有归路的不是贼,而是大清帝国自己。

丁汝昌力不能支,服药自尽。

就在大清帝国落幕的惨淡时分,中国的第一个总统出人意料地跳了出来。

在台湾!

唐景崧!

这个闻所未闻的总统是千真万确的,只因为叶志超耍脾气,不肯驱兵进驻汉城,导致了朝鲜的失落,由此而造成了大清帝国的全面崩盘,马关议和,被迫又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台湾人民不肯承认这个屈辱条约,呼吁朝廷不要将他们抛弃,台湾巡抚唐景崧上书,言称“台湾属倭,万众不服”,“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若战而不胜,待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唐景崧这番慨烈之言,绝非大话。早年他本是吏部一个小小的文官,只因为法国佬侵入越南,于是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要求赴越招募黑旗军义士刘永福,刘永福为其胆智而倾倒,从此追随于唐景崧之后,效命于国。

但是唐景崧的忠勇之心,为朝廷断然拒绝。

朝廷说:台湾算个卵子——台湾虽重,比起京师则台为轻,倘若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

台湾士绅大怒,遂推选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士绅丘逢甲为副总统,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为大将军,从此不认朝廷这个卵子,就和日本人拼了起来。

十二日后,台湾沦陷。

大总统唐景崧乘船而走,黯然逃归。

这就算下野了。

可大清帝国虽大,也没地方搁这么一个下野的大总统啊。

无奈之下,唐景崧隐居桂林,埋头于文化事业的发展,组建了“桂林春社”,并创编了桂剧,以退休老干部的身份,为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发挥了一点余热。

第二章 红灯区里的救国之术

01。公使夫人重操旧业

大清帝国被小日本揍得血肉横飞,看呆了列强诸国,更吓坏了兀自在海外的中国公使们。

正在俄国彼德堡参观访问的中国驻俄罗斯、德国、奥地利及荷兰四国公使洪钧听了这情形,躺在床上急急喊叫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要立即回国。

这位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后来被民间册封为“九天护国娘娘”,论其知名度远在她丈夫洪均之上。即使在当时的国际上,四国公使夫人也远比四国公使更受到列国的欢迎。

国人深信,如此年轻貌美的四国公使夫人,自然成为了国际外交场所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在洋场上自然少不了众多的追逐者,如德国驻俄罗斯上尉瓦德西,必然会被她的万种风情迷得神魂颠倒……

从此四国公使夫人构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对我们后人的影响而论,传统的作用更大于历史本身。

历史是被我们遗忘的事实。

而传统,则是我们记忆深刻但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注定了在民众心目中有着更为持久的影响价值。

其时战火猝起,国难当头,四国公使洪均唯恐死在蛮夷之地,就带着傅彩云匆匆回国。他回来的正是时候,洪均的脚刚刚踏上故国的土地,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就突发急病,“发痧”而死。

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只好扶着洪钧老头的灵柩回家,可是她越走越害怕,越走两条腿就越是酸软。

说到底她只是个小妾,活蹦乱跳的老爷带了她出去,回来时却成了一具尸体,这让她如何给大奶奶交代?

再者说了,那个家根本就没她的位置,她回去凑什么热闹?

思前想后,傅彩云终于拿定了主意。

扶老头的灵柩到了苏州,傅彩云就失踪了。

四国公使夫人逃走了。

没过多久,上海十里洋场的彦丰里书寓,来了一个新头牌,花名赵梦兰(一说是曹梦兰),她的招牌黑底金字,朱红缎子,下系彩球,旁边是四国公使洪钧洪老头的大幅照片,广告上说:四国公使夫人怜及众生苦难,慈航普度,黄金锁骨,一亲香泽,生意开张之日优惠八折,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02。美女赛二爷的二次创业

四国公使夫人下海,重操旧业。

这条爆炸性新闻霎时间席卷大上海,彦丰里书寓门前,男人们排起了十里长的队伍……

洪钧老头的广告效应强烈,白花花的银子水一样地流进了赵梦兰的书寓。

男人有了钱会变坏,就会去找帮他花钱的坏女人。

女人有了钱想学好,就会去找帮她花钱的好男人。

这个帮助赵梦兰花钱的好男人,是中国大财枭盛宣怀的跟班,生得风姿玉立,眉目如画,论及美貌丝毫不亚于成功人士赵梦兰女士,赵梦兰女士对他疼爱非常,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是小帅哥年轻贪吃,不知养生之道,旦夕以伐,忽一日爬到赵梦兰女士的身上,却再也没能下来。

脱阳而死。

这意外的事件把赵梦兰女士吓坏了,害怕官府追究她的刑事责任,赵女士一不做二不休,卷起铺盖卷儿走人,逃到了天津避祸。

赵梦兰女士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户部尚书立山亲自赶去慰问,对她说:赵女士,你不要有心理包袱,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人固有一死,可是那家伙却是舒服死的,他也该知足了……

为了表示对赵梦兰女士的关心与爱护,立山当即掏出两千两银子,让赵梦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赵梦兰女士感激不尽,立山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虽然没有像盛宣怀的跟班那样舒服死,但也死了个七七八八了。他食骨知髓,再也舍不得放手,索性邀请赵女士去京师二次创业……

立山说: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

于是赵梦兰女士进入大京城,她是南国佳丽,与北地胭脂的粗线条截然不同,富有特色的经营手法让她于北京城中一炮而红。

时人有云:偌大的中国,只有两个女人:

一个是金銮殿上的慈禧太后。

一个是八大胡同的赵梦兰女士。

白天的时候,忧国忧民的大臣们趴在慈禧太后的脚下,研究老太太的鞋底。

晚上的时候,大臣们挤在赵梦兰女士的裙子下面,研究赵女士的鞋面。

北京文人卢玉舫听说了赵梦兰女士的大名,就找了来,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就写了金兰谱,结为了八拜之交,卢玉舫为兄,赵梦兰女士为弟。

赵梦兰女士不搞多元化,走的是专业经营之路,养了一个专业吹拉弹唱的经营班子,叫金花班,所以人称赵女士为赛金花。

与卢玉舫结为八拜之交后,北京城中的百姓们就亲切地称呼赛金花女士为“赛二爷”。

当年把德国驻俄中尉瓦德西迷得神魂颠倒的四国公使夫人,经过一番努力奋斗,终于把自己混成了爷字辈的。这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只要你不息地发奋努力,付出总有回报!

已经成为了名女人的赛金花,接到了一个迟早要来的客人:

——袁世凯。

袁世凯来拜访赛金花的时候,带来了许多白花花的银子。他对赛金花说:我希望你能够替我办件事情——替我接待一个客人。

那个客人是谁?赛金花好奇地问道。

03。脂粉圈套

中国古时候的穷书生,大多不过是两个梦想:

第一是红袖添香,美人陪伴。

第二是吟风赏月,美景常在。

最容易满足的是第二个愿望,好的风景随处可见,只要你家里有钱,不愁找不到好的风景。

至于第一个愿望,多半只会在舞台上出现,舞台上尽多见了穷书生就倒贴的美人,但是现实中的美人却是非常昂贵的,如八大胡同的赵梦兰女士,就根本不是普通的穷书生能够消费得起的。

流离于北京城的读书人王修植,就是这众多的穷书生中的一员。王修植也是八大胡同的常客,忙时闲时,八大胡同走一走,就算是兜里没银子,姑娘不让碰,远远地看一眼也是好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王修植竟然时来运转,飞来艳福。

赛金花赵梦兰女士邀请他赴八大胡同“小酌”。

王修植喜不自胜,飞也似的去了。

果然是赛金花对他情有独钟,单单请了他一个人,美酒名花,娇艳醉人,更让王修植销魂蚀骨的是赛金花让他当夜留宿。

王修植的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

他没提钱的事儿。

提那个干什么?忒俗。

此后几天,王修植就住在了赛金花处,不是他闲着没事,只是这地方男人进来就不乐意走。

饮酒,赏花,醉品美人,这种舒服日子,给个皇帝也不换。

忽一日,赛金花再设小宴,亲替王修植斟酒。

席间赛金花软语温柔,旁敲侧击,才知道这位王修植虽然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门客,却也不是易于之辈,他有一桩让人生气的本事——他能够把他不会干的事情写得活灵活现,就好像他真的会干一样。

虽然他从未摸过兵刃,从未上过战场,却会写兵书。他曾经为贵州巡抚胡燏棻写过一部兵书,胡燏棻就拿这部兵书呈上朝廷,结果被朝廷派他去天津马场训练新军。这件事不知怎么被袁世凯打听到了,就带了礼物登门,想求王修植替他也写一部。

可是不曾想,袁世凯经略朝鲜,升官升得太快,早已引起了众怒,时下清流士子众口一词,一致认为甲午之败都是袁世凯惹出来的祸事,要不是袁世凯老是欺负日本人,大清国至于被撮尔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吗?

此时袁世凯在读书士子的心目中的形象,已是臭不可闻。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袁世凯虽然心理素质过硬,不把人们的物议放在心上,可是他要想说动像王修植这样的人替他写一部兵书的话,自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听了王修植的解释,赛金花怀着沉重的心情正式通知他:

如果他仍然是执意不肯替袁世凯写兵书的话,那么,只怕袁世凯一生气,王修植这些日子以来的缠头嫖资,就得由自己来付帐埋单了……

王修植目瞪口呆,才知道女人的床是不可以乱上的,如果你上床上得容易,那么等你下来的时候,铁定会少不了麻烦。

但王修植终究不是易与之辈,他眼珠一转,就立即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04。没文化就会吃大亏

王修植睡了女人理短,不能不应付应付袁世凯,可如果真要是替袁世凯写一部兵书的话,他心里又不情愿。

于是王修植灵机一动,给了袁世凯一部废稿。

怎么说是废稿呢?

原来,早在王修植替胡燏棻写兵书的时候,第一稿写废了,只好重写。现在王修值就拿写废了的第一稿给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